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什麽蔣介石成了解放軍武器來源的「運輸大隊長」?

2024-01-30歷史

——你了解咱們的隊伍嗎?(125)

主 編:崔曉漢

總撰稿:徐焰

顧 問:毛新宇

1946年6月底,全面內戰終於拉開了帷幕。國民黨統治集團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自恃軍事力量占有壓倒的優勢是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軍隊的武器裝備上遠較解放軍占優勢。到了1949年春,解放軍從內戰開始時的120萬人發展到400萬人以上,且有了大量美械裝備,而這些武器裝備均來自戰場繳獲。為什麽蔣介石成了解放軍武器來源的「運輸大隊長」呢?

「小米加步槍」-一解放軍最初的生動寫照

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國民黨軍總兵力達430萬人,其中包括正規軍約200萬人,特種兵36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國民黨軍的裝備在抗戰後期和結束時得到很大增強,包括接收了100萬侵華日軍全部裝備和美國援助的新式裝備,全部正規陸軍中有22個整編師(軍)系美械、半美械裝備。此外,國民黨軍還組編了配備有坦克、汽車、裝甲車、汽車牽引火炮等大量機械化裝備的三個快速縱隊。

全國內戰爆發時,國統區土地面積占全國的76%;控制了全國75%以上的城鎮,幾乎包括全部大城市。國民黨政府控制了全國62%的鐵路和絕大部份礦產、能源等國家經濟命脈,擁有國內的幾乎全部近代工業,軍事工業也有一定基礎。此外,美國對國民黨大力援助,從1945年底至全面內戰爆發時,美國給國民黨的經濟援助已達13.3億美元,其儲存在西太平洋的原值8億美元的二戰剩余物資廉價售給國民黨政府。

1946年夏天,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約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地方部隊及後方機關約66萬人。各部隊裝備落後,基本上是在抗日戰爭中繳獲的日、偽軍步兵武器和少量火炮。當時解放區土地面積228萬余平方公裏,占全國的 24%,絕大部份地區經濟落後,土地貧瘠,資源缺乏,基本上沒有近代工業,軍事工業的數量極少。蘇聯出於自身的外交考慮,對東北解放區僅給予了秘密和少量的援助,所提供的武器只是部份繳獲日本關東軍的舊裝備,數目和質素同美國對國民黨的援助都遠不能相比。

解放戰爭開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解放區依靠充分動員人員,以原有的農業和手工業供應大軍的糧秣和服裝之類的東西還能勉強維持,此外還能以簡陋的兵工廠生產些質素和數目都較差的武器,對作戰所需的多數武器槍炮都無法提供保障。因此,在戰爭初期有一種形象的說法:「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蔣介石的飛機大炮。」

從繳獲中受益最大的是炮兵和工兵

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大多來自戰場繳獲,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處理繳獲的物資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各大戰略區都有自己的戰場紀律,毛澤東還親自修改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由解放軍總部以訓令的方式於1947年10月10日將其頒布。其中「三大紀律」之一就是「一切繳獲要歸公」,從而保證了武器裝備的統籌使用,好鋼用在刀刃上。

若論何種武器裝備對解放軍取得勝利最有影響,答案是炮兵和工兵。強大的炮兵和工兵,成為解放軍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這一點毛澤東在【將革命進行到底】有過定論:「不要忘記,人民解放軍是沒有飛機和坦克的,但是自從人民解放軍形成了超過國民黨軍的炮兵和工兵以後,國民黨的防禦體系,連同他的飛機和坦克就顯得渺小了。"

全面內戰開始時,解放軍全軍僅有山炮58門,六〇炮 476門,輕迫擊炮1083門、機關炮6門,九二步兵炮124門,其他炮361門,共計大小炮2108門;組成了十四個炮兵團、十七個炮兵營、三十八個炮兵連,多數炮兵團只有十幾門小口徑炮。全軍僅有數十個工兵連,幾乎沒有近代化的工兵器材。

從當時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毛澤東要求各戰略區「應盡一切可能建立和擴充各地的炮兵和工兵」,「今後軍事建設方面的中心任務,是用一切努力加強炮兵和工兵的建設。」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時,中共中央也提出要「加強炮兵、工兵建設,以便廣泛地奪取敵人據點和城市。」遵循這一方針,至解放戰爭第三年末全軍建立了強大的炮兵和工兵:第一野戰軍編有十一個炮兵團,一個工兵團;第二野戰軍編有一個特種兵縱隊,四個炮兵團、一個工兵團和一個戰車隊;第三野戰軍編有一個特種兵縱隊,二十一個炮兵團,一個工兵團和一個戰車隊;第四野戰軍編有一個特種兵司令部,三個炮兵師,一個戰車師,十一個炮兵團,三個工兵團和三個戰車團。再加上各軍區的炮兵部隊,全軍共裝備戰防炮(反坦克炮的舊稱)623 門,用於野戰的加農炮(野炮)504門,山炮1474門,榴彈炮527門,加農炮10門,其他小炮共2.5萬余門。

這些裝備器材,除少量彈藥由根據地兵工廠生產外,主要靠戰場上的繳獲,其中大中型火炮均繳自國民黨軍之手。解放戰爭第一年繳獲各類炮6166門,第二年繳獲8920門,第三年繳獲2.9萬余門,繳獲的火炮除損壞外,大部份裝備了野戰部隊,少部份裝備了地方部隊。

周恩來說:「蔣介石做了很好的運輸大隊長」

戰爭是鋼鐵與鋼鐵之間的對話。雖然人是戰爭的第一要素,但武器裝備對奪取戰爭勝利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容質疑的。軍隊後勤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戰爭的行程和勝敗,而武器裝備的供應,又是後勤供應的重要組成部份。

1949年4月17日,周恩來在北平,給參加新政協會議的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北平一些大學教授做【關於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時,以調侃的口氣說道:「美帝國主義給了我們許多裝備-當然,這是用不著打收條的-蔣介石做了很好的運輸大隊長。」

在解放戰爭中,美國運送給國民黨的大部份武器,都被人稱「運輸大隊長」的蔣介石輸送給了人民軍隊。據權威的【解放戰爭戰略防禦】統計,僅從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期間,解放軍在戰場上共繳獲長短槍38.9萬支,機槍39657挺,火炮6166門,擲彈筒4181個,炮彈43.1萬發,子彈5748.949萬發,手榴彈18.151萬枚,坦克87輛,飛機3架,艦艇19艘,火車頭40個,汽車 1281,電台459部。對此,1949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的關於中國問題的白皮書也稱,在華北見到中共軍隊的美國商人都強烈反對再援蔣,因為這些武器隨後大都落到共產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