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級別排序:國民黨陸總、行營、戰區、方面軍、邊區、集團軍

2024-07-25歷史

列一個抗戰末期國民黨軍事指揮機構的規格層級公式(個人版):

軍委會 > 陸總 >大行營 > 小行營 戰區 ≈方面軍 >邊區 >集團軍

先說是什麽,再論為什麽,下面開始論證。

1944年12月9日,重慶軍委會發表何應欽出任中國陸軍總司令,並特意強調,「長江以南之國軍,除作為軍委會預備隊的三個軍及第三、第六、第七、第九戰區部隊外,均歸貴官指揮」。

此時明確劃歸陸軍總司令部(簡稱「陸總」)統轄的作戰單位,計有「中國遠征軍、黔桂湘邊區、滇越邊區、第四戰區和第五集團軍」,軍事機構層級可謂五花八門。

到了1945年一二月份,隨著滇越邊區、第四戰區、黔桂湘邊區分別改編為第一、二、三方面軍,以及王耀武集團從黔桂湘邊區獨立出來並改編成第四方面軍,陸總的作戰序列又發生了重大變化。

問題來了,上面提到的長江以南國軍,第三、第七、第九戰區都歸顧祝同為主任的贛州行營統轄,滇越邊區(第一方面軍)同時又歸龍雲為主任的昆明行營指揮,那麽陸總、行營、戰區、遠征軍、邊區、方面軍的層級關系到底怎樣?

這個看似繁復無比的問題,我們可從陸總的人事任命以及何應欽對顧祝同的職務建議得出答案。

除了總司令何應欽,陸總還有衛立煌、龍雲兩位副總司令,前者本職為遠征軍司令長官,後者本職為昆明行營主任,這足以說明陸總至少比遠征軍和昆明行營高一個層級,而昆明行營又比盧漢主持的滇越邊區(第一方面軍)高一個層級。

在我看來,昆明行營應該算是一個「小行營」,規格層級頂多略高於戰區。而顧祝同主持的贛州行營則轄第3、7、9等三個戰區,算是「大行營」。

為協調與贛州行營「反攻作戰」,何應欽曾多次致電蔣氏,建議方向有二:一是陸總、贛州行營各行其是,由軍委會直接指揮;二是撤銷贛州行營,改任顧祝同為陸總副總司令或陸總前方司令部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3、7、9戰區改隸陸總。

此外,何應欽還建議將顧祝同兼任司令長官的第三戰區改編為第七方面軍,或第七、第八兩個方面軍,余漢謀第七戰區改編為第五方面軍,薛嶽第九戰區改編為第六方面軍。

以此推論,抗戰後期的戰區規格基本可與方面軍等同。張發奎第四戰區真切改編成了第二方面軍,就更加證明了這一觀點。

陸總、大小行營、戰區、方面軍、遠征軍等說到了,再說說較為特殊的邊區。

滇越邊區實轄第一和第九兩個集團軍,盧漢第一集團軍為滇軍,關麟征第九集團軍為中央軍;湯恩伯負責的黔桂湘邊區原轄李玉堂27集團、王耀武24集團軍等。

由此可見,邊區基本可視為介於集團軍和戰區之間的軍事指揮機構,大致可視為副戰區或準戰區,由邊區改編而成的方面軍又大致相當於戰區。

到這裏,我們可以為前面提到的國民黨各軍事機構進行層級排序了,那就是:

軍委會 > 陸總 >大行營 > 小行營 戰區 ≈方面軍 >邊區 >集團軍

這個公式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