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右玉戰鬥,1200新兵擊敗晉綏野戰獨立旅,七路半的傅家軍有多難打

2024-01-22歷史

呂梁蒼蒼,汾水洋洋;先烈偉績,山高水長。——賀龍1952年9月1日

在國民黨的部隊中,其實也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將軍,出身雜牌的傅作義即是其突出代表。

傅作義的成名之戰是軍閥混戰時期的涿州之戰。傅作義以7000孤軍面對著奉系軍閥三萬重兵死戰不退,張作霖出動了飛機、坦克和步騎炮兵進行猛攻,下達了五次總攻擊命令,從1928年10月15日至1929年1月5日,80天時間未能攻下,把張大帥氣得夠嗆。

傅作義守涿州之後,聲名鵲起。1933年長城抗戰,傅作義親臨張家口前線指揮,將日寇擊退。1936年紅格爾圖戰鬥、收復大廟。全面抗戰開始後,參加忻口會戰,守太原,奔襲包頭,會戰綏西,收復五原,為國為民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37年9月,日軍坦克開進右衛——右玉

日軍在殺虎口城墻上站崗

太原撤退後,傅部的駐地與八路軍隔河相望,這段時間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非常好,雙方信使經常往來,延安陜北公學和抗大向傅作義部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員。傅作義經常去延安拜會,對中國共產黨我軍的治理方式非常認可,其治下也學習我軍在部隊各級設立政治工作機構,不少負責人還是由延安派遣的。在傅作義部隊中嚴禁軍官打罵士兵,提倡軍民合作,且模仿我軍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制定了【十項紀律】,這些舉動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稱贊。

看到傅作義的這些舉動,閻錫山認為:「傅這是把部隊帶赤化了,35軍已成為七路半」。小報告打到老蔣那兒,在蔣總裁的壓迫下,傅作義將部隊中的中國共產黨人員禮送出境。

經此一事,傅作義算是與老長官閻錫山劃清了界限。抗戰的中後期,傅部雖然與我軍小有摩擦,但是總體上尚算友好。

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部有4個經典戰役,綏遠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張家口戰役 、增援東北戰役。特別是初期的前三次戰役,兵力處於弱勢的傅作義部均取得勝利,打通了平綏路,將我晉綏、晉察冀與東北軍區割裂開來,也使得我晉察冀部隊之後的大半年時間戰略態勢處於被動,直到清風店戰役全勝後方有所改觀。之後雙方互有攻守,直到東野入關後的平津戰役。

除了幾次大戰外,在一些較小的戰役戰鬥中傅作義部表現得也相當強悍。

榆林的重要性

1947年3月18日,胡宗南部25萬大軍對延安發起進攻,當時陜北野戰部隊僅有晉綏一縱(358旅、獨1旅,後加入獨7旅)和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新四旅(10月合編為六縱)、警備1旅、警備3旅(9月與騎兵6師合編為四縱)及地方武裝共2.8萬人。軍委決定,成立西北野戰兵團,統一指揮陜甘寧及晉綏軍區部隊。7月,西北野戰兵團更名為西北野戰軍。

為粉碎胡宗南的進攻,晉綏軍區二縱(獨4旅、359旅、2縱教導旅後更名獨6旅)於47年3月、三縱(獨2旅、獨3旅、獨5旅)於47年8月、七縱於48年8月,先後渡過黃河加入西北戰場。之後,晉綏軍區又成立了第八縱隊,負責綏遠作戰,劃歸西北野戰軍指揮。

為了配合胡宗南在陜北的作戰,青馬由西北方面進攻陜甘寧邊區,先後占領慶陽、合水、曲子等地。寧馬發起三邊戰役,占領定邊、安邊、靖邊等,消滅新十一旅和警三旅一部,與榆林銜接合圍堵住了從延安往西去路,即延安--三邊--內蒙--外蒙方向的通道。其戰略目的就是逐步向東推進,縮小陜甘寧邊區包圍圈,防止中共中央往西突圍,並造成圍殲我西北野戰兵團的有利態勢。

傅作義為了配合胡宗南部的進攻,堵住延安--呂梁--雁北這條東北方向通道,與榆林銜接合圍堵住從延安往東北的通道,於1947年3月23日發起了雁北戰役。

為了這個戰役,傅作義部做了長期的積極準備工作。國民黨國防部長白崇禧於47年3月6日飛抵歸綏(呼和浩特)與傅作義進行了密商,9日親自經豐鎮到大同布置進攻計劃,國防部於6日下令半月之內集中15000袋糧食於大同,以大同為兵站補充基地支援前方作戰,傅部的駱駝隊300余頭駱駝隊大顯身手,往來綏遠省運輸糧食。

傅作義部投入此戰役的主力部隊為35軍101師和新編騎兵第4師,這兩個師也是傅作義集團的基本部隊。除這兩支部隊外,還有炮4團、101師補訓師、38師、新二旅、騎兵1、2縱隊等雜七雜八的武裝,各部於3月21日先後集結到大同。

當時在這一地區我軍部隊不算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有獨三旅,轄27團(原冀中18、27、29團合編)、特務團(39年在冀中由120師警衛營與獨立一支隊合編)、綏蒙9團(紅軍陜北獨立師整編的陜甘警6團),騎兵旅(解放後騎兵一師),以及綏蒙軍區第5、第11軍分區的地方部隊。總人數一萬余人。

面對傅軍進攻,各分區領導強調了堅持原陣地,開展敵後遊擊戰爭,依靠群眾結合土改,堅持緊張環境下對敵鬥爭。

但是雁北地區的我軍右傾悲觀,退卻逃跑,害怕敵人,不執行命令,聞風而逃的現象十分嚴重。如左營獨立營,分區命令是當左營失守後到三區堅持鬥爭,但是25日敵占左雲,27日該獨立營無命令就跑回分區;懷仁支隊,分區再三命令維持城內秩序,但是敵人未到,該部就棄城而逃,跑進邊遠山區;2團1營原在大同九區堅持鬥爭,結果敵軍從左營出發進攻懷仁,該營卻以為是專門找他們來打,連夜逃跑,跑了七八十裏,跑到分區司令部後面躲起來。

雁北戰役3月23日開打,幾乎沒有經過什麽戰鬥,各地怯敵避戰,聞風而逃,至3月31日懷仁失守,整個雁北地區被敵軍占領,導致我軍的回旋余地越來越小。

雙方都想打

敵軍占領雁北後,由於太過於輕松,沒打什麽仗,35軍軍長魯英麟(1948年1月淶水戰役後戰敗自殺)、101師師長郭景雲(新保安戰役時為35軍軍長,自殺)、新編騎兵四師師長劉春方(49年隨傅作義起義)覺得太不過癮,僅消滅了我方民兵、武工隊等少量地方武裝,沒能消滅我軍主力部隊,於是三個人一合計,決定對於我軍大踏步後退實行將計就計。

他們決定掉頭撤退,閃出空擋,引誘晉綏軍區部隊出來決戰。他們將101師和騎兵四師撤到口泉一帶,為了隱蔽主力,故意將番號改為地方部隊,101師改為察哈爾保安大隊,騎四師改為騎兵大隊。懷仁交38師一個團防守,左雲交新2旅防守,右玉交101師補訓師2個團防守。

傅作義部隊的正規師,每師都設有補訓師,2000余人,全是招募的新兵,排以上軍官從原來的師抽調,武器也是原來的師打下來的,裝備簡陋、破舊。武器主要為步槍,輔之以少量機槍、小炮,平時訓練,參與地方守備,也參加一些清剿解放軍地方遊擊隊的戰鬥。這個兵源補充制度效率很高,士兵補入主力部隊就能參加戰鬥。

我軍的戰略戰術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特別是在解放戰爭初期,由於正規化建設剛起步,且裝備不如國民黨軍,因而主要是集中兵力先打弱敵。隨著我軍越打越強,方才逐步開始尋找國民黨主力部隊打殲滅戰。

雁北失守後,形勢困難,正無法向上級交代,當偵察到敵101師和騎四師等主力撤走,只留地方部隊和補訓師守衛地方時,大喜過望,覺得戰機來了。

獅子率領的綿羊

4月5日,11軍分區在右玉城南捕捉了7名敵諜報員,審訊得知:4月3日敵軍步兵、騎兵主力已撤出,城內只有101師補訓師一個團600名及30多名騎兵。

右玉古城南門——永寧門

4月8日,11軍分區再次抓獲2名諜報,證實了上一次的情報。

經研判:第一、右玉守敵人不足一千,人數少且多為新兵,戰鬥力不強;第二、敵軍主力101師、騎兵四師已東調;第三、敵新占城市,立足未穩,工事不全,守備不嚴;第四、右玉離大同最遠,敵增援不易。

經晉綏軍區批準,我軍決定發起右玉戰鬥,消滅右玉敵人。命令部隊於7日晚集結於威遠堡,攻擊發起時間定於4月8日晚24時。彈頭署為:

攻城部隊四個團,即獨3旅全部:27團、特務團、9團,及11軍分區4團,共5000人。其中:

27團附山炮一門,由城東北進攻,先以一個營攻城外,據占要點風神台,一個營攻東門及城墻東北角,一個營為預備隊;

9團攻擊城西北角;

特務團3營與11軍分區4團攻擊南城門;

特務團2個營攻占魏家山;

攻城部隊總指揮為獨3旅代旅長興中(27團團長)。興中原名賴慶堯,開國少將,長征時任紅一師排長,擊斃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時任晉察冀一分區3團營長,打仗英勇頑強,沖鋒在前,指揮靈活,受到表彰。朱老總稱贊興中所在的營:「一營是一支能打惡仗的部隊。」後擔任29團團長,晉綏軍區27團團長。

冀中軍區39年第一批整訓了四個主力團,16團、17團、18團、30團,其中16、17團源自呂正操東北軍691團,18、30團源自河北遊擊軍。第二批整訓的十個團中,27、29團亦源自河北遊擊軍。冀中五一大掃蕩時,八分區的基幹團30團損失嚴重,後撤銷番號;9分區的主力團經過多次苦戰,損失慘重,團長、政委、副團長、政治部主任等均犧牲,最終轉入晉察冀北嶽區時僅剩兩個多連;27、29團為十分區部隊,反掃蕩期間,27團擔任冀中軍區的掩護部隊,掌史村被圍時,英勇抗擊日軍,成功掩護軍區、黨委、行署突出日軍合圍。

特務團系120師挺進冀中後與冀中民眾抗日武裝合編發展出來的部隊。八路軍三縱獨立第一支隊主力後發展為120師獨一旅(即晉綏獨1旅,解放軍1軍2師),獨立一支隊的一部與120師警衛營合編而成120師特務團。

9團原是陜北紅軍獨立師,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後為延安警6團,後為晉綏軍區綏蒙9團。

從獨3旅三個團的組成來看,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主力兵團。

阻援部隊:5分區分直帶2團及騎兵大隊,位於左雲、右玉公路之間阻擊左雲援敵;11分區分直帶7團1營,阻擊涼城增援敵軍。

由於兵力充足,我軍決定三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只要一處突破,其他處只留少數牽制兵力,其余均轉移至突破口進入城內,擴大戰果。

事實上我軍偵察基本準確,雖然城內敵軍為101師補訓師兩個團1200人,比我偵察結果多一倍。但是這些都是新兵,裝備差,主要是步槍和少量機槍,有12門小炮,戰鬥力弱。但是,其守城總指揮是傅作義部的守城名將劉萬春,補訓師長也是百戰名將李思溫(張家口被俘後回家務農)。

傅作義系統,第二號人物非董其武莫屬,排第三的是孫蘭峰,像魯英麟、劉萬春(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50年11月以反革命罪被逮捕,76年特赦),基本屬於第四層,郭景雲、劉春方屬於第五層,李思溫大致屬於五層半的位置。

劉萬春入城後,利用短短十來天時間做了大量工作,在城中心鼓樓上修建了碉堡,為全城制高點,原被我軍破壞的城墻也已修復,且在城墻外多處修建了碉堡,在城外要點風神台也修建了碉堡,派一個連防守。

難打的新兵

8日下午,我軍發起攻擊。

我軍陣地防守時,100米內開槍,30米投手榴彈,然後發起反沖擊。這個戰法,日本鬼子不知道怎麽應對,國民黨軍不知道怎麽應對,財大氣粗的美國鬼子則是飛機大炮坦克齊上陣,但也沒辦法應對。而傅作義部隊的防守方法和作戰作風則與我軍非常像。

27團一個營首先進攻城外的風神台。我軍攻上來,一陣排子槍手榴彈,留下一片屍體,退了下去;然後再攻,又是一陣排子手榴彈,又退了下去。如此反反復復的拉鋸戰,我方傷亡很大,而守軍也傷亡很大。戰鬥激烈,守軍越來越困難,敵營長帶傷進城求援,剩下的敵軍頑強抵抗,一直堅持到戰鬥勝利。

1937年時的蒼頭河

西北方向,8日下午,9團從雙合屯出發,向攻擊位置開進。在中園架橋準備渡過蒼頭河時,聽到東面27團已經打響,部隊於是不顧一切涉水過河,迅速占領右玉西北高地。突擊隊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向城西北角發起沖擊,1營營長羅天澤親自端起機槍射擊,掩護部隊攻城,中彈犧牲。9團攻城失敗。

南門方向,4團和特務團1營的攻擊也陷入僵持拉鋸,傷亡很大。

東門方向是27團2營(原冀中29團)進攻,經過連續爆破,東門被炸開,5、6兩個連沖入城內。

此時的我軍,還未進行新式整軍,且晉綏地瘠民少,人力資源匱乏。晉綏既要堅持本地鬥爭,又要支援西北作戰,為了支援戰爭,地方幹部工作粗暴,有些戰士是被強征而來。

由於國民黨突然發動了大規模內戰,許多新入伍的士兵未能來得及進行良好的訓練即投入了戰場。新兵原本就是普通的農民,槍林彈雨下很多人害怕了,逃回了家。

由於前期對傅作義部多次作戰失利,士氣低落。兩個連沖入城後即遭到敵軍的拼死阻擊,損失很大,沒有了信心。一部份占據城墻,一部份占據城門洞及兩側,不再攻擊前進。更有的則想方設法保命。如趙二坦,右玉東底村人,才17歲,當兵沒幾天,還不會打槍就上了戰場。沖鋒時,他偷偷的跑到城墻邊土坎下挖了個洞,躲在裏面就不出來。第二天太陽出來了他就繳了槍。

戰前我軍對此戰信心滿滿,我野戰主力部隊5000人對戰600新兵(實為1200新兵),上下無不認為是手到擒來。可是戰鬥一打響,敵軍抵抗之激烈,戰鬥之頑強,我軍傷亡之大,出乎我方預料,指揮部裏的興中是一籌莫展,萬萬沒想到傅作義部的新兵竟然如此勇敢,作戰如此頑強。

東門突破的訊息傳來,興中立即下令9團、特務團、4團從東門進入,與敵軍展開巷戰,擴大戰果。

9團2營趕到東門後,營長黃廣福率第4、6兩個連突入城內,展開逐屋爭奪,搶占了鼓樓制高點;11軍分區也有兩個連從東門突入城內,與守軍展開巷戰。而特務團集中在東門外尚未入城。

此時,我攻入城內的部隊為27團2營3個連,9團2營2個連,11軍分區4團2個連,大約700多人,面對的是1000多名傅作義部新兵,以及,城內的老百姓。

解放戰爭初期,很多老百姓認為國民黨是中央,是正統。比如在獨3旅第一次攻占集寧時,城內百姓卻幫助國民黨軍,在大同集寧戰役時,獨3旅堅守集寧,部隊撤出後,城內的百姓竟然是到城門外列隊歡迎國民黨軍進城。此類情況在全國多個戰場都曾出現,直到國民黨橫征暴斂,欺壓百姓,失了民心,百姓方才轉了過來。

當時在右玉,傅作義部的新兵在頑抗,城內的百姓則是幫擡擔架擡彈藥,送水送飯。傅作義部在城內百姓的全力支援下,沈著頑強,利用地利,一街一巷,一房一屋,反復爭奪,誓死不退。這給了獨3旅極大的震撼。

一般來說,1200新兵如果在野外遇到我5000主力部隊,就算其能提前搶築工事,也堅持不了幾個小時。但是,弱小的一方如果打城市防守時,進攻一方是很難快速取勝的,就算最終占領,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閻錫山的晉軍在解放戰爭中最先被打敗,但是其後卻能拖了三年,就是其放棄了野戰而改打防守。

弱小的一方只要抱定了共存亡的決心,憑借城市依托,利用復雜的街巷、房屋、城市建設拼死抵抗,往往會最後成為勝利的一方。右玉戰鬥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我軍方面,突入了7個連,如果集中起來突擊,對任一方向的敵軍都處於優勢。但是7個連分屬三個團,城內部隊缺乏統一指揮,都是各打各的,未能形成合力。

當時曾下令27團2營蔡營長入城統一指揮,但此人怕死,進到城門洞就不往前了,一直躲在城門。

當時在城內的營級幹部只有9團2營的黃廣福營長和教導員,只能指揮自己帶的兩個連往前拼殺。

由於入城我軍各自為戰,亂打一氣,在敵軍有組織的堅決抵抗下傷亡很大,無法擴大戰果,戰鬥陷入膠著。

此時,殺虎口方向發現了兩堆火光,戰前商定,以點火為號,表明敵人援兵來了。但是11軍分區並未點火,事後調查也一直未查明。

人們常說的走西口,就是指的右玉(右衛)殺虎口,秦晉各地進入內蒙須從殺虎口過,殺虎口往西就到了內蒙地界。

殺虎口距離縣城不到10公裏,有火光就表示敵軍的援軍快到了,這讓興中陷入兩難境地。

失敗的撤退

當時的情況,城外的要點風神台久攻不下,城內兩個團的敵軍新兵抵抗頑強,而敵人的援軍馬上要來。如果在敵援軍到達前未能拿下右玉,在堅城下被敵兩面夾擊,非大敗不可。

獨3旅在46年初第一次反攻集寧時,27團就是在最後堅決攻擊,硬是拿下了集寧,敵援軍趕到後只能趕忙撤退。

而這一次,右玉的敵新兵抵抗異乎尋常的頑強,興中對於短時間拿下失去了信心。打還是不打,興中猶豫了四十多分鐘,下不了決心。此時天快亮了,倉促決定撤退。

日軍於1937年9月占領右玉,下圖是1937年時的城門樓

命令27團2營掩護城內部隊撤退。然而,這個2營接到撤退命令後,非但不掩護,也不通知友軍,自己反而爭先恐後的逃命,鉆城門洞,跳城墻,撤退變成了無組織的潰逃。

敵軍方面,天亮後劉春山開始發動了反擊。他認為我軍被困在東門附近的狹小地帶,施展不開,進攻已成強弩之末,是反擊的大好時機。他命令東北、東南的守軍相向攻擊,夾擊東門,封堵解放軍退路。

當11軍分區4團3連剛撤到東門附近時才發現,敵軍已經奪回了東門,用障礙物堵塞了城門口,並在城門樓架起了機槍。我軍9團2個連,4團一個連,三個多連的部隊被堵在了城內。

營長黃廣福組織敢死隊冒死突圍,由於東門附近地勢不開,連續數次沖擊都被兇猛火力打了回來。戰後清點,僅在東門附近就有100多具屍體。

部隊走投無路,陷入絕境,到處是傷兵的呻吟哭喊,軍心大亂。教導員對黃營長說,共產黨員不能當俘虜,遂自殺。下午,剩下的部隊經傅作義軍喊話,201人全部投降。

右玉戰鬥我軍損失很大,犧牲500余人,其中包括兩名營長,分別為;獨3旅9團參謀長兼1營營長羅天澤,2營營長黃廣福。

騎兵打步兵

4月10日早上,魯英麟率101師和騎四師方才趕來,而戰鬥早已結束。

讓我軍沒想到的是敵人的新兵這麽能打,在劉萬春這只老虎的率領下竟然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打得很英勇,一點兒不輸傅作義的嫡系35軍主力。本想吃肉,結果卻把牙磕了。

讓敵軍沒想到的是晉綏野戰部隊這麽不經打,膽小怯戰。郭景雲他們剛從隱蔽地出來增援,對方竟然嚇跑了。

魯英麟心有不甘,於是命令劉春方率騎四師,發揮騎兵優勢,迅速追擊,擴大戰果。當晚,劉春方的騎四師在右玉宿營,11日淩晨,展開了迅猛追擊。

右玉戰鬥失利後,獨3旅一度士氣低落。退到西南威遠堡、張千戶一帶宿營,派損失不大的特務團1營在六裏莊做前哨。

威遠堡,是一個屯兵堡,城墻邊長800米,基底寬13米,頂寬2--4米,明代設威遠衛,清代歸並右玉。

11日一早,傅作義騎兵第四師沖進了沈睡中的六裏莊,莊內一片大亂。此時1營應對失策,不敢堅守,反而是向村外撤退。

茫茫曠野上,很快就被敵人騎兵追上。步兵野外遇到騎兵,就如羊遇到了狼,毫無招架之力。2000多敵人騎兵,往來砍殺,1營幾百人,屍橫遍野,全部覆滅。

待到獨3旅主力從威遠堡趕來救援時,騎四師瞅準機會,又是曠野上一頓沖殺,隨後揚長而去。

據第三軍戰史記載,「由於部隊缺乏對騎兵作戰經驗,以致在六裏莊、威遠堡戰鬥中再次失利。」

獨3旅在右玉、六裏莊、威遠堡三次戰鬥中損失慘重,傷亡過半,達2000多人,失去戰鬥力,被迫脫離戰場,退到晉中整補療傷。

6月,綏蒙第5、第11軍分區撤銷。

右玉戰鬥是個小仗,然而影響非常大,原來我軍作戰宗旨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打弱敵。"作戰避開傅軍主力如:101、31、32、騎四師。透過這場戰鬥,連對傅部新兵作戰的勇氣也喪失了。隨後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奔逃狀態,造成了後來的多次失利和重大損失。如後來哥營子戰鬥、天皮洞戰鬥、海流屯戰鬥等都損失不小。

被傅部追打得亂跑,畏敵怯戰,結果就是; 無法立足,喪失全部察哈爾、綏遠根據地。使延安--呂梁--雁北這條東北方向通道被牢牢的堵塞。

青、寧二馬和傅作義部配合作戰取得成功後的惡果是,對於當時在陜北的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戰軍造成了極為不利的態勢,通向各個方向的道路被堵塞,只能輾轉於陜北山區,處境艱難。所以後來彭總兩次猛攻榆林就是希望在這個包圍圈上開啟一個突破口。

1947年8月,三縱西渡黃河加入西北戰場,獨3旅被留在晉綏堅持戰鬥。

運城攻堅戰

晉綏的條件相當艱苦,補給困難。獨3旅在參加二縱和晉冀魯豫四縱(陳謝兵團)組織的三打運城戰役期間,部隊是披著棉被去戰鬥;經一系列戰鬥鍛煉後,在太原戰役時,獨3旅在7縱編成內,7縱部隊經反復爭奪,攻占太原城外最重要的據點牛駝寨,全殲了被閻錫山留用的日軍組成的第十總隊;蘭州戰役時,八師(獨3旅)發現狗娃山敵軍撤退,即勇猛突入,直插黃河鐵橋,截斷了城內十萬馬家軍的撤退通道,除部份騎馬的敵軍官和騎兵部隊從黃河遊過去逃走外,馬家軍的步兵主力基本被殲滅,從而迫使馬家軍騎兵潰散,最兇悍的軍事集團覆滅。

進攻太原的我軍突擊隊

1952年6月,一軍與三軍合編為陸軍第一軍,八師與一軍二師合編,合編後的一軍成為我軍首支蘇械裝備的重裝軍。1952年12月進入北韓,首次在火力上超越聯合國軍。雖然已進入抗美援朝戰爭後期,沒有參加大的戰役,但是在幾十次中小規模的戰鬥中幾乎全勝。

傅作義部在解放戰爭初期連打了幾個勝仗,特別是其部隊在淶水戰役前沒有遭受過殲滅性打擊,因而從上到下特別狂妄,甚至傅作義本人在大同集寧戰役後發出了那份狂妄的電報。

其實,我軍那時雖然裝備不如傅作義部,但是差距也沒有與美式裝備的蔣軍嫡系差距那麽大。主要的問題出在指揮上。

比如大同集寧戰役,如果不是指揮員一錯再錯,將是一場大勝仗。大同集寧戰役後,雙方的心理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傅部愈發狂妄,而我軍部隊則有點懼怕與傅部交戰。

直到中央工委來到華北後,調整了指揮結構,放手讓楊得誌、楊成武、耿飆等指揮員指揮戰鬥,局勢方才逐漸改觀。1948年1月的淶水戰役,我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殲滅了傅作義35軍軍部、32師,以及101師一部,共8000余人,傅家軍方才知道我軍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