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晉王朝(350)-晉文帝司馬昭(7)

2024-07-26歷史

聶友。東吳丹陽太守。

丹楊太守聶友平素與諸葛恪很有交情。就寫信勸諫他說:「先帝(孫權)本來有遏止東關之敵的計策。但沒有施行。現在您輔佐朝政大業,完成先帝的誌向。敵人自遠方前來送死。將士們依靠威德,舍身用命。一旦建立非常之功。豈不是宗廟社稷的神靈福佑嗎!現在應該暫且按兵不動。養精蓄銳。伺察機會再行動。如今乘此大勢想要再次大舉出兵。天時未可而隨便按您個人的意旨行事。我內心深感不安。」

諸葛恪。東吳太傅。權臣。

諸葛恪寫信答覆聶友說:「你的話雖然符合自然之理。但卻沒有看到勝負存亡的大道理。仔細研我寫的文章。就可以開竅了。」東吳顧命大臣,衛將軍滕胤對諸葛恪說:「您接受伊尹、霍光一樣的托付。入則安定朝廷。出則摧毀強大敵手,名聲傳揚全國。天下為之震動。百姓之心都希望蒙受您的恩澤得以休養生息。現在在繁重勞役之後。又興兵出征。百姓疲困國力不足。而且曹魏已早有防備。如果攻城而不能克,野戰而無所獲。則是以前的功勞都喪失掉並且招致後來的責備了。不如按兵息師,伺機而動。況且用兵是件大事,大事在於以眾助勝。眾人如果不高興,您獨自一人能安心嗎?」

滕胤。東吳駙馬。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孫權去世時的顧命大臣。

諸葛恪說:「眾人說不行的人。都是沒有仔細考慮問題。只是心懷茍且偷安思想的人。而你又認為他們是對的,我還有什麽指望呢?因為曹芳昏庸無能。而使政權落入司馬家。他們的臣民本來就有離散之心。現在我憑借國家的資財。依仗上次戰爭勝利的威勢,那麽將無往而不勝了!」(諸葛恪總想超過他叔叔諸葛亮。建立不世之功。)

諸葛亮。蜀漢丞相。諸葛恪的叔叔。

公元253年3月,諸葛恪大規模地征發各州郡兵二十萬人再次進犯曹魏。同時任命滕胤為都下督,總管留守事宜。

姜維。蜀漢衛將軍。

蜀漢的衛將軍姜維自以為完全了解西北風俗民情。加上對自己的才能武藝十分自信。所以總想誘使羌、胡成為自己的羽翼。

三國時期,隴西地區地圖。

認為從隴地往西就可以切斷曹魏隴西與關中到聯系。並且占領曹魏的隴西地區(蜀漢丞相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主要目的就是占領曹魏的隴西地區)。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每次姜維想要興兵大舉進攻,蜀漢大將軍費祎常常加以節制而不聽從。調給他的兵力不過萬人說:「我們這些人比丞相差得遠了。連丞相都不能平定中原。更何況我們呢!不如先保國安民。謹慎守衛國家疆土。至於建功立業。還是等待有才能的人來做吧。不要希望僥幸取勝。把成敗系於一次舉動。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後悔也來不及了。」

費祎。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蜀漢四相之一。

等到公元253年費祎被魏國降將郭修刺死後。姜維才得以實作自己的意願。公元253年4月,蜀漢衛將軍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揚言要攻打曹魏南安郡的狄道(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

司馬昭。曹魏都督。

曹魏天子曹芳任命司馬昭為都督,持節駐守長安。曹魏朝廷同時命令征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盡起關中兵和雍涼兵十余萬對抗蜀漢姜維的北伐。

郭淮。曹魏征西將軍。

雍州刺史陳泰打算先率軍隊占據狄道。司馬昭說:「姜維進攻羌人,收服他們的質子。囤聚糧食建造糧倉完畢後。再轉到侵犯狄道。正是想得到塞外各羌族部落的支持。作為以後侵擾的資本罷了。如果姜維真的要侵犯狄道,怎麽會事先泄露訊息,讓外人都知道呢?現在姜維揚言要出兵,不過是想要回兵罷了。」

陳泰。曹魏雍州刺史。

曹魏雍州刺史陳泰率兵進至洛門時(今甘肅武山、甘谷間)。姜維果然因為糧盡而燒了營壘撤退了。當時正逢新平羌胡叛亂,司馬昭率軍將他們打敗。隨即在靈州陳兵示威。北邊的敵人都震懾恐懼,叛變的人全都投降。

三國時期。涼州。

曹魏都督司馬昭因為有功被封為新城鄉侯。東吳太傅諸葛恪進犯淮南,驅殺掠奪百姓。東吳將領中有人說:「如今率軍深入敵境,境內的百姓必然都一起遠遠地逃離了。恐怕我們的兵士勞累而功效少。

合肥新城。三國時期曹魏在合肥舊城近郊修建的用於抵禦孫吳軍隊的軍事性城池。

不如僅圍困合肥新城,合肥新城被困。曹魏必然會有救兵來。等救兵一到再出擊。就可以大獲全勝。」

公元253年。

諸葛恪采納了這個計策,公元253年5月,東吳太傅諸葛恪率領軍隊圍困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