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陜西89歲老人不上戶口,臨終前拿出一張身世照片,道出心酸往事

2023-12-28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2018年1月,一場特殊的葬禮在陜西省丹鳳縣的雷家洞村舉行,幾乎整個村子的人都來到現場,為那位已經長眠的主人公送行。

靈堂前方,一張照片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上面是一個穿著日本和服的女人。

她就是王玉蘭,她還有一個日本名字,水崎秀子。

她是個出生在日本,但生活在中國的老婦人。

從13歲那年來到中國開始,到2018年去世,王玉蘭已經在中國生活了70多年。

若不是刻意提起,旁人其實很難從她的身上看出日本人的痕跡,她的言行舉止,和中國人並沒有什麽兩樣。

唯一不同的是,她沒有中國戶口。

一個日本人為何會選擇到中國定居?在漫長的一生中,王玉蘭又經歷過哪些坎坷?

日本孤女,定居中國

2017年,陜西丹鳳縣雷家洞村可謂是熱鬧非凡。

隔三差五,這裏就會迎來一些政府幹部,或者是扛著網絡攝影機和話筒的記者。

村民們早已經習慣,見到外來者進入村子也習以為常。

這群人都是為一個人來到這裏,那人名叫王玉蘭,是住在白李灣組的一位88歲的老婦人。

從外貌上看,她和國內不計其數的農村老人十分相似,都有著蒼白的頭發,有著布滿皺紋的臉頰,時常張開掉了不少牙齒的嘴巴笑著。

她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不過兒子並非她親生,是她和丈夫李明堂的養子,名叫李書強。

這位老婦人能引起這麽多的關註,並非因為她的經歷有多麽傳奇,也並非因為她的家庭生活有多麽狗血,只是因為她那特殊的身份,日本人。

沒錯,她是個在中國生活了70多年的不會說日本話的日本人。

記者們采訪王玉蘭,通常會請她談談自己來到中國之前的經歷。

但老人卻不願意多說,每每回想起童年,她總是格外的為自己感到心酸。

1929年,她出生在日本福岡縣的一個漁民家庭當中,是家裏的獨生女,當時的名字還叫水崎秀子。

雖然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但她的童年其實並不幸福,原生家庭也能稱得上支離破碎,沒有感受過充盈的關愛。

日本是她的祖國,也是她出生和成長了13年的地方,承載著王玉蘭一些舊時的回憶,也曾寄托過她的一些情懷。

1942年,她就來到中國投奔姑姑,從此以後,便慢慢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中國人。

十七八歲時,她和一個名叫宗開國的男人相遇相識。

對方是一名國民黨營長,長得一表人才,說話做事也極為穩妥,脾氣溫溫和和,是個適合相伴一生的良人。

王玉蘭也正處在人生中最好的年紀,長得漂亮,人也溫柔,十分有氣質,裊娜娉婷。

他們二人可以算得上郎才女貌,在外人看來十分般配。

結婚那天,宗開國特意請兩人的朋友下了一趟館子,招待大家吃好喝好。

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他還送了王玉蘭一枚戒指。

從寄人籬下的小姑娘搖身一變成為軍官太太,王玉蘭的生活狀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宗開國對她很好,平時非常體貼,專門給她請了個做飯的人,讓她十指不沾陽春水。

平時放假,兩人就相攜逛街,或者是逛園子看戲,生活也別有一番樂趣。

宗開國知道她是日本人,但並沒有因為這個身份而對她產生什麽異樣的想法。

日常相處時,兩人一個教對方中文,一個教對方說日語,共同學習。

然而好景不長,這樣不愁吃穿的奢侈日子大概只過了半年,宗開國就奉命帶兵打仗去了,王玉蘭則被留在了家中。

沒了丈夫的照顧,也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王玉蘭的日子漸漸變得拮據起來。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一個人過日子是很辛苦的,一個女人更是格外辛苦。

後來輾轉了些時日,她又在別人的介紹之下,嫁給了一個名叫雷國順的男人。

這雷國順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兵,不僅如此,他在老家還有個包辦婚姻得來的媳婦兒。

這段婚姻註定了不會幸福,也註定了不會長久。

離開雷國順時,王玉蘭把自己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留下了,她孑然一身,再次選擇嫁人。

她的第三任丈夫名叫宋治福,兩人收養了個女兒,後來宋治福去世,她又嫁給了第四任丈夫李明堂。

這幾任丈夫的身份從前向後變化,地位越來越低,經濟狀況越來越差。

自然的,王玉蘭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差。

回想起自己這漫長的婚姻經歷,她總覺得半點不由人。

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節點上,她都好像是在被別人推著走,從來沒有辦法為自己的人生獨立做決定,真正負責。

或許也正是因為難以產生掌控自己人生的滿足感,一直生活在中國的王玉蘭才會對她的故國心心念念。

她不上中國戶口,也沒改掉日本國籍,並於1979年獲得了日本人在華居留證。在真正踏上去往日本的行程之前,回到故國成為了她的一個執念。

她的養子李書強回憶起這件事,想到母親對自己人生的感悟,語氣中顯得分外酸楚。

在他的印象當中,王玉蘭總是無奈的。

因為戰爭,她這一生仿佛都在跟著別人跑,永遠沒能停下來。

姑姑一家因為戰敗被遣返回日本之後,她在中國便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家寡人。

或許回去之後會好一點吧,王玉蘭有時會這樣想。

如果沒有戰爭,沒有發生那麽多的事,她可能會在日本的故鄉安安穩穩的過完自己的一輩子。

所以,老人家最痛恨的就是戰爭。

當然她也知道,中國人對這場戰爭更加痛恨,中國是被侵略的國家,而日本則是施暴者。

不過身邊的人並未因為她日本人的身份而對她另眼相看,大家平時相處的也算比較融洽。

雖然沒有中國戶口,但因為有居留證,王玉蘭也能名正言順的留在中國生活。

放棄回國,決定命運

由於一直對日本心心念念,所以在生活安定下來之後,王玉蘭也曾為回國做出過許多嘗試。

2002年,她向相關部門提出了正式的申請,希望能夠以水崎秀子的身份回到日本去看看。

但沒想到,她得到的回復是,水崎秀子已經回到了日本。

原來早在1995年,就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系列身份證明材料和手續檔,帶著兒孫六人回到了日本。

她稱自己為水崎秀子,她的材料也能證明這個身份。

這一家人早就已經落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本公民。

現在突然間又冒出來一個水崎秀子,並且對於個人經歷的講述也極為真實,這讓日本的政府部門相當重視。

於是2005年,他們專程派遣工作人員來到陜西做取證調查。

一邊在村落做了走訪,一邊提取了DNA樣本,做出科學細致的取證分析。

經過漫長的等待,王玉蘭終於等到了專業人士為自己正名。

她才是真正的水崎秀子,1995年回到日本的水崎秀子實為冒名頂替之人,那人所持有的一系列材料也是偽造的。

真相大白之後,2006年,一直心存執念的王玉蘭終於踏上了回國的路程。

她是和丈夫李明堂一起出發的,不管在路途中還是抵達目的地之後,她都感覺到了極大的不自在。

雖然能夠與闊別許久的親人見面,但分離的時間實在太長,親人之間也沒有共同語言,甚至連共同的回憶都寥寥無幾。

更關鍵的是,在中國生活了那麽多年的王玉蘭,已經完全忘記了該怎樣用日語表述自己的想法。

她是個日本人,但是在面對自己的日本親戚時,她甚至需要轉譯官從旁幫助。

她和親戚雖然有著血緣關系,但大家其實和陌生人沒有太大分別,一起吃飯時她更是手足無措,全程十分拘謹。

相比之下,李明堂反而比她更加適應。

王玉蘭從來沒有一刻像現在這樣明了,日本已經沒有了她的容身之所。

在離開幾十年之後,日本已經不是她印象當中的日本,她也不再是親戚們記憶當中的水崎秀子。

所以,停留了兩個星期之後,王玉蘭選擇回了中國。

雷家洞村白李灣組的地方雖然不大,但那裏才是能給她歸屬感的地方,回國不是回家,回去才是回家。

但人生註定是一場孤獨的修行,李明堂離開人世之後,王玉蘭又成了孤家寡人。

不過和從前不同的是,她有兒子、有兒媳,還有想過把她帶到自己身邊照顧的養女。

她的確是日本人沒有錯,但是在中國、在家鄉,老人家並不是無依無靠。

2017年,有媒體報道稱,王玉蘭還是沒有中國戶口。

針對這個問題,雷家洞村的村支書也給出了解釋。

老人在2006年探親時,被日本政府收走了居住證等諸多證件,所以即使她現在想上中國戶口,也沒有辦法上。

不過,工作人員充分考慮到她的難處以及一些現實情況,還是破例為她申請了合作醫療和一些救助經費。

老人雖然沒有中國戶口,但還是能享受一部份中國老人享受的福利待遇。

受人尊重,得到善終

雷家洞村是王玉蘭的家,村裏的人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她的親人。

大家都很關心她,不管是政府幹部還是村幹部,又或者是普通村民,都對她很上心。

當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匯集到王玉蘭的門前采訪她時,村民們也都熱心地向記者講述著她年輕時的往事。

有人說,王玉蘭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漂亮,也很會收拾自己,每天都幹幹凈凈。

現在她人老了沒力氣了,手也抖了,所以不大捯飭自己,看起來倒讓人有些心疼。

有人說,她是個好心人,嫁給李明堂之後,兩口子在村裏發生紅白喜事都幫過不少忙。

李明堂做得一手好菜,王玉蘭也會幫著打下手,張羅著辦席。

還有人說,年輕時候的王玉蘭非常活潑。

她會在村民們面前表演騎單車,不僅可以正正經經地騎,還能變著花樣兒騎;

和小孩子一起跳繩,對她來說也不在話下。

在村民們的講述中,人們可以感受到,王玉蘭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當王玉蘭的手抖到沒有辦法把碗中的餃子送到嘴裏時,年輕的鄰居們會主動伸出手,拿過筷子為她夾起一只餃子,輕輕的送到她的嘴邊。

鄰裏之間的互幫互助,團結融洽的氛圍,或是也是讓她選擇留在中國的一個原因。

2018年1月6日,王玉蘭,這個在中國農村裏生活了70多年的日本女人永遠閉上了眼睛。

她生在日本,活在中國,最後也在中國離世。

去世之前,她拿出了一張照片。

照片上的她,穿著和服看著鏡頭,臉上有著盈盈的笑容。

穿上自己國家傳統服飾的老人,仿佛一瞬間擁有了某種身份上的認同。

這張照片看似單薄,實則厚重,承載著她這一生的心酸往事。

按照王玉蘭的遺願,養子李書強和其他家人決定把這張照片當成老人的遺照,擺在靈堂的正中間。

雷家洞村大約有150多口人,在她去世之後,這些村民們都自發的前來為她送行。

這樣的排場,在村中也相當少見。

能夠葬在中國,葬在雷家洞村,這對於王玉蘭來說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圓滿。

結語

老人作為水崎秀子而存在的童年,實在是乏善可陳,甚至充滿了一些不好的回憶。

而她作為王玉蘭存在的幾十年人生,倒是並不單調,往事固然心酸,但也存在著一些美好的記憶。

生前旁人的關愛,死後隆重的悼念,成全了她這一生的經歷。

參考資料

陜南山裏日本女人的一生:戰時遠嫁 從軍官太太到農民老婆

中國青年網

日本戰爭遺孤水崎秀子在陜西家中去世 終年89歲

上遊新聞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