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郭汝瑰晚年直言不諱:潛伏敵營多年,真正佩服的國軍將領只有兩人

2023-12-28歷史
  • 前言

  • 「天下誰人不通共!」

    這是素有「運輸大隊長」之稱的蔣介石,在敗退台灣之後發出的感慨。

    蔣介石的感慨絕非電洞來風。縱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國民黨內部的確有數不勝數中國共產黨安插的潛伏人員,譬如被周恩來稱為「龍潭三傑」之一的錢壯飛、【潛伏】余則成原型之一的吳石將軍等。

    這些諜報人員如同中國共產黨在敵人內部的眼睛和耳朵,為中國共產黨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各式各樣的情報,使我軍在同敵人交戰的正面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潛伏敵營高層多年的紅色特工——郭汝瑰。

    他曾為中國共產黨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建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黨組織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暫時沒有公布他的真實身份。而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郭汝瑰晚年在撰寫回憶錄時,直言不諱地表示:潛伏這麽多年,他真正佩服的國軍將領只有兩人!

    那麽,郭汝瑰所說的這兩名國軍將領是誰?為何這麽說?

    他在潛伏生涯中又經歷了什麽?

  • 一、「郭鬼子」郭汝瑰其人

  • 1907年秋,郭汝瑰出生於重慶市銅梁縣的一個書香家庭,上面還有一個大他8歲的兄長,叫郭汝棟。但在那個時候,郭汝瑰的名字並不叫郭汝瑰,而是叫做郭汝桂。

    1919年,郭汝桂跟隨家人來到成都求學。

    很快,6年的時光一閃而過,聰明好學的郭汝桂成功地從高中畢業了。當時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黃埔軍校剛成立不久,於是,在軍隊中做官的郭汝棟建議他報考黃埔軍校。

    最終,郭汝桂在第二年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黃埔軍校,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郭汝瑰。

    入學之後,郭汝瑰被分配到了政治科第五學生隊。

    同年,隨著北伐戰爭的爆發,郭汝瑰跟隨軍校一同來到了武昌。

    當時國共兩黨合作正處於蜜月期,因此黃埔軍校內也有很多中國共產黨人士,譬如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吳玉章、惲代英等人皆在校內任教,他們也教過郭汝瑰。

    在同這些人的接觸中,郭汝瑰逐漸被中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思想所吸引,他逐認識到中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只有一心為民的共產黨才能挽救中國。久而久之,他開始心向共產主義,並有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願。並且,他將這一想法告知自己的同學袁鏡銘。

    袁鏡銘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告訴郭汝瑰入黨並非想像的那麽簡單。

    很快,考驗郭汝瑰的時候到了。

    1927年4月中旬,隨著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道路暫時受挫,一時間情況瞬息萬變,彌漫著一股危險的味道。

    吳玉章暗中交給郭汝瑰一項任務:盡快返回四川,勸告其兄郭汝棟阻止楊森的進攻。

    郭汝瑰領命之後,和幾名中共黨員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四川。很快,郭汝瑰便和任逖猷一行人來到位於郭汝棟位於涪陵的駐地,並向郭汝棟傳達了吳玉章的想法。

    在聽到弟弟的勸說後,郭汝棟雖然在口頭上明確表示不會支持楊森,但卻暗中同蔣介石勾結,妄圖「效忠」蔣介石。當然郭汝瑰等人對此毫不知情。

    當時,郭汝瑰在政治部擔任科員,他不僅在公開場合對蔣介石的反革命行為進行辛辣的批判,同時也在宣傳一些先進的思想。

    就在郭汝瑰滿心歡喜地幻想著革命勝利後的情景時,一個壞訊息卻撲面而來:位於武漢的國民政府徹底倒向了蔣介石一方,淪為了反革命陣營的一員。

    郭汝瑰由此和吳玉章等人徹底失聯,只好暫時滯留於郭汝棟的部隊中。

    彼時,郭汝瑰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一直在想方設法地位加入中國共產黨而努力。終於在1929年5月8日,郭汝瑰在袁鏡銘的介紹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

    1930年4月,中原大戰爆發。郭汝瑰奉上峰命令率領部隊去湖北完成駐防任務,而他的入黨介紹人袁鏡銘負責中國共產黨在平漢路地區的地下交通工作。

    郭汝瑰率部到達湖北後,袁鏡銘暗中聯系郭汝瑰,向他傳遞了黨組織的指示,要他率部起義,配合紅軍的行動。但由於種種原因,郭汝瑰手下的三營居然和紅軍交戰,三營損失慘重,郭汝瑰也被降職處分。

    屋漏偏逢連夜雨,郭汝瑰唯一的聯絡人袁鏡銘也在那一年犧牲在了國民黨的槍口之下。

    此後,郭汝瑰暫時成了斷了線的風箏,同中國共產黨的一切聯系就此中斷。

    彼時,蔣介石為「凈化」隊伍,授意郭汝棟將自己所管轄部隊中的共產黨員全部除掉。

    郭汝棟雖然在政治上給郭汝瑰開了空頭支票,但出於對弟弟的愛護,他將郭汝瑰送去日本的士官學校學習,以應付蔣介石的命令。但令郭汝瑰本人沒有想到的是,自此之後的十余年時間裏,自己沒有和心愛的黨組織發生任何聯系。

    1931年春,品學兼優的郭汝瑰成功地考入日本士官學校。

    同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中華民族的局部抗戰隨即爆發。

  • 二、驍勇善戰,痛擊日寇

  • 訊息傳到日本,很快便點燃了以郭汝瑰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的愛國情懷,他們自發地前去日本陸軍省申請退學,以表示對日本當局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抗議和不滿。

    1931年底,郭汝瑰退學回到中國,並報考中國陸軍大學,但他的報考申請被駁回了,原因不言而喻。但郭汝瑰最終幸運地頂替了一名不合格的考生,順利入學。

    3年之後的1934年,郭汝瑰再次因優異的成績,以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國陸軍大學校長楊傑推薦到陸軍大學研究院第三期深造,之後又被推薦到教學部門工作,教授戰史學。

    此時的郭汝瑰雖手持教鞭,但他從未忘記報效祖國之心。

    很快,他等來了機會。

    1936年末,隨著西安事變的發生,國共展開了第二次合作。郭汝瑰見時機已到,在同學曾粵漢的推薦下來到十八軍第十四師擔任參謀長的職務。

    1937年8月13日,日軍向上海發起了進攻,準備以上海為彈板,伺機對南京發起進攻,淞滬會戰就此爆發。郭汝瑰奉命擔任在上海堅守陣地,同日軍進行殊死搏鬥。

    郭汝瑰率領的第四十二旅一共有8000多人。面對日軍猛烈的攻勢,郭汝瑰沒有絲毫畏懼,帶領手下的戰士們死守陣地,痛擊日軍,每當有人喊到「頂不住」時,他都會沖出掩體督戰。

    很快,七天七夜過去了。在郭汝瑰的英明領導下,日軍非但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損失慘重。不過,郭汝瑰手下的8000多名戰士也折損過半。

    但是,這一仗卻讓郭汝瑰本人在國軍中名氣大增,還成了上海家喻戶曉的人物。

    1941年秋,長沙會戰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郭汝瑰自告奮勇,擔任「雜牌軍」新五師師長。之所以「自告奮勇」,是因為其他國軍將領都不願訓練、指揮這支「雜牌軍」,於是郭汝瑰便主動請纓,挑起大梁。

    在就任新五師師長後,郭汝瑰利用自己所學軍事知識及同日軍作戰的豐富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對新五師的戰士們進行訓練。他不僅教授給戰士們豐富的軍事知識,同時身體力行,親自訓練、指導戰士,和他們同吃同住,還立下了這樣一條規矩:

    誰消滅一個日本兵,就給誰頒獎!

    經郭汝瑰的親自調教,這支所謂「雜牌軍」新五師的戰鬥力節節高升,絲毫不亞於當時國民黨軍隊中類似「中央軍」等正牌部隊。

    1942年2月,新五師將侵華日軍的精銳部隊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還繳獲大批日軍裝備,俘虜日軍士兵若幹。

    此次戰鬥不僅在整個長沙保衛戰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還粉碎了日軍占領重慶的陰謀。而郭汝瑰本人也是聲名鵲起,在國民黨內名聲大噪。

    同年10月,郭汝瑰受邀赴重慶參加有關對日作戰的國際會議。在會上,郭汝瑰將自己同日軍作戰的經驗及破解日軍戰術做了專題匯報,令在場的國內外軍事專家掌聲不斷。

    後來,英國甚至專門邀請郭汝瑰代表重慶方面去英國講授破解日軍戰術的知識。

    回國之後,有愛國人士送給他5000銀元作為慰問,但他卻分文不取,而是將這5000銀元盡數分給了手下的士兵。漸漸地,郭汝瑰的名聲在國民黨內部越來越響,也受到了很多國民黨高層的賞識和認可。

    1944年3月,郭汝瑰第二次飛往英國,只不過這次並不是去講學,而是去考察國防機構的組織情況。次年2月,郭汝瑰回國,不久後便擔任起管理國民黨軍隊的編制、裝備情況,同時兼任國防研究院副院長,受重用的程度可想而知。

    同年8月,郭汝瑰跟隨何應欽一同參加對侵華日軍的受降儀式。

  •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盡管郭汝瑰在國民黨內如魚得水,位高權重,但郭汝瑰本人早已對國民黨的黑暗反感不已,他的內心極其渴望光明。

    實際上,早在1945年5月日本投降前夕,郭汝瑰偶遇了當初和自己前去四川的同學任逖猷。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一晃十多年未見,兩人都很高興。

    簡單寒暄過後,郭汝瑰向任逖猷表達了自己想同黨組織接頭的願望。結果任逖猷也早就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系,但他表示,若自己的堂弟任廉儒還和黨組織有聯系的話,就可以成功接頭。

    幾天之後,任廉儒來到了郭汝瑰的住處。一番交談之後,任廉儒表示會將郭汝瑰的願望傳達給黨組織。後來這一想法被匯報給了董必武,任廉儒也成為了負責同郭汝瑰聯系的聯絡人。

    1946年3月,郭汝瑰和董必武等人成功接上了頭,他請求黨組織恢復他的黨籍,並提出了想去延安的想法。董必武說道:

    「去延安的作用不大,留在敵軍內部,能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情報。」

    郭汝瑰表示,只要黨組織容納他,他不怕困難。

    盡管郭汝瑰暫時未被恢復黨籍,但他時刻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高級特工,他為中國共產黨傳遞了無數具有極高價值的情報。

    據史料記載,自1945年5月起,一直到1949年年底,郭汝瑰向中國共產黨提供了100多次國民黨方面的核心軍事情報,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盡管郭汝瑰多次將情報準確無誤地傳遞給我軍,但他並非沒有遭受過國民黨的懷疑,而是每次都憑借過硬的心理素質和過人的智慧化險為夷,並再次取得蔣介石的信任。

    後來,在蔣介石的安排下,郭汝瑰奉命擔任七十二軍軍長。與此同時,郭汝瑰的接頭人任廉儒也跟隨來到了四川,繼續擔任他的聯絡人。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後聯絡郭汝瑰,要他重建七十二軍,為日後「反攻大陸」做準備。

    但郭汝瑰卻根本不會給他這個機會。12月11日,郭汝瑰帶領七十二軍在四川宜賓起義,並順帶將七十二軍管轄的33個縣全部解放。

    此時,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在聽到這個訊息後,不由得怒火中燒,連罵了很多個「娘希匹」,以發泄心中的怒火。但,又有什麽用呢?

    1980年,年過古稀的郭汝瑰恢復了應有的榮譽——中共黨員的身份。

    步入老年的郭汝瑰,常常回憶起此前的點點滴滴,他開始撰寫回憶錄。在寫到有關國民黨的內容時,他聲稱自己真正佩服的國軍將領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張治中,另一個是傅作義。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二位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是因為他們心系人民,反對內戰的可貴精神,是國民黨軍隊中難得的一股清流。那麽這二位國軍將領究竟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說到張治中,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在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

    抗戰期間,張治中提出了「全民抗戰、全面抗戰、持久抗戰、建立心理國防」的抗戰救國思想。從這短短18字中不難看出,張治中的抗日救國思想對如何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這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論持久戰」等抗戰思想不謀而合。

    另外,張治中是在國民黨中較早提出國共合作的人之一。

    早在「九一八」事變過後,張治中便認為國共兩黨必須停止現在的對立狀態,必須保持團結,而且他也在想方設法地同中國共產黨軍隊進行交鋒。據鄧穎超在回憶錄中的說法,張治中是一名從未和中國共產黨交過戰的國民黨將領。

    和郭汝瑰一樣,在和日軍交戰的戰場上,張治中指揮手中的軍隊給予日軍迎頭痛擊。在淞滬會戰中,他不僅先後3次下令全線進攻,令日軍遭受沈重打擊,還不顧危險親臨前線,同手下士兵並肩作戰。

    而說到傅作義,他最大的歷史功績在於使北平糊平解放,使北平這一古都免遭戰火的破壞,繼而推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戰爭進入到戰略大決戰的階段,中共中央決定在政治上爭取傅作義,最大程度地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的可能性。

    而此時的傅作義,早已對國民黨挑起內戰等行為感到厭惡不已,對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閱讀毛澤東的著作、進步刊物等,同時他本人也愛好和平,反對內戰。

    在解放軍的軍事攻勢下,對北平城的包圍之勢逐漸形成,同時我軍向傅作義釋放出和談的訊號。最終,傅作義同意了和談的請求,並暗中派人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三次秘密和談。

    最終在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在和談協定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時發表廣播講話,宣布北平自此和平解放,而駐守在北平的國民黨軍隊也被中國共產黨收編。

    張治中、傅作義兩位國民黨將領,憑借他們二人的功績,絕對算的上是國民黨內部的一股清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做出一切貢獻勢必會被歷史記錄下來,永遠地被後人所敬仰。

    因此,這也是郭汝瑰在晚年的回憶中對他們二人如此欽佩的原因。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在重慶因車禍不幸去世,享年90歲。

    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郭汝瑰,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令人唏噓,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獨立做出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