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2024-01-18歷史

民國史上,終身不嫁的女子有很多。

而她們不婚的背後原因,無外乎「為錯過的男子守身」、「寧缺毋濫」或者「嫁不出去」等幾個原因。

相比之下,呂碧城也是終身不嫁,但她不嫁的背後原因卻都與她們不同。

直到今天,呂碧城終身不嫁的背後真相,依舊是一個巨大的謎團,或許,它也將永遠是個謎。

呂碧城是民國史上最著名的剩女,論容貌氣質,她是女作家蘇雪林眼裏的「美若天仙」。

論才華,她是中國近300年唯一的女詞人,此外,她還是袁世凱的女秘書, 論家境,套用某女明星的一句話就是「她自己就是豪門」......

這樣的女子,無論放在哪個年代,必然是傾慕者數眾,呂碧成也不例外。

據說,當時對呂碧城表達愛慕的公子哥,那是多不勝數,就連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也曾為她拜倒。

但她偏偏就是誰也不嫁,當人們試探性問她單身的原因時,她半真半假地調侃說:

  • 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須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 但縱觀呂碧城的一生後不難發現,呂碧城不婚遠不是「稱心男人」太少的原因。

    對於婚姻,這位走在時代前列的女性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而之所以她對婚姻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與她最初被退婚的經歷有關。

    1892年,和封建時期大多女性一樣,呂碧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汪姓鄉紳之子訂婚。

    如果沒有此後的變故,呂碧城的一生或許就和大多數女性沒有兩樣了:嫁做人婦、生兒育女,然後終老此生。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徹底打破了這一可能。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或許是老天欲降大任於呂碧城,13歲這年,呂碧城就嘗到了人世間最大的苦, 這年,她的父親病逝後,族人以呂家沒有男丁為由,將呂家家產全部霸占了。

    這還不算,為了欺負呂碧城母女,族人還唆使匪徒將母親嚴氏強行幽禁。

    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遇到這種場景,大多數女子除了哀嚎估計沒別的招了。

    但呂碧城本就不是尋常女子,她自小就隱隱覺得「女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裏」。

    於是,遇到險境後,呂碧城暗暗對自己說「我可以,我可以,想辦法,對想辦法!」

    隨後,發現以自己的力量無法對抗全族的呂碧城:想到了「外援」, 因為自幼受到父親的熏陶,呂碧城幾歲就熟讀詩書並擁有出眾的文采。

    於是,13歲的她決定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她四處求人告援,其中包括時任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的樊增祥。

    這些人收到呂碧城的信後,在深為她出眾文筆驚嘆、感動的同時,也馬不停蹄地趕來支援了,很快,被囚禁的嚴氏脫險。

    然而,就在這個劫難過後,呂碧城的另一劫難就接踵而至了。

    就在孤兒寡母劫後門衰祚薄、連生計都困難的當口,汪家父母聽說了呂碧城救母的事情後,深感呂碧城「不是省油的燈」。

    汪家父母對昔日媒婆說:她小小年紀就如此狠辣,日後怎麽管教得了。

    於是,就因為未來夫家的「戒心」,呂碧城被退婚了!

    封建社會的女子,退婚即是奇恥大辱,也正因此,封建女子被退婚後的結局無外乎:草草嫁作妾、抑郁而終、上吊自殺等幾種。

    小小年紀的呂碧城被退婚後,自然也是痛苦不已。

    整整幾夜,呂碧城都徹夜未眠。每晚,當夜幕吞噬整個世界的時候,呂碧城都直覺自己已經被淹沒了。

    她想不明白,為什麽女子永遠把控不了自己的命運, 明明透過自己的努力救了母親了,轉眼,命運偏偏又給了自己一棍子。

    這是提醒她要她認命嗎?女人真的永遠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嗎?

    情緒是魔鬼,但當你去正視魔鬼並將它當朋友交談的時候,它又會變成天使。

    得感謝呂碧城此前所受到的教育和讀過的書,某個晚上,當呂碧城靜坐窗前沈思的時候,

    在巨大的痛苦中, 她突然閃出了一個讓她自己都意外的想法:我要用女性的身份,去顛覆這個世界,證明女人和男人一樣「能」!

    這以後,呂碧城一直寄居在塘沽舅舅家,與舅舅一起生活, 在這期間,呂碧城一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期待有一天能有一番作為。

    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和男人一樣去闖天下,甚至和男人一樣肩負起「強國」的重任。

    而當呂碧城把她的豪情告訴家人時,她遭到了一頓痛批,「當年你就是因為逞能被退婚的,女孩子那麽要強,怎麽嫁得出去?」

    「女子無才便是德」,舅舅聽完她的話,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用「婦德婦言」來壓她

    在舅舅和母親眼裏,「嫁做人婦,好好過相夫教子的日子」,才是女人的真正好出路。

    面對所有人的不理解,呂碧城頓感淒涼,此刻,她多麽渴望有人能理解她啊!

    但她知道,與其盼著人理解自己的想法,遠不如把自己的想法實踐給他們看。

    就在家人為她物色物件的時候,呂碧城偷偷買了一張前往天津的火車票,對,她要逃出去,她不想自己一生的命運因為婚嫁,而再次被人掌控。

    嫁人,在這個「女人多數時候只是生養工具」的年代,嫁得好還好說,畢竟可以不用終日看夫家臉色。 若嫁得不好,非打即罵不說,還要忍受男子三妻四妾......

    她呂碧城怎會讓自己落入那樣俗套的封建婚姻裏,想想,自己苦讀詩書這麽多年,難道就為了給人傳宗接代做「老媽子」嗎?

    答案是否定的,呂碧城隱隱感覺到,她的人生不應該如此,對,她可以過得更好!

    她要沖破命運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對,她還要為全天下女性做榜樣。

    逃到天津後的1903年,呂碧城才發現闖世界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簡單, 雖然此時新思想已經開始影響中國,但大家對女性還是有著固有的成見,在這裏,她想要找份工作,似乎都不那麽容易。

    但呂碧城不是輕易服輸的人,事實證明,對於強者而言:「逆境只會讓她的生存意誌更大地被激發」,而不是將她打倒。

    無路可走的時候,呂碧城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筆」。

    與13歲那年一樣,此時身僅分文、舉目無親的呂碧城只能如法炮製,她給當時住在【大公報】社的方太太(熟識)寫了封長信求助。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呂碧城這顆金子終因這封長信而開始發光。

    機緣巧合下,這封文采斐然的信被【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看見了,隨即,英斂之親自前往拜訪, 問明情由後,他對呂碧城的膽識甚是贊賞,他還邀呂碧城到報館內居住,受聘為【大公報】第一名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