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家口失守,晉察冀面臨崩潰,毛主席堅持不撤聶帥,對其使出絕招

2023-12-09歷史

1946年底,毛澤東被迫重拾「教員」身份,給部下當起了循循善誘、苦口婆心、操碎了心的老師。

而他此時的學生,竟然是日後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一眾開國元勛,諸如聶榮臻、羅瑞卿、楊得誌……

這絕非誇張。身為領袖的偉人,對聶羅等人又是誇獎又是打氣又是教方法,宛似小學教師一般。

說實話,這已經不是偉人這種身份該做的事,不至於啊!全國各大戰略區都處在最艱難 的時刻,都在應付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偉人怎麽還要抽出時間給聶榮臻等人當「教員」?

但偉人既然做了,就一定有做的道理。

原因無他,晉察冀軍區當時面臨著危機,不是一般危機,而是瀕臨崩潰、幾乎要步中原軍區後塵的生存危機。

這話,要從大同集寧戰役失利說起。

一、大同集寧之失利

解放戰爭中,我軍有兩個戰略區面臨較大危機,一個是被國軍徹底占據的中原軍區,中原軍區之所以失利是因為敵我力量懸殊,根據地範圍過於狹小,抗戰時就被國統區和淪陷區四麪包圍,既沒有誘敵深入的空間,也沒有提供支撐的友鄰根據地,所以內戰一爆發就迅速失守。這並非李先念、王樹聲等領導人不會打,我們多說一句,防止別有用心者指斥。

另一個就是晉察冀。

晉察冀是抗戰時期的模範根據地,一直孤懸敵後,與侵華日軍實力最強大的華北駐屯軍直接對抗,八年間越打越強,是毫無疑問的北方根據地之旗幟。

但也正是這個模範的旗號使晉察冀尤其是講政治的聶老總背上了負擔,軍調時期,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和平誠意,晉察冀帶頭響應中央號召進行裁軍,全區大範圍地組織正規軍復員,導致軍隊戰鬥力發生較大下滑,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力團兵力都只剩下三分之二甚至一半。

晉察冀裁軍之所以振幅這麽大,另一方面是中央有底氣。晉察冀區與晉綏區相毗連,兩區可以左出右入,戰略回旋空間大。

與此同時,兩區面臨的敵情相對來說不是很嚴峻,晉察冀西北邊是國民黨第十二戰區,也就是傅作義的綏遠系人馬,傅系是抗戰中新崛起的軍閥實力派,自守有余,擴張不足,只要不過分刺激他,當不至於引起傅死的頑抗。尤其是傅作義與閻錫山素有矛盾,互不來往,我軍可以利用之。

西南面是閻錫山,老西的南面又有胡宗南覬覦山西土地,閻老西心神不寧,根本不願下死力與解放軍作戰,只求自求其地而已。

北平則由李宗仁這個客帥坐鎮,執掌中央軍一部份人馬,中央軍豈能老老實實聽這位桂系大佬、蔣介石死敵的話。

三家各懷心思,互不統屬,晉察冀軍區可以利用三家矛盾穿梭其中,這是紅軍時期中國共產黨我軍就已探索出的經驗。

然而,世異時移,包括偉人在內,中央高層都沒有充分估計到傅作義這個最大的變量。

1946年7月底我軍發動平漢路戰役,準備以進攻破進攻,粉碎國民黨軍對晉察冀和晉綏的全面進攻,首戰發生在大同城,晉綏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合力作戰,企圖一舉拿下閻錫山這座戰略要地。

我軍上下都以為大同城手拿把攥不成問題,誰知圍城關鍵時刻,傅作義捐棄前嫌,出動全部主力來援大同。我軍之前預料傅系不會來援,故而在卓資、集寧一線設定的阻援兵力很少,傅作義大將董其武迅速突破我軍在卓資的陣地,包圍了集寧城。

我軍立即組織反包圍,圍攻集寧傅軍。誰知傅作義精銳主力35軍又殺到。我軍此時的應對出現重大失誤,在即將消滅董其武部的情況下,分兵去抵擋35軍,結果董其武趁機殺出反攻,與35軍前後配合擊敗我軍。

此時我軍陷入極其不利的局面,大同城久攻不克,集寧城下又遭到重大失利,聶榮臻賀龍聞訊,不得不命令晉察冀和晉綏兩區參戰部隊全部撤出。

二、神鬼莫測傅作義

此戰形勢完全出乎偉人意料,他怎會想到傅作義竟然對閻錫山這麽夠意思。

之前偉人對大同戰役幾乎沒怎麽當回事,認為聶榮臻、賀龍兩家一起打,定然不在話下,來往電文中,都是朝著順利拿下說的,甚至還樂觀地預想到,大同守敵一旦支持不住會潰圍西逃。

偉人指示聶榮臻說,如果他們逃就留條路,等他們離城數十裏再在運動中殲滅之。

結果完全反過來了。

大同城還在敵手,我晉察冀、晉綏兩個軍區就無法完全聯系起來。不僅如此,蔣介石受此戰之鼓舞,立即命令李宗仁以北平行轅主任的身份,統一指揮傅作義、閻錫山進行全面反攻,矛頭直指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

偉人立即意識到形勢之惡化,連連電示聶榮臻,不要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保存好有生力量。潛台詞就是必要時張家口可以放棄。

聶榮臻壓力非常大,大同集寧沒打好就算了,張家口還要丟,以後還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雖然有中央指示背書,放棄張家口也不在話下,但咱不能這麽沒骨氣一槍不放就丟吧!

晉察冀軍區緊急召開會議,商討下一步怎麽打,是守是棄,都要拿出一個方案。

與會絕大多數高級幹部都反對放棄張家口。

張家口是抗戰大反攻後我軍收復的唯一一座大型城市,現今已是晉察冀軍區的中心,丟掉此城不僅是軍事上失利,在政治上也極大失分。

聶榮臻回憶說,那段時間天天有人晚上來找他,哭的,怒的,好好說的,發脾氣的,放狠話的,大家目的就是一個,勸聶榮臻不要放棄張家口。

既然大家意誌這麽堅決,那就守吧。聶榮臻向中央請示,先打一打試試看,不行再說。

聶老總是個外圓內方的人,嘴上說的是試試,其實下了死戰到底的決心。

以當時形勢而論,守張家口並不是沒有條件。

蔣介石雖然名義上要調動三路人馬,但張家口比大同更偏東,只與北平有直接戰略威脅關系,距離歸綏和太原都已非常遠,無論是傅作義還是閻錫山都沒有理由遠涉數百裏來配合作戰,只要應對好北平國民黨軍,守住張家口當有一定把握。

偉人不放心啊!前面大同集寧打崩了,這次會不會再打崩?偉人心細如發,很懂聶榮臻這時的心情,如果直接詢問晉察冀的作戰部署,估計會讓聶榮臻、羅瑞卿等人覺得中央不信任。

偉人思來想去,怎麽辦也覺得不合適,最後不得不使出絕招,重新當上了循循善誘的「教員」,就像老師教學生一樣,一點一點教育、指導晉察冀區去應付當下的困難局面。

第一課就是講示範、畫樣子,讓晉察冀比著學。

學誰?定陶戰役。

這場仗是劉鄧於半個多月前打的,8月29日,在魯西南,國軍集結了三十多萬人數路夾攻劉鄧部隊,劉伯承巧計禦敵,集中力量先滅一路,而後接連打掉多路,最後以殲敵一萬七千人(一個整編師加另一個整編師的一部份)。

偉人把這次戰例的經驗簡明扼要壓縮在一封電報裏發給張羅聶賀陳宋,不光沒有說晉察冀打得不好,還把主送人擴大到跟晉察冀沒有任何關系的山東陳宋(指山野司令員陳毅和參謀長宋時輪),以免讓聶榮臻羅瑞卿等人尷尬。

諄諄之心,畢現於茲。我們固然無法逆睹聶帥當時的心境,但偉人體恤顧及部屬的面子到這個份上,聶帥不可能察覺不到。

然而仗依然沒有打好,聶榮臻指揮大軍在張家口東面嚴密設防,北面卻沒有放太多兵力。

不是聶榮臻漏算,而是張家口地屬北平行轅,完全不同於大同集寧二地,丟與不丟,與傅作義都沒有太大關系。所以傅作義沒有動機來打張家口。

但敵情出現了重大變化,再次打破我方固有認知。

蔣介石為促使傅作義快速加入戰團,將張家口劃為第十二戰區的地盤,許諾給傅作義說,只要你能打下張家口,此城便歸你傅系。

傅作義哪會放過這天大的良機?於是果斷盡起騎兵主力,瞅準張家口北部的空隙,率兵向東穿越數百裏草原沙地,取捷徑殺到張家口附近,一舉洞穿聶榮臻的防線,張家口城岌岌可危。

不免有人會問,傅作義哪來的本事,怎麽能判斷出我軍在哪裏重兵設防,在哪裏無兵守禦呢?

當時聶榮臻百思不得其解,毛澤東也無法可想,這個謎直到解放後才解開。

聶榮臻的司令部情報局局長彭富九說,當時聶帥對傅作義並不是完全沒有防備,自己當時負責偵聽傅作義方面的情報,但偵聽截獲的情報都無法破譯,因而沒有得到傅部兵力的確切動向。

彭富九為此耿耿於懷,解放後他找到傅作義的辦公室主任,詢問當年傅作義是怎麽隱瞞資訊的。一問才知道,傅作義用的是土辦法,他們並沒有什麽先進的密碼譯解系統或是先進裝備,但傅作義素知中共情報系統對蔣介石國防部情報系統滲透的很深,幾乎無密可保,於是自己用了一套單獨的密碼,平時無關緊要的行動用蔣軍內部通用密碼,一到核心機密行動,就用自己的密碼。

他們還琢磨出一套別出心裁的辦法,故意把密碼編制方式首尾巔倒,把時間與名稱插入電文內部,破譯起來相當困難。所以就算短時間內截獲了也來不及破譯出真情報。

怎麽探知解放軍的設防重點呢?

傅作義搞了兩台電台進行偵聽測向,也不需要破譯密碼,只是用其測出哪個方向電波訊號密集(主要聽聲音大小和通訊頻率),進而大約摸估計出張家口以西大同方向有重兵,而張家口以北的張北縣兵少。

當然這種粗疏的辦法會出現很大失誤,傅作義是在預判聶榮臻心理的基礎上,結合電台偵聽進行的概率性判斷,結果竟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用兵如此,張家口焉得不敗!

傅作義部騎兵兩萬余人進抵張家口城下,令東線北平部隊李文兵團極為振奮,各路國軍一起殺來,聶榮臻無法招架,被迫結束張家口。

與此同時,冀東方向也被李宗仁發兵割斷聯系,聶榮臻不得不向中央請求,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已無法指揮的情況下,把冀熱察遼邊區劃出去,給東北區吧。

偉人黯然接受了這一請求。

三、捧著哄著怕崩了

這是晉察冀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危險局面,解放區面積極大縮水,軍區部隊的自信心也受到嚴重打擊,若不及時有力準確地挽回局面,晉察冀會不會真的重蹈中原軍區覆轍。

偉人心裏有無底氣咱不能枉加猜測,但作為領袖、統帥,他表面上絕不能表現出沒有信心。這段時間,他決定繼續扮演好教員的角色,帶晉察冀走出這段空前的低谷。

聶榮臻率晉察冀主力退入易縣、淶源一帶,當年抗戰中反抗日軍「五一」大掃蕩,晉察冀部隊就是躲到易縣和山西五台地區與敵周旋,如今又面臨大致相同的局面。

偉人11月1日給聶劉蕭羅發電,鼓勵他們,不要怕國軍追兵密集靠攏,只要他們間隔十到十五裏就能打擊他一路,並信誓旦旦地說,敵人的增援互救能力是很差的。

劉是晉察冀副政委劉瀾濤,蕭是副司令蕭克,羅是副政委羅瑞卿。

此電仍是教方法,鼓舞士氣,而不提及舊日喪師失地之事。對聶榮臻的呵護可謂親切而溫暖。

聶榮臻倍感振奮,按偉人所示,耐心地集中兵力待機作戰,一舉在淶源縣吃掉國軍一個團又一個營,使敵人的攻勢頓挫。

抗戰時期聶榮臻戎裝照

人心都是肉長的,偉人這樣不計前嫌付以最大信任,聶榮臻也投桃報李,向中央表態說,一定要一雪前恥,準備效法蘇中粟裕七戰七捷滅敵十幾個旅,打幾個殲滅戰,把追擊最囂張的幾個軍打掉一個。

偉人覽電甚悅,又怕聶榮臻背負的包袱太重,當即回電說,只要能大量殲敵就行,爭取每個月殲滅敵人兩個旅,三到四個月殲滅敵人六個旅左右。

潛台詞是不用和粟裕比,打多少算多少。

……

親同誌,不用懷疑。

1947年1月下旬,毛主席再度發電,謹慎地為晉察冀指出下一步的作戰方針,核心意思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

過了幾天,聶榮臻指揮部隊在保定以南消滅敵人兩個團,偉人立即發電鼓勵:你們業已恢復了主動權,表示祝賀。

與此同時,偉人鑒於聶榮臻無暇顧及冀東,還親自兩次向冀東區發電,指示他們下一步的作戰方針。

因為此前聶榮臻表示冀熱察遼邊區都劃給東北,聶不好再要回來,但冀東歸入東北屬實不太方便。偉人顧及聶榮臻的面子,也不說將冀東重新列入晉察冀的事,只是默默地主動幫聶分擔起領導指揮冀東的重任,好讓這顆邊角上的棄子重新納入大棋局,不失聯。

聶榮臻還能說啥,豁出老命幹吧。

苦戰兩個多月,逼出最大潛能,終於到4月,完全恢復了戰略層面的主動權,晉察冀部隊也能打出像樣的圍殲敵一個整軍的戰鬥了。

至此,偉人的第三次教員身份,才算勉強結束。

話說回來,偉人為何對聶帥如此寬容,如此謹慎,如此小心,生怕話說過頭了呢?要知道,以往對其他戰略區的統帥,尤其是另一位老紅一軍團的愛將101,只要意見不統一就是一頓猛訓,從長征訓到抗戰,從抗戰訓到大決戰。

對聶帥就不能這樣嗎?

不能。

聶老總的性格比較溫和,軍事指揮能力不甚突出,但他強在控局能力極強,整個晉察冀,加上晉綏,論控馭全域能力,論建設根據地能力,論爆兵能力,沒有幾個比他強的。全面抗戰八年,聶老總已成為晉察冀不可替代的旗幟性人物。

當然,有的朋友熟知歷史典故的,可能會想到1943年聶帥離開晉察冀到延安開會時,晉察冀留守幹部曾開會批評過聶不懂軍事,導致了一些失誤。但細節無礙大局,綜合來看,聶的地位仍然無人能夠取代。

這是歷史使然。

再者,從聶帥的性格特點上來說,他這種人,不能臨以狂風暴雨,他的接納能力太強,容忍能力太強,你猛批一頓並不能解決什麽問題,也不能由此觸動使其改變什麽。

而必須從他的認知特點出發,和風細雨,慢慢啟發,只要真正激發他內在的潛能,才能使他真正走出低谷,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

偉人與聶帥相知數十年,對聶的特點了解還是相當深入的,所以本能地采用了教員式的方法。若幹年後回頭看,以當時的情況而論,還有別的選擇嗎?

就算強行讓賀龍或者徐向前上馬,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改善處境。

發掘那些隱藏在史冊夾縫中的細節,更能發現開國一代們強大的處事應變識人做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