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一位美國戰俘自願留在中國後續生活如何?

2023-12-23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不久,便俘獲大量俘虜。於是為了管理,誌願軍特意在北韓北部的碧洞,構築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戰俘營。

說起戰俘營,大多數人都是不好的印象。特別是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日軍的戰俘營,很多俘虜都被虐待射殺,幾乎沒有生存的余地。就算暫時沒有被擊斃,也要遭受著沈重的勞役,打罵或者是刑罰,簡直生不如死。

但在中國的政策裏,戰俘營的待遇截然不同。

1953年7月27日,戰爭結束,美國總統杜魯門釋出一項政策,允許戰俘可以在90天之內,自由選擇去向。可以選擇回到祖國,也可以選擇留下戰爭所在國,或者可以選擇去任何一個參戰國。

政策釋出後,美國有21名戰俘和一名英國戰俘,選擇留在中國居住。這個訊息一經傳出,引起劇烈反響,眾人眾說紛紜。很多美國人不理解他們為什麽要留在中國?

圖|占士·喬治·溫納瑞斯

其中一名叫占士·喬治·溫納瑞斯的戰俘,說出了選擇留在中國的原因。據他回憶,他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源於他的戰俘生活。

他的戰俘生活,不像他人想象的那樣糟糕,充滿恥辱和辱罵,反而充滿快樂和友愛。首先誌願軍戰士根本不讓戰俘幹活,也不對他們搜身,但是誌願軍戰士會負責保管金表等一些貴重物品。

其次誌願軍戰士也不會打罵戰俘,即使戰俘犯錯,他們也會采用教育溝通的方式與他們交流,爭取讓戰俘改正。如果戰俘實在不聽,誌願軍戰士則會關禁閉,但是不會超過一周。

最後中國的戰俘營沒有所謂的鐵絲網,也沒有所謂遍布的電網,只有平常的居住環境。在這裏,管理人員和戰俘成了朋友,和諧相處。

更令人驚訝的是,誌願軍戰俘營是誌願軍戰士,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建立起來的。其物資糧食供應極其緊缺,但就在前線戰士吃著一把炒米一把雪的情況下,戰俘的待遇依舊在逐步上升。

到了後來,每個戰俘每天能分配到875克糧食白面或者大米,還有食油50克,肉50克,魚50克等食物。換成錢財來算,每個戰俘每天的夥食費高達1545元(舊幣,後同),輕度患病者2313元,重度病患者3634元。

可以說,這個標準比得上誌願軍軍團以上幹部的生活水平,甚至比一般的幹部和戰士的生活水平都高出很多。而且考慮到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中國還特意運來麪包烤箱,給戰俘們吃麪包。甚至信奉伊斯蘭教的戰俘,誌願軍也會考慮特殊情況,給予特殊照顧。

然而時間長了,由於長期的戰爭環境和想家的壓力,不少戰俘的身體還是出現問題。這一情況被周恩來得知後,親自做出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派遣一大批高水平的醫生前往戰俘營駐紮,治療戰俘的身體疾病。

為了豐富戰俘的生活,誌願軍還組織戰俘開展很多文體活動,組建俱樂部,圖書室,樂器等體育武器。每半個月,誌願軍都會給戰俘們放中國或者北韓拍攝的電影。每個星期六,戰俘營也會組織晚會,在上面演出節目。

圖|戰俘們過聖誕節

如此一來,戰俘們都漸漸淡化了想家的痛苦,身體恢復得更好。記得有一個荷蘭戰俘是個文盲,每天看著別人給家人寫信,他卻不能而傷心流淚。一位懂得荷蘭語的誌願軍軍官得知後,給他當半年的老師,教授他寫荷蘭語,給家人寫信,緩解他的悲傷。

久而久之,戰俘們和誌願軍軍官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溫納瑞斯看到一位北韓人民,送給誌願軍戰士一個蘋果。誌願軍戰士見他一直盯著蘋果,便直接送給了他。還有一名誌願軍戰士知道他喜歡鋼筆後,將自己舍不得用的鋼筆也送給他。

還有為了滿足他抽煙的需要,不少誌願軍戰士節省下自己的煙,送給他抽。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卻很真誠,慢慢暖化了他的心。

除此之外,誌願軍戰士也特別尊重不同國家的習慣和節日,讓戰俘們能自由過聖誕節,感恩節等。特別是過聖誕節和春節時,好幾天戰俘營都處在歡快的氣氛中,到處充滿歡聲笑語。

1952年11月15日,在誌願軍工作人員的組織下,舉行一場截然不同的戰俘奧運會,選手來自北韓各地的五百多名戰俘。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扛著旗幟,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運動場。運動場的比賽專案也很豐富,有跨欄,跳高,籃球,遊泳等一系列專案,應有盡有。

這些舉動,引起社會廣泛關註,不少外國記者和新聞記者紛紛前來參觀。這裏的歡快氛圍,和誌願軍尊重他人的行為,讓不少人為之震驚。曾經一位英國夫人考察戰俘營時,也不禁震撼感嘆說:「這哪裏是戰俘營啊,簡直是一所國際大學校。」

所以綜合所有原因,他選擇去中國居住。不過即使選擇中國,他也沒有立即被送到中國,而是給予90天的冷靜期思考。

在這90天裏,美國派來牧師等人說服他們回到美國。牧師們磨破了嘴皮,承諾大量禮物和高年薪工作,還放出他們父母的錄音,勸說他們回國。最後有兩名戰俘改變主意,選擇回到美國。

然而他們回到美國後,等待他們的不是鮮花,而是無情的軍事法庭。經過法庭審判,他們都被判處牢獄。雖然他們服刑三年後都被釋放了,但是他們的人生已經徹底被蒙上一個汙點。而這兩位戰俘的待遇,也更加讓他堅定去往中國的決定。

圖|戰俘

但這一決定,卻引起廣大美國人的猜測。他們想象肯定是在關押期間,中國人對他們進行洗腦,要求他們去中國。

針對這一言論,溫納瑞斯回應:「我在誌願軍的戰俘營裏,生活得很好,受到人道的待遇。我想一個國家對敵國的戰俘都能那麽好,那麽對待本國的公民肯定會更好,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民該是多麽幸福啊!因此我想去中國開始一種新生活。」

就這樣,溫納瑞斯和其他戰俘一起來到中國。他們一來到中國,政府就授予他們國際和平戰士的榮譽稱號。接著,他們被統一送到山西太原集中學習中國的風俗習慣,歷史,相關政策等。

一年後,他們回到中國紅十字會,接受工作生活上的安排。紅十字會給予他們四種選擇,讀大學,工廠,下農場,賦閑。溫納瑞斯選擇了工廠,來到山東濟南造紙廠成為一名工人。

在工廠裏,溫納瑞斯沒有受到中國人的歧視,反而得到中國人的尊重和照顧。特別是那些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很喜歡和他待在一起玩,經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打撲克等。平時生活中,他們嫌棄他的名字太長,喜歡叫他老溫,溫納瑞斯也沒有什麽意見,反而很喜歡。

不過一開始,溫納瑞斯的中文不好,存在溝通障礙。為了方便溝通,他便在工作之余,每天堅持至少學習兩三個漢字。久而久之,他的中文也說得越來越好。

期間,當初一起來到中國的21名美國戰俘,由於語言,風俗生活習慣等差異,後來有人選擇回到美國,或者去英國和其他國家。中國一概允許,尊重他們的意願,只有溫納瑞斯選擇長期留下來,並漸漸習慣中國,愛上中國。

並且由於他小時候生活貧困,生活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他漸漸習慣不吃奶油麪包,逐漸適應了中國的飲食。

1963年,在工廠的推薦下,他去了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共產主義,馬列主義知識。學習期間,他虛心好學,安心學習,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畢業證書。畢業後,他要求回到工廠工作。

廠友看到他又回來,高興地說:「老溫真是和我們一條心,沒有忘記我們。」以後,他們的感情更加好了。

期間,在他人的牽線下,他和一位山東姑娘結婚,家庭幸福。不過婚後十年,妻子患上肺癌,不幸離世,沒有留下孩子。1966年,朋友見他孤單,又給他介紹一個離婚的山東姑娘。

兩人對彼此都很滿意,於一年後按照中國風俗習慣,舉行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結為夫妻。婚後幾年,妻子陸續生下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家庭幸福美滿。

後來,溫納瑞斯差點被波及,幸好周總理親自出面,才保障他的生活,因此他也沒有受過什麽苦。1977年,山東大學等大學陸續邀請他擔任教授,負責教授英語口語課程。

中國紅十字會還特意給他安排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讓他享受教授級的待遇和醫療。中國政府還給他提供每四年往返一次去美國的機票,讓他能夠看望親人。

第一次回美國探親,他請了半年的假期,打算陪陪家人。可他沒想到,他一到美國,就有很多美國組織團體邀請他演講,講述他在中國的生活經歷。

如此一來,他只好將假期延長至11個月。在這11個月內,他幾乎走遍美國所有城市,以自己在中國的親身經歷,向美國人介紹中國的成就和經歷,傳播和平共處的思想。

當時美國有兩百多家媒體專門對他進行追蹤報道,在美國形成一股溫納瑞斯熱潮流,引起眾人爭議。有的媒體和社會人士認同他的說法,稱贊他是民間大使,而有的媒體卻稱呼他是叛徒,瘋子。

甚至美國聯邦局對他進行過調查,準備在他鄰居家安裝竊聽器進行監控,幸好被鄰居拒絕。然而不管如何,他們都無法否定一個事實,溫納瑞斯作為一名俘虜,來到中國生活,並沒有遭受迫害,反而享受良好的生活待遇。

1983年,溫納瑞斯第二次回美國探親。他的母親已經96歲高齡,但是神智依舊清晰,頭腦清楚。她得知兒子在中國的經歷後,告誡兒子:「你一定要對得起中國人民。」

圖|溫納瑞斯和妻子

2000年,他第三次回美國探親,待了半年左右便回到中國。有人曾問他:「現在美國經濟那麽發達,現在社會上有那麽多人想去美國,你是一個美國人,怎麽不回到美國養老呢?」

溫納瑞斯回答:「我在中國有老婆孩子,還有很多關心我的朋友,中國政府還給我發放退休薪金,醫療保障。我現在生活很好,為什麽要回美國?中國有句話叫落葉歸根,我的根就在中國,我要死在中國的懷抱.....」

事實確實如此,他和妻子的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他生活幸福,子女孝順,享受著天倫之樂。

歷經半個世紀的人生,他從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變成一個中國化的公民。他喜歡喝中國老白幹,抽濟南大雞牌香煙,喝中國的茉莉花茶,主食也從奶油麪包變成米飯和饅頭,完完全全中國化。

令人詫異的是,他還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曾經他在大學時期,就主修馬列主義課程,畢業後,他又多次研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書籍。他的書桌上,擺滿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人的書籍。這些書籍,他都一一拜讀,還做了詳細的筆記。

2001年8月,一名記者對他進行深入采訪,專門為他寫成一篇文章,講述他的故事。在文章中,記者提到溫納瑞斯晚年的一個心願,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引起山東省委書記的註意。

山東省委立即批示,要相關部門組織研究溫納瑞斯的入黨問題。可相關部門一調查,發現他還是美國國籍,要先加入中國國籍,才能加入中國共產黨。

很多人疑惑,為什麽他在中國居住那麽久,那麽熱愛中國,為什麽還是美國國籍?為什麽不加入中國國籍呢?

關於這件事,實際上溫納瑞斯也想加入中國國籍,但中國國籍並不是那麽好加入的。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就向中國政府申請過加入中國國籍,但可惜當時情況特殊,沒辦法騰出手為他處理這件事。

圖|溫納瑞斯在買東西

因此久而久之,政府也就遺忘了這件事,而溫納瑞斯也只是一個普通公民,沒辦法聯系上政府,於是國籍的事情也就被耽誤下來,一耽誤就是幾十年,他也沒能加入中國國籍。

而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心願,有關部門經過研究調查後,認為溫納瑞斯保持美國國籍,對於國家和社會更有利,於是他也沒能加入共產黨。

在那篇文章中,我們也有幸了解到溫納瑞斯的成長經歷。

溫納瑞斯出生在美國一個小鎮上,生活貧困,早年父親還做過煤礦工人和清潔工。家裏有四個兄弟姐妹,他是老大,還有三個妹妹。

美國爆發經濟危機時,家裏生活全靠父親一人承擔,更加困難。無奈之下,身為家裏的長子,他只能在上中學時就開始四處打工,減輕家裏的負擔。中學畢業後,他步入社會,可走遍好幾個城市都沒能找到工作,最後無奈進了軍隊,至少還能滿足自身溫飽。

幾年後,他成為美國陸軍一名步兵,駐紮在巴拿馬等國家。珍珠港事件爆發時期,他跟著部隊先後來到菲律賓等國家,與德國法西斯和日本帝國主義作戰。在戰鬥中,他非常勇猛,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貢獻。

戰爭結束後,他復員回到美國。沒多久,美國又爆發經濟危機,生活艱難。為了生存,他先後做過服務員,建築工人,煉鋼工人等。沒想到沒多久,韓戰爆發,生活更加艱難。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再次參軍。

一開始擔心戰爭危險,他向政府申請簽訂合約,要求在美國國內當兵,不去國外。但當時美國政府規定,當兵一定要出國,去北韓補充兵源。無奈,他只好穿上軍裝,跟著部隊去了北韓,被分配在平壤地區作戰。

一天深夜,氣溫特別低,達到零下四十二攝氏度。由於北韓第二次戰役失利,美國軍隊被迫開始撤退。淩晨時分,他突然聽到一陣沖鋒號角,大量誌願軍戰士向他們沖來。

圖|年輕時的溫納瑞斯

由於沒有上過戰場,他和幾名士兵有點害怕,躲在坦克後面。等到天快亮了,他和一名士兵一起爬到一個山洞裏躲避。可山洞裏實在過於寒冷,幾乎要把他們凍死。

但他們如果出去,他又害怕誌願軍戰士將他們槍殺。而且美國軍官告訴他們,成為戰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他更加害怕不敢出去。

等到下午四點左右,他在山洞裏聽到聲音,便小心翼翼地探頭出去。只見一隊誌願軍戰士押著幾百名戰俘,在一所民房裏坐下。一位誌願軍戰士拿著一些錢給北韓百姓,買來白菜,大米,豬肉等食物,做給戰俘吃。

他看到後,很不理解,不可思議。這個世界上,怎麽可能有國家會對戰俘那麽好?而且他們不去搶百姓的食物,反而用錢去買?這些景象和美軍的宣傳,簡直截然不同。美軍告訴他們,誌願軍要征服全世界,要讓他們成為奴隸。可這樣一支隊伍,怎麽可能會這樣呢?

想到這裏,他心裏的恐懼漸漸消散。他和那名士兵一起爬出山洞,向附近的誌願軍戰士投降。一位誌願軍軍官看到他們,說:「你們不要怕,我們會對你們很好。等戰爭結束後,我們會送你們回家。」

就這樣,他成為一名戰俘。被俘後,他先是跟著誌願軍跑了三個月,躲避敵機的轟炸,最後才在戰俘營安定下來。

在將近兩年的戰俘營生活中,溫納瑞斯徹底改變了想法,最終決定留在中國,長期居住了幾十年。

後來,日本和美國多家報社和電視台,都曾經存取過他。山東的一家報社還想將溫納瑞斯的經歷,寫成一部書籍,作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50周年的賀禮。

不過被他拒絕了,因為他前不久在接受中央電視台的一名記者采訪時,曾答應讓他寫書,所以不能再答應他人寫書。幾名記者再三勸說,依舊沒能改變他的意見,他堅持不能再答應別人,不能言而無信,只能不了了之。

除去社會的關註,他平時的生活很平靜。他每個月有退休金,每天散散步,聽聽廣播,看看報紙,日子過得很愜意。

圖|溫納瑞斯一家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他難免會受到病痛的困擾。美國的親友擔心他的生活,他總是安慰親友,中國政府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他的生活很好,處處都能感受到溫暖。百年後,他要將自己的骨灰撒入黃河,作為自己的歸宿。

2004年,溫納瑞斯由於腿傷住進醫院,不過只是多年的老毛病,大家也沒有覺得很嚴重。沒想到,一天吃完飯,本來身體還很好的他,突然覺得呼吸急促,被緊急送去搶救。搶救無效,最終離開人世。

溫納瑞斯作為一名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半個世紀,得到中國政府無微不至的照顧。從新中國的建設時期,社會主義發展時期,無論社會如何變化,他都沒有動搖過離開中國的想法,深深紮根中國。

半個世紀以來,他也在中國結交眾多好友。在大學教授期間,他培育不少青年人才。這些青年畢業後,都投身各行各業,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或者骨幹力量。晚年時,他很想去北韓的戰俘營看一看。

在那個戰俘營,他學到很多東西,也重新認識中國人民,結交很多中國誌願軍朋友。他更懂得人生的意義,完成人生的重大轉折。然而可惜,這個願望沒能實作。雖然他不是中國人,但是他的一生始終保持著熱愛中國的信仰。

他在國際上的演講,關於和平的呼籲,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誤解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