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歷史上的李建成:一個近乎完美的太子,只可惜有個超強的弟弟

2024-04-17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很著名的太子詛咒:凡是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的太子,或者是那些比較出名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太子往往都很難順利即位,多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算能順利即位,往往也做不了幾年皇帝,然後就因為種種原因掛掉了。

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數。

比如秦朝,秦始皇極力培養的公子扶蘇,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卻被賜死;比如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極力培養的太子朱標,卻死在了朱元璋之前,這才使得朱元璋不得不立太孫朱允炆為皇帝,間接引發了後來的靖難之役。

而在唐朝,也有這麽一位著名的太子,深重這個太子詛咒,最後死在自己兄弟的手裏。

這位著名的太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隱太子李建成。

1.李建成的早年生活

提到李建成這個人,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聽說過。尤其是看過【隋唐演義】之類文學作品的朋友,應該更是對其了解很多。

但是,你知道嗎?這其實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而已。歷史上真正的李建成,和演義小說裏的形象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一位非常英明神武的人。而且,就連正史上對他的記載,其實很多都是存疑的。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來看看李建成真實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

李建成,小毗沙門。請註意,毗沙門這三個字,是李建成的小字,和字有本質上的區別。所謂的小字,和今天我們所說的柱子、鐵蛋之類的小名是一樣的。

至於李建成的字,抱歉,史書上沒有記載,後世也從無人知道。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倒是也不復雜。李建成作為李淵的長子,成年之後才有字,但同時他成年之後,李淵也很快就開始了反隋的大業,後來李建成又被立為太子。身為太子,有資格叫他字的,也就只有李淵一個人了,後世的史官們自然也不清楚。

至於家世,那就不用多說了。李家祖上時代顯赫,李淵的爺爺李虎,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從李虎開始,李家就一直都是天下最頂尖的大世家。後來傳到李淵這一代,雖然李淵父親去世的比較早,但李家的權勢依然極大。而且最關鍵的是,開創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其實是李淵的小姨夫。

關於李家的家世背景,我們完全可以寫出一篇十萬字以上的超長論文。不過在這裏,我們只要知道,李家的祖上很牛,也就足夠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成的出生時間。

李建成出生於公元589年,這一年,是隋朝開皇九年,同時也是隋朝南下滅陳,徹底統一天下的一年。

這一年,李淵23歲,李建成的生母竇氏20歲。而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則是出生於公元599年,也就是說,李世民比李建成小了整整十歲!

請記住這一點。因為正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時間問題,才導致後來很多史學家,對唐朝這段歷史產生了懷疑。

對於李建成的早年經歷,史書上基本沒有任何記載。不管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亦或是【資治通鑒】,對於李建成的記載,是從大業十三年李淵準備反隋時開始記載的。所以,後人對李建成的早年生活,也知之甚少。

但是,從歷史上的一些蛛絲馬跡,我們還是能夠推斷出一些他的早年經歷。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去世,隋煬帝楊廣登基。這一年,李建成15歲,當時李淵應該在擔任隴州(今陜西隴縣)刺史一職。

公元613年,大業九年,楊廣遠征高麗,同年楊玄感起兵造反,後來被鎮壓。這一年,李建成24歲,當時李淵奉命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李建成應該也在其身邊。

公元615年,大業十一年,這一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開始了他在山西的起家之路。同年,李建成和他後來的太子妃鄭觀音成親。這一年,李建成26歲,鄭觀音16歲。

史書上對於早年李建成曾經出任過的職務,沒有任何記載。但從後來李建成的表現,以及當時的貴族傳統來看,李建成應該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出仕,正式開始為官。等到李淵調任山西,並且開始準備逐鹿天下的時候,李建成已經有了很豐富的經驗,足以獨當一面了。

2.李建成其實很能幹

據史書所載,在李淵正式起兵之前,李建成正帶著李家的家眷,居住在河東郡,這地大概指的是今天山西省西南部地區。而當時李淵身邊,似乎只帶了李世民這麽一個兒子。

而接下來的這段歷史,就是後世史學家覺得很有問題的一段歷史了。

按照正史記載,李世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嶄露頭角。隋朝末年,李世民眼見亂象,覺得隋朝已經危在旦夕,於是便秘密結交各路英雄豪傑。後來更是結交了李淵的手下的裴寂和劉文靜,並且聯手給李淵做了一個局,讓李淵夜宿晉陽宮,然後才逼得李淵不得不走上了反隋的道路。

似乎李淵在太原起兵,完全是李世民的功勞一樣。

這種記載,顯然是有問題的。

因為按照史書記載,李淵在大業九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結交各路豪傑。而當時他結交的這些人,也為後來李淵平定關中奠定了基礎。這一年,李世民才剛剛14歲,怎麽可能做到這些事情?

所以,經過史學家的考證和分析之後,大家如今普遍公認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隋朝末年,李淵早就有了反隋的打算,並且早早開始有目的的去結識各路豪傑。但是,他的這種行動,被當時的隋煬帝楊廣察覺,讓楊廣起了猜疑之心。為了避免楊廣的猜疑,李淵不得不開始自汙,沈迷於聲色犬馬之間。同時暗地裏讓自己的幾個兒子,替自己去完成這項工作。

於是,在後來的幾年當中,就有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廣泛結交各路豪傑的事情。這些事情,確實是他們這些兒子做的,但卻是李淵在背後支持。而且那些追隨他們的各路豪傑,也不是追隨他們兩個,而是看中了他們的老子李淵!

除此之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李建成發揮的作用,要遠比李世民大很多。

因為年齡。

大業九年,就在李淵剛剛開始到山西任職的這一年。李建成已經24歲,而李世民卻僅僅只有14歲。另外,在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之所以沒有身在太原,而是身在河東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當時正在河東獨自結交各路英雄豪傑,替李淵獨當一面。

大業十三年,李淵在太原領兵三萬,正式起義。

這一年,李建成28歲,李世民18歲。

而在李淵起兵之後,李建成返回太原,開始幫助李淵統兵,發起對長安的攻擊。在通往長安的路上,李建成更是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太原打到長安,這一路上李淵一共打過兩場最重要的戰爭。一場是在霍邑對戰隋朝守將宋老生,一場是在黃河邊上對戰屈突通。按照史書記載,這兩場戰事,李淵都是坐鎮中軍,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在前面指揮軍隊。而在【舊唐書】當中,對於霍邑之戰的記載,更是幾乎將大部份功勞都歸結於李世民身上。

這種記載,不能說不對,但應該是十分片面的。

史書上的記載,極有可能是過多的記載了李世民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而對李建成的記載相對較少,所以才會給後人一種李世民一直在發揮主要作用,而李建成只是在拖後腿的感覺。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將目光拉長到這段歷史的全域,我們會發現,這種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當時李世民只有十八歲,不管如何才能驚人,李淵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大軍,交給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去指揮。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這兩場戰鬥,其實是由李建成指揮的。而李世民,其實只發揮了一個輔助作用。

打過黃河之後,李淵接下來就較為順利了。因為除了幾個兒子比較爭氣之外,李淵還有一個極其能打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陽公主。在李淵起兵之後,平陽公主一直活躍在長安周邊。等到李淵打到長安周圍的時候,平陽公主自己麾下的軍隊,就已經超過了六萬人。等到李淵大軍兵臨城下之後,幾乎沒怎麽經過太慘烈的戰鬥,就拿下了長安城。

畢竟,當時的長安,因為隋煬帝南下江都,幾乎帶走了全部的關中精銳。整個長安,也就兩三萬守軍而已,雙方在兵力對比上,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拿下了長安,接下來李淵就等於穩住了半個關中,終於站穩了腳跟。

3.李建成為什麽戰功不如李世民

拿下了長安之後,李淵擁立楊廣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自己做了大丞相,遙尊楊廣為太上皇。又過了幾個月之後,隨著江都事變的爆發,楊廣被麾下的禁軍勒死,隋朝這才徹底分崩離析。沒了威脅的李淵,這才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正式登基稱帝。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登基,唐朝正式建立。

李淵登基之後,立李建成為太子,立李世民為秦王。

李淵的這種做法,當時並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李建成本就是他的嫡長子,而且比李世民大十歲。在之前的太原起事過程中,李建成發揮的作用,也遠比李世民更大。立這樣一位嫡長子為皇太子,顯然沒有任何問題。

但問題在於,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變化的原因,在於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大。

按照李淵原本的計劃,是打算走當年隋朝的老路。先統一關中,然後率兵東進,平定整個北方。在統一北方之後,再率大軍南下,徹底統一中原。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淵卻有兩個意外之喜,導致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大大加速,成了歷史上幾個大一統王朝當中,統一天下最快的一個。

其一,是作為次子的李世民,出了名的能打。而且在武德四年,以一種極其誇張的表現,打贏了虎牢關大戰。不但讓關中瞬間轉危為安,還奠定了李唐統一天下的基礎。

其二,是李淵的另一個侄子李孝恭,同樣十分能打。不過,李孝恭的能打,卻不全在於他自身,而是在於他手下有一位絕世名將李靖。在李世民打虎牢關大戰期間,李孝恭和李靖率軍南下,攻擊蕭銑。原本李淵只是想讓他們拖住蕭銑,讓蕭銑被趁機北上搗亂。結果兩人卻一戰打平了蕭銑,自此之後,唐朝在南方便再沒了同等級別的對手。

南方的李孝恭暫且不說,李孝恭雖然也姓李,但畢竟不是李淵的親生兒子,怎麽都不可能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單說北方的李世民。

雖然後世很多人對李世民多有貶損,認為他奪取帝位的手段不光彩。但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無法質疑的,那就是李世民確實能打!

拿下了長安之後,李世民先是率軍西進,和西邊的薛舉死磕。雖然中間因為李世民生病,一度被薛舉打敗。但是後來,薛舉打完這一仗之後,卻意外病死了。沒了薛舉之後的隴西,後來病愈的李世民一戰掃平,徹底平定了西邊。

掃平了西邊之後,李世民打敗了偷襲太原的劉武周,然後又率兵進逼洛陽,打垮了王世充。後來又在虎牢關以數千人的兵力,打垮了前來增援的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一戰奠定了李家統一天下的基礎。再之後,又掃平了竇建德昔日的舊部劉黑闥,算是徹底平定了北方。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李世民,當時唐朝北方的幾場大戰,幾乎全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那麽,當時的李建成,又在做什麽呢?

在這個過程當中,武德元年,李建成率領大軍進逼洛陽,當時麾下便有李世民的存在。不過最後,這次軍事行動,並未取得太顯著的效果。

武德二年,在李世民掃平了西邊的薛舉之後,更西面的李軌,被李淵麾下的安興貴一言平定,李建成前往原州受降。

武德三年,在李世民打敗了劉武周,前往洛陽對決王世充的時候,李建成被派往蒲州,防備突厥。

武德五年,劉黑闥第一次被李世民擊敗之後,逃亡突厥,不久之後就再次歸來,第二次發動了叛亂。這個時候,李建成的戰功已經遠不及李世民了。於是當時正在李建成麾下的魏征,建議這次由李建成前往山東,討伐劉黑闥。結果李建成確實得到了任命,前往山東之後,打敗了劉黑闥,並且將其斬殺。

武德六年,這時的唐朝,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天下。也正是在這一年,北方的突厥開始頻繁南下襲擾。為了抵禦突厥,李淵不得不派李世民和李建成前往並州,突厥退去後,李建成班師回朝。

從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李建成的軍功,之所以不如李世民,原因其實有兩個。首先,是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因為是國家的儲君,導致李淵不敢讓李建成去打那些硬仗,所以才形成了北方的幾場大戰,幾乎全都是由李世民打下來的局面。

其次,我們必須承認,在統兵打仗方面,李世民的能力確實要強於李建成。

李建成的性格,相對寬仁,這種性格,可以做一代仁君,但在戰場上卻相對弱勢了。李世民真正在戰功上徹底壓過李建成,其實是從虎牢關大戰之後,李世民一戰掃平王世充和竇建德開始的。在這以後,李世民不但在軍功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唐第一人,也在軍隊內部建立了強大的威信,得到了軍隊的支持。

4.玄武門之變

隨著李世民的軍功越來越大,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也就漸漸凸顯了出來。這種矛盾,甚至都不是兩個當事人能夠決定的,而是因為兩人麾下,都有大量的部下。這些部下就算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讓兩人逐漸走向對立。

實際上,在虎牢關大戰之後,李家統一天下之勢已經勢不可擋。這個時候,李淵就已經開始註意到了這個問題,想要開始削弱李世民。但無奈的是,就在這場戰事之後不久,劉黑闥便開始起兵作亂。劉黑的反叛,對於當時還不穩定的唐朝,其實沖擊極大。為了迅速平定劉黑闥,李淵只能選擇李世民。因為當時唐朝最厲害的玄甲軍,等若是李世民的私軍。要想快速平定劉黑闥,必須呼叫玄甲軍,所以也只能任命李世民為帥。

而這一戰之後,李世民也徹底奠定了自己大唐軍功第一人的位置,局面再也無法逆轉了。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劉第二次反叛的時候,李淵才會有意讓李建成前往。但這個時候,就算李建成再次平定了山東,也無法在軍功上超過李世民了。

從掃平劉黑之後,李淵已經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同樣擔心李世民會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為了維護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從武德六年開始,李淵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削弱李世民,盡量不讓李世民再掌握兵權,而且開始削弱李世民的天策府,將天策府內的一些要員逐步貶黜。同時大力扶持李建成,一邊將大量人才送入李建成麾下,一邊讓李建成久居中樞,盡可能的掌握朝堂中樞的權力,得到那些關隴貴族的支持。

然而,李淵的努力,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反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的雙方的矛盾。到了武德七年,楊文幹事件的發生,徹底讓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偏偏李淵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選擇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法子。這種法子,雖然看似對兩個兒子都不偏袒,但卻讓兩個兒子的矛盾,再無回旋的余地。

於是,到了武德九年,玄武門事變爆發。

雖然在史書上,對李建成的記載相對負面。比如,說李建成淫亂後宮,顛倒是非,陷害李世民等等。但是,我們必須註意到的是,當時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對太子黨的進攻,手段其實一點也不比李建成差。

而在玄武門事變之前,因為李淵有意維護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所以就呈現出一種和演義小說裏截然不同的局面:當時的長安內部,李建成其實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而李世民的麾下,大多遭到貶謫或者遣散,而且李世民的勢力,大多在地方上,在各地的軍隊當中。

當時的長安,李建成不但控制了近半的城防軍隊,而且太子府麾下也有超過三千人。至於李世民麾下,只有千人左右的兵力。

如果走正常的朝堂黨爭的路數,李世民根本爭不過李建成,所以這才冒險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伏,殺死了進宮面見李淵的李建成,同時也殺掉了前來援救李世民的李元吉。至此,李淵除了立李世民為太子之外,再沒了其他選擇。

李建成去世時,僅僅38歲。

結語

李建成死後,所有的兒子,全部被李世民斬盡殺絕。但所有的女兒,卻被李世民留了下來,而且後來全都得以善終。

至於後來史書上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之所以會有一些問題,原因其實也不復雜。

首先,李世民本身就是以非常手段奪得了皇位,為了證明自己手段的合法性,他就必須往李建成身上潑臟水。

其次,作為兒子,李世民不能把一些過錯歸咎於父親李淵,也不能歸咎於自己。所以,李建成就成了唯一的背鍋物件。

第三,最重要的是,關於李建成的很多事情,是只有李淵、李建成、李世民這父子幾人知道的。比如在李淵起兵之前,去暗地裏做的那些事情,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後來,李建成被殺,李淵老死,知道真相的,就只有李世民一人了。如此一來,當然是李世民怎麽說,史官們就怎麽記,再沒了別的選擇。

對於李建成的一生,後世很多人都不禁扼腕嘆息。甚至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堅定支持李建成,不喜歡李世民。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有幾個事實,確實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正史上的李建成,確實沒有那麽昏庸,反倒是極為出色。其次,李世民奪得皇位的手段,確實是很不光彩。最後,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開創的貞觀盛世,確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時代。

李世民或許不是一個好人,但他真的是一個好皇帝。

而李建成,應該算是一個好太子,早年或許還是一個好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