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不了解恩格斯,你就永遠想象不到他到底有多牛逼

2024-02-05歷史

在紅色革命的歷史中,提起領袖,眾口一詞:馬克思,無疑。

而恩格斯常被提及在馬克思之後,但他卻絕非僅是馬克思的副手。

這位獨立思想家擁有不可忽視的獨特魅力和光輝,他也並非只是馬克思背後的「金主」。

其實馬克思主義中有相當多的一部份是恩格斯寫的,而且恩格斯的出身並不是富家子弟這麽簡單。

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的很多理論都出自恩格斯之手。不深入了解恩格斯,你就永遠想象不到他到底有多牛逼

財閥之子的革命靈魂

恩格斯,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之家,但他的故事遠非富二代的淺薄描繪所能涵蓋。

他的父親是一個手握重權的大工廠主,性格極為暴躁和強硬。

在家庭中,他是絕對的權威,一旦事情不盡如人意,便會雷霆大發,給家人帶來無盡的壓力。

對於恩格斯而言,這種嚴格甚至過分的管教,成為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重要銘印。尤其是對於恩格斯,他的父親更是苛求,凡事都要求按照自己的意誌和規劃來執行。

與此同時,恩格斯的父親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不僅要求家人在生活中遵循嚴格的宗教教義,還希望恩格斯能夠「按上帝的意誌」行事。

這對於年輕的恩格斯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束縛。盡管如此,恩格斯並沒有完全屈從於父親的意誌。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母親的同情——一位性卻雲和、遵循傳統禮教的女性,經常受到父親的欺負。

恩格斯的反叛不僅僅是青春期的叛逆,更是一種對於現有社會結構和家庭制度的深刻質疑。

他希望能夠沖破父親所設定的限制,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他中學即將畢業之際,這種沖突達到了頂點:他的父親強行讓他中斷學業,安排他進入自家的商業機構學習經商,希望恩格斯能夠繼承家族事業。

即便恩格斯處在商業的束縛中,但他的思想仍然自由翺翔,不受任何限制。

他的才華不僅僅局限於經濟活動,而是延伸到了文學創作的領域,撰寫了大量充滿激情與深思的詩歌和散文。

1839年,年僅19歲的恩格斯在【伍珀河谷來信】中,生動描繪了資本主義工廠制度下的苛刻現實。

這篇作品不僅展示了他對社會問題的敏銳洞察,更是表達了他的革命民主主義世界觀,這是他對既定社會秩序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1841至1842年間,恩格斯服役期間的經歷更是豐富多彩。他成為柏林大學的旁聽生,積極參與了當時充滿活力的青年黑格爾運動。

在這個運動中,他不僅深入探討了哲學理論,還大膽批判了謝林啟示哲學的反動性,影響力巨大。

這段時期,恩格斯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和成熟,他的世界觀和哲學理論逐漸形成。

完成服役後,恩格斯回到了曼徹斯特,投身於父親與他人合股經營的歐門恩格斯棉紡廠。在這裏,他不僅學習了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更是開始關註社會主義學說。

他不滿足於理論層面的學習,而是深入到資本主義工廠和普通工人的日常生活中,實地調查研究工人的生活狀況及其與資產階級的鬥爭。

在這一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工人階級的貧困和苦難。

1844年,這一年標誌著恩格斯與馬克思之間深厚友誼的開端,這是一段跨越了四十年的非凡旅程。

兩位思想家透過通訊聯系,逐漸建立了彼此間的深刻理解和共鳴。這段友誼不僅是個人情感的交融,更是在政治活動和理論創作上的卓越合作。

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合作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夥伴關系。他們一起撰寫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著作,包括【神聖家族】、【德意誌意識形態】以及著名的【共產黨宣言】。

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他們對當時社會政治狀況的深刻分析,也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展現了作為科學家的批判創新精神,同時也體現了作為革命家的勇敢獻身。

在1848至1849年的歐洲革命期間,恩格斯和馬克思積極參與,他們的行動和思想對於當時的社會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他們不僅是理論的創造者,也是實踐的參與者,展現了無產階級政黨建立的指導力量。

然而,革命的失敗導致了二人的流亡。在這段艱難的時期,他們被迫離開祖國,轉而在英國尋找新的避風港。

在英國的歲月裏,恩格斯不得不再次回到歐門—恩格斯棉紡廠工作。

日與夜的辯證,商界身影與學術靈魂

恩格斯的思想深度和人格偉大,部份得益於他獨特的雙重身份:商人和學者。

這種雙重生活不僅是他個人歷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他思想和行動的關鍵。

在恩格斯的早年生涯中,商業活動確實是一種被迫的選擇,更像是對家庭意誌的順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選擇逐漸轉化為他的理性決策。

他意識到,要想在政黨和政治活動中發揮作用,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必須有穩定的經濟基礎。

因此,他選擇繼續做商人,這不僅可以為革命提供物質支持,也展示了他在原則上的堅定和策略上的靈活性。

從那時起,一直到1870年,恩格斯的生活就像是在兩個世界中穿梭。

白天,他忙於商業活動;夜晚,則投身於政治和學術研究。這種雙重身份的生活,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對恩格斯而言,這是一場漫長而煎熬的考驗。

1845年,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坦言,作為一個共產主義者,同時從事大量的共產主義宣傳、生意和工業活動是不可行的。

他明確表示對商業活動的厭惡,尤其是作為一個資產者,甚至是一個工廠主——直接對抗無產階級的身份——讓他感到特別反感。

到了1867年,他再次表達了對商業的厭煩,這種活動耗費了他的時間,讓他精神沮喪。

他渴望擺脫這種束縛,因為在商業的牽扯下,他覺得自己什麽也做不了。

盡管如此,恩格斯經受住了這一切考驗。

他不辭辛勞地投入到夜晚的工作中,撰寫大量的評論和論文。

他透過通訊與馬克思緊密合作,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研究搜集資料,提供了寶貴的幫助。

相輔相成,軀幹與靈魂

恩格斯雖然從事經濟活動,但卻是靠自學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恩格斯的興趣廣泛,涉獵歷史、政治、軍事、語言學乃至自然科學,他的知識面之廣和對不同領域的深刻理解,構築了他獨特的世界觀。

與恩格斯不同,馬克思出生於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他接受了系統的哲學學術訓練,對哲學、法律、經濟和數學等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

馬克思的學術追求更傾向於基礎理論的奠基,代表著新世界觀探索的深度。

恩格斯和馬克思在學術思想上的差異,構成了他們合作的優勢互補。

恩格斯早期在資本主義世界的中心——英國工作,親眼見證了產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以及工人階級在歷史上的重要使命。

他與憲章派的密切聯系,使他對政治經濟學和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

這些認識和研究對馬克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馬克思在1845年7月至8月期間考察英國的經濟狀況,認識了工人組織的領導人,這一過程最終引導馬克思全身心投入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

恩格斯對理論的闡釋、拓展和宣傳,以及他對新世界觀探索的廣度,與馬克思的深度奠基相輔相成

恩格斯作為財閥世家出身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種獨特的奉獻精神,人們贊嘆道:「無產階級革命者革的是別人的命,而他革的是自己的命。」

他的思想敏銳,工作效率驚人,知識淵博且廣泛,尤其在某些領域如語言學,甚至超越了他的摯友馬克思。

恩格斯的才華和學識,在他的著作【反杜林論】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部作品顯示出他的學識如同最後的百科全書式學者,涉及的領域廣泛,深度與廣度兼具。

他的文筆清新流暢,語言通俗易懂,使得復雜深奧的理論為普通大眾所理解。

晚年,他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大眾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在他的輝煌成就背後,恩格斯始終保持著謙遜的姿態。他將馬克思置於第一位,多次強調他們的理論、基本指導思想和世界觀,絕大部份都是馬克思確立和闡發的。

他曾經說:「他不僅從與那位永遠值得懷念的友人、偉大天才的身上攝取光,而且也把光給了對方。沒有馬克思,他現在就不會被載入史冊,同樣,沒有他,馬克思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業績。」

這兩位偉大思想家的合作,就像兩位優秀的提琴手在合奏一段美妙的樂章,相互支持,相互照亮。

在【反杜林論】【費爾巴哈論】【共產黨宣言】的序言中,恩格斯反復闡明了新唯物主義的創立過程:「馬克思為主,恩格斯為輔,殊途同歸,共同創立」。

這不僅反映了他們的思想和工作的緊密結合,也顯示了恩格斯在這個合作中的獨特貢獻。

從財閥世家出身的恩格斯,為了無產階級的解放,放棄了自己本可以享有的榮華富貴。他的一生,是對個人命運的深刻革命,是對社會和人類的偉大奉獻。

參考資料:

龔耘,彭克慧. 故事裏的哲學史[M]. 2022

論恩格斯的革命人生和偉大人格 李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