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超級兵王張英才:榮獲9次特等功,受毛主席4次接見,全軍僅此一人

2024-01-01歷史

1950年9月25日,在新中國即將滿一周歲時,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組織召開了一次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

顧名思義,出席的主要都是在戰鬥中湧現出來的英雄、楷模。此時的新中國,國內的反動勢力基本被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已經掀不起什麽風浪。

因此,黨和政府決定召開大會表揚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諸多功勞的英雄。這次大會的代表共350人,其中戰鬥英雄代表258人、工作模範代表44人、英模單位代表5人、民兵英雄代表43人。

當時軍隊有幾百萬人,出席的卻只有幾百人,這就是俗話說的萬裏挑一。而這幾百個人裏面,立過特等功1~9次的有78人,這78人裏面絕大多數是立了1~3次特等功。

但是,有一個人,他榮獲了9次特等功!還受到了毛主席4次接見,在軍隊歷史上僅此一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了!

大家可能只是覺得很難,但是有多難大家或許還是不太清楚。

當時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等功,拿命換;二等功,有傷殘;三等功,流大汗。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一等功家屬領,二等功躺著領,三等功站著領。

特等功是在此之上更大的功勞,這就不僅僅是拿命換了,是要做出巨大貢獻才能獲得的。

可是這個人居然獲得了9次,什麽概念大家應該有所了解了。這到底是什麽猛人?

他就是超級兵王——張英才。

讓我們從他的傳奇經歷,去探尋他背後獲得九次特等功的緣由。

(一)年少從軍

1924年,這位兵王出生在山西省萬榮縣,家裏沒有什麽顯赫的地位,就是一個農民,還是一窮二白的貧農。他9歲就開始給地主家裏幹活,砍柴、種菜、放羊……基本上什麽臟活累活都要幹。

村裏像他那麽大的孩子,很多都還在玩鬧,每天玩夠了就回家吃飯。可是他不行,父親在他8歲時為地主家幹活受了重傷,母親又體弱多病,他只好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一家的重擔。

如果不出什麽意外,他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給地主家幹活,養活一家人,只要餓不死就行。

可是生活在那個時代之下,意外不是很常見的事嗎?但他卻碰到了一件十分幸運的事。

1936年,中國共產黨來到了萬榮縣,在這裏搞起了土地改革,為農民分田地,還辦了鼎新補習學校,專門給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補習知識。

當地人聽說有學校辦學還不收費,自然樂意把孩子送去學知識,哪怕是多認識幾個字也好。畢竟在那個時代,讀書寫字的人那可是很受尊敬的,在農民眼裏那都是有出息的人。

張英才也不例外,被送進了補習學校。在這裏,他學習非常認真,領悟能力又強,還刻苦,有什麽不懂的就去問老師。因此,校長李少白和教員董嘉謀對他很是關註,也很樂意回答他的問題。

在補習學校,他逐漸了解到目前國家和民族的大事,一顆救國救民的種子逐漸在他的心裏生根發芽。

當講到日本人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時,張英才小手攥得緊緊的,牙齒也咬著,說要去戰場把小鬼子都殺死。校長李少白聽後說道:「好,等你長大了我們收你。」

後來,他多次提出要參加八路軍,要上戰場殺小鬼子,可是我軍每次都以他年齡太小而拒絕了。過了一年、兩年,部隊上的人還是說他太小,這讓他很沮喪。

1939年時,恰好有一支部隊從這經過,他再也忍不了了。部隊不收他,他就一直跟著,攆他走,他又跟上去了。無奈之下,部隊暫時收下了他,將他安排在了學兵隊。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軍多了一個傳奇兵王。

進入八路軍115師學兵隊後,他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開心。因為他想著的是上戰場殺鬼子,可是每天幹的就是宣傳工作,寫標語、貼標語、發動群眾。

他自然覺得很郁悶,部隊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他考慮,他才15歲,上戰場無異於送命。張英才其實心裏也明白,可是心裏就是覺得不痛快。

不久後,屬於他的閃耀時刻就要來了!

(二)敢打敢拼

在加入八路軍兩年後,他終於有機會上戰場了。1941年,抗戰進入了一個非常艱苦的時期,而對張英才來說,他與敵人的鬥爭才剛開始。

同年9月,日軍調集重兵準備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進行掃蕩,嶽南抗日根據地被敵人視為重中之重。

日軍的重點目標之一就是位於此地的212旅,張英才此時就在212旅擔任特務連戰士。聽說敵人來勢洶洶,他摩拳擦掌,準備跟上級請戰。上級表示敵人這次來的人多,部隊正缺人,仗有的你打。

戰鬥在佛廟嶺打響,張英才所在的特務連負責保護旅部的安全。八路軍占領佛廟嶺高地,居高臨下狠狠打擊日軍,幾次進攻都被我軍打退。日軍見到這個樣子,也學乖了,不再向前沖鋒,而是用炮轟炸我軍陣地,還派來了幾架飛機。

旅長孫定國見狀,趕緊叫來張英才讓他立即去通知位置靠前的機槍連撤回來。正在此時,一發炮彈落在了他們身邊,張英才不顧危險,立即把旅長撲倒。

他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旅長,旅長沒有受傷,他身上卻掛了彩。但他絲毫不怕,也不包紮,立即起身沖出去前往機槍連陣地,趕緊通知機槍連撤離。

可是剛到機槍連陣地,炮聲一停,鬼子就烏泱泱一片沖上來了。張英才和機槍連戰士且戰且退,敵人的炮彈在他們身邊落下,他身上已經有好幾處傷口了。

鬼子的部隊快要沖上來了,這一刻,張英才都做好了和鬼子拼命的打算。在這千鈞一刻之際,我軍的增援部隊出現了,一下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我軍順勢反擊,將敵人打退,此戰大獲全勝。

戰後,張英才因為在戰鬥中表現突出,負傷不下火線,受到了旅長的表揚。在特務連中也受到了戰友的稱贊,被戰友們稱為「拼命三郎」。

從這一戰中,我們就能看到,他不懼生死,在敵人的炮火面前毫不畏懼,已經從一個毛頭小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了。

在抗日戰爭中,他主要還是擔任文職,像宣傳員一類的工作。他很想上前線去戰鬥,在1945年,由於抗日戰爭勝利,太嶽軍區部隊整編。部隊考慮到他有文化,之前戰鬥也勇敢,將他任命為57團9連政治指導員。

也就是從此刻開始,他的人生迎來了精彩的時刻。

1945年上黨戰役,張英才奉命率9連進攻長治北關。

在一個深夜,張英才帶領戰士們悄悄摸到敵人的城墻下。可惜,在進入城中不久,由於一位戰士不小心弄出了聲響。敵人發覺了,立刻就開始展開了一場戰鬥。

敵人見有人混進了城中,從四面八方沖過來,準備將他們一網打盡。張英才的9連面臨一場生死危機,可他臨危不亂。指揮士兵將占領的幾座房子打通,以此為基礎固守待援。

並且做出分工:一排對付西面大碉堡,二排對付東面高房子,一二排各抽一個班應對正面之敵。

他們依靠著地形,以及相互的配合,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敵人見遲遲拿不下張英才他們,也氣得跺腳。一旦其他解放軍沖進來,長治城就是我們的了。

所以,國民黨軍從城內又調集了一個營和1000多保安團向張英才他們發起進攻。可是人多又怎樣,張英才率領9連一直堅持在陣地上,整整堅持到了天亮。

最後,解放軍攻入了城中,將長治的守軍全部殲滅。而張英才他們,打退了敵人二十余次進攻,殲敵300多人。

這一戰,9連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士氣。戰後,他們被授予「鐵的九連」榮譽稱號。

(三)呂梁戰役以少勝多

1946年,張英才參加了一場大規模戰役——呂梁戰役。

這一年的11月,胡宗南奉蔣介石的命令,派兵來圍剿陜甘寧邊區。他從晉南地區抽調2個整編師,準備越過黃河進攻延安,胡宗南這一做法正好給了我軍機會。

黨中央考慮到,目前晉南地區只剩下國民黨1個團及保安團共1萬余人。於是決定讓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太嶽軍區第24旅聯合發起呂梁戰役,在後方牽制胡宗南進攻延安。

作戰命令一下,各參戰部隊從四面八方向呂梁推進,立即攻下了大寧、永和等縣城,隨後又集中優勢兵力攻克堅固設防的隰(xí)縣、中陽等城。

這一波攻勢瞬間就打蒙了國民黨軍,胡宗南見狀立即率師回援。

張英才的9連,以及3連、8連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奉命在東陽村阻擊國民黨軍的一個師。敵我兵力懸殊,這無疑又是一場硬仗。

當國民黨軍隊快要到達東陽村時,3個連同時出擊,趁對方立足未穩,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見國民黨軍隊過來了,手榴彈、機關槍一下就對準了他們,頃刻間就倒下了一片。

國民黨軍隊立即往後撤,只恨自己跑得不夠快。可是在進攻的過程中,由於三個連溝通失誤,其他兩個連已經收兵退回去了。張英才他們還在往前沖,國民黨見後面人不多,立即又組織人叫囂著反撲過來。

9連戰士被敵人包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他們被迫進入了一個坑道裏,被敵人的炮火壓制住了,一時擡不起頭來。

敵人炮火一停,就立刻有步兵往前壓上來,張英才見狀,拿起機關槍就是一頓掃射,其他戰士也立刻展開反擊。國民黨軍還以為我軍已經被炮火轟得差不多了,想上來抓俘虜立功,沒有想到又被打退了。

張英才他們盡管只有幾十人,可是他們卻頑強堅持了4個小時。直到大部隊回來發起總攻,才將敵人打退。

這一仗,張英才他們殲敵三百多人,受到了上級的表彰,而張英才本人也被授予「特等戰鬥英雄」的獎章。

獲得「特等戰鬥英雄」稱號後,他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告訴自己要再立新功,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四)淮海戰役再立新功

1948年,張英才再度立功。這一次不但又獲得「特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他帶領的那個營也被授予「鋼鐵營」稱號,張英才也就成了「鋼鐵營長」。

我們也都很了解淮海戰役,這是我軍三大戰略決戰之一。這一仗,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我軍以60萬人打敗了國民黨軍80萬人,是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11月,得知黃百韜兵團被包圍之後,蔣介石急令在駐馬店的黃維兵團向南挺進,占領徐州和蚌埠之間的交通要沖宿縣。

黃維此人用兵疑神疑鬼,難以決斷,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阻擊下,最終被我軍包圍在了宿縣以南的雙堆集。

12月2日夜,38團1營500余人在張英才帶領下,奉命駐守宿縣以南小張莊。張英才的1營對面的敵人是黃維兵團18軍的兩個師,起碼接近兩萬人。

18軍是國民黨的主力,不僅武器好,大部份都是美式裝備,而且作戰也很勇敢,是一個難啃的骨頭。

經過連日的戰鬥,小張莊已彈坑累累,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夜色中,1營全體官兵冒著寒風在彈坑中悄悄行軍,按時到達了小張莊,從37團2營接過了防地。

接防後,張英才立即組織召開陣地會議,決定積極防禦,同時以攻為守,趁夜出擊,形成防禦的有利態勢。

這一晚,張英才組織突擊隊向敵人發起了偷襲,由於幾個小組剛到新陣地,還不熟悉地形,又是晚上,偷襲沒有成功,但摸清了敵人的火力點。

為了抗擊敵人在天明後的突圍進攻,張英才調整部署,從北面的第1連抽調2個班,從西面的第3連抽調1個排,和第2連一起,全部作為營預備隊。

並且,他讓戰士們趕緊搶修連日來破壞的陣地,提高防禦能力,為阻擊敵人的突圍做準備。這一切都被張英才預料到了。第二天清晨,黃維為打通和其他兵團會合的通道,令第18軍向小張莊發起猛烈進攻。

敵人的炮彈如雨點一般傾瀉在1營陣地,頓時間硝煙四起,彈片橫飛。敵人炮火一停,他們的突圍部隊就立刻沖了上來,1營的壓力一下就上來了。張英才在正面放了少量兵力迷惑敵人,把重要的兵力放在了兩側。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敵人依靠坦克進攻時,兩側的戰士就可以殺傷他們的步兵。

1營陣地正面,擔任防守的是1、3連指戰員。敵人按照以前的套路,開著坦克直接就往前面壓過來,張英才指揮戰士們等到敵人沖到有效射程內,正面以及兩側才一齊開槍猛烈還擊。

敵人剛沖上來沒多久就死傷大片,陣地上到處都躺著國民黨軍隊的屍體。

敵人不甘心,接連發起了多次沖鋒,都被我軍打退。這就是張英才的聰明之處,在戰鬥中學習,然後運用到戰爭中去。

這一天,小張莊的戰火一刻也沒有停歇,前來突圍的國民黨兩個團死傷1000多人,而1營的傷亡很小,預備隊都沒派上用場。

從這一天開始,張英才他們抵擋住了國民黨軍近10天的瘋狂進攻。無論是飛機、大炮還是坦克,國民黨軍把能用的招數都用了,就是沒有在小張莊開啟一個缺口。

12月11日,我軍對黃維兵團展開了總攻。張英才和1營在和敵人激戰數天的情況下,也展開了反攻,並且攻入了敵軍指揮部,擊斃了敵14軍軍長熊綬春。

戰鬥結束,張英才再次立功,再次被授予「特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他所在的1營被授予「鋼鐵營」。

這一年,張英才還只有24歲!

雖然張英才參加部隊的時間是1939年,真正上戰場也是在1941年,比起一些戰士時間上還是比較晚的。

但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張英才先後獲4次「戰鬥英雄」榮譽稱號,還有9次特等功,5次一等功,3次二等功。獲得這些榮譽的人,就是在全軍也找不到第二個。

(五)受毛主席4次接見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發起渡江戰役。

張英才此時已是38團參謀長,他帶領部隊一路越過長江,在贛江西岸與敵白崇禧部激戰,將敵人打得狼狽不堪。

不過,他沒有繼續跟隨部隊解放南方,他得到了另外一項任務。

1949年6月,他接到了一個任務,那就是作為全軍的楷模,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出席世界民主青年第二次代表大會。

這讓他感到格外榮幸,不僅如此,更讓他驚喜的是,在北京期間,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張英才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張英才後來回憶道,我們出席完大會後,就又去了蘇聯、捷克等國考察。開國大典那天,我們正在克里姆林宮參觀。在外近三個月後,我們回到了北京。我收到了毛主席的請柬,邀請我到中南海參加家宴,那是我第二次見到毛主席。

那天,他們幾個人乘著一輛麪包車進了中南海,到毛主席家門前時,毛主席的家人特意在門口迎接他們,進門後毛主席與他們一一握手。

這一次,張英才近距離和毛主席接觸了。毛主席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來到了張英才的面前。

毛主席問他:「你就是張英才,到過大別山沒有?」

「沒有去過大別山。我是陳賡兵團的,只到了伏牛山。」張英才答道。

毛主席說道:「不管怎麽說,你了不起!是個英雄!」

1950年9月,張英才被邀請參加首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並且他還作為軍隊代表發言並在最後致謝詞。在那350位代表中,僅僅只有七位有這個榮幸,這更凸顯了張英才的功勞以及國家的重視。

那天,張英才向毛主席敬了酒,毛主席也端著酒杯給張英才等戰鬥英模們敬了酒,這是張英才第三次見到毛主席。

會後,【人民日報】刊發了題為「鋼鐵營營長張英才」的通訊,還請一位素描大師配上了他的素描肖像。

1954年,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在準備召開,此時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的張英才也被選為人大代表,到北京參加大會。

在會議上,張英才再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毛主席見到張英才也很開心,和他熱情握手,並詢問他的近況。

在這次大會上,還發生了一件事。因為這一屆大會要選舉國家領導人,大家都要拿著選票去選。不知道是疏忽還是幹嘛,坐在主席台的劉伯承沒有拿到選票。

這個時候,大家基本都拿到了選票,低頭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領導人。劉伯承在主席台很著急,可是又不能在大會上大聲喊話。

一位幹部看見了劉伯承的急切,趕緊讓張英才拿著選票給劉伯承送去。張英才一路疾走,總算是把選票送到了劉伯承手上,避免了一次意外。

張英才不僅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新中國和革命事業,他還將自己的兒女也送進了軍隊,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成為了解放軍的棟梁。

張英才老人的一生,都在為新中國的努力而奮鬥。在戰場上他多次遭遇險境,卻一次又一次頑強地挺了過來。他從來沒有後悔當初參軍的想法,也十分感謝共產黨來到了他的家鄉,將他帶到了戰場。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片祥和的世界裏,不要忘記這一份來之不易的和平,是千千萬萬的先輩們用犧牲換來的。我們如今的和平,是建立在先烈們的鮮血之上。

謹以此文獻給戰鬥英雄張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