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5年,國軍士兵崔日發被紅軍俘虜,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2024-05-09歷史

1935年,剛剛加入東北軍的崔日發就被俘虜了,這個剛剛十六歲的少年,壓根搞不懂什麽是國民黨,什麽是共產黨。

初出茅廬的崔日發就這樣被紅軍俘虜了,而後又稀裏糊塗地加入了紅軍隊伍。

出身於貧困家庭的崔日發,來到軍隊之中也不過就是為了謀求生計,找一口飯吃,但令所有人沒想到,這個十六歲加入紅軍的小夥子,未來將會成為震驚中美軍隊的大人物。

而1935年的這次由國民黨轉為紅軍的這件事,也成為崔日發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

當然提起崔日發或許很多人不清楚,但是如果提到崔建功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窮苦小子的轉變

1915年,崔日發出生了。

那個年代戰爭不斷,全國各地的人民過得都不安生,崔日發所在的河北也是如此,因為靠近北京這個特殊的政治中心,這裏常年被軍閥混戰所影響。

年少的崔日發生活非常貧苦,甚至包括崔日發這個名字都是在其十幾歲準備外出謀生的時候才取得。

在這之前崔日發的名字大概就是類似於狗蛋這類的土名了。

在那個時期,農村之中的百姓非常困難,各地軍閥輪番不斷的戰爭和接連不斷的賦稅,使得百姓的生活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但連年的戰爭也給了這些生活在底層人民新的謀生機會。

1927年—1937年,屬於國共對峙時期,國民黨依仗著自身的軍事實力不斷對紅軍展開圍剿,直到在1931年之後隨著紅軍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迫不得已展開了長征。

在那個時期,國民黨因為圍剿紅軍的需要,開始在各處瘋狂征兵,而崔日發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加入部隊的。

在1931年之後,東北軍因為九一八事變紛紛撤入關內,由於圍剿紅軍的需要,東北軍也在華北地區展開了征兵。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和崔日發一樣,因為生活不下來才加入紅軍的,也並非真的想要打仗,尤其那個時候崔日發也才十幾歲,連槍都沒有摸過。

並且在崔日發入伍的第一天,隊伍之中的老兵就告訴崔日發,打仗的時候不要沖,一旦開打,就躲著,等到紅軍上來之後立刻投降;如果紅軍沒有打上來,那就起來搖旗吶喊,反正兩頭都受益。

這樣的士兵在國民黨軍隊之中非常多,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還和紅軍對待俘虜的態度有關。

一直以來紅軍對國民黨的俘虜都是優待的,願意接受思想教育的就加入紅軍,而不願意的就是給路費回家。

因此,崔日發其實就是想要混口飯吃。

而那個時期的東北軍其實根本無心戀戰,尤其是從東北撤入關內之後,由於背上了不抵抗的名聲,東北軍可以說人人不想繼續再為蔣介石賣命。

因此戰鬥一開始,崔日發就成為了俘虜,被紅軍帶到了根據地之中。

而被俘虜的崔日發也自然會面臨是繼續跟著紅軍參軍還是回到家中的抉擇,崔日發一想到家中那困苦的生活,一咬牙就決定留在紅軍之中了。

按照當時的境況,崔日發一旦被回到家中,其實還是會被國民黨征兵再次帶走,年幼的崔日發壓根想不到自己能做什麽倒不如留在紅軍。

崔日發的蛻變

在紅軍根據地的崔日發,第一次受到了系統的教育,在這裏崔日發第一次知道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知道了中國共產黨,也第一次聽說了國家面臨的危亡情況。

東北地區的日本人,國民黨對紅軍的圍堵,這讓崔日發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因此,在很短時間內崔日發便完成了蛻變。

並且崔日發年齡小、做事靈活,並且有勇有謀,很快就受到部隊之上領導的重視。

此時的崔日發已經不是當時的那個毛頭小子,其思想有了巨大的變化。

在1938年,年僅19歲的崔日發已經成了一個營的教導員,負責部隊之中的思想工作等,相比其他人,崔日發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更強。

而這時崔日發也進行了第一次改名,那就是由崔日發變為了崔建工,原因無他,崔日發覺得自己的名字太封建了。

尤其是這個工字,非常符合當時工農階級的表現。

其實這在當時的紅軍之中非常流行,崔日發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崔建工在部隊之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其所在部隊正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15師,其還參與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

出色的戰績,讓崔建工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快速晉升,1946年各大軍區進行變革的時候,崔建工被任命為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

而此時的崔建工也不過才31歲,剛剛是而立之年。

當時劉伯承、秦基偉領導都非常看重崔建工。

在之後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對國民黨殘余部隊的戰鬥之中,崔建工表現卓越。

尤其在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之時,崔建工更是將一眾追擊部隊成功阻截,保證了劉鄧大軍的順利南下,在當時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稱贊。

崔日發此時連四十歲都不到,已經成為了軍中赫赫有名的年輕戰將,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認可和稱贊。

解放戰爭之後,崔建工也成了一位師長,本以為日後就這樣了,但令崔建工沒想到的是日後還有著更多的功去等他建,他的名字不僅僅是響徹整個解放軍,而是會讓無數的美軍聞風喪膽。

這場戰役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第一場對外戰役,韓戰。

從崔日發到崔建工再到崔建功

要說這崔日發如何改名為崔建功的,還是因為韓戰之中一場極為著名的戰役,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可以說是韓戰之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戰鬥,

在這次戰鬥之中,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參戰的部隊足有六萬人,其中大部份都是身經百戰的美國陸軍,除此之外,其還有著強大的火力支援,以及空中支援。

相比而言,中國軍隊就要略微差一些了,主要就是在軍事裝備之上,但上甘嶺又是一個不能不守的地方,絕對不可遺失的地方。

上甘嶺地區面積並不大,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雙方的拉扯,與其說是防禦作戰,不如說是一次大規模的陣地爭奪戰。

上甘嶺戰役持續了一個半月,陣地被雙方反復爭奪達六十次,戰役之慘烈難以想象。

而當時負責指揮上甘嶺戰役的正是擔任師長的崔建工,一直以來,崔建工最為擅長的就是陣地防守和坑道戰,因此使得其在上甘嶺戰役之中是大放光彩。

上甘嶺戰役,雙方都知道其重要性,尤其是軍長秦基偉更是直接對崔建工下了死命令,「守住陣地,粉碎敵人的進攻。丟了上甘嶺,你就不要回來見我了。」

其實這就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在陣地在,必須死守上甘嶺。

一直以來,大家都對上甘嶺戰役十分推崇,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其實非常不易,在最初的戰略制定之中,由於秦基偉的判斷失誤,導致45師的損失巨大,險些沒有守住上甘嶺。

之所以能夠守住上甘嶺還是依靠45師無數將士的舍命防守。

上甘嶺戰役的火力密度堪稱近現代戰役之最,上甘嶺地區的面積其實並不大,連四平方公裏都不到。

但就是在這片區域,誌願軍傷亡了一萬多人,而聯合國軍也前後傷亡了兩萬多人,可以說當時的坑道都直接被夷平,每一寸土地之上都被彈藥填滿。

這樣的戰役,時隔多年,仍舊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但上甘嶺戰役的犧牲也是值得的,這一戰讓聯合國軍徹底認識到了誌願軍的強大,此戰之後也基本奠定了整個北韓戰場的格局,尤其是三八線的劃定。

崔建工率領的45師,在經過上甘嶺的戰鬥之後,部隊幾乎完全進行了大換血,從最底層的班長,乃至旅長,從諸多兄弟部隊調集了人手。

45師之中的步兵連一多半都被打光,進行了兩次重建,戰鬥慘烈至極。

而上甘嶺戰役之中也誕生了無數的英雄人物,特級英雄黃繼光、一級英雄孫占元等。

當然這些是無法算清楚的,在這一戰之中各種各樣的英雄集體、英雄人物層出不窮。

而崔建工作為這次戰役的指揮官,也因此受到了諸多表揚,尤其是其坑道戰之中的卓越表現,讓聯合國軍聞風喪膽。

在此戰之中,崔建工帶領全師打造的坑道長達萬米,其特殊的建造之法,使得坑道防禦力驚人,即便面對美軍強大的炮火攻擊,也能夠成功抵禦下來。

彼時的崔建工已經親自上了戰場,不斷減員的部隊讓他著急萬分,但卻依舊要死守下來。

雖然最終上甘嶺戰役取得了勝利,但崔建工並未有任何開心之處,此戰的傷亡太大了,乃至於多年之後,崔建工都不願意提及。

對於此戰,美軍亦是如此,即便是在太平洋戰役之中,美軍也不曾有著如此巨大的傷亡。

而此戰之後,崔建工的名字再次被眾多人熟知,在1954年回國之後,崔建工再次進行了改名。

而這次的名字卻不是他自己改的,乃是全國人大代表秘書處為他改的,崔建功,就連秦基偉都為他題詞「建功立業為人民」。

崔建功,這個名字一提出,就得到崔建功的認可。

他認為時代在進步,國家在發展,自己一直都是跟著部隊、跟著黨走的,名字也是如此,便改名為了崔建功。

不忍去看上甘嶺

憑借上甘嶺戰役之中的戰績以及往日的卓越表現,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崔建功也是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在這之後崔建功先後擔任昆明軍區司令等職務,多年來崔建功最不願意忘記的就是上甘嶺戰役。

「作為共和國的一名老軍人,我打過許多仗,最難忘的是上甘嶺。」

並不是因為崔建功在這場戰役之中立了功,而是這場戰役他失去了太多,部下、士兵,可以說45師一多半的士兵都進行了大換血,相當一部份人都犧牲在了上甘嶺戰役之中。

上甘嶺對於誌願軍而言,是勝利之地,但是對於美軍而言,卻是傷心之地。

當然對於上甘嶺,崔建功雖然難忘卻很少提及,甚至說1956年電影【上甘嶺】上映的時候,崔建功都不願意前去觀看。

當觀眾都在震撼於誌願軍的頑強抵抗之時,崔建功卻眉頭緊皺,不願多說,原因無他,當看到慘烈的上甘嶺戰役之時,崔建功便會想到當年那群跟隨自己守衛上甘嶺陣地的部下,而那些人,大部份都長眠於北韓半島之上了。

而且當年【上甘嶺】電影上映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多矛盾,由於當時的很多觀眾其實都是戰役的親歷者,因此他們的評價是極具權威的。

尤其是45師以及一些參戰的部隊,他們急切地想要看到當年自己的英勇形象。

但其中一部份的內容卻引發了巨大爭議,那就是女兵的出現。

因為在當年的戰場之上,由於戰役的慘烈,崔建功明令女兵不得參與戰鬥,全部撤離,但【上甘嶺】之中卻出現了王蘭這個女性角色。

王蘭的原型是王清珍,其當時主要負責的是後方傷員的處理,並未參與到戰鬥之中,但電影之中卻將其放到了戰鬥之中,這一點引起了諸多戰士的不滿。

但最終還是崔建功站出來對戰士們進行解釋,畢竟這是電影,其中必然要進行一系列的加工和改變,因此沒有必要去過分糾結。

晚年的崔建功生活在部隊之中,看著日益強大的軍隊,也是感嘆不已,退休之後的崔建功,直到2004年9月10日才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