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蒙古騎兵的傳統規矩:若搶回戰友屍首,可獲死者的女人和全部牲畜

2023-12-23歷史

前言

在古代的戰場上,士兵的生命似乎並不值錢。成吉思汗卻為他的蒙古鐵騎制定了一條特殊的軍規:只要能將陣亡戰友的遺體帶回家鄉安葬,這名士兵就能「繼承」戰友的全部財產和所有女眷。

這似乎有悖常理,一名普通士兵怎能因搭救戰友屍首而獲得如此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條看似荒謬的軍令,卻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蒙古族特有的價值觀,也折射出成吉思汗那種近乎瘋狂的用兵理念。

士兵之死,亦足珍視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開始了他那著名的數十年征戰。每一次遠征,成吉思汗都會派遣使者向各部族傳達他的軍令。

1206年,成吉思汗在遊牧民眾的支持下,在斡難河之地正式稱汗,建立了著名的蒙古汗國。從那時起,這位野心勃勃的領袖就開始了他的一生征戰。

在一次出征前,身經百戰的成吉思汗突然向手下頒布了一條令人不解的軍令:只要有士兵在戰場上將陣亡戰友的遺體帶回家鄉安葬,這名士兵就能夠「繼承」死者的一切財產,包括其妻妾、牲畜、錢財等等。

蒙古士兵聽聞此令,無不大吃一驚。在那個驍勇善戰的年代,士兵的生命似乎並不如身上的戰馬、弓箭值錢。常年征戰的蒙古鐵騎很清楚,他們的下場無非就是英勇戰死沙場,被遺棄在異鄉他裏。沒人會在意一個死去戰士的屍首。這條軍令的獎勵豐厚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讓許多蒙古精銳都難以相信。

然而成吉思汗態度堅決,不容置疑。「我的戰士,你們的生命同樣寶貴。」這位蒙古大汗沈聲對手下說,「若你能將死去兄弟的遺體帶回故土,我視同你重新賦予了他第二次生命。這份恩情,理當有豐厚的回報!」

士兵重視生命,軍隊才能戰無不勝

這一看似荒謬的舉措,蘊含著成吉思汗的深思熟慮。此人為帝國打下廣袤疆土的同時,也極為重視士兵生命的價值。

他意識到,如果軍隊內部士氣低落,士兵之間缺乏信任,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他設法提高士兵之間的內部團結性。這條令人費解的軍令,正是成吉思汗獨到眼光的產物。

成吉思汗認為,士兵只有視生命為寶貴,才會在戰場上全力以赴、相互照應;只有讓他們相信死去戰友也能「重生」,他們才會百分百信任自己的戰友。正是有了這種前所未聞的舉措,成吉思汗的大軍在13世紀的廣袤歐亞大陸所向披靡,幾乎無敵於天下!

應州之戰,蒙古騎兵「失蹤」之謎

成吉思汗這一看似怪異的軍令,在300年後的明朝應州之戰中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515年,明武宗朱厚照巡視邊關時,遇到了來自蒙古的韃靼鐵騎。雙方人數差不多,很快爆發了一場慘烈的戰爭。

最終,明軍以微弱優勢取得勝利,蒙古軍隊不得不北撤。然而,在清點死傷時,明軍卻發現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事實:整場戰役中,他們僅發現了16具蒙古士兵的遺體!

這場「失蹤大案」讓明軍統帥們又驚又懼。難道蒙古人真有如神出鬼沒的本事、能神奇般避開死亡?還是有更大的陰謀?

直到有明軍老兵提起,蒙古族一直流傳著那條古老的軍令:只要能將戰死同袍的遺體帶回家鄉,這名士兵就能夠繼承死者一切財產。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失蹤」的蒙古屍體,極有可能被友軍撈走、帶回故鄉去了!

此事可見成吉思汗那古怪軍令的獨特魅力。800年後的今天,它還在影響著蒙古士兵的生死觀,驅使他們不顧一切搭救戰友遺體。正因士兵視生命如此寶貴,蒙古大軍的戰鬥力與生命力才凝聚得如此頑強!

士兵之死,士兵之生,皆系軍魂

如今回望成吉思汗那古怪的軍令,我們不禁要深思:一個普通士兵的生命,真值得如此看重嗎?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法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曾說過:「三個士兵,或者三百個士兵走丟了,都無關緊要;但是不能失去的是軍魂。」可見士兵的生命意義,不在個體,而在整體。

成吉思汗用這一條軍令,巧妙地將士兵的生命與軍魂緊緊融合在了一起。士兵只有視生命如寶貴,才會全力以赴戰鬥、才會視戰友為生命。這種牢不可破的信任與牽絆,才是大軍百戰百勝的法寶。

所以,我們不妨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當一個蒙古士兵孤身一人、在戰火紛飛的疆場捧回已死去戰友的遺體時,他心中湧動的情感會是什麽?

也許是悲痛欲絕,為失去戰友的惋惜; 也許是怒不可遏,要為戰友復仇雪恨; 亦或是難以言表的激動,為能讓戰友「死而復生」的喜悅

無數情感交織在一起,最終匯聚為一種稱之為「魂」的無形之物。它驅使著士兵們並肩作戰、視死如歸。正因它們鑄就了無堅不摧的軍魂,成吉思汗的鐵騎方能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結語

在戰亂時期,軍令往往是殘酷而無情的,而其中涉及到被帶回的女人,她們的命運更是充滿了心酸。當士兵們在戰場上為了生存而奮戰,他們的命令往往會對無辜的家庭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被帶回的士兵家中本已有妻子,那麽被帶回的女人就很難得到善待。她們無辜地成為戰亂中的犧牲品,面對一個陌生而冷漠的環境,遭受心靈和身體的雙重折磨。這種境遇使得她們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成為了當時社會不可避免的苦難之一。

軍令的制定往往是為了滿足當時部落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生存壓力較大的時候,這種做法可能被視為最有利於部落的一種方法。然而,這同時也揭示了戰亂時期社會的殘酷一面,對於被牽連的無辜女性而言,這是一場無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