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俄方史料」俄國史料描述的阿穆爾(黑龍江)吞並

2024-01-01歷史

譯自參考資料

А. Б. Широкорад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Конфликты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 Москва: «Вече»

«Айгуньский Договор» Экспозиция в Айгуньском историческом музее

尼古拉一世的指示:無論在哪裏,既然升起過俄羅斯國旗,都不應該再降下……

17世紀,俄羅斯探險拓荒者東進,遭遇了中國大清帝國的阻擊。歷時近半個世紀的俄清邊界沖突,最終以1689年【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該條約,俄羅斯和清帝國的領土在黑龍江上遊劃定。

東部,締約雙方對此都有一個非常模糊的想法,但並未劃界:

一條名為Gorbitsa的河流在左側流入Shilka河,靠近切爾納亞河(Chernaya River),確立了兩國之間的邊界。也是從那條河的源頭所在山脈開始,沿著那些相同的山峰, 延伸到大海,歸清帝國所有。同樣,這些領土同樣屬於俄羅斯沙皇陛下的權力之下。(中俄共管)

1849-1855年「阿穆爾遠征」期間,俄羅斯第一個官方軍事哨所和定居點出現在黑龍江流域和未來的濱海邊疆區。1849年,根納季·涅韋爾斯科伊(Gennady Nevelskoy)發現了韃靼海峽,證明薩哈林島是一個島嶼而不是一個半島。

1850年,涅韋爾斯科伊在黑龍江入海口附近,根據【尼布楚條約】屬於清帝國的領土上,非法建立了 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 哨所,並宣布這些土地歸俄羅斯帝國所有。

涅韋爾斯科伊的獨斷專行引起了俄羅斯政府的不滿和惱怒。然而,在聽取了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報告後,尼古拉一世發表了一項著名的決議: 無論哪裏,既然升起過俄羅斯國旗,都不應該再降下。

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英法分艦隊於1854年襲擊了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在戰爭之前,總督穆拉維約夫就請求沙皇尼古拉一世允許將部隊和財產, 沿著黑龍江出海運送到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希爾金斯基工廠建造了兩艘輪船,春天它們與駁船和長艇組成的船隊(總共 77 艘)一起沿著黑龍江出發。穆拉維約夫親自領導了這次行動, 6月14日,物資船只抵達黑龍江入海口。

此後,根據穆拉維約夫的命令,51戶農民家庭被從伊爾庫茨克遷移至黑龍江下遊。1854年,外貝加爾哥薩克軍的一百名士兵與穆拉維約夫一起沿著黑龍江航行,陸續又有一百名士兵抵達。

1856年11月1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將外貝加爾哥薩克軍的兩個騎兵團和四個營遷往黑龍江沿岸。

隨著黑龍江流域局勢的變化,1857年,俄羅斯和清帝國開始就黑龍江中下遊劃界問題進行談判。

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清帝國被迫於1858年簽訂了【天津條約】和【璦琿條約】,承認俄羅斯擁有黑龍江左岸從額爾古納河到黑龍江河口的領土。從烏蘇裏江與黑龍江交匯處一直到入海,在邊界確定之前仍屬於量過共同所有。

由於【璦琿條約】沒有劃定從烏蘇裏江到日本的領土歸屬,俄羅斯政府派出由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Nikolay Ignatyev)率領的特別使團前往北京進行進一步談判。清帝國方面,恭親王參加了談判。在伊格那提耶夫的協助下,清帝國於1860年將烏蘇裏江右岸割讓給俄羅斯。

譯自參考資料

А. Б. Широкорад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Конфликты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 Москва: «Вече»

«Айгуньский Договор» Экспозиция в Айгуньском историческом музе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