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非洲,筆者幾乎走遍了非洲所有主要國家......這裏既沒有國內人想象的炎熱、饑荒、貧窮......也沒有看到多麽富有......窮的國家如貝寧,曾去過三次。
貝寧草屋▲
貝寧共和國,簡稱「貝寧」,位於非洲的中南位置,占地11.3萬平方公裏,貝寧的南邊就是幾內亞灣,是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1220美元。
當地人養牛為生▲
貝寧算是比較有特色的非洲國家,每個村子都有一個國王,出行還有大臣、隨從,國王有一大群妻子,就算是小小的村落,國王也有好幾個妻子。
當地一夫多妻制▲
貝寧人口有一千余萬,包含60多個部族,其中主要有豐族、巴利巴族。貝寧的官方語言是法語,還有18種方言,當地掃盲中心和電視台也會用這些民族語言,但是沒有正式的文字。
當地土著▲
貝寧的雕刻在全世界都聞名,也是世界藝術典範之一,在1280年,貝寧王國從伊費學到鑄造術之後,逐漸掌握了雕刻技術。
貝寧的雕刻在全世界都聞名▲
貝寧的宗教信仰很多,其中基督教、傳統宗教和伊斯蘭教是他們的主要宗教,拜物教,也叫作「巫毒教」就起源於貝寧。
貝寧的宗教信仰很多▲
信奉伊斯蘭教的男性可以娶四個老婆,但是很多人經濟情況不允許,光棍也不少。
當地女性▲
在人文發展指數這份排名中,貝寧位居世界排名167位。
當地少女▲
貝寧的法定貨幣是非洲法郎,全稱是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也叫作西非法郎,93非洲法郎折合人民幣1元。當地最低保障薪金標準是4萬非洲法郎,折合人民幣約為430元。
法定貨幣是非洲法郎▲
貝寧的首都在科托努,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裏的建築都充滿了少女心,到處都是白色和粉色的油漆,一座二層小樓的租金大約是每月30萬非洲法郎,折合人民幣每月3300元,還是很物超所值。
貝寧的首都在科托努▲
由於是海濱城市,當地的漁產很豐富,螃蟹大約每斤10元,龍蝦每斤30元。
螃蟹大約每斤10元▲
當地打魚人▲
貝寧的石油非常便宜,很多人都說這裏的汽油只要一塊錢一升,其實有些誇張了,一升汽油大概450非洲法郎,折合人民幣4.8元,也算是很便宜了。
貝寧的石油非常便宜▲
油價這麽便宜,很多人由於貧窮,不惜鋌而走險去走私石油,每年透過走私石油可以凈賺500多億元。
鋌而走險去走私石油▲
路邊經常見到的那種白色石頭,叫做白矽石,當地孕婦非常喜歡,認為可以補鈣,大家不要效仿啊。
路邊經常見到的那種白色石頭▲
貝寧的嬰兒死亡率高達6.4%,人口平均壽命不到60歲,男性平均壽命只有58歲。
男性平均壽命只有58歲▲
貝寧只有兩所大學,分別是貝寧國立大學,現在改名叫做「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另一所大學叫「帕拉庫大學」,成人識字率不到40%。
成人識字率不到40%▲
貝寧被認為是非洲最具人類文明的國家之一,很多遊客會前往探索一番,很多人從貝寧剛下飛機,不會覺得很幹燥,反而是潮潮的海風。貝寧的旅遊收入每年超過1200萬美元。
貝寧被認為是非洲最具人類文明的國家之一▲
在我們國人印象中,非洲好像就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其實在貝寧也有一個「威尼斯水城」,名叫「崗唯埃水上村鎮」,沒有威尼斯那麽繁華,但是生活方式大同小異,生活在此的3萬貝寧人,一年四季,無論吃穿住行都在船上。
富拉尼族是散居非洲西部的遊牧民族,比其他部族兇悍霸道。富拉尼族是 非洲西部的跨界民族。又稱菲拉尼人、富拉人、富爾人、頗爾人、富爾貝人等。為非洲第四大族,僅次於 埃及人、 豪薩人和 阿爾及利亞人。分布在西非和中非廣大地區
最後一次筆者出行貝寧是在疫情前的2020年,在當地導遊的陪伴下,筆者帶了棒棒糖探險式造訪貝寧的富拉尼族聚居處;目睹婦孺的貪婪與無禮,還遇到兇橫的男子,驚險萬分。然而,賣紅芝士的婦女所展露的笑容卻暖了我的心房。
賣紅芝士的婦女▲
車子在大路旁停下。這兒距離富拉尼族(Fulani)的聚居處約有一公裏多的路程。我們提著預先準備好的禮品,沿著雜草叢生的泥徑,慢慢地走著。坦白說,我心裏不無忐忑。
駐當地中國大使館的友人提醒我的話,不斷地在我腦中回旋:「富拉尼族兇悍霸道,常常竊取其他部族的牛,引發爭端時,他們便以武力解決。他們性子火爆,動輒得咎,難以相處,別的部族都很怕他們。你們要去他們的聚居處,最好選擇白天,因為白天只有婦孺在家,比較安全。」我告訴導遊,我想帶點禮物,他建議我買口紅和棒棒糖。
「口紅?」我以為自己聽錯了。「是呀,富拉尼女子愛美,最喜歡口紅,顏色越鮮艷越好。孩子們呢,買棒棒糖最合適不過了,平時沒機會吃嘛,能讓他們從頭發甜到腳踝。」於是,我和夥伴們依言買了50支橘紅色的口紅、200根棒棒糖,在精靈的陪同下,出發了。
售賣紅芝士▲
目前,約莫45萬余名富拉尼族散居於貝寧(Benin,非洲西部國家)的中部和北部,他們是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常常在不同的季節帶著牛群遊走四方,尋找綠草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暫居。
因此,要尋找他們的蹤跡,是頗為困難的。有時,知道某個地方有許多富拉尼人聚居,興沖沖地趕到那兒去,卻發現空蕩蕩,杳無人跡,這才惆悵地知道他們已經遷走了。來到貝寧中部的城市達薩(Dassa),我興奮地嗅到了富拉尼人的蹤跡。嗅到?是的,一點兒也沒錯,嗅到。
在達薩,我看到許多女子把用植物汁液染得紅彤彤的牛芝士頂在頭上走街串巷,艷紅的色彩晃來晃去,形成達薩一道特殊的景觀。扁圓形的牛芝士,每一塊大如巴掌,拿在手裏軟綿綿的,一戳一個洞。用油炸了,外酥內軟,既有豆腐嫩滑的質感,又有芝士糯香的味道。我一吃鐘情,連吃兩個,膩得雙眸黏糊糊地睜不開。
當地粉白色房屋▲
這時,有人告訴我,凡有紅芝士出售的地方,必有富拉尼人,因為富拉尼婦女的營生之道便是制作紅芝士。紅芝士,也是富拉尼人日常的主要食物——他們的膳食裏少肉少菜,芝士耐飽,而經過了以植物汁液浸泡的處理常式,可耐久食。富拉尼婦女也常以美味的紅芝士在市場上換取其他日常用品。
我們不憚其煩地到處打聽,果然,附近就有個富拉尼族的聚居處,有200多名富拉尼人住在那兒。我們於是找了個精通富爾富爾德語 (Fulfulde, 即富拉語)的導遊,請他帶路。他警告我們,富拉尼人不是友善好客的族群,必須小心應對。我想,來者是客,惡漢應該不打笑臉人吧?
富拉尼族的聚居處▲
那天早上,炙熱的陽光像金屬一樣堅硬,砸在身上,很痛。汗水化成了千萬條蚯蚓,在身上肆意蠕動,連可厭的蒼蠅都變得奄奄一息,而張揚的蚊子呢,也都飛不動了。
走著、走著,遠遠地,便看到許多間以茅草蓋成的尖頂陋屋,胡亂散布於堅實的泥地上。由於搬遷是富拉尼人的生活常態,因此,他們的屋子,總是隨意搭建,利於搬遷;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絕不言過其實。走著、走著,愈走愈近時,有一個在茅屋前嬉戲的男孩瞅見了我們,驀然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喊聲,這個喊聲,猶如一個暗號,數之不盡的男孩女孩,就像是從地底下驟然冒出的噴泉一樣,滴水不漏地包圍了我們;他們的母親,也腳步雜沓地跟在後面……
當地孩子和媽媽▲
我們密密地被包圍在中央,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導遊扯著嗓子喊道:「退開,退開!我們會分送糖果給你們!」結果呢,我一開啟放滿了棒棒糖的塑膠袋,一雙雙橫蠻的手便伸了過來,好似飛舞的蛇,喧囂的喊聲此起彼落:「給我!給我!」有者索性伸手來搶,那種兇悍、霸道、貪婪,無理與無禮,和傳說並無兩樣……不旋踵,200根棒棒糖便在極端混亂的情況下「散發」完畢。唯恐經已失控的場面變得難以收拾,導遊緊緊攫著放口紅的袋子,暫停發放。
孩子們看到我們再也變不出棒棒糖,便不情不願地散開,繼而興高采烈地舔食搶到手的棒棒糖;問題是,有者搶到了兩三根,有者卻一根也拿不到,於是,又展開了另一場爭奪戰,孩子的哭喊聲、母親的叫罵聲,化成了一群四散襲人的馬蜂。
興高采烈地舔食搶到手的棒棒糖▲
導遊在一片混亂裏領著我們四處參觀,茅屋裏邊,空無一物,白天暗沈沈,晚上黑漆漆。由於沒有水電供應,婦女們每天必須走好幾裏路,到附近的河流挑水。芝士和小米粥,是果腹的主糧;而喝之不盡的牛奶,則給予她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溫飽,是她們對生活唯一的要求;而生育孩子,則是她們人生主要的目標——多生多養幸福指數高。然而,養而不教,卻給社會增添了許多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
當地的蚊蠅▲
我註意到,盡管生活貧瘠,可是,富拉尼的婦女卻衣著光鮮——頭巾、披巾和衣服的配搭異常完美;而布料的色澤也斑斕漂亮。
對此,導遊說道:「沒錯,盡管其他族群把富拉尼族視為落後的遊牧民族,然而 ,他們卻自視極高——富拉尼女子精於編織,她們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凸顯自我的尊嚴。」
男主外,女主內,男女分工嚴明。富拉尼婦女居家,照顧孩子,烹煮日常膳食,擠牛奶,制作牛油和乳酪。她們勤於耕種,種植芋頭、木薯、小米等,此外,她們也常常遠到山林去采摘野果。閑暇時分,她們則會從事編織和縫紉等,生活裏總有忙不完的瑣事。
男性主要的工作是尋找放牧的草場,照顧牲畜。有時,他們到遠離家園的地方放牧,一去便是好幾天,牛群流連在外吃草,他們也就近搭帳篷留宿。
富拉尼的婦女卻衣著光鮮▲
對富拉尼族來說,牛,是他們最為重要的資產,也是地位的象征。換言之,牛就是他們生活的中心與重心。
富拉尼族男人擁有的牛只越多,就越受人景仰,而一般女子也會憑男方擁有牛只的多少作為擇偶的條件。一旦女方同意婚事,男方在付出聘金的當兒,也得送給嶽父母兩頭牛。按照市價,一頭壯碩的牛售價高達50萬西非法郎。在日常生活裏,出售牛奶和芝士等乳制品,是他們主要的收入;因此,除了老病將死的牛只外,富拉尼人很少屠殺牛兒,一般上,他們也不吃牛肉。
當地孩子塗抹口紅▲
臨別時,導遊取出口紅分發給婦女們,他說得一點兒沒錯,富拉尼婦女一看到口紅,一張張臉立馬化成了軟軟的棉花糖,連呼吸都有了甜蜜的氣息。眼尖的孩子們見到了,又蜂擁而上,這一回,母親和孩子,一同陷入了混亂的爭奪戰裏……其中一個頑童,搶到了一支唇膏之後,轉身便在另一名男孩唇上、臉上亂塗,恣意把唇膏當畫筆來玩!
當地牛群▲
離開富拉尼聚居處後,車行數裏,經過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看到幾個男人拿著長長的鞭子,在看守著一大群牛兒,導遊說:「瞧,他們就是富拉尼男子了。」
群牛在藍天白雲下嚼食綠草的場面極為壯觀,我說:「停車,停車!」跳下車去,舉起相機,正想把這動人的一幕拍下來時,沒有料到,一名男子竟然使勁地揮動著手中的鞭子,發出「咻咻」的聲音,兇神惡煞地從遠處像一頭野牛般沖過來,口裏還發出了狼嚎般的叫聲:「你!住手!別拍!」 尤素福緊張地喊道:「快快快!快上車!」我撲進車裏,司機一溜煙地把車開走;那個富拉尼男子,猶揮動著鞭子,對著絕塵而去的汽車,叫囂不已!哇,富拉尼人的兇悍,真是名不虛傳啊!
深諳富拉尼族生活習俗的導遊,對於貝寧富拉尼人的心理狀況也了如指掌。他指出,富拉尼族幾個世紀以前從北非或中東移居至非洲西部,散居於貝寧、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加納等國家。他們逐草而居那種四處遷徙的生活形態,使他們難以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裏;兩者就像是水和油,摻和不到一塊兒。
他們難以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裏▲
導遊條分縷析地說道:「我覺得,富拉尼族的兇悍與強悍,可能是自我武裝的一副假面具。 他們一心認定恐懼是性格軟弱的表現,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向任何人流露出內心深處的畏怯。他們害怕為世人擯棄的那種孤獨,然而,在現實生活裏,他們偏偏又是離群生活的孤獨族群;為了掩飾這種不為人所知的軟弱心態,他們表現在外的,便是一副強勢的面貌。
富拉尼族的孩子們耳濡目染,行為也非常囂張跋扈,最糟糕的是,這也正是父母親內心想要為孩子塑造的性格,所以,刻意放縱他們。如此代代相傳,便形成了大家對富拉尼族一種約定俗成的刻板印象;然而,大家如果有機會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也許會發現,表面的認知和真實的情況可能相差十萬八千裏。」
她的笑容如心上的串串風鈴▲
轉天過後,在達薩的大街小巷碰到兜售紅芝士的富拉尼婦人,我總會停駐腳步,掏出600西非法郎,向她買兩塊紅艷艷的芝士。
我們之間,語言不通,可是,微笑就是國際共通的語言;當她把紅芝士遞給我時,臉上露出了像秋菊般燦爛飽滿的笑。當我捏著紅芝士慢慢地咀嚼時,富拉尼婦人那絢爛的笑臉,就化成了她們掛在心房裏的一個小風鈴,不管風來與不來,它都兀自「叮叮當當」地響著、響著……
【難忘非洲】——佚名
旱季的雨後,
緩緩散去的市場,
非洲啊,
你不可思議,
你如如不動,你萬年如新。
三個路邊交談的黑人,
坡地上不規則的簡陋球場,
銹色的鐵皮屋頂,
紅棕色土地上的毛驢,
無辜美麗的兒童,
一望無際的無際的原野,
非洲啊,
你無言相對,
你不怨不怒,
你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