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關於蘇東巨變的另一類路徑的冷思考

2024-01-24歷史

蘇東巨變,是蘇聯與美英西方競爭下的、全方位落敗後的結果。

這不僅僅是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競爭,更是經濟、文化、生活方式的全面對決。最初的幾十年時間裏,以計劃經濟為代表的蘇東集團,與自由市場為主導的美歐西方的競賽中,並不落下風,相反在許多領域呈現出優勢的局面。比如,蘇聯首先實作了載人航天等。這不是一個小小領先問題,它是人類歷史上大大的一步。

但很快,制度與意識形態、計劃經濟的特殊性,與美歐西方的巨大差異,便顯露無遺。

上面的話題說起來有點大,而且前人分析的也很充分。但蘇東的解體,原因是全方位的,隨便從哪一個方向切入,展開來都是很好的話題。

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飛躍,從近五百年來看,大航海時代,抓住這個機遇,即便是小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都成了一代風流的帝國。

後來是工業革命時代,從英倫群島開始,歐洲北美先後趕上了這趟車,今天的已開發國家圈基本上都是在那裏了。

一戰二戰,本質上是大航海和工業革命之後,創新未能及時跟上,導致了世界性歷史大停滯,帶來的歷史性大蕭條。內耗,源於存量搏弈。而內耗的最高狀態便是戰爭。這就是一戰二戰發生的根本原因。

一戰二戰的慘烈教訓,讓全世界、尤其是當時主導全球的美麗國不得不思考一下,如何才能避免戰爭。

這便是冷戰的出現的時代背景。

因為世界從未有過如此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競爭與遏制不可避免。如何避免熱戰,是冷戰的第一要義。

新時代從來不是人類有意識開啟的。就象創新從來不在人類能預料之中。

在存量的搏弈中,計劃經濟暫時未落西方的下風。但歷史在悄悄的改變著,當自由市場發揮了巨大的創新力和創造力的時候,計劃經濟的沒落便無可挽回。

最初的變化,來自於戰後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馬歇爾計劃"後的西方迅速復蘇與迅猛發展,北美與西歐,中東與東亞開始了富豪俱樂部時代,而蘇東的體量顯得單薄異常。

沒有市場、沒有消費群體的地方,經濟一定很難發展。蘇東地區充分的註腳了這個真理的正確性。而美歐西方巨大的消費群體,助推了美歐經濟體量的迅速增強。而消費興旺、經濟增長又助推了創新創造的日新月異。

日本人發明了貨櫃,讓海運成本下降了八成。使歐美各國在協同合作、取長初短上,將各國優勢發揮到極致。而蘇東地區主要依靠蘇聯的創造力。在這個一切都需要協作攻關的時代,蘇聯棋輸一著,以後會步步就錯,無可奈何花落去。

冷鏈的創造性發展,將所有食品進入全球共享時代。

緊跟著是電子管和晶體管的發明創造。最初,在電子管的制造和運用上,蘇聯不輸美歐。 最早的電腦就是電子管電腦,蘇聯和美國處於同一個時代。然而,隨後電子產品的市場化過程中,計劃經濟的弱點就顯現了。

人為的計劃會經常性的出現失誤,唯有市場會做出最優的選擇。所有的產品都不是人為規劃出來的,市場的需求自然而然會讓產品應運而生。

尤其是計劃經濟的必然短缺性,無法培育出一個足夠大的,有著足夠多的消費群體的市場。沒有足夠大的消費群體和市場,自然就很難推動電子產品的更新叠代。

當美國人發明了晶體管,並迅速的運用到電子產品中時,蘇聯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科技創新的意義。他們仍然在電子管的精密化方向下功夫。這一方向性選擇的錯誤,讓蘇聯的電子產品失去了整個一個時代。後來的半導體、芯片為基礎的互聯網、資訊化時代基本與蘇俄無緣了。這個嚴重惡果,其實在蘇聯人忽略了晶體管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今天我們回望蘇東解體那些事,蘇聯人幾乎把一個國家所能犯的錯誤,全都正兒八經的犯了一遍。龐然大物的蘇聯人領著數十個小兄弟,與同樣是巨人的美帝領著一班小兄弟對峙,如果大打出手,肯定要兩敗俱傷。冷戰是雙方最聰明的選擇。

這樣的時候,兩方比拼的是國家文明的內力,是社會的治理效能,是經濟的蓬勃活力,是民眾的創造力和凝聚力,是國與國之間的協作多贏、共創共享的發展潛力。

同樣是一方大佬,美歐英日澳合作共贏,形成了一個巨大消費市場,一個人人羨慕的已開發國家集團。

反觀蘇聯,同樣是幾十個衛星國,都缺乏有效的市場機制。蘇聯以國家行為形成的強大的科技力量,只表現在軍事、航天與重工等幾個有限領域,對民生與消費毫無建塑。相反,由於政策導向軍工航天,反而擠兌了民生與消費市場的份額,使蘇東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普通低於西方。

美國在與盟友國家的協作發展中,共享科學技術和消費市場的繁榮昌盛,其結果是西方全面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而蘇東諸國在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形成了對蘇聯帝國的依賴。沒有了蘇聯的軍事、科技以及財政上支持,蘇東諸國,包括北韓、古巴等協從國,便難以生存與發展。

計劃經濟本質上是人為指導經濟,依賴政策把握經濟方向,而人是最容易犯錯的東西。

而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充分釋放人的自由,充分激發人的創造力,讓市場最佳化資源的調配。以市場促消費,再以消費促進市場的完善,其結果是文明的繁榮昌盛。

計劃經濟的人的因素,也即政策導向一旦出現失誤,往往是災難性的。對晶體管這個新科技方向的忽略,導致了後來科技發展的嚴重斷層。

沒有培育出完善的市場和富裕的消費群體,讓蘇聯經濟失血嚴重,不堪其負,解體只是時間問題。

而美歐西方依據巨大的市場和創新的經濟熱點、富裕的消費群體,讓經濟發展不斷的日新月異,最終在與蘇東集團的競賽中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聯的解體和蘇東的崩塌,故然有意識形態的重要因素,但經濟發展的停滯,民眾生活的困苦,國家前景的無望,無疑加速了這個龐然大物的崩潰。

冷戰是新時代人類智慧的表現。它將兩個國家、兩個文明的對抗與競爭隱秘化,因為熱戰的化價太大,它對人類發展的破壞力無以復加。冷處理的競爭,代替了刀劍血火的劫掠,其效果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今,芯片精密度已達登峰造極,高端芯片決定了未來科技產品的層級,沒有高端芯片的產品必然垃圾化,被淘汰是遲早的事。

而今人類在人工智能上的突破,註定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能正常接受人工智能服務的人群,將會對被全球性人工智能邊緣化的群族,實行降維式的暴擊。這種歷史性的懲罰,比在互聯網時代被邊緣化更為可怕。也許無需很久,我們就能看到結果。

在這裏回望蘇東之變,對今天的中美關系有著現實的意義。我們是一定可以從現實的大國搏弈中看到某種端倪,領略到現實與歷史的某種涵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