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毛之爭」過後兩個月,朱德哀嘆說:離開了毛,朱就過不了冬了

2023-12-09歷史

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龍巖城一所中學校園裏召開,由於紅四軍「三巨頭」中的毛主席和朱德是爭論的核心人物,他們就沒有出席這次會議的討論,而由陳毅主持了會議。

陳毅其實也知道自己的水平糊能力不能跟毛主席和朱德相比,他用春秋時期的晉、楚、鄭三個國家來代表毛主席、朱德和他自己。

他說,「你們朱毛吵架,就像晉國和楚國兩個大國吵,我這個鄭國在中間,左右為難。」他擔心紅軍鬧分裂,為了平息爭端,就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給予了朱德「書面警告」的處分;給予了毛主席黨內「嚴重警告」的處分。

不用說,陳毅給出的這兩個處分,直接影響到了毛主席和朱德的威信。次日,他對前來做工作匯報的閩西特委書記鄧子恢說:「現在閩西大局基本已經定,我還是離開四軍,到蛟洋去做些調查研究吧。

」1929年7月8日,毛主席與夫人賀子珍,以及被調職的譚震林、蔡協民、曾誌、江華等人離開了紅四軍,徒步前往閩西特委所在地蛟洋。

在蛟洋,毛主席指導鄧子恢、張鼎丞等人勝利召開了中國共產黨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

在會議中,毛主席給大家詳細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並提出了鞏固根據地的三條基本方針。他堅信,只要遵循這三條方針,閩西和中國的革命事業將會充滿光明的前景。

他的講話充滿了信心和力量,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振奮。7月29日,陳毅帶著新前委的成員來到蛟洋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盡管毛主席因為過度勞累而感染了瘧疾,但他仍然抱病參加了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如何應對敵人的「會剿」行動,以及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陳毅提出了分兵兩路的策略,即讓紅四軍的第2、3縱隊出擊贛南,轉往廣東,在外線擾亂敵人的戰略部署,而1、4縱隊則堅守在閩西,穩定民心,鞏固和發展根據地。

這個策略是沿用了1928年冬天毛主席在「柏露會議」上的策略,因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包括毛主席本人。

然而,毛主席還是提出了一些細節上的補充,強調了敵人並非上下一塊鐵,而是派系叢生,彼此間勾心鬥角,矛盾重重。

我們應該利用這一點,不要和他們硬拼,見縫插針,有機會就打,沒有機會就縮小目標,轉移敵人的視線,分散敵人的力量。

他還強調,敵人還比較強大,四軍還比較弱小,因此千萬不要打沒有把握的仗,千萬不要冒險,應該多做艱苦的工作,多建立根據地。

陳毅堅決地說:「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四軍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應該多打硬仗,多占領地盤,擴大影響力。

」他對毛主席說:「你不能留在蛟洋,必須回前委主持工作,並隨軍攻打廣東。」毛主席堅決地說:「我不能回去,你們七大會議的做法,我不能同意。

而且,我也不主張攻打廣東,你們要去打,你們就去打吧。」陳毅感到毛主席的語氣十分堅決,知道他說話向來堅定,不容置疑,就沒有繼續勸說,他誠懇地對毛主席說:「我實在沒有想到,七大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把問題弄得一團糟。

我準備親自去一趟上海,向中央如實匯報四軍的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毛主席簡潔而迅速地說:「我同意你去匯報。

」老覃在大前年寫過【曾任蔣介石侍從官的國軍中將,為陳毅之兄,一心為國,活101歲】一文,文中寫陳毅的胞兄陳孟熙是四川軍閥劉存厚的少將,時為駐上海的代表,他透過胞兄的幫助,由江西到廈門乘船經香港再轉上海,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話說回來,在陳毅前往上海的日子裏,毛主席先是到了上杭縣的蘇家坡養病,同時指導閩西土地革命,做農村調查。

後來到了大洋壩發動群眾分田分地。隨後,沿著灌洋、虎崗、堂堡、湖雷、陳東坑、石嶺、豪坳頭等地,一路視察,到了9月間,來到了永定縣岐嶺鄉的金豐大山下一個名叫「牛牯勃」的小山村裏。

老覃在多年前寫過【山民冒死救了一位先生,24年後接到一份邀請函,才知立了不世大功】一文,文中提到,在這個 「牛牯勃村」,毛主席無比驚險地渡過了一個「生死劫」——他的瘧疾發作,渾身打擺子,走不了路,而敵人前來搜山,情況萬分危急。

幸好,天降神兵,牛牯勃村的村民陳添裕猶如天神下凡,他背起身材高大的毛主席,赤足奔馳在大山的叢林中,一口氣奔出了10裏路,轉移到了雨頂坪村,這才躲開了敵人的追殺。

但險情並沒有解除。瘧疾讓毛主席一會兒發高燒,燒得燙人;一會兒又打冷戰,冷得嚇人,多次徘徊在死亡線上。外界也傳出了他已經離開了人世的訊息。

甚至,蘇聯的報紙上還刊登了悼念詞。老覃順帶說一下,和毛主席並稱為「農運大王」的彭湃,也在這一年的初秋時節英勇地犧牲了。

可以說,彭湃的犧牲和毛主席的落難,真是中國革命的大不幸。不過,在傅連暲醫生的積極搶救下,最主要的是,交通員冒著生命的危險從上海帶回了醫治瘧疾的特效藥湯力,終於把毛主席的一條命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

毛主席這邊的遭遇是如此的驚心動魄,朱德那邊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兒去。話說,朱德和前委按照陳毅制訂下的策略,於8月2日率領紅四軍第2、第3縱隊開往閩中,因為缺乏群眾基礎,處處碰壁。

到了8月18日,朱德為了擺脫困境,準備率軍北渡閩江,烏龍江,向贛浙皖邊界遊擊。正在病榻上的毛主席知道了此事,連呼不好,寫信給前委,反對渡江。

他在信中寫:「過了烏龍江,則敵人訊息靈通,運輸便利,更有受大軍包圍的危險。」

這次會議像是在「無頭蒼蠅」般亂撞了三天,代表們各抒己見,無法達成共識,眼看就要無疾而終。羅榮桓實在忍不住,站出來請求發言,力促毛主席回到紅四軍工作。

林彪等人紛紛附和,沒有毛主席在身邊,朱德總覺得自己像是少了主心骨,看到羅榮桓和林彪等人的表現,他深受感動,也走上了主席台,高聲說:「我們是朱毛紅軍,朱離不開毛,朱離開了毛就過不了冬了,必須把毛澤東同誌請回來!」大家聽了,都熱烈鼓掌。之前反對毛主席的劉安恭等一小部份人氣得幹瞪眼。新來的第2縱隊黨代表張恨秋主動請纓,上台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地起草了一份【敦請書】。

張恨秋讀完後,大家聽得心花怒放,齊聲叫好。於是,朱德把【敦請書】裝進信封,派人第三次去請毛主席,請他回來擔任前委書記,主持前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