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影片|王弘治:張湯的人生逆襲是如何完成的

2024-04-11歷史

小人物張湯做到了漢武帝時期的大臣,他的逆襲靠的是什麽?張湯被認為是「酷吏」,漢武帝為什麽會重用他?本期影片,我們請上海師範大學的王弘治教授繼續講【史記】。

張湯的人生絕對屬於漢代基層小人物的逆襲。他父親是基層公務員,但是張湯一直做到了禦史大夫。張湯的人生逆襲怎麽完成的呢?

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在長安的大牢裏挖到的。當時漢武帝的舅舅周陽侯,也就是後來的丞相武安侯田蚡的弟弟,犯了事坐牢。張湯燒冷竈,在牢中,把周陽侯照顧得無微不至。後來周陽侯無事出獄,到處為張湯邀約名譽,推薦他去長安的各個達官貴人家。他(張湯)就到武安侯田蚡的手下,開始進入中央。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飛躍。

不久,他的人生就遇到了危機,但是他把這個危機變成轉機。武安侯田蚡在和魏其侯竇嬰的朝廷鬥爭當中,兩敗俱傷,田蚡搞死了竇嬰,沒多久自己得怪病死了。張湯的靠山倒了,(但)他抱到了更粗的大腿,得到了漢武帝的青睞。田蚡倒了以後,漢武帝把外戚從朝廷當中肅清,在朝廷裏,包括在宮內,都有一系列的大舉措。比如說,他要把原來的皇後陳阿嬌廢掉,陳阿嬌本來就不得寵,他的由頭是說皇後為了爭寵,使用了巫蠱之術,這是犯忌。案子交到張湯的手裏,張湯不畏忌皇後家族的權勢,辦得很讓漢武帝滿意。張湯就進入到人生的快車道。他又接連辦了淮南王劉安謀反的大案,牽連多個諸侯王,張湯窮追猛打、不畏強暴,可以說,完全徹底地貫徹漢武帝的意誌,殺了很多人。漢武帝非常滿意,認為他這個人很得力。後來,他又參與漢武帝經濟政策的制定,(由於)打匈奴沒有錢,張湯幫助漢武帝改革幣制。張湯做到了禦史大夫的高位,能得到漢武帝的信任,不光是因為他忠心耿耿,主要是嚴格地貫徹漢武帝的意誌。漢武帝對張湯的恩寵最好的時候,司馬遷說,張湯生了病,漢武帝親自到病榻前去探病。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張湯

張湯這個人也非常狡詐,對於漢武帝的心思摸得非常的透徹。同時他會做人,對朝廷上很多官吏定期都去探望。丞相公孫弘就非常欣賞他,覺得張湯是個好人。實際上他背後又是另外一套,所以司馬遷說這個人詐。張湯最後的人生,倒也倒在這個詐上,導火索是他做禦史大夫的時候,跟他下屬之間的矛盾。他手下的副職叫禦史中丞,這個人經常去挖張湯的私密,抓他的小辮子,張湯很恨他,但沒想好怎麽對付這個人。這個時候,他的禦史府當中有一個基層官僚就摸準了張湯的心思,告發禦史中丞謀反,案子到了張湯手裏,把他辦成了死罪。這個人是漢武帝身邊的近臣,漢武帝對這個案件,內心有疑問,這就埋下了張湯和漢武帝之間不信任的種子。接下來,搞鹽鐵專賣,張湯就把鐵器、手工業非常發達的趙國的諸侯王趙王彭祖給得罪了。劉彭祖到處搜羅張湯的罪證,禦史中丞案子就被他利用了。

但(這時候)漢武帝還沒有決定要殺張湯,讓漢武帝決定要把自己使用得最舒服的鞭子張湯除掉的最後一個推手,是丞相府當中的三位長史,就是丞相府當中三個高級幕僚。當時,有人偷了先帝陵寢中陪葬的錢,丞相就約了張湯說我們一起到漢武帝面前去謝罪。張湯表面答應了,但是他回頭一想,管理先帝陵寢是丞相的職責,跟我沒關系;他心裏還有個小九九,丞相如果這次倒黴了,那麽我就很有機會上去,何必這個時候找不痛快;而且之前禦史中丞的案子,他又在麻煩當中,所以他不想趟這渾水,想把自己摘出來。最後,丞相去向皇帝請罪的時候,張湯沒來。丞相被皇帝罵了以後,回到丞相府非常的生氣。他手下的三個長史,其中一個人叫朱買臣。朱買臣和他另外兩個同事對張湯恨之入骨,(因為)他們有私人恩怨。張湯官位沒那麽高的時候,朱買臣這些人的職位比他高,張湯看到他們是非常的客氣、非常的奉承,等到張湯做到比他們更高的大官以後,就是另外一副嘴臉。所以,朱買臣他們三長史內心非常窩火。另外,張湯辦淮南王謀反案的時候,淮南王手下有一個人是朱買臣的恩人,當時討論過要不要放過這個人,張湯堅決不同意,把他殺了。所以朱買臣跟他有很深的積怨,想把張湯扳倒。他們到漢武帝面前又添了一把火,說張湯跟聖上您一塊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候,他總會偷偷地把訊息告訴長安城裏的商人,讓他們準備囤積居奇,然後利用這種政策的變更賺一大票。這對漢武帝來說,是非常震動的,漢武帝覺得張湯這個人把皇帝作為一個玩弄的物件。漢武帝對張湯徹底地失去了信任。但是他還給了張湯一次機會,召見張湯,問他,有人說我們改經濟、法律,長安城裏的商人都得到這個內幕訊息了,這事你怎麽看?張湯故意打馬虎眼,自己不攬(責任)。漢武帝就徹底火了,張湯就徹底失勢了。

張湯死了以後,漢武帝把那三長史也都殺了。為什麽漢武帝下定決心要把這三長史殺掉呢?我想可能的原因是,他要殺掉張湯,是覺得張湯把他當槍使,等他消了這口氣回過來一想,這三長史又何嘗不是在把他當槍使呢?對皇帝來說,最討厭的、最痛恨的大臣是算計他的大臣,是收了套讓他鉆的大臣。

張湯的確很厲害,他死了還能把這三長史一起拖下水給自己當墊背,他這個人生的詐是他成功的一個秘訣,也是他人生走向淪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人有個樸素的想法:做好人總有好報,做壞人未必就有好報,當然好人也未必有好報。但張湯是一個反例,他絕對不是【史記】當中的好人,但是他的家族在他死後成為漢代最興盛的貴族世家之一。左思的【詠史】都這樣說:「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張湯的兒子張安世(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代的大臣)地位非常崇高,他的性格跟他的父親完全相反,本本分分,對權力沒有什麽非分之想。張湯的後代之所以興盛,不如說是張安世做人做得好,吸取了他老爸最後被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