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0歲老臣被賜死,吃完斷頭飯後,說了臨終遺言,皇帝聞聽後:免死

2024-01-02歷史

「皇上真的來了嗎?」

「是的。」

「快給我拿筆墨紙硯,我要給萬歲爺上書。」

「父親,您別激動,我總覺得這樣不是很合適。」

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70歲的退休官員尹嘉銓聽說乾隆皇帝來到保定,急忙讓兒子準備東西,寫了一封奏折遞了上去。沒想到,此舉卻惹下了大禍。

他給乾隆上書的目的是什麽,兒子為何說「不合適」,又為何惹禍?

尹嘉銓,直隸博野(今屬河北)人,1711年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尹會一是河北很有名望的大儒,著書50多部。不光如此,父親還是雍正年間的部級官員,擔任過禮部侍郎。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說的是基因很重要。拋開血統論不說,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尹嘉銓一生下來就泡在書堆裏,聞著墨香,整天接觸的都是「成功人士」,想不成才都難。

年僅25歲的尹嘉銓參加了科舉考試,果然不負眾望,中了舉人。

中舉之後只是有了進京參加會試的資格,並不意味著能夠直接做官。比如曾國藩23歲的時候考中了舉人,但是在會試的時候名落孫山,只要乖乖回家。四年之後,他再次參加會試,這才成為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而尹嘉銓是官二代,父親還是京城大官,靠著老子的人脈,他被安排到了刑部,擔任刑部主事,後升為郎中,官至大理寺正卿。這是個正三品的官,相當於最高法院的副院長。

再後來,他還擔任過稽察覺羅學(皇家子弟學校)主管。

任職期間,向乾隆皇帝提出過建議,讓旗籍子弟讀朱熹【小學】。

該書的內容主要是教人懂禮儀,修身養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乾隆說:「這主意不錯,尹愛卿你的建議太好了,馬上推行。」尹嘉銓一看皇上表揚自己,受到鼓舞,便再接再厲,將【小學】加疏,增加【考證】【釋文】【或問】各一卷及【後編】二卷合為【小學大全】,再次得到乾隆的表彰。

書歸正傳,尹嘉銓當官幾十年,沒有擔任過高官,也沒有什麽劣跡,平安幹到退休,回到家鄉保定安度晚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70歲的尹嘉銓正在家裏遛鳥,突然聽到一個激動人心的訊息,皇上西巡五台山回來的時候,住在了保定。

尹嘉銓聽了興奮不已,他夢想著能見到皇上,出一下風頭。

誰知道乾隆壓根就沒想起他這一號人來,並沒有宣旨要他入覲,尹嘉銓感到很失落,心裏別提多難過了,吃山珍海味也跟嚼蠟一樣,索然無味。不行,我得想個辦法,見到皇上。他想來想去,想到拿老爹尹會一做文章。

尹嘉銓官職不高,可是他老爸尹會一厲害,除了做禮部侍郎,還做過都禦史(檢察院檢察長)。

更重要的是,他在任的時候,出過不少金點子,比如救助災民,減輕稅負等,為鞏固清朝統治做出了貢獻。

不光如此,尹會一退休之後還大做善事,設義倉,置義田,興義學,就是免費窮人糧食,免費讓窮人種地,窮人的孩子上學不要學費。

總之,尹嘉銓認為自己的老父德高望重,為朝廷做出了不小貢獻,他請求乾隆給老爸一個謚號,還要把老爸放到孔子廟裏,接受後人祭祀。

兒子得知他寫的內容之後,認為不太合適,勸他不要呈上去。但是他固執己見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老爹不比你見識廣嗎?你要是不去,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

兒子無奈,只好將奏折送去。

見兒子去了,尹嘉銓在家裏一邊遛鳥,一邊哼起了小曲,等待好訊息到來。誰知道乾隆帝看到他兒子替他送上來的奏本,氣得額頭青筋暴跳,拿奏本的手微微顫抖。提筆在上面寫了九個大字:

「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轉譯過來就是,這老家夥得了狂犬病,我根本無法容忍。

乾隆是異族皇帝,為了讓漢民接受,他一直以文人自稱,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一生寫了幾萬首詩詞。此時的批語中竟然用了粗話,可見皇帝真的動怒了。

乾隆認為,無論是給謚號,還是放到孔廟,都是很重要的人,很重要的事,往往是皇上自己提出才行。

如今你一個退休小官,竟鬥膽敢提出這樣的建議,這明顯就是不自量力,是僭越。而且你提出的建議,還跟自己的父親有關,這就更是太輕率了。

乾隆怒火滿腔,下了一道聖旨,將他「拿交刑部審訊,從重治罪」,並下令把尹嘉銓在京師和原籍的家產全部給充公。同時乾隆還特別交代,抄家的時候,留意尹嘉銓的書房,看他的著作中,有沒有"狂妄字跡、詩冊及書信"。

皇上移交的案件,刑部官員很懂得該如何去定罪。一番審訊之後,尹嘉銓被定死罪,應該秋後問斬。

大臣們聽說之後,紛紛上書求情,說尹嘉銓雖然罪不可恕,但是畢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饒他一死吧。乾隆反復考慮之後,最終選擇了赦免尹嘉銓。

傳說尹嘉銓被赦免的過程是這樣的,乾隆專門讓獄卒送去了一桌酒菜,為這位老臣送別。桌子上的酒杯中斟滿了美酒,盤碗中是香味誘人的魚肉。

昏暗的監獄中,尹嘉銓坐在那裏,枯樹皮般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說不上是悲哀、麻木,還是鎮定自若。那麽多的美味佳肴,他只吃了兩塊肉,飲了三杯酒,對送飯的獄卒說了聲「謝謝」。

然後他跪在地上,臉上流下兩行渾濁的淚水,哽咽而虔誠地說了一句話:「罪臣尹嘉銓願吾皇萬壽無疆,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他站起身走出監牢,走向停留在那裏的囚車。

「慢著!」這時候從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尹嘉銓擡頭一看,竟然是萬歲爺。他撲通一聲,再次跪下,帶著哭腔說道:「皇上,臣罪該萬死。」

「愛卿,你年事已高,大腦糊塗,朕根本沒有跟你認真,說斬首是逗你玩的。」

原來,獄卒送飯進去之後,乾隆一直在暗中觀察,看到尹嘉銓死到臨頭,不但沒有一點怨言,還對自己如此忠心,他的心被觸動了。

是啊,尹嘉銓在奏折中也沒有說什麽大逆不道的諫言,為父親博得謚號也是他孝心的表現,從個人立場出發無可厚非。狂妄是狂妄了點,可是畢竟一大把年紀了,也活不了幾天,如果將他斬首,那將會冷了天下士大夫的心。

愛新覺羅家族才多少人,能坐穩江山,不全靠這些漢族士大夫死心塌地的效力嗎?於是,乾隆皇帝表現出了惻隱之心,又正式下了一道諭令,將尹嘉銓赦免。

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京城,傳向四面八方。大家無不誇贊乾隆爺寬容聖明,遇到這樣的明主是老百姓的福分,他們紛紛表示要為對大清作出自己的貢獻。

其實以上這樣的場景極大概率是文人虛構的,乾隆赦免了尹嘉銓是不假,但那並非本意。

乾隆時期搞文字獄登峰造極,他對那些漢人士大夫骨子裏頭是不放心的。漢字博大精深,權力缺乏合法性的清朝皇帝,最怕的就是大家質疑,而且質疑還很含蓄,往往氣死你你卻拿他沒有辦法。

比如「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你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風,從窗外吹進來,翻開了桌上的書;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他是在影射清廷。

康熙和乾隆不自信,最怕人揭短,到了神經質的地步。所以說,尹嘉銓根本就是文字獄的犧牲品。

比如,尹嘉銓在自己書中自稱「古稀老人」,這是一句常用的成語,乾隆卻也挑出了毛病:「朕自稱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麽也敢說自己是古稀老人?」

文字獄造成了這樣一種生態,那就是文化人都變成應聲蟲,誰也不敢說真話,唯恐犯禁,掉了腦袋。久而久之,江山成了皇上一個人、一個家族的,社稷興衰跟老百姓無關。國家有難的時候,大家也只會袖手旁觀。

清朝的滅亡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是文字獄「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