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塵埃——「我們結婚吧」:門閥士族的自保之道

2024-01-01歷史

原創 郭歆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是人類社會中極為正常的活動。在中國士族興盛的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婚姻更涉及到士族大家的政治、經濟乃至未來命運。因此,士族對「門當戶對」極為重視,最終形成了家族聯姻模式。這種婚姻讓士族牢牢控制權力和地位,也為未來的衰弱留下隱患。

那麽,當年士族的實際婚姻狀況是怎樣一回事,為什麽說士族聯姻是士族階層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呢?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對統治階級的婚姻有這樣一段描述:「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當年的中國士族婚姻。對古代統治者來說,婚姻幾乎是用來維護自己利益的政治手段,尤其對那些門閥士族階層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在婚配問題上不但要求雙方的家庭地位「門當戶對」,還有著其他種種政治、經濟上的考量。

在利益驅使下,個人情感完全不在考慮範圍。靠著大族之間的聯姻,他們會形成一張牢固的關系網,不但可以一榮俱榮,還壟斷了社會的上升通道,形成以「婚」和「宦」為核心的兩大門閥士族的關系支柱。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常年戰亂,士族力量受戰亂和外族入侵的破壞很大。當時的中國北方,士族之間的聯姻呈現出復雜的態勢,但在南方,由於政權相對穩定,繼承了西晉舊制的南方士族不但享受到了以前的一切經濟特權,還透過九品中正制保證了政治權力。這導致南方士族的門第聯姻極為盛行,各大士族之間都有透過聯姻而形成的關系網。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所形成的婚姻觀,甚至影響到了後世。當時的士族聯姻有著怎樣的規則?這些聯姻對後來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聯姻編織關系網

對士族階層來說,他們最大的追求莫過於地位的攀升,最大的恐懼莫過於地位的下降。能夠透過聯姻方式把自身家族提高到更高一級的社會地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那麽退而求其次,透過聯姻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不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士族聯姻非常講究「門當戶對」,比如,瑯琊王氏透過聯姻建立了一張龐大的關系網,據史書記載:「瑯琊王恬女嫁譙國桓沖,桓沖侄女妻王敬弘,兩族為兩代姻親。司馬元顯討桓玄,欲悉誅桓氏,誕固、陳修等與玄誌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誕甥也。及玄得誌,誕將見誅,修為之陳請;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誕廣州。」

由此可知,士族之間靠聯姻形成的關系網,可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聯姻家族會迅速出手援助。依靠姻親形成的關系網相當牢固,大大鞏固了士族集團的統治地位。但由於有外族入侵,北方士族也開始出現與外族聯姻的現象,比如魏孝文帝時期,北方士族就開始與少數民族上層通婚。這種現象延續了很久,比如唐李氏家族就有濃重的鮮卑血統,不過這也都是政治婚姻,依然沒有逃脫家族利益為主導的形式。

圖為司馬金龍墓彩繪屏風(局部)。司馬金龍曾與鮮卑族女子通婚,司馬金龍墓即為北魏瑯琊王司馬金龍與其妻欽文姬辰的合葬墓。來源/大同博物館

當然,也有地位低的士族與地位高的士族聯姻成功的例子。比如西晉時期,有汝南安成富家女子李絡秀自願嫁給安東將軍周浚為妾的事情。根據【世說新語·賢媛】一書記載:「周浚作安東時,行獵,值暴雨,過汝南李氏。李氏富足,男子不在。有女名絡秀,聞外有貴人,與一婢於內宰豬羊,作數十人飲食,事事精辦,不聞有人聲。密覘之,獨見一女子,狀貌非常,浚因求為妾。父兄不許。絡秀曰:‘門戶殄瘁,何惜一女?若連姻貴族,將來或大益。’父兄許之。遂生伯仁兄弟。絡秀語伯仁等:‘我所以屈節為汝家作妾,門戶計耳!汝若不與吾家作親親者,吾亦不惜余年。’伯仁等悉從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齒遇。」這種較低階別的士族為高攀不惜當妾,雖說對士族來說並不光彩,但李絡秀對家裏的話倒句句在理,她靠著自己的姻緣,提高了李氏一家的社會地位,無疑算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向上攀附的執著

士族之間自然有地位高低,但怎麽也比不上攀附皇親國戚。比如,東晉褚裒 (póu) 就因為聯姻皇室,讓褚家地位一飛沖天。晉康帝司馬嶽還是瑯邪王時,娶了褚裒的女兒褚蒜子為妃。等到穆帝即位後,褚裒成為太後之父,褚也成為東晉、南朝一流高門。所以,在士族門閥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時代,與皇族聯姻是士族集團各家族夢寐以求的事,包括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都與皇室聯姻過。

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士族之間都有著相對固定的聯姻圈子。比如潁川庾氏和龍亢桓氏,龍亢桓氏和太原王氏,陳郡謝氏和瑯琊王氏,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等。這些士族之間透過聯姻形成固定的政治圈子,對當時的政治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如王謝二家世代通婚,雙方結成了牢固的政治同盟,以至於北宋秦觀感嘆:「王謝二世,最為望族,江左以來,公卿將相出其門者十七八。」王伊同先生則對此評價:「高門多慎婚,族族之間,或姻戚累世。」 士族和士族之間也逐漸分了檔次,比如南朝王謝兩家,和潁川荀氏、汝南袁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潁川庾氏等都是第一等高門大族,他們之間結為集團,世世代代互為婚配。吳郡的顧、陸、朱、張,會稽的孔、沈、魏、虞這些次一級的士族之間也都互為婚配。到了地方上,第三等、第四等的士族則在自己的等級內尋找婚配夥伴。時間一長,士族之間的層次也慢慢開始固化,雖然也有不同地位的士族間聯姻的情況發生,但數量越來越少。

無論是哪一種婚姻情況,士族和庶族之間很少通婚。士族階層固化越厲害,士庶通婚的例子越少。值得註意的是,就算在士族階層形成的早期,也少有上層士族女兒嫁給「寒士」的例子,即寒門之女可嫁士族,但不可有寒士娶名門之女之事發生。

不過,某些出身名門子弟,由於個人品性、才能、相貌有一定欠缺,在同級家族找不到合適的女性,也可能降格與庶族女子通婚。比如【世說新語·假譎】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王坦之的弟弟實在糟糕,年紀大了卻沒有人家願意婚配,最後娶了門第寒微的女子。還有【世說新語·賢媛】中的記錄:王湛年輕時沒有婚配,自己提出要向郝普的女兒求親。他父親王昶因為他癡傻,以後不好婚配,就遂了他的心意,婚後發現,郝氏果真姿態美好,品德賢良。再比如【南史】卷二三【王華附從弟王琨傳】載:瑯琊王懌「不辨菽麥,人無肯與婚」,最後娶了南陽樂玄的女兒。可知名門子弟若實在無法解決個人婚姻問題,家裏只好給他們找庶族女子婚配。

影視劇中,婚禮進門的儀式。來源/電視劇【風起霓裳】截圖

據統計,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聯姻 (不包括與皇室聯姻) 共 216宗,士族與庶族的婚姻只有33宗,占士族婚姻的15.3%,東晉時期總共才3宗。

盤根錯節的家族

士族之間的聯姻對當時社會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很多名人如果不靠著聯姻,根本進不去士族集團,也無從施展才華,比如諸葛亮就是這一體系下的受益者。一直「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雖被政敵稱為「諸葛村夫」,但諸葛家族的實力卻相當強悍。諸葛家族本是荊州頗有實力的一個家族,在此基礎上,透過聯姻鞏固了家族地位。諸葛亮的大姐嫁給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蒯家和龐家都是荊州大姓,地位舉足輕重。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是荊州大族黃家的女兒,黃月英的母親是荊州名門蔡諷的女兒。蔡諷的姐姐嫁給了太尉張溫,張溫又出自吳郡大族張氏。除此之外,蔡諷的一個女兒還嫁給了荊州之主劉表,即在【三國演義】中要害死劉備的蔡夫人。所以,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婚事,意味著蒯、蔡、龐、黃荊州四大豪族結成親戚關系,同時,諸葛亮還同遠方的劉家和張家取得聯系,對還名不見經傳的諸葛亮來說,這門婚姻為他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日後,諸葛亮能成為三國時期著名人物之一,少不了家族的支持。另外,諸葛亮的「臥龍」名聲,也是靠這些家族才得以傳播,最後傳到了劉備耳中,才有了後來流傳千古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

影視劇中諸葛亮與黃月英。來源/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截圖

當然,這種婚事也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東床快婿」。按照【世說新語·雅量】記載,東晉時期,太傅郗鑒準備為自己的女兒郗璿尋找女婿,郗璿十分俊美,而且有才華,是郗鑒的掌上明珠。郗璿年芳二八還沒出嫁,他給同僚兼好友,也是當朝丞相王導表示想和他聯姻。王導欣然同意,還告訴他我們瑯琊王氏家裏優秀的男孩子不少,要不你就來我家挑吧,挑到誰就是誰。聽說郗鑒派人要來挑選女婿,且物件還是聞名的才女郗璿,王家未婚男子都興奮起來,紛紛「梳妝打扮」一番。結果派來的人發現,在王家東廂房裏有個年輕男子,此人沒有刻意打扮不說,還袒胸露懷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於是在回府後,派來的人就把這事當趣事跟郗鑒說了。結果郗鑒一聽覺得這個年輕人挺有意思,當即決定把女兒嫁給他。這人正是王導弟弟王曠的兒子、大書法家王羲之。這個故事也成就了一個成語,即東床快婿。當然,郗鑒之所以肯嫁女兒,還是想跟瑯琊王氏搭上姻親關系,而「東床快婿」不過是其中發生的一個趣事而已。

盡管士族們不斷利用聯姻壯大自己,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士族階層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在侯景之亂以及隋唐的大規模戰亂後,士族階層早已遭到沈重打擊。科舉制和三長制的推廣,又從根子上打擊了士族階層。「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在經過唐末天下大亂後,「天街踏盡公卿骨」,士族階層也被歷史徹底埋葬。士族聯姻體系也跟士族一起,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