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60年,總理和6位特赦的國民黨戰犯同遊頤和園,他們都稱總理老師

2023-12-12歷史

1960年秋冬,周恩來總理在頤和園會見黃埔「校友」。

只不過這幾個「校友」有點特殊,他們是前不久剛獲特赦的國民黨戰犯。

1955年時,按照解放戰爭期間犯下嚴重戰爭罪行的標準,公安部將國民黨軍隊將、校級軍官及其政府主席、局長、特務處長、站長等以上的人員,列為戰犯。

對待這些戰犯,當時有一種設想即是判刑,判死刑,而毛主席的主張,向來都是「一個不殺」。

周恩來總理作為中央戰犯工作的主要領導,權衡利弊,最終提出了「一個不殺,分批釋放」的方針。

後來,組織上又在此基礎上,加了兩條,即為「一個不殺,分批釋放,來去自由,言論自由」。

195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毛澤東就此提出了特赦第一批國民黨戰犯的想法,他說

「今年國慶十周年紀念,是否可以赦免一批(不是‘大赦’,而是古時所謂‘曲赦’,即局部的赦免)確實改惡從善的戰犯及一般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此事是否可行,亦請召集有關同誌商議一下。」

負責戰犯工作的專案小組接到毛主席的指示,當即開始討論相關事宜。

1959年12月4日,各地戰犯管理所召開特赦大會,宣布了特赦戰犯名單,並挨個給他們發了特赦通知書。

第一次特赦,最終釋放33名戰犯,包括末代皇帝溥儀以及數位「鼎鼎大名」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第一批特赦的33名戰犯中,末代皇帝溥儀和從功德林(「北京戰犯管理所」,位於北京西城區德勝門功德林路一號)釋放出來的10位國民黨將領,共計11人被編成了一個小組。

1959年12月14日下午3時,11人小組,全部來到了中南海西花廳。

周恩來總理在自己住處親自接見了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11人中的10位國民黨將領,杜聿明、王耀武、曾擴清、宋希濂、陳長捷、楊伯濤、鄭庭笈、邱行湘、周振強和盧浚泉,除了陳長捷和盧浚泉,其余8位元,全部出身黃埔軍校。

對他們來說,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總理,身上有著極強的感召力,他們幾乎默契地稱呼總理為「老師」、「先生」。

當人到齊,周恩來走上前,和他們一一握手,詢問他們的情況時,人群中,一位頭發花白者,低低垂下了頭。

「曾擴情!」周恩來清楚地叫了一聲。

對面的人吃驚地擡起頭來,他便是曾擴情——畢業於黃埔一期的「擴大哥」。

1925年,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時,曾擴情在政治部任少校科員,還曾跟隨周恩來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後幹到了國民黨四川省黨部主任委員。

自黃埔一別,他已經30多年沒見過周恩來了,而他沒有想到,周恩來竟然沒有忘記他的名字,而且一眼便認出他來。

半晌,曾擴情已然淚流滿面,激動地說道:「周先生,我走錯了路,對不起你!」

而曾擴情之後,杜聿明在見到周恩來總理時,也激動地稱呼周總理為「老師」,直言:「學生對不起老師……有負老師的教導,對不起老師!」

周總理當時是這樣回復的,他說:

「你(們)過去是有罪行的,認識了,願意改就好嘛!說起來,這不能怪你們,我也有一定的責任,你是黃埔的學生,我當老師的沒有把你們教育好,你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寥寥幾句話,對於剛剛從功德林裏走出來的幾位,感觸頗深。

西花廳之後,1960年10月,周恩來又和幾位黃埔同學同遊頤和園。

而參加集會的,除了夫人鄧穎超、開國大將陳賡以及像「和平老人」邵力子、「和平將軍」張治中等這樣的國民黨知名人士,還包括了11人小組中的特赦人員。

彼時,他們正於京郊公社參加勞動鍛煉。

在此之前,周恩來總理妥帖地安排了他們的住行,願意回原籍和親屬團聚的就回原籍,願意留在北京的就繼續留在北京,並為他們指定了專人指導他們進行政治學習,參觀北京的名勝古跡。

這一次同遊頤和園,也便是周恩來總理委托張治中,特意組織的。

也就是這一次,周恩來總理和其中6人留下了那張難能可貴的合影,除卻戰犯的身份,他們同時還是在抗日戰爭中立下功勞的名將。

照片上,左一,即是鄭庭笈,他生於1905年,1925年時赴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後曾任國民黨49軍中將軍長。

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忻口會戰、武漢保衛戰和昆侖關戰役,並在昆侖關戰役中擊斃了日本「鋼軍」將領中村正雄。

1941年時,鄭庭笈又奉命入緬,協同英國和印度盟軍,對日作戰,給予日軍沈重打擊,後盟軍失利,鄭庭笈部遭受日軍伏擊,損失慘重,最後4000人在鄭庭笈的指揮下,九死一生,終於安全抵達雲南。

直到1948年遼沈戰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

這期間,鄭庭笈的妻子馮莉娟,原本要去台灣,但在聽到丈夫被俘後在哈爾濱發表的一篇講話稿後,最終決定留了下來,一直在海南島等候。

1954年時,她回到了北京,但因為戰犯妻子的身份,她找不到工作,家庭生計問題無法解決,最終還是和鄭庭笈離了婚。

而這些情況,周恩來總理早在西花廳見鄭庭笈時就已經熟知,當時他便對張治中說:「那你們應該動員他們復婚嘛!」

等到在頤和園再見鄭庭笈時,周恩來總理第一句話問的就是:「復婚了沒有?」

後來,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鄭庭笈和妻子最終團聚,妻子在他身邊幹起了打字員。

對此,鄭庭笈曾說:「如果沒有周總理,我們夫妻就不會破鏡重圓,周恩來總理就是我們的紅娘。」

照片上左二即是宋希濂,他生於1907年,是黃埔一期生,曾任國民黨第14兵團司令。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宋希濂從西安開赴上海,參加了號稱戰場「絞肉機」的淞滬會戰,此戰的重要意義在於,直接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1938年,曾與日軍對抗於大別山脈,率3個師重創日軍,獲國民革命軍最高統帥部通電全軍贊揚。

之後,宋希濂又率軍在滇緬邊境,攻下被日軍盤踞已久的芒市、龍陵等堅固據點,殲敵逾萬。

1949年,宋希濂被俘,1954年轉入到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1959年,宋希濂獲特赦,出獄當天,當年的黃埔同學陳賡大將專程去接他,後來又在西花廳、頤和園見到了昔日的先生周恩來,宋希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1985年,宋希濂赴美探親,5年後再回國參加政協會議,他說:「幾十年過去了,許多事情淡忘了,唯有同周恩來會面的情景記憶猶新……」

照片左三,即是周恩來總理,左四,是周振強,他生於1904年,和宋希濂一樣,同是黃埔一期生,被俘虜前是國民黨中將司令,還曾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

1937年淞滬會戰,周振強也在其中,同年12月,在淞滬會戰苦戰之後,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獲特赦後,他被周恩來總理安置在全國政協任文史專員。

後來,又被特邀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照片左四是楊伯濤,他生於1909年,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七期生,曾任國民黨86軍少將軍長。

抗戰期間,楊伯濤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棗宜會戰、鄂西戰役。

1943年,他開始進入到陳誠部隊,參與策劃了常德戰役。

1945年,湘西雪峰山戰役,楊伯濤曾率部協助王耀武,殲滅日軍一個輜重聯隊和步炮隊一部,最終取得雪峰山大捷。

1948年淮海戰役中,楊伯濤被俘。

期間,聽說中國人民誌願軍奔赴北韓作戰,楊伯濤特意寫了【美軍戰術之研究】,以供參考。

1959年獲特赦,在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下,他進入到全國政協任文史專員。此後又任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對台聯誼會副主任,祖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委員。

照片右二,即為邱行湘,他出生於1908年,是黃埔五期生,曾任國民黨206師少將師長。

邱行湘是在陳誠手下成長起來的,在抗日戰爭中,他參加了淞滬會戰和保衛南京的外圍作戰,後在鄂西、湘西一帶,同日軍浴血奮戰,給日軍沈重打擊。

1948年,邱行湘在洛陽被俘,1959年獲特赦。

他沒有選擇留在北京,而是返回了故鄉江蘇,和家人團聚,行前,周恩來總理為他以及另外幾個回鄉的特赦人員做了安善安置,還在全國政協禮堂為他們舉行了歡送宴會。

此後,邱行湘先後擔任了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黃埔同學會理事等職

照片右一,即為王耀武,他出生於1904年,是黃埔三期生,曾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山東省主席。

王耀武在軍事上的成就頗高,名頭也是很響的,早在黃埔時期,就受到青睞,後在中原大戰中履立戰功,1930年即升任團長。

抗戰期間,王耀武參加淞滬會戰,擊斃了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

此戰之後,國民黨51師和58師合編為74軍,而74軍在日後成為了國民黨的一支抗日勁旅。

此後,王耀武作為抗日勁旅國民黨74軍的一員主將,先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

這時,王耀武已升任74軍軍長。

之後,王耀武又率部參加了江西上高會戰,在正面戰場殺出一條血路,打了一場頗為成功的殲滅戰。

上高會戰後,王耀武又繼續率部征戰,參加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以及雪峰山戰役。

最後一戰雪峰山戰役,王耀武已升任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官,雪峰山大捷,日軍潰不成軍,這一年,王耀武年僅40歲。

另外從合照中之前幾人的履歷中也不難看出,不少將領都曾配合王耀武部作戰,足見王耀武部的主力勁旅地位。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被綁上蔣介石的內戰戰車,主政山東,最終在粟裕指揮下的濟南戰役(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序幕)中被俘,自此開始了戰俘生涯。

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期間,毛主席還曾專門托負責戰犯工作的羅瑞卿轉告他一句話:「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

後來果然在1959年,第一批戰犯特赦,王耀武就在其列,特赦後,王耀武被安排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後又被特邀為全國政協委員。

1966年時,周恩來總理特意關心他的個人情況,讓人給他介紹另一半,最後,王耀武與北京82中教師吳伯倫結婚。

1980年時,王耀武的骨灰被放進了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功是功,過是過,照片上尊稱總理為老師的6人,在抗戰中立下功勞,從功德林裏出來,身上的軍人氣質都鮮明十足,在周恩來總理和毛主席的關懷下,最後的最後,他們無不贏得了歷史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