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支槍,3顆手雷,一人阻擊美軍一個師8小時,軍長贊他是救命菩薩

2024-05-11歷史

引言

古人常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將軍之勇武善戰。然而,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卻有一位普通士兵完成了此等壯舉。

他只身一人,如張飛長阪坡喝段當陽橋為劉備贏得轉機一樣,憑借1支槍,3顆手雷,他一個人成功地阻擊美軍一個師8小時之久,為我軍安全轉移過江贏得了充分的時間。這位孤膽英雄就是國家特等功臣,一級英雄譚秉雲。

從軍、入朝

1923年,譚秉雲出生於四川江津(今屬重慶)白沙。家中生活貧苦,又兼是戰亂年月,為了能夠養家糊口、減少家庭負擔,年少時他便靠著給地主放羊、打長工來勉力維系生活。世道艱難,也讓他飽受壓迫和淩辱,

在20歲時被保長抓壯丁被迫加入國民黨軍後,他更是見證了國民黨的黑暗。

國民黨軍中軍官動輒就打罵士兵,軍餉更是時常被克扣,這也讓他萌生了棄暗投明的想法,1948年時25歲的譚秉雲選擇投奔了解放軍。

解放軍紀律嚴明,所過地區秋毫無犯,更是在農村地區開展了土地革命給廣大貧苦農民分配土地,這些舉動譚秉雲都看在眼中也記在心中,人民當家做主的真實感觸更讓譚秉雲知道了自己投靠解放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此後的戰役中,譚秉雲無不奮勇向前,也正是靠著勇猛作戰,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他榮獲了三等功。

然而就在解放戰爭取得勝利,新中國建立後的次年,韓戰爆發。很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幹涉,更是將戰火燃至中國鴨綠江邊境地區。「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國隨即做出了派遣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的決定,譚秉雲也跟隨所在的部隊前往了北韓。

當時的北韓正值嚴寒,但由於戰事緊張,中國的後勤補給一時間難以全面跟上,這也導致很多戰士出現了傷病。而譚秉雲則積極幫助戰友,這也讓他榮立了三等功。此後的新興裏戰役中,他又憑借勇猛作戰榮獲了兩次三等功。

但真正讓譚秉雲揚名立萬的戰事,則發生於1951年5月第五次戰役後期。

揚名立萬,一個人的軍事奇跡

在誌願軍入朝後,先後發動了五次大的戰略性戰役。這些戰役有著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以運動戰為主,並結合陣地戰、遊擊戰,其作戰效果明顯,有效地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但是同樣不得不承認的是,由於裝備、後勤補給上的差距,也造成了誌願軍很大的傷亡。而在第五次戰役中,這一點便體現得尤為明顯。

第五次戰役之中,交戰雙方圍繞「三八線」展開,在歷時50多天的戰役中誌願軍減員8.5萬人。

該戰役初期利用兵力優勢,我軍迅速穿插迂回,對敵人進行切割打擊,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並消滅了8萬多敵人。但隨後李奇微的舉動卻重創了我軍的後勤補給,他調集2000多架飛機集中轟炸我軍後勤補給線,遲滯我後勤補給;同時其主力部隊面對我軍的穿插也采取了避戰措施,讓我軍賴以成名的夜間穿插有力無處使,又配合其構建的縱深防禦體系,讓我軍一時難以解決戰鬥,而且戰線也被迫拉長。

面對這樣的「契機」,李奇微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迅速組織大批機動化部隊,進入5月下旬已經有一支摩托化部隊突破我北漢江防線。其戰略意圖明顯,那就是妄想透過穿插合圍來吃掉我方部隊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更是高傲的吹噓到:要創造一場像仁川登陸般的輝煌戰例。

情況危殆,為確保尚在漢江以南的誌願軍大部隊,機關,後勤安全撤離,譚秉雲所在的部隊奉命不惜一切代價,為大部隊安全過江爭取更多的時間。

彼時的漢江上並無大橋,空中又有敵機的瘋狂轟炸,如此也導致無法搭橋。誌願軍戰士只能就地砍樹,然後用繩子連線好,以方便戰士們轉移。但這樣的轉移方式,顯然效率不會太高,因此就更需要掩護部隊贏得更充足的時間來確保完全撤退。

譚秉雲所在的27軍火速前往390高地,並構築了各種工事,以阻止敵人進犯。而譚秉雲則為自己和戰友毛和在390高地下的公路旁挖好了散兵坑,靜待敵人到來。

此處公路不得不說是絕佳的的阻擊地點,它一邊是有著陡峭河岸的小河,另一邊是陡峭的山巖,只要能夠打壞敵人的坦克,便可以很容易阻撓其後續坦克部隊的前進。

隨著時間的推進,譚秉雲靜靜地等待著。終於伴隨著轟隆的聲音,敵人的坦克部隊出現在了自己的眼中。

毛和是新兵不免緊張,問道:「班長看清了嗎?有多少輛坦克?」譚秉和卻不打怵,他迅速地摘下手雷讓毛和擔任掩護任務,並說道:「我先上,你在這」。只見他躲避著坦克的潛望鏡在灌木叢中慢慢爬行,20米,15米,5米,終於到了手雷的可投擲範圍。

他果斷地將手雷扔向坦克,隨著「轟」的一聲巨響,敵人的坦克前燈被炸爛了,但坦克的機動能力卻並未喪失依舊能夠行動,眼見敵人的坦克還能行動譚秉雲心中著急,不顧危險又將一枚手雷仍到坦克履帶上,這樣一來才把坦克炸癱瘓了。

但他也因為躲避不及額頭中了彈片,毛和才跑過來給他包紮傷口。可說話間敵人的第二輛坦克便已經沖了上來,為了掩護毛和,在將最好一顆手雷扔向敵人坦克炸傷坦克後,譚秉雲拿起衝鋒槍掃射,就在敵人調轉炮口的間隙,毛和也已經用譚秉和給他的手雷炸毀了坦克的履帶。眼見履帶被毀,坦克內的美國人也開啟頂蓋意欲與二人火並,不成想剛一露頭便被二人用衝鋒槍打成了篩子。

眼見我軍有準備,敵人迅速逃竄。在簡單地包紮了傷口之後,譚秉雲命令毛和前往連部要手雷,自己則扼守此地。對於這樣的阻擊,美軍自然不甘心失敗,在對390高地狂轟亂炸一番後又派遣了一輛美式吉普來試探,譚秉雲自然不會放過「到手的肉」,果斷出擊將坐在吉普車的美軍擊斃。

意識到這個地點已經堵塞住,也有暴露的危險後,譚秉雲又回到了更方便於觀察的原散兵坑。恰巧毛和也帶著手雷回來了,而從陣地上下來的排長也要求受傷的他下陣地,但已經有了對坦克作戰經驗的譚秉和自然不會下火線,他還是選擇了拒絕。

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就一個軍事史上的奇跡也正在由他創造。不久美軍的坦克卷土重來,由於天氣炎熱又兼之狂轟亂炸後以為這裏並無守軍,美軍坦克開啟頂蓋「大搖大擺」的行進,這樣的良機譚秉雲自然不會放過,他拉開手雷扔進坦克內,又一輛坦克被摧毀。後面的坦克眼見前面的坦克爆炸,竟不敢前進紛紛後撤。

如是,在世界戰爭進入熱兵器時代後,一個人,一支槍,三顆手雷,他用這樣簡陋的武器,以孤膽英雄的角色阻擊了一個師8個小時。這樣的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致於27軍軍長彭德清說「你是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薩!你把美軍第二師堵了八個鐘頭,我們的大批同誌才得以安全撤過北漢江啊!」

隨後譚秉雲被授予了一級英雄稱號,並記特等功。1951年9月,作為英模代表,他回國觀禮。期間他受到了毛主席、朱德、周總理的親切接見,酒會上朱德、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元帥更是紛紛向他敬酒。

退伍回鄉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譚秉雲退伍轉業。重回故鄉,心中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但當時的川東地區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卻鮮有人知他的英雄事跡。

而此時他的父母、弟弟、弟媳也都搬到了白沙鎮居住,但由於生活困苦,卻無力交租,就在他踏進家門時正遇見了房管所的兩名幹部在他家催租。

譚秉雲見狀,趕忙拿出轉業費交上才算完。幾天後,一朋友輾轉才確認了他就是那位聞名全國的反坦克英雄,一時間小城沸騰了,連縣長都親自登門。

此後,他歷任副股長、科長、副局長等職務,期間還擔任過耐火材料廠廠長,而在國家推進殯葬改革後更是帶領工人建起了火葬場。即便是面對如此的「工作」,譚秉雲也仍是兢兢業業,而在他給自己的總結中甚至還有「沒有作出多大貢獻和成績」的自責之詞。

總結

魏巍曾稱贊解放軍為「最可愛的人」,而我們從譚秉雲身上看到的也是他的「可愛」之處。就是這個在自己口中「沒作出多大貢獻和成績」的人,即便是在離休後也閑不住,還想著那些殘疾人、孤兒,總是盡其所能地幫扶他們。

英雄如此,怎能不令人欽佩!2001年,78歲的譚秉雲病逝。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