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是赫赫有名的開國上將,他喜愛喝酒,打起仗來非常勇猛,在軍中的名聲很大。
李德生是中國的開國少將,在後來的日子裏,他為中國的軍隊建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兩人在軍中都有著很大的貢獻,他們兩人到底有著怎樣的交集?
李德生和許世友的「人生交集」
在早些年時,許世友並不認識李德生,可李德生對於許世友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知道他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傳奇猛將。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先後參加了夜襲陽明堡、響堂鋪、百團大戰等多場著名的戰役和戰鬥,粉碎了日軍多次大規模「掃蕩」,受到了上級的嘉獎。
而解放戰爭的時候,已成為團長的李德生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戰役等,更是攻占了雙堆集東側的核心陣地,為全殲黃維兵團和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李德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也從12軍35師的師長逐漸成長為副軍長兼參謀長。
赫赫有名的上甘嶺戰役的第二階段,李德生奉命指揮部隊浴血奮戰,擊退了敵人數百次猛攻,贏得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
這個階段中的許世友也統兵如神,他比李德生大了11歲,這次李德生從北韓戰場上回來,帶著12軍駐守在浙江金華、江西上饒等地區,按照當時的編制,他們歸屬於南京軍區領導。
而許世友,正是南京軍區的司令員。
他們雖然都是河南老鄉,可許世友在這個階段才開始熟悉李德生,兩人的性格,也各具特色。
許世友是疾惡如仇的那種類別,脾氣也非常火爆,在軍中非常出名。
無論是誰,只要犯了錯誤,他都會毫不留情面的批評,若是在後來發現是自己錯了,那麽他就會立即改正,虛心認錯。
而李德生的平日裏非常和藹可親,為人也十分厚道,他在面對犯錯誤的下級時,總是會耐心談心,也不太愛發脾氣,總是能夠讓人心服口服。
李德生的下級總是說:「李德生的肚量非常大,還很會團結人。」
而李德生和許世友的交集,就有過一些很有意思的經歷。
1960年,軍委為了加強蘇北地區的戰略防禦,專門將12軍從浙江轉移到蘇北。
跟蘇北比起來,浙江地區可是「魚米之鄉」,完全無法從物質的角度去對比。
軍委也考慮到,12軍在浙江呆習慣了,剛剛去到蘇北也許不適應,就下了這樣一條規定:12軍可以攜帶鋪板和部份營具,能帶足一到兩個月的糧食和柴草,以免到了蘇北還需要大批采購,這樣對於當地的居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看到這樣的規定,想著馬上就要啟程,因此12軍的戰士們紛紛準備了起來。
可是,他們發現,蘇北防區地面上大多都是黃土,連基本的營地條件都沒有,於是開始想起了辦法。
思來想去,12軍的戰士們決定將浙江的草皮也帶出來一部份,這樣到蘇北之後還能改善一下營區的環境。
在萬事準備妥當之後,12軍就可以出發了。
由於12軍的領導幹部們和浙江當地的黨政機關的幹部們關系處的很好,雙方也有了6年的交往,12軍突然要走了,浙江當地的幹部們非常舍不得,為了能為老朋友送行,地方領導為12軍特意安排了一次告別招待活動,規模也比較大。
結果,後來就有這樣一種聲音傳了出來:12軍轉移,把當地的大米白面、柴草都給帶走了,甚至把浙江的地皮都給帶上一起去了。
更有甚者,有人將這次招待會,稱呼為「三級國宴」。
訊息很快就傳到了許世友的耳朵裏,他的暴脾氣一下就上來了,於是就派人趕緊把李德生喊過去。
許世友:李德生是一位好同誌
許世友本來就是窮苦人家走出來的,對於那種「貪圖享樂」的行為,許世友本來就非常厭惡。
其實,事情也並非許世友所理解的那樣,李德生同樣是貧困家庭走出來的,和許世友有著相同的觀點。
當李德生剛剛到達南京,許世友看到他,立即就說:「你李德生有什麽好驕傲的?你從哪裏來的那麽大的膽子?讓你們去蘇北是去準備打仗的,你是去享受嗎?現在你們的下面有享樂思想,還是你們軍的領導有享樂思想?」
許世友的怒斥,根本都沒給李德生解釋的機會。
李德生也有點郁悶,他知道許世友所說的不是事實,可那會許司令又正在氣頭上,現在去辯解無疑是「火上澆油」。
況且,李德生對於許世友的了解,早在紅軍時期就開始了,他知道許世友的很多故事,也知道許世友並不是一個不講理的人,也就默默聽著許世友把所有的話說完。
過了一會,李德生發現許世友的火氣已經消下去了很多,這才主動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了。
許世友聽完後,也認為自己錯怪李德生了,因此也對他說:「看來,我已經很久都沒有到蘇北去轉轉了,我還是得安排時間,有空去蘇北地區轉轉看看。」
不久之後,許世友就帶著司令部、政治部和後勤部的部份領導同誌前往蘇北十二軍的駐地去視察,也就地解決了很多部隊的實際問題。
他也這才明白,軍委當時所作出的規定,確實有著很大的實際依據。
許世友也特意想到了李德生,他覺得當時對李德生的批評實在是太過於過火了,還稱贊道:「沒想到,李德生還有這樣的好脾氣。」
毛主席對於許世友也是很有感情的,早在1967年,毛主席到達上海,還專門派出自己的專機去接許世友來上海談話。
兩人聊了很多,他還說:「許世友是個代表。」
後來,在許世友生病的那段時間裏,總是在家中借酒消愁,這種情況,根本無法瞞過毛主席。
毛主席知道後也非常難過,他理解許世友面對不愉快事情時的心情,可俗話也說「悶酒傷身,不宜多喝」,因此,他也想著找些辦法去寬慰許世友。
在得知許世友和李德生的關系很好後,毛主席專門派出李德生前往南京,去勸勸許世友少喝點酒。
李德生在接到命令後,乘坐飛機來到了南京。
許世友聽說李德生來了,專門給下面的人交代:待到李德生到達後,將他安排在靠自己家最近的招待所當中。
李德生去了南京,許世友立刻去了招待所。
兩人見面,大家都感覺到非常親切,李德生也很快轉達了對於許世友的關懷和問候,可他轉念一想,也不好直接先行將毛主席交代的事情說出來。
寒暄了幾句之後,許世友便拍著李德生的肩膀說道:「走,我們去吃飯。」
二人進入了提前安排好的包廂中,李德生一眼就看到,桌子上擺著一瓶許世友最喜歡的茅台酒。
跟許世友相比,李德生的酒量就不值一提了,可李德生飲酒的狀態同樣非常豪邁,從不拖泥帶水。
而且,他喝酒還有一個規律:開始喝酒的時候,總是一杯接著一杯,表達著自己心中的情緒,待到酒量夠了之後,也就不再喝了,這樣大家都了解他的習慣,也不會勸著他喝酒。
許世友知道李德生的酒量不大,可他更討厭喝酒扭扭捏捏的人,所以他和李德生的「酒脾氣」很對付,李德生端起一杯一飲而盡,而許世友就會接連喝下三杯。
酒過三巡,兩人也聊得正開心,李德生覺得時機有些成熟了,便對許世友說:「你知道毛主席為什麽派我過來嗎?」
許世友聽聞後哈哈大笑,便暢快地說:「你說,你說。」
說到這裏,李德生又端起了一杯酒,對許世友說:「你看,就是為了這個。」
許世友有些不理解,看著李德生,希望他繼續說下去。
李德生懇切地說:「主席讓我過來,是要我專門勸你,希望你以後少喝酒,更不要自己一個人喝悶酒,這樣吧,從今天開始,咱們都少喝一點,現在我喝多少,你也就喝多少,咱們以吃飯為主。」
停頓了一會,許世友似乎想起了什麽,又對李德生說:「我明白了,少喝嘛,不是不喝,我還是老規矩,什麽時候能喝什麽時候不能喝,我心裏都有數。」
聊了一會後,許世友突然也嚴肅了起來,對李德生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回去報告毛主席,我許世友感謝他老人家的關心,我以後也一定會多註意,我也請他老人家放心,我許世友是忠於黨的,絕不會因為喝酒誤事。」
李德生立刻理解了許世友的回答,兩位老戰友早已是心有靈犀,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李德生在許世友這裏待了一天的時間就趕回北京,特意單獨向毛主席匯報了此次南京之行的情況,便馬上投身於空軍的會議之中。
兩人因一次誤會,許世友就對李德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他看人非常準,他覺得李德生為人很好,帶兵也有本事,思想也先進,果不其然,這位開國少將在新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就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1973年到1985年期間,李德生在沈陽軍區擔任司令員,在他的領導下,沈陽軍區形成了一套適合特定歷史條件下東北地區的作戰和設防原則,促進了東北戰略區的建設,他始終把教育問題放在戰略位置,狠狠抓住部隊的訓練和作風培養,極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而這些做法,也得到了鄧小平同誌的肯定。
1985年11月,李德生因為此前的優異表現被調往新組建的國防大學中擔任黨委書記,他和校長張震一起,為探索我軍高級幹部培訓新路子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經受了改革開放和軍隊精簡整編的考驗。
因此,在1988年,李德生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90年4月,李德生從領導崗位退居二線,年事已高的他,依舊非常關心國家軍隊的建設事業,和其他老同誌一道,共同創辦了旨在「宣傳愛國精神、組織愛國工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統一」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並擔任起會長的重要職務。
後來,他還繼續發揮自己的余熱,積極參加中共黨史、軍史研究工作,主編了【從郭興福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撰寫了【李德生回憶錄】和【軍事思考錄】等著作,這些,對於後人來說,都是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而他的老領導許世友,於1985年病逝後,鄧小平同誌在仔細思考後,同意了許世友土葬的事情,還特意寫道「下不為例」,也算是告慰了許世友的在天之靈。
這對老搭檔,在新中國成立後都作出了極高的貢獻,註定被歷史銘記。
參考
李德生奉命到南京勸許世友「少喝酒」 祝庭勛; 黨史天地
李德生逝世:放牛娃成長為上將 曾指揮上甘嶺戰役 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