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百韜究竟有多難打?粟總坦言:若一對一,我未必是他的對手

2024-01-30歷史

1948年11月,歷史的車輪在徐州這座古老的城市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正是在這個時候,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手,發動了震撼整個中國的淮海戰役。這場戰役,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軍事對抗,更是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決戰。

面對60萬華東野戰軍,國民黨的80萬大軍似乎占據了優勢。但正如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夾生就夾生,就算是夾生飯也要把他吃下去。」

淮海戰役共計持續了66天。令所有參戰人員意想不到的是,戰役的第一階段——圍殲黃百韜的戰鬥,竟成為了整個戰役中最為艱難的一環。這出乎了粟裕將軍以及中共中央的預料。

戰後,粟裕將軍曾坦誠地表示:「在整個淮海戰役中,我只有兩次感到極度緊張,而第一次就是在圍攻黃百韜的時候。」 當訊息傳來,告知黃百韜已經自盡時,粟裕感慨地說:「若一對一,我未必是他的對手。」 這足以說明黃百韜的軍事才能之高。

1948年的下半年,解放軍在山東戰場接連取得勝利。就在這時,淮海戰役的雛形已在粟裕將軍的腦海中逐漸清晰。他將濟南戰役視為一次「小淮海」。

在濟南戰役尚未完全結束之際,粟裕向黨中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擴大戰果,將「小淮海」演變為「大淮海」。

經過慎重討論,中央最終決定支持粟裕的提議,正式啟動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是對黃百韜兵團的圍剿,接著是黃維兵團,最後則是杜聿明集團的圍攻。每一階段都是對解放軍智慧和勇氣的極大考驗,也是對國民黨軍力的重大挑戰。

為何粟裕將軍會將黃百韜兵團定為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突擊目標?首先,黃百韜的部隊並非國民黨的核心力量,相對而言更易於攻破;其次,黃百韜兵團恰好位於解放軍的包圍圈內,對於我軍來說是最直接的威脅。

因此,粟裕果斷選擇了黃百韜作為首要打擊的物件。然而,意料之外的是,這支部隊竟給華野造成了高達6萬人的傷亡。

為迷惑國民黨,解放軍在淮海戰役初期故意制造了攻打徐州的假象。在此時,距離新安鎮最近的便是黃百韜兵團。蔣介石立即下令黃百韜迅速趕往新安鎮增援。

粟裕隨即決定,集結十個縱隊的力量對黃百韜兵團發起猛烈突擊,旨在全殲黃兵團,並捕獲黃百韜本人。但黃百韜畢竟是勇猛的將領,在缺乏情報支持的情況下,仍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如果不是劉峙的失誤,黃百韜甚至可能突破包圍圈。

最終,在解放軍的連續追擊下,黃百韜兵團被迫退守至碾莊圩。不久後,解放軍也抵達曹八集,並在那裏與國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占領曹八集,切斷了碾莊圩與徐州之間的聯系。此時,粟裕命令宋時輪率領三個縱隊堅決阻擊前來救援的部隊。

碾莊圩周邊本是一片平原,按常理應是易攻難守之地。但黃百韜不同凡響,他很快就發現了這一帶地形的優勢,利用地形展開了抵抗。

黃百韜與其他黃埔系將領不同,他沒有強大的後台,唯有靠戰功來謀求晉升。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曾擔任顧祝同的參謀長,受到顧祝同的高度賞識。因此,在抗戰勝利後,顧祝同大力提拔黃百韜,使他最終升至第7兵團司令員的職位。

正是由於這樣的背景,黃百韜在戰場上更為賣命。他雖不是黃埔系出身,但對於蔣介石和顧祝同的提拔之恩感激涕零。

當黃百韜率領的國民黨部隊抵達碾莊圩的外圍時,他立刻意識到這裏的地形特點: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制高點,但當地村民因黃河泛濫影響而修建的幾個高台,卻成了觀察四周的絕佳位置。黃百韜洞察力極強,迅速將這些高台轉化為自己的防禦要塞。

黃百韜不僅妙用高台,更將輕重武器和機槍合理配置,構築了一道縱橫交錯、火力強大的防禦體系。這一防禦體系的效果顯著,使得解放軍戰士在多次攻擊中都未能突破碾莊圩的防線。

在這場戰役中,黃百韜甚至不惜使用極端手段,將碾莊圩內的村民當作人肉盾牌,導致解放軍在攻擊時顧慮重重,不得不放慢進攻節奏,以避免傷及無辜。

圍攻黃百韜的五個縱隊在前幾天的戰鬥中遭遇了重重困難。碾莊圩的地勢狹窄,導致解放軍常用的分割包圍戰術難以在此發揮作用。戰士們的進攻困難重重,遠超戰役預期,幾乎無法取得任何進展。

面對這一僵局,粟裕將軍異常焦慮,連續七天七夜未曾有片刻休息,始終緊盯著作戰地圖,關註著前線的動向。

1948年11月14日深夜,在離碾莊圩前線約15公裏的一個民房內,粟裕舉行了一次緊急會議。會議上,為了盡快突破黃百韜的防線,粟裕決定采取新的戰術——改用陣地戰替代運動戰,命令戰士們以土工挖掘的方式,逐漸逼近敵人的防線。

這種戰術不僅能有效縮短戰士的沖鋒距離,降低傷亡,同時也能打亂敵軍的部署,為解放軍的攻勢創造更多機會。

為了迅速消滅黃兵團,粟裕將軍在淮海戰役中首次大規模投入坦克部隊。盡管調整了戰術部署,解放軍在戰役的前兩天仍遭遇了極大困難。敵軍的頑強抵抗造成了我軍不小的傷亡。雖然坦克部隊的突然出擊讓敵人措手不及,但由於缺乏步坦協同作戰的經驗,攻擊並未取得顯著成效。

然而,隨著戰役的深入,我軍漸漸摸清了黃兵團的戰力和火力部署,透過實戰也逐步掌握了步坦協同的戰術。

1948年11月17日,華東野戰軍各部隊對黃百韜兵團發起了集中進攻。此時,我軍已經對敵軍的部署了如指掌。粟裕決定采取「先擊破弱敵,後攻強敵,沖擊敵首腦,混亂敵方部署」的戰術,全力圍殲黃兵團。

到了11月18日黎明時分,國民黨已有超過5000人被俘。這時,黃百韜的防禦體系已經徹底崩潰。

盡管如此,黃百韜仍然表現出頑強的抵抗精神,他帶領剩余的一萬余人繼續在碾莊圩腹地堅守。

到了11月19日夜間,黃兵團的兵力已經銳減至不足一萬。粟裕決定發起總攻,華東野戰軍的炮兵部隊萬炮齊發,集中轟擊黃百韜兵團。解放軍趁勢突破敵陣。

面對潰敗的局面和遲遲未至的援軍,黃百韜終於崩潰,在11月21日絕望中選擇了自殺。

碾莊圩戰役勝利的那一刻,長期緊繃的粟裕終於松懈下來,疲憊地暈倒,沈睡了整整一天。得知黃百韜自盡的訊息後,粟裕感慨地說:「若一對一,我未必是他的對手。」

黃百韜的失敗,標誌著淮海戰役的成功開局。正如當時徐州「剿總」司令員劉峙所言:「黃百韜兵團的覆滅預示著徐蚌會戰的命運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