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19歲的王采玉喪子又喪夫,只得遁入空門,偶遇算命先生說她將來「有貴子可期」,於是,她嫁給45歲的鹽商做續弦,最後生有一子名為蔣介石。
一 王采玉家道中落
王采玉剛出生時,王家家境比較富足,父親閑來無事會教她吟詩作對,但受限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王采玉只能算粗通文墨,更多的時間是跟著母親學刺繡,很快就成為了女紅高手。
由於父親沈迷科舉,卻屢戰屢敗,每次趕考的花銷大不說,失利後的一蹶不振,讓他消極頹廢,終日遊手好閑,導致家裏的收支常年入不敷出。
到王采玉18歲的時候,一家人的生存都成了問題,父親不聞不問,兩個弟弟嗜賭成性,只能靠王采玉靠織布紡紗貼補家用。
沒多久,王采玉在父親的安排下,嫁給了長工俞某,小俞勤快,善勞作,幾年長工做下來,他有了一些積蓄,王采玉跟著他不會缺衣少食。
唯一的缺點就是小俞脾氣比較急,愛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王采玉有時看不慣就會跟他爭吵幾句,沒想到,小俞竟然動手打了她。
每次被打以後,王采玉就往娘家跑,小俞總會主動認錯,跪著求嶽父母原諒,還會順從地聽一番教訓,最後,王采玉在父母的勸說下,只能跟著小俞回家。
二 王采玉喪子又喪夫,最終遁入空門
被嶽父母「教訓」的次數多了,小俞的脾氣有了收斂,來年開春,王采玉生下兒子,原以為日子會好過起來,沒成想,兒子幾個月的時候得急癥夭折了,又幾個月,小俞也得了瘟疫死了。
「克子克夫」的流言不脛而走,王采玉的精神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萌生了「出家」的念頭,就在這時,父親染病離世的訊息傳來。
王采玉回家奔喪,看到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胞弟無人照拂,她不顧流言,搬回娘家居住,依舊靠著紡紗織布維持生計。
娘家附近有一個「金竹庵」,庵裏的老尼姑仙逝的時候,王采玉跟著母親去幫忙料理後事,踏入庵門的一剎那,想出家的念頭,再也揮之不去。
按照當時的習俗,王采玉想要進金竹庵需要過兩道關,第一道就是族長的批準,第二道則是母親的同意。
第一關很容易,但母親卻舍不得,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母親允許王采玉帶發出家,王采玉欣然接受,從此過著清茶淡飯,與世無爭的生活。
她在庵裏栽秧種菜,自給自足,還分一些給母親,而母親也常來庵中吟經誦佛,與其談天做伴,這樣的日子,讓王采玉遠離了流言,內心重獲安寧。
兩年後的一天,一位算命先生路過金竹庵,進來討水喝,王采玉倒了一杯清茶給他,還貼心地請他坐在石凳上休息。
算命先生仔細端詳著這個女孩,說:「你面透福相,以後會有貴子,晚年風光無限,為何不考慮一下,舍庵再嫁」。
三 王采玉再嫁
王采玉畢竟年輕,雖然嘴上說著不必了,心裏卻早已被算命先生的話攪動了一汪春水,湊巧的是,堂哥王賢東竟真的來提親了。
說媒的物件是溪口街玉泰鹽鋪的老板蔣肇聰,他中年喪妻,留下年幼的一子一女無人照料,意欲再娶,王賢東正是他的賬房先生,得知老板有另娶之意,他就想撮合堂妹跟老板成事。
王賢東先勸說王采玉:「你還這麽年輕,怎能在庵中虛度?」
王采玉聽後沒有拒絕,反而說道:「此事還需與母親商量才是。」
王采玉的母親自然是願意的,於是,23歲的王采玉,正式還俗再嫁蔣家,成為45歲蔣肇聰的繼室,當起了鹽鋪的老板娘。
王采玉再嫁後的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瑞元」,此子年幼時生性頑劣,是溪口街上大名鼎鼎的「瑞元無賴」,但王采玉深信算命先生的話,對兒子耐心管教,終成人才,此人正是蔣介石。
王采玉從「一介農婦」成為「太老夫人」,其經歷坎坷,即使遁入空門也未向命運低頭,以一雙巧手貼補家用,用一顆玲瓏剔透心教子有方。
雖然當年算命先生的話,很可能只是閱人無數後的投其所好,但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有智慧的王采玉絕對是蔣家最好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