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2年,上甘嶺大捷,退守台灣的蔣介石,給出了非常真實的評價!

2024-05-11歷史

1

1952年上甘嶺戰役結束後,誌願軍大獲全勝,蔣介石給出了真實評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美軍先後投入6萬余人進攻,向誌願軍的陣地傾瀉炮彈190余萬發,削低了2米的山頭陣地。

即便這樣,美軍仍然沒有拿下這片高地,上甘嶺戰役為我方在和平談判中爭取到了更有利的條件,是一場值得記入史冊的輝煌戰役。

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對上甘嶺戰役也十分關註,他在戰後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他說了什麽呢?對美國的戰敗作何反應呢?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中美開啟停戰談判,可是在一些關鍵位置還存在爭議,雙方都不願意退讓,那麽就只能戰場上見真章了,前線平靜的局勢被打破。

當時誌願軍15軍駐守在五聖山一帶,這裏山勢陡峭,群峰交錯,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將前方的戰場與後方的安全區分隔開來,一旦失守,將對整個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美軍也知道五聖山的重要性,於是決定投入重兵突破這道防線,進而威脅我軍的整體布局,於是上甘嶺戰役就此打響。

上甘嶺和下甘嶺兩個村子,曾經是一片繁榮的鄉村,屹立在山間,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然而,戰爭的硝煙卷起了無盡的苦難,將這兩個村子變成了廢墟。

在「聯合國軍」的洗劫下,兩個村子被完全破壞,敵人不僅炸毀了村莊的房屋,還迫使居民流離失所,四散逃往他鄉。

在這片廢墟的兩側,隱藏著兩個高地,它們就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這兩個山頭面積雖小,只有3.7平方公裏,卻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它們既是五聖山的前沿陣地,也是守衛五聖山的重要連線點,對於誌願軍來說,想要守住五聖山,就必須要守住這兩個高地。

由於山地的地形限制,再加上兩處陣地面積太小,無法展開太多兵力,所以15軍只派出兩個連守衛這兩個高地。

1952年10月8日,美國失去繼續談判的耐心,選擇了武力行動,他們妄想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從而逼迫我軍讓步。

隨著談判的破裂,局勢迅速緊張起來,10月14日,敵人調集兵力,向我們位於上甘嶺的防線發起了猛攻。

美軍的炮火準備十分充分,開戰初的狂轟濫炸讓整個上甘嶺都籠罩在硝煙之中,爆炸聲震耳欲聾,土地被炮彈撕裂,煙塵彌漫的天空讓人無法辨認方向。

最初敵我雙方的兵力都不多,所以在誌司的代號中是以高地的名字命名的,後來隨著兩軍的不斷加碼,才開始以「上甘嶺戰役」命名。

這場戰鬥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美軍在其他戰線的動作幾乎全部停止了,一心支持上甘嶺的軍事行動,大量火炮和轟炸機被調集過來。

堅守在山頭的誌願軍每分每秒都要遭受炮火轟炸,忍受劇烈的震動和硝煙的刺激,美軍的炮彈甚至削平了山頭,誌願軍修築的工事幾乎被全部炸毀。

炸彈的爆炸聲、槍炮的射擊聲、士兵們的吶喊聲交織在一起,在這片焦土上回響,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死亡的味道,每一次爆炸都帶來了淪陷的力量。

戰場上,傷亡人員的呻吟聲、哭喊聲與槍炮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鬼魅般的畫面,血腥的硝煙彌漫在空氣中。

在第一階段的陣地戰中,誌願軍打退了聯合國軍的數次進攻,戰鬥的激烈程度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世間罕見的。

但是隨著防禦工事的大量破壞,繼續堅守已經沒有了意義,所以上甘嶺戰役的第二階段——坑道戰開始了。

對於誌願軍來說,坑道戰才是真正的挑戰,其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都有誰呢?敵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呢?

2

1952年,上甘嶺大捷的訊息傳到台灣,蔣介石給出了非常真實的評價。

1952年10月19日,美軍發動進攻的第5天,誌願軍除了保留零散的炮擊觀察位之外,大部份兵力撤退至坑道中。

美軍奪取了地面陣地之後,仍然無法向前推進,因為誌願軍能隨時掐斷他們的後路,讓他們首尾無法兼顧,所以他們必須一點點拔除我軍的坑道工事。

這一階段的戰鬥是最慘烈的,誌願軍的坑道作戰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呢?對最終戰局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坑道戰是一種極其艱苦的戰鬥方式,誌願軍戰士必須在狹窄、黑暗、潮濕的坑道中進行殊死搏鬥。

他們要挖掘出足夠長的坑道以隱藏自己,同時還要面對敵人的圍剿和攻擊,敵人利用各種手段,試圖將誌願軍消滅在坑道中。

美軍在占領地面陣地後,會立刻修建築壘封鎖,阻止誌願軍的進攻,他們修築了堅固的工事,設定了封閉的防線,使得誌願軍無法輕易前進。

敵人還使用石土堵塞的方法,將坑道的入口和通道封閉起來,阻礙誌願軍的通行,這使得我們被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清理堵塞物,才能繼續前進。

美軍還使用重型火炮和炸藥,對誌願軍的坑道進行猛烈轟擊,試圖連坑道都摧毀了。

爆炸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誌願軍在坑道中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惡劣和危險,戰士們不得不面對著死亡的威脅,堅守陣地,頑強抵抗。

斷絕水源是敵人使用的一種毒辣手段,他們封鎖了誌願軍的水源,誌願軍在坑道中缺乏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士兵們不得不忍受口渴和幹渴的折磨。

敵人還施放毒劑和煙熏,試圖驅逐或消滅誌願軍,毒劑的揮發物彌漫在坑道中,士兵們呼吸困難,身體不適,煙熏則使得坑道內充滿濃煙,視線模糊,士兵們難以看清敵人的動向。

坑道戰本身其實也有著極大的危險和不便,士兵們需要長時間呆在狹小的空間裏,缺氧、潮濕、饑餓和寒冷讓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考驗。

由於坑道內部空間有限,士兵們的移動和作戰也受到限制,再加上通訊不暢,前線戰士必須發動主觀能動性。

除了戰鬥方面的艱辛,誌願軍的後勤補給同樣困難重重,美軍炮彈不間斷的落下,後勤機關想要把補給送到前線,需要跨過十幾道封鎖線。

戰士們趴在地面上,小心翼翼地爬行前進,每一步都需要極其謹慎,以避免觸發敵人設定的陷阱。

士兵們背負著沈重的彈藥和物資,艱難地穿越敵人防線,冒著生命危險前行,他們時刻保持警惕,盡可能減少被敵人發現的可能性。

有時戰士們不得不組成了一個緊密的佇列,將物資從後方傳遞到前方,他們利用地形和掩護,透過迅速的傳遞方式,將迫擊炮彈、食品和物資送入坑道。

然而,即使采取了這些創新的方式,進入坑道仍然是一場生死攸關的任務,只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能夠活著進入坑道,犧牲在後勤運輸線上的戰士多達1000余人。

戰士們深知這個任務的危險性,但他們義無反顧地沖向前線,將物資送入坑道,為戰友們提供支援。

在如此的支持下,誌願軍部隊展現出了出色的戰鬥素質,他們在彈雨中奮勇前進,用手中的武器對敵人進行猛烈的反擊,湧現出例如黃繼光、孫占元等戰鬥英雄。

誌願軍表現出了革命軍人的優秀品質和堅定的信念,士兵們不屈不撓地堅守陣地,用自己的生命捍衛祖國的領土和尊嚴。

經過長達40余天的艱苦戰鬥,上甘嶺戰役以美軍的撤退而告終,誌願軍守住了五聖山的陣地,粉碎了美國人的狼子野心。

這場勝利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它對中美和談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敗退到台灣的蔣介石對此又有什麽表態呢?

3

1952年,蔣介石聽聞上甘嶺勝利的訊息,當時給出的評價很真實。

1952年11月25日,美軍撤離了上甘嶺,宣告進攻計劃的徹底破產,全國上下無比振奮,就連敗退台灣的蔣介石也感概連連。

他與這次交戰的雙方都打過交道,自然知道雙方的實力虛實,因此才會對誌願軍的勝利更加吃驚。

他說了些什麽呢?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對最終局勢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蔣介石十分關註著韓戰中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戰鬥牽動著他的心,他時刻關註著戰爭的進展,然而,當他收到美軍撤退的訊息後,他無比震驚。

這個訊息傳來的時候,蔣介石正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裏工作,他聽到了訊息後,立刻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眉頭緊鎖,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靜自己的情緒。

作為解放軍的手下敗將,蔣介石對人民軍隊的戰鬥力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但是在面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強敵時,他仍然感到不可置信。

蔣介石一直接受著美國的援助,並非常了解美軍的虛實。他知道美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同時也了解美國人的不可一世。

在他看來,美國是不可一世的存在,而誌願軍則處於一個較弱的地位。

然而,當誌願軍真的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人時,蔣介石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開始意識到,在沒有外部幹涉的情況下,中國軍隊是能夠打敗任何敵人的。

同時他也知道,這個訊息對於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是深遠的,上甘嶺戰役是一場代表著中國軍隊實力的戰役,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

在他的內心深處,這場戰役的勝利引發了一種不可抑制的震撼和敬畏之情,他感嘆道:「這個世界上,解放軍的戰鬥力足以傲視群雄了。」

這是對解放軍英勇戰鬥精神的高度贊揚,也是對人民軍隊實力的堅定認同,這場勝利不僅改變了蔣介石的觀念,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勇氣和希望。

上甘嶺戰役發生在兩片高地,它是誌願軍與敵人激戰的戰場,也是英雄們浴血奮戰、捍衛國家尊嚴的舞台,無數的革命先烈和英雄士兵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祖國的繁榮穩定而獻身。

這場英雄的戰役不僅粉碎了敵人的攻勢,改變了戰局,也為韓戰帶來了重要的轉折點,給新中國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當誌願軍勝利的訊息傳到板門店,美國代表再也無法維持體面,灰頭土臉的申請重新開機談判,他們曾經要在中國北部使用核武器的威脅也成為笑談。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棄這一想法,回到了談判桌上,中國占據了主動權,成為談判桌前的贏家。

在這片戰場上,誰的部隊能夠打得更加頑強、更加英勇,誰就將擁有更加堅定的底氣和更加強大的講話力量。

美國無奈同意了我方提出的三八線原則,兩國在大方向上基本保持了一致,和平談判的勝利就在眼前。

國家永遠不會忘記英雄,誌願軍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和平糊穩定,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守護著祖國的領土,捍衛著國家的尊嚴。

上甘嶺戰役深刻展示了中國軍隊的精神風貌,也讓世界對中國人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成為了一段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歷史。

上甘嶺戰役是一段歷史,一段榮耀的歷史。這場戰役讓我們明白,只有堅定的信念和團結一心,才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

在誌願軍英雄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堅韌和勇敢,也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力量,這場偉大的勝利將激勵著我們繼續向前,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