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總理嚴詞拒絕陳繡雲,特批3條指示,對方終悔恨

2024-02-05歷史

周總理嚴詞拒絕陳繡雲,特批 3 條指示,對方終悔恨

周總理出身於一個大家族,因此在新中國初期,常常有一些自稱是周姓本家或者親戚的人絡繹不絕地來到西花廳,有的尋求工作,有的索要錢財。

周總理平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接待這些人,而鄧穎超對周家的情況也不熟悉,她既分不清這些所謂的親戚是真是假,又不想輕易冒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周總理想出了一個方法,他讓秘書去請教「六老爺子」。

周總理的六伯父周嵩堯,對周家的親戚關系了如指掌,他的豐富經驗讓人們對他的咨詢充滿信心。當周總理秘書的信函到來時,他立刻詳詳細細地列出了一張包括「五服」以內親屬的名單。

這張名單就像一個親戚關系的指南,可以幫助人們分辨真假親戚。經過對照,有些親戚被證明是假冒的,但也有一部份人被確認為真親戚。

其中,有一位主動聯系周總理的女子陳繡雲,她雖然不姓周,但與周總理的關系非比尋常。周總理的母親萬冬兒出身於官宦之家,她是個開朗果斷、辦事能力強的女子,周總理是她的第一個孩子。

這些關系讓周總理的人生充滿了色彩和挑戰。

周總理年少時的遭遇,充滿了困苦和波折。由於祖父的病逝,家庭經濟狀況越來越糟糕,生母萬冬兒和嗣母陳氏的先後離世更是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沖擊。

他在十歲的時候便開始承擔起管家和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身上的擔子沈重而艱辛。然而,生活的困難並沒有打倒他,反而激發了他的鬥誌和毅力。

在十二歲那年,他接到伯父周貽賡的邀請,前往東北跟隨他一起生活,這也為他的人生道路開辟了新的方向。

周總理面臨一個重大機遇,但他得照顧兩個弟弟,只好將6歲的弟弟周恩壽送往十四姨娘家代養。周恩來和十四姨娘的親情深厚,陳繡雲則是十四姨娘的親女兒,也是周總理的表妹。

陳繡雲是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主動給周總理寫信,但由於周總理事務繁忙,鄧穎超代替他給陳繡雲回了信。陳繡雲在婦聯會的介紹下,被松江縣人民政府安排到縣裏的文教科從事掃盲工作。

然而,陳繡雲因為覺得工作辛苦,仗著周總理的身份不肯下鄉工作,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最後,陳繡雲被調到縣印刷廠做統計工作。

雖然陳繡雲的工作穩定,但她自身能力有限,而且不願意主動學習提高,導致業務始終無法熟練掌握,最終讓她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這個時候,鄧穎超因為身體不適,不得不停止手頭的工作前往上海治療。陳繡雲聽說了這件事後,便立即趕到鄧穎超的住處探望,並借此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困擾。

在聽取了陳繡雲的訴說後,鄧穎超婉拒了她前往北京找周總理幫忙安排工作的請求,表示她應該先回去好好工作,其他問題以後再解決。

盡管鄧穎超努力地安慰她,但陳繡雲還是顯得不滿意。在鄧穎超恢復健康後,她立即給陳繡雲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幫助她解決問題。

鄧穎超在信中勸陳繡雲擺脫依賴思想,提醒她要吃苦耐勞、努力工作。她說,現在找工作不易,政府用人看的是工作表現,只要陳繡雲做好本職工作,就一定得到單位的器重。

即使陳繡雲的親表哥是周總理,也不能違反原則,親情無法代替努力工作。這封信在鄧穎超紀念園中展出,建議大家參觀。

遺憾的是,陳繡雲沒有重視鄧穎超的勸說,我行我素,結果被調到食堂,更激發了她的怨氣。她向領導提出離職,以為自己的親戚關系可以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卻被領導拒絕了。

陳繡雲的錯誤算盤,讓她在食堂的工作中受到了更多挑戰。

松江縣人民政府深知陳繡雲和周總理的關系,因此在陳繡雲離職後,他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此事全部匯報給國務院。

不久,國務院將陳繡雲的資料送到了周總理的辦公桌上。周總理仔細閱讀檔上的內容,越往下看,他的情緒就越激動,最後無法抑制地發起了雷霆之怒!

周總理在建國初期,親自制定了10條家規,其中一條就是禁止親戚和家人在任何場合下提及他們與周總理的關系,不能以此來炫耀自己。

而這10條家規的最後一條是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顯然,陳繡雲的行為違反了這些家規。 周總理看完檔後,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決定。

他拿起筆,對陳繡雲這件事給出了明確的指示:一、立即開除陳繡雲;二、對陳繡雲進行勞動改造;三、擬登報聲明與陳繡雲脫離親戚關系。

不過,在那個時代,勞動改造並不是讓陳繡雲成為囚犯,而是要透過艱苦的勞動來改變她的思想觀念。 你覺得這個工作不願意做嗎?

那就幹脆別做了!

周總理第三條指示:勿以我的名義搞特殊,關系再親也不行!陳繡雲深受觸動,她的企圖心讓她付出了沈重代價:工作遺失,親戚關系也破裂。

她反思自己的錯誤,找到華東局婦聯請求機會,但一切已成定局。周總理是全國人民的總理,而非她陳繡雲的。在經歷重重困難後,她無奈報名支邊,在艱苦環境中度過了十多年,最終悔恨終生。

盡管有像陳繡雲這樣的親戚,但周總理的大多數親戚仍然能夠遵守家族紀律。

周總理的胞弟周博宇早在1944年便因病去世,留下他的妻子王蘭芳和孩子們在河南焦作艱難度日。盡管生活困難,但王蘭芳始終沒有向周總理或鄧穎超開過口,而是堅強地獨自面對。

她相信「做對了沒什麽,做錯了別人肯定會把過錯栽在七哥的頭上」,因此堅決不肯接受政府的幫助。就這樣,她和孩子們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

周總理還有一個本家弟弟叫周毓澧,他小時候家境優越,過著少爺般的生活,長大後還當過官。然而到了解放初,由於年齡大了,生計艱難,他便挎著一個小籃子,在大街小巷上賣些小商品過活。

即便如此,他也始終沒有找過周總理求助,而是堅持自己的獨立生活。

在周家人的心裏,周總理是一位為人民服務的國家總理,他時刻堅守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親戚,始終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為家事而謀取特殊利益。

周總理的這種高尚品質,不僅是他個人的光輝形象,更是我們全體黨員應該學習的榜樣。讓我們一起學習周總理的至誠至孝,時刻謹記黨的作風問題和生死存亡的關系,堅守廉潔從政的底線,為黨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