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曾國藩,人們都十分熟悉。他與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一同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並且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一個平凡的耕讀家庭,但他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進入了朝廷,成為了宰相。去世後,他被賜封為「文正」,這是清朝對大臣的最高榮譽。
毫無疑問,他的一生是輝煌且成功的,許多男人都夢想擁有這樣的成就。那麽,曾國藩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實際上,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智慧,其中四句真言高度概括了他的為人處事之道。這四句真言究竟是什麽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挺」字箴言
堅定前行,勿忘初心;即使前路坎坷,亦當勇敢直面。無論逆境順境,皆需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唯有不屈不撓,方能迎來光明未來。
「挺」字的箴言源自曾國藩的【挺經】,其中「挺」大致涵蓋了兩層含義。
首先是堅韌、頑強,具備恒心和毅力。世事變化無常,許多人出生時便含著金鑰匙,獨立生活之前一直順風順水,然而一旦真正面對生活的殘酷,便會一蹶不振。
有些人憑借著好運和勤奮,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僅僅一兩次挫折或偶然的失敗,就會讓他們感到焦慮不安,精神萎靡。
有些人從小過著艱難的生活,僅能維持溫飽,但在面對成功的機會時,卻常常因恐懼而選擇逃避。
其實,這一切都是內心的恐懼和膽怯。在曾國藩看來,這正是懦夫的表現。所謂「挺」,就是要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即便人生沒有意義,但只要活著,就要努力掙紮、勇敢抗爭。
所謂男人,就是那種在遭遇挫折後依然能夠重新站起來的人。生活中充滿了接踵而至的困難,這些挑戰往往出乎意料。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磨練自己的心誌,使其變得堅韌而頑強。
古今中外的許多先賢早已深刻展示了這一點。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文王在囚禁中演繹了【周易】;孔子在困境中編纂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時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完成了【國語】;孫子在受挫後完善了【兵法】;不韋遷至蜀地後編撰了【呂覽】;韓非在囚禁中寫出了【說難】和【孤憤】;【詩經】中的三百篇,幾乎都是聖賢們在憤懣中創作的。」
司馬遷之所以能夠辨識這些人的特點並得出這一結論,是因為他自身也具備這樣的特質。經歷了毫無預兆的宮刑後,他在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巨大壓力下,依然堅持完成了那部氣勢恢宏的史書。
實際上,盡管努力和堅韌不一定能帶來成功,也不一定能成就大事,但這種品質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樣的品質對人的意義不僅限於眼前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賦予我們持久的力量和堅定的信念。
「挺」字的第二種含義,就是懂得掌握分寸。力量不應被耗盡,功勞不能被獨占,這一說法強調了慎獨、尊敬、仁愛、誠信等修身方法的重要性。這種智慧,或許也從韓信因功高蓋主的經驗中獲得了啟示。
「嚴」字格言
嚴,首先要對自己嚴格。在對他人提出要求之前,必須先做到自我要求。曾國藩對自己極為嚴格,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學業方面,他表現出極大的勤奮和刻苦。這可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他自稱天賦平平,但卻非常用功,最終在37歲那年才考中進士。
然而,在考中進士之後,他依然對自己嚴格要求。具體來說,他遵循「讀書不二」的原則,也就是說,在尚未讀完一本書之前,絕不能開始閱讀第二本書。此外,他還堅持每天閱讀史書。
從曾國藩的事跡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他具備了非凡的執行力。然而,任何有過生活經驗的人都明白,理想和現實之間不僅需要行動,而且這種行動常常極為艱難。
要想擁有才華,就必須多讀書,勤於思考;若想賺錢,則需不斷尋找方法付諸實踐,並踏上艱辛的道路。
然而,大多數人僅僅停留在思考階段,停滯在思想的層面上。正如【聞香識女人】中的一句台詞所說:「我一直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我從未采取行動。你知道為什麽嗎?因為那太難了!」
由此可見,曾國藩無疑是個狠角色,凡是能戰勝人性弱點的人,都是狠人。
其次,就是修身。他強調「主敬」,要求自己時時刻刻保持整潔和莊重,確保自己隨時保持清醒。從曾國藩的舊照片中,我們經常看到他那嚴肅的面容,這或許正是原因所在。
他還透過「靜坐」來修煉自我,這種方式類似於打坐或冥想,目的是讓自己心無雜念,最終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除此之外,曾國藩非常重視養生。他每天早起,克制欲望,避免過度勞累和暴飲暴食。正因如此,他的壽命超過了六十歲,這在古代已經是相當長壽了。
「變化」箴言
章太炎曾評價曾國藩為「亟功名善變人也」,這一評價雖略帶貶意,但相對客觀。在章太炎看來,曾國藩對功名有著強烈的追求,並且極具適應能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時局和世界。
但一個人對名利的渴望,既不構成違法行為,也並非卑鄙之舉,這只是他性格的一部份而已。
然而,並非所有心懷功名之人都能達到曾國藩的高度。才華橫溢卻一事無成者比比皆是,天賦異稟卻不被賞識者屢見不鮮,受過教育卻找不到工作的更是隨處可見。只有那些既堅韌不拔又懂得靈活變通,並且始終不迷失方向,堅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最終取得成功。
在朝野之間,政治鬥爭無處不在,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選錯陣營不僅會失去機會,還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能夠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都是那些處事圓滑、懂得靈活應變的人。
曾國藩對此道非常精通,他對自己制定了嚴苛的標準:「平時,要逆來順受;在關鍵時刻,要以死效忠;當處於無奈境地時,可以‘緩’或‘拖’;而在有要求時,則需以委婉的言辭表達。」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這是一種總結出來的生存智慧,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年輕人往往血氣方剛,過於剛烈,盡管真誠,但在實際事務中,真誠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靈活應變無疑是人生的高明智慧。曾國藩的變通策略雖然有明確的實用目標,但我們可以拓寬視野,向更開闊的人生方向看去,或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礙和困難,其實只是來自某個固定角度的看法。
一旦我們放寬心態,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麽特別嚴重的。
「懺悔」字箴言
「悔」並非單純的後悔,而是指要求自己時常進行反省。每天結束時,我們應當回顧自己在這一天中有哪些做得不夠好或不對的地方,以及哪些該做的事情尚未完成。這是一種繼承了儒家「吾日三省吾身」思想的積極實踐典範。
曾國藩堅持每天記日記,直至晚年。他曾撰寫【自箴韻語】,以此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其中,他寫道:「補救無術,日暮道窮」,這一感嘆無疑透著深沈的情感,也隱含著些許心酸與悲苦。
可以說,他的反省與變通、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堅持的原則,都是一脈相承的。當一條路走不通時,他會反省一下,找尋辦法,然後選擇另一條路繼續前行。
然而,該前往何方呢?目標又是什麽呢?
他的答案是功名心。如果再加上一條,使之成為五字箴言,那就是「立誌」。也就是說,明確目標是關鍵。只有當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明白自己該走哪條路時,具體的方法和道理才能真正起到幫助作用。
如果一個人連方向都分不清,盲目地使用這些方法,只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混亂。
道理是相通的,但人生屬於自己。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人都只能活一次,無法重來,也無法修正。我們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即使像曾國藩這樣的人生,在他自己和世人眼中都極為成功,但依然充滿了遺憾與痛苦。如此傑出的他在晚年也曾寫下「補救無術,日暮道窮」的話。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的四字箴言缺乏價值,也不能因為人生的遺憾而否定每一個細節的重要性。
最後,我想用電影【洛奇】中的一句台詞與大家共勉:「生活的重拳無人能敵,但關鍵不在於你能打出多重的拳,而是你能否在被擊倒後繼續前行!」
毫無疑問,這種精神堪稱曾國藩四字箴言的現代化精彩詮釋。那麽,你對此有何見解呢?
參考文獻:
【自箴韻語】 常思己過慎言行, 不因瑣事擾心寧。 修身齊家齊天下, 持之以恒不改情。
學海無涯勤為徑, 勇攀高峰誌不輕。 淡泊名利心如水, 處世立身有誠信。
人生如夢須珍惜, 時光易逝莫虛度。 君子之道在於誠, 厚德載物方為真。
靜思己過察言行, 少為小事擾心寧。 修身齊家平天下, 持之以恒情不變。
學海無涯勤是徑, 勇攀高峰誌如山。 淡泊名利心如水, 立身處世重誠信。
人生如夢應珍惜, 時光易逝勿虛度。 君子之道重在誠, 厚德載物方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