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古人發明的5個奇技淫巧的東西,有的放到現在仍算是高科技

2023-12-23歷史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從中國古代有很多的神發明就可以看出來這一點,像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書」、「指南針」、「火藥」,它們對世界的影響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古代能人異事也有很多,因此「奇技淫巧」的發明自然也不會少,那麽什麽叫「奇技淫巧」,顧名思義就是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而中國古代,有五樣奇技淫巧的東西,其中有一樣還令慈禧每夜都離不開,那麽到底是什麽東西能讓慈禧每夜都離不開呢?

不過,了解完以後,似乎會讓人感到懷疑,這些真的是歷史上存在的嗎,還是真的有「穿越」者呢?

古代機械人

【列子·湯問】記載,據傳周穆王在其統治時期,不僅喜好巡遊四方,還對於各種奇珍異獸和技藝有著濃厚的興趣。

周穆王在巡遊途中經過昆山,碰巧遇見了一個名叫偃師的工匠,他自稱擁有特殊技藝,並主動請求展示給穆王看。

穆王詢問他能做什麽,偃師回答說他已制作了一件作品,希望穆王能先觀賞。

第二天,偃師帶著一個與他同行的人前來見穆王。穆王好奇地問:「與你同行的是什麽人?」偃師回答說,那是他自己制作的歌舞藝人。

對此,穆王產生了濃厚興趣,觀察那歌舞藝人靈活的動作,無論是疾走還是緩行,都宛如真人。

更令人驚嘆的是,歌舞藝人開始歌唱,歌聲悅耳動聽,接著舞蹈,舞步準確合拍,其表演變化多端,仿佛擁有自己的意誌。

周穆王完全被這表演所迷住,認為歌舞藝人就是真人,於是他叫來寵愛的盛姬和妃嬪們一同欣賞。

可在表演即將結束時,歌舞藝人竟然向穆王的妃嬪們眨眼挑逗,為此穆王大怒,欲立刻處死偃師。

此時的偃師驚恐萬分,立刻將歌舞藝人拆解,展示給穆王看,證明它其實是由皮革、木頭、樹脂、漆和各種顏料制成的假人。

穆王仔細檢查,發現這個假人內部有肝膽、心肺等器官,外部有筋骨、肢節、皮毛等,雖然都是人工制成,但一應俱全。

當他拿掉假人的心臟,嘴巴就不再能說話;拿掉肝臟,眼睛就不能觀看;拿掉腎臟,雙腳就不能行走。

穆王這才贊嘆道:「人的技藝竟能與天地自然有同樣的功效嗎!」他隨即命令隨從的馬車載上這個歌舞藝人一同回國,以便隨時欣賞和娛樂。

對於,偃師創造出來的 「木甲藝伶」也被後人稱為「古代機械人」,那麽它是什麽原理呢?

「木甲藝伶」的制造原理通常涉及到齒輪、杠桿、滑輪等機械部件的運用,透過這些部件的協同作用,使得機械人能夠完成復雜的動作。

它透過齒輪的轉動來驅動機械臂的擺動,或者利用杠桿原理來控制機械人的站立和行走。

除了中國的木甲藝伶,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文明也有制造機械人的記載。

古埃及的工匠制作了能夠自動移動的銅制獅子和船,古希臘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制作了能夠模擬天體運動的銅制天球儀。

而「木甲藝伶」的出現,不僅體現了古代工匠在機械制造和藝術表演方面的精湛技藝,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於科技和藝術的追求。

對於這些機械人的制作和使用,也可以看作是早期機器人技術的雛形,對後世機械裝置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古代的木鳥

木鳥,又稱為木鳶或木鷂,是指古代工匠利用木材等材料,制作的一種能夠模擬鳥類飛行狀態的裝置,而這種木鳥通常被用作風箏放飛,有的也能夠實作簡單的滑翔或飛行。

【墨子·魯問】記載,春秋時期魯國的巧匠魯班曾經制作過一種名為「木鵲」的木鳥,這種木鳥能夠飛行三天三夜而不墜落。

據傳,魯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觀察到了真鵲飛翔的景象,他被鳥兒自由翺翔的優美姿態所吸引,決心要制作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嘗試,魯班終於成功地制作出了這種名為「木鵲」的木鳥,「木鵲」的外形與真鵲極為相似,栩栩如生。

並且魯班在制作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杠桿原理和風力學,使得木鵲能夠在空中飛行,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無疑是具有神秘色彩的。

而這種記載也可能帶有一定的誇張和神話色彩,但它反映了古代工匠對於飛行器制作技藝的探索和追求。

而古代木鳥的制作原理,也通常涉及到對木材的精細加工和結構設計,使其能夠在風力作用下實作飛行。

木鳥的翼面通常較寬,以增加升力,尾部的設計則有助於保持飛行的穩定性,而有的木鳥在制作時還會考慮到風向和風速的因素,以及如何控制飛行方向和高度。

木鳥除了作為風箏放飛外,古代的木鳥也可能用於軍事目的,像偵察或傳遞資訊,並且在古代戰爭中,木鳥有時被用來模擬敵方的飛行器,以進行戰術演練或迷惑敵人。

對於這些木鳥的制作和使用,可以看作是早期飛行器技術的雛形,對後世飛行器的研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古代象牙席

古代象牙席是一種極為珍貴和奢華的工藝品,它是由象牙劈成薄片後編織而成的席子。

這種席子在中國古代被視為一種高級的貢品,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享用,而它更慈禧太後的熱愛。

象牙席不過就是象牙做成的席子,它為何可以稱之為「稀缺」的工藝品呢?這是因為象牙席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

想要將象牙做成席子,需要將象牙劈成薄片,然後將其磨制成潔白光滑的薄片,再劈成細絲,最後將這些細絲編織成席。

而整個制作過程需要極高的技藝和耐心,眾所周知,象牙質地堅硬,所以加工難度很大,這就需要用秘制的藥水,將象牙炮製其軟化,再開始編織。

象牙席不僅質地堅硬,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涼爽感,是夏季理想的涼席,不僅如此,象牙席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所以慈禧就曾命人做過象牙席,每在炎熱的夏天晚上,慈禧都會睡在象牙席上避暑。

但由於象牙是一種珍貴的材料,而且象牙席的制作工藝復雜,因此這種席子在古代社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象牙席成為了中國古代工藝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也正是現代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提高,象牙貿易受到嚴格的限制,象牙席的制作和使用也隨之減少,現如今,象牙席更多地被視為歷史文物和藝術品,被收藏在博物館中。

古代的九曲鴛鴦壺

古代的九曲鴛鴦壺是一種設計精巧、結構復雜的酒壺,而它在【甄嬛傳】中也曾出現過,當時皇帝已經猜測出果郡王與甄嬛的「奸情」,因此派甄嬛將果郡王毒死。

可兩人同時飲的是一壺酒,為何果只有果郡王一人中毒,甄嬛卻無事,這是因為兩人用的酒壺就是「九曲鴛鴦壺」。

它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發明人是當時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而九曲鴛鴦壺,又稱為鴛鴦鴆壺,這種壺的設計精巧機關復雜,能在不為人察覺的情況下,達到分離或混合液體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九曲鴛鴦壺的制作技藝逐漸失傳,現在這種酒壺更多地被視為古董和藝術品,被收藏在博物館中。

古代的走馬關燈

古代的走馬關燈,又稱走馬燈或跑馬燈,是一種在元宵節期間流行於中國的傳統花燈。

這種燈的外形多為宮燈狀,內部結構較為復雜,通常由剪紙粘成的輪狀結構組成,可以在燈的四周繪制或貼上上各種圖案,像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

當燈點燃後,熱氣會使輪狀結構旋轉,透過輪上的圖案在燈屏上產生動態的影像,看起來像是馬匹在奔跑,因此得名「走馬燈」。

走馬燈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需要精細的手工操作,而制作過程中,先將紙張剪成輪狀,然後將其貼上在燈的內壁上,而在輪的外圍,可以繪制或貼上上各種圖案,以增加觀賞性。

有的走馬燈還會在頂部安裝紙制扇葉,當蠟燭燃燒時,熱空氣上升,可以鼓動扇葉使燈轉動,進一步增強燈光的動感效果。

走馬燈不僅在元宵節期間用於裝飾,還有一定的娛樂功能。

在一些地方,人們會制作大型的走馬燈,並在節日中表演,由多人操縱,邊跳邊唱,形成不同的陣勢和圖案,寓意喜慶、丁財兩旺、五谷豐登等吉祥寓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走馬燈的制作和使用逐漸減少,現在更多地被視為一種傳統工藝品和文化遺產。

到了現代社會,不少博物館和文化展覽中,仍然可以看到精美絕倫的走馬燈,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工藝品的代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對此,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以及研制出來的工藝品,放到當下依舊可以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