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2年杜聿明在國慶閱兵時,看到一中將臉色大變:你竟然還活著?

2024-05-09歷史

1962年國慶閱兵,此時新中國已成立十余年。

一些國民黨將領,經過在功德林的改造,也深刻認識到怎樣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一批經過思想改造後的戰犯,陸續被釋放出獄,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

國慶期間,中國共產黨摒棄前嫌,邀請杜聿明參加閱兵活動。

就在這天,杜聿明無意中遇到一個人,臉色大變,高呼:「你不是死了嗎?」

這個人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呢?與杜聿明之間有著怎樣的糾葛?

意外相見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突圍時,被人民解放軍俘虜,此後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逐步認清國民黨政權本質,漸漸接受新思想,從內心根本上,思想發生改變。

由早期的抗拒,慢慢地接觸,切身體會,到最後的積極改造。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雖然身處功德林,但依然積極參加戰後物資儲備,為前線貢獻個人力量。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不止一次感嘆,敢於同美國交手,並且勝利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確實站立起來了,從內心深處敬佩赴朝誌願軍。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被釋放。

之後,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中,擔任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室專員,撰寫文史資料,同時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記錄下來。

中國共產黨對杜聿明既往不咎,甚至在周總理接見外賓的時候,還邀請杜聿明作陪,可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胸懷。

1962年國慶,中國籌備閱兵活動,國慶當天,邀請國內外各界人士參加,這其中就有杜聿明。

出獄三年來,杜聿明切身感受到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渴求,以及發自內心的笑容。

杜聿明欣然前往,此時他已經融入到了這個社會主義大家庭。

杜聿明本是著名的國軍將領,在活動現場自然與很多人認識,大家互相問候、攀談。

就在這熱鬧的場景裏,一名中年男子,身穿我軍將軍服飾,一瘸一拐地走向杜聿明。

「光亭,可還記得我啊?」男子邊說邊伸出手。

杜聿明看著眼前的男子,有些熟悉的面龐卻一時沒有想起是誰,但也還是伸出手,與之握手。

很快,杜聿明臉色大變,脫口而出:「不可能,你16年前不是死了嗎?」

原來,這個讓杜聿明神情大變的男子正是吳瑞林,中國開國中將之一。

兩人都很唏噓,感嘆世事無常。隨著交流,我們也了解到兩人的一段交集。

1946年,杜聿明率軍與我遼南獨立師交戰,當時,吳瑞林正是遼南獨立師師長。

杜聿明本以為那一戰,吳瑞林戰死沙場,甚至已經上報南京請功,哪成想,會在這樣的場合下,再次見面。

盡管曾經各為其主,戰場廝殺,但終究迎來和平,站到了一條戰線上,過往終究成為歷史,兩人的恩怨也無須在意。

但當年到底發生了何事,吳瑞林本已經戰死的人,「死而復生」呢?

這位開國中將,有些怎麽不平凡的經歷?

革命先鋒

吳瑞林,1915年出生於四川巴中,家中兄弟姐妹4人。出身貧農的他,幼時經歷苦不堪言。

年僅三歲,尚不記事的年紀,父親就撒手人寰,剩下母親一個人帶著4個孩子,艱難度日。

不難想象,在那戰亂的年代,生活有多麽的悲苦。一家人勉強活著都成問題,自然也就沒什麽機會上學了。

吳瑞林聰明、懂事,對上學也不強求,自己偶爾偷偷跑到私塾「偷師學藝」,也算是勉強識得幾個大字,稍微懂得點道理。

但這種情況沒有維持多久,家裏的生活條件,讓他不得不停止,出去找活幹。

剛滿10歲,有了些許力氣,吳瑞林就獨自外出打工、賺錢,養活自己的同時,爭取幫助家裏減輕負擔。

幾乎底層貧苦人做過的小工,他都幹過,吃苦、挨累沒有抱怨,可即使這樣,他也只能勉強養活自己。

饑寒交迫的生活,讓他無暇他顧,家裏的忙也就幫不上多少了。

直到1928年,吳瑞林的生活迎來轉機和改變。

這一年,僅僅13歲的吳瑞林,無意中接觸到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呂子謙,在他的感染下,慢慢覺醒了革命的火種。

從此接觸革命,參加革命,走上了一條他從沒有想過的道路。

吳瑞林年齡小,但卻聰明伶俐,善於隨機應變。從共青團做起,當過交通員,傳遞情報。慢慢成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1932年,吳瑞林正式成為一名中共黨員,那時的他,最為渴望的就是成為一名紅軍戰士,拿著槍參加一線戰鬥。

他的願望很快實作了,紅軍入川,正是他奉命前往接頭,看著威武的紅軍隊伍,吳瑞林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渴望。

巧合的是他遇到了當時紅四方面軍司令員徐向前同誌,他毫不猶豫地表露自己參軍的決心,受到徐向前同誌的賞識,從而順利從軍,開啟了輝煌的軍事生涯。

在軍中,終於可以一展拳腳,將自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很快就表現出不俗的一面,並利用自己在當地的影響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為紅四方面軍拉來了三千多有誌青年,大大增強了紅軍力量。

抗戰期間,吳瑞林奉命建立魯東南革命根據地,率部與敵人展開遊擊戰爭,多次取得勝利,有力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1940年5月,吳瑞林擔任魯中軍區第一分區司令員,在泰山一帶,多次組織、領導部隊,打擊日本侵略者。

也就是在這時,吳瑞林受了一次很嚴重的傷,因為敵人掃蕩、形勢嚴峻,吳瑞林親自提槍上陣,在戰鬥中右腿中彈。

以其當時的職務,本應撤往後方養傷,但當時正是戰鬥的關鍵時期,吳瑞林哪能扔下部隊,獨自撤退。

不顧自身傷情,帶著隊伍頑強作戰,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落下了終身殘疾。

也是這一關鍵戰役,穩定了山東的抗戰形勢,為全國抗戰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5年抗戰戰爭終於取得勝利,但國內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國民黨政府為了建立獨裁統治,蓄意制造摩擦,與解放軍在多地產生小規模沖突。

而這一時期的吳瑞林,被調往遼南軍區,擔任獨立師師長。同時期,杜聿明正在東北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出任「剿匪」副總司令,占領了大部份東北主要城市。

兩人糾葛

很快,杜聿明與吳瑞林就產生了交集。

1946年10月,國共內戰已然爆發,東北地區,作為雙方交戰的主戰場之一,戰鬥不斷爆發,規模也越來越大。

作為東北戰略要地的四平,雙方爭奪激烈,幾度易手。

正當戰鬥激烈之時,吳瑞林所領導的遼南獨立師,奉命前往鞍山,阻擊國民黨增援部隊。

當時遼寧突降暴雨,獨立師任務艱巨,不但要阻擋國民黨5個師的機動部隊,還要克服天氣、長途等困難。

眼見距離鞍山還有320公裏,時間上肯定來不及,吳瑞林當機立斷,將獨立師開往大石橋。

這裏同樣駐紮國民黨一個師的兵力,只要打出氣勢,國民黨一定會誤以為解放軍大舉進攻大石橋,從而將途徑鞍山支援四平的部隊,調過來一部份增援,也能起到緩解四平戰場壓力的目的。

果然,吳瑞林的計劃達成,蔣介石匆忙將支援四平的隊伍,抽調出3個師支援大石橋。

但當這3個師趕到大石橋的時候,大石橋的守軍早已被消滅,情況不明下,國民黨軍隊不敢貿然進攻。

被吳瑞林利用拖延戰術,完全迷惑住。

這一次戰鬥,最終達成了阻敵增援的戰略目的,也狠狠扇了杜聿明一巴掌。

四平戰役結束後,急於報仇的杜聿明糾集國民黨三個主力軍,及地方保安團等武裝,共計10萬余人,進攻遼南地區。

當時吳瑞林所領導的部隊,只有1萬余人,與杜聿明的實力差距懸殊,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此戰都很難獲勝。

當時情況,戰略性轉移,保留有生力量,尋機殲滅敵人,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經過再三考慮,吳瑞林做出轉移的決定。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當時獨立師政委林一山,對吳瑞林的決定非常不滿,認為這不是軍人作風,有負黨的囑托,堅決不同意轉移。

眼看杜聿明率領10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撲來,師指揮部還沒有做出最終決策,眾人也都不知所措。

兩人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時間在爭吵中慢慢過去。

很快,敵人發起進攻,大炮轟鳴。就在這時候,一發炮彈意外落在指揮部附近,擊毀了電話線。

情況緊急,來不及維修,又與上級失去聯系,無法請示。吳瑞林當機立斷,下達命令立刻轉移。

林一山見吳瑞林態度堅決,戰場形勢不容樂觀,也就不再堅持。

好在決策下達的還不算晚,經過艱苦地作戰,獨立師跳出了包圍圈,成功突圍。

但也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一個團的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永遠地留在了陣地上。

獨立師成功突圍,但杜聿明那邊卻不知道,從而後來鬧出了一個大烏龍。

原來,戰鬥打響後,獨立師與上級斷了聯系後,上級曾發報命令獨立師死守陣地,但吳瑞林卻沒有收到這封電報。

但這封電報卻被杜聿明截獲、破譯,讓他一直誤以為獨立師始終在包圍圈內。

此戰後,杜聿明沒有找到吳瑞林的「屍體」,但也沒有得到吳瑞林突圍的訊息,讓他以為吳瑞林已經「戰死沙場」。

甚至將「擊殺」獨立師師長吳瑞林的訊息,上報南京政府請功,而南京方面也沒有確認訊息的準確性,不但給杜聿明立功受獎,甚至還登報宣傳。

當時資訊流通並不廣泛,這樣的誤會就這麽發生了。

在這之後,吳瑞林率部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但是杜聿明最終失敗、被俘的淮海戰役,吳瑞林因執行其他任務,並沒有參加。兩人在戰場上再沒有相遇過,杜聿明自然就不知道吳瑞林的訊息了。

而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俘獲後,一直被關押在戰犯管理所中,接受改造,更沒有了訊息的來源。

直到1962年那次國慶閱兵,兩人才在活動現場相遇,這一誤會才得以解開。

杜聿明在接受改造的時候,吳瑞林卻繼續著他的軍教生涯,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我抗美援朝誌願軍正式踏入北韓,先頭部隊四個軍,其中之一的第42軍,就是由吳瑞林擔任軍長。

第42軍並不是我軍常規主力部隊,而是為了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而組建的軍隊,因此沒有知名度,美軍對其也不甚了解。

但42軍在吳瑞林的指揮下,很快讓美軍認識到了這支他們所認為的「雜牌軍」的厲害。

黃草嶺阻擊戰,抗美援朝戰爭前期打得比較艱苦的戰役之一,為了阻擋美軍進犯,保證西線主力成功完成全殲敵軍的任務,吳瑞林率部在黃草嶺,整整打了13個晝夜。

面對敵人的飛機、重炮等先進武器,我軍發揚大無畏犧牲精神,死死擋住美軍前進路線。

最終西線主力部隊完成任務,黃草嶺美軍扔下3000多具屍體後,無奈撤退。

在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吳瑞林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不與美軍優勢武器硬碰硬,不斷發動奇襲,消耗美軍力量,將美軍耍的團團轉,卻毫無辦法。

靈活多變的打法,充分發揮我軍優勢,在整個戰役期間,共消滅美軍2.8萬人,被美軍寫入戰史,給美軍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1955年,吳瑞林被授予中將軍銜,隨後進入軍校學習,後被任命為南海艦隊司令員,守衛祖國的南大門。

直到1995年,吳瑞林將軍結束了奮鬥的一生。而杜聿明最終幡然醒悟,不但為中國的建設出力,同時一直致力於祖國統一事業,呼籲兩岸和平,為祖國統一事業貢獻力量,於1981年病逝。

截然不同的道路,最後殊途同歸,和平、統一,不但是老一輩革命者的心聲,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心願。

相信,這一天,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