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軍五大主力被全殲後均被重建,卻唯有一個漏網之魚,活到了今天

2024-05-09歷史
國軍五大主力被全殲後均被重建,卻唯有一個漏網之魚,活到了今天

國民黨五大主力,是國軍之中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嚴格、也是最受上峰矚目的部隊。他們分別是新一軍、新六軍、整編七十四師、第五軍以及整編第十一師。

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被提出,各軍基本上全為美式裝備部隊。在抗日戰爭中,這五支部隊戰功赫赫、殺敵無數,且皆為中央軍嫡系,正宗的黃埔血統。

他們的首任司令員分別是孫立人、廖耀湘、張靈甫、邱清泉以及胡璉。

因此有一種說法:新一軍是裝備出來,新六軍是孿生出來的,七十四師是打出來的,第五軍是練出來的,第十一師是寵出來的。為何這麽說呢?

一、

首先拿新一軍和新六軍來說,這兩支軍隊猶如一對一奶同胞的孿生子,從出生開始就形影不離。

1942年,中國派遣十多萬大軍入緬參戰,然而在日軍淩厲的攻勢之下,中國軍隊和英軍相繼落敗,緬甸全境淪陷。無奈之下,中國遠征軍第38師余部在孫立人的率領下向西撤退,進入印度休整。

在印度,中國遠征軍得到了美國的裝備補充、後勤補給以及嚴格的訓練。不久後,1943年撤退到印度的新22師、30師、38師合編為新1軍。

在短時間內,新一軍的戰鬥力就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輕型步兵師的水準,被稱為天下第一軍。1944年,原本屬於新一軍序列的新22師又擴編為新六軍,由廖耀湘擔任軍長。由此,同氣連枝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就猶如兩個連體兄弟,是孿生出來的。

在緬甸,新一軍和新六軍展現出超強的戰鬥力。一個新六軍,就能夠頂住日軍三個師團的圍攻。而在國內戰場,國軍一個軍往往能被一個旅團甚至一個聯隊擊潰。

其次,筆者再說說軍迷們更加熟知的74師。74師的前身是74軍,始建於1937年9月。74軍本是一支年輕的二線部隊,卻硬生生靠著過硬的戰功,在諸軍之中脫穎而出。而這,主要歸功於軍長王耀武的指揮與訓練。

抗戰期間,七十四軍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等多場血戰,他們能攻善守,即使與日軍精銳師團對壘,依然不落下風。由此,七十四軍逐漸由一支二線部隊,升格為國民黨軍的頭號主力。日軍也心有余悸地將其稱為「中國第一恐怖軍」。並且優先得到了美式裝備的換裝。

在抗戰後的整編中,七十四軍被改編為整編七十四師。雖說是由軍改師,但其戰鬥力卻不降反增,成為我山東、華中諸野戰軍的頭號敵人。

因此七十四軍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王牌。

第五軍,又被稱為「鐵馬雄師」,是國民黨軍中第一支機械化軍。第5軍的前身是200師,該師的前身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1937年3月,該營與交通兵第2團裝甲汽車隊改編為裝甲兵團,杜聿明任團長。

1938年1月,該團又擴編為第200師,杜聿明升任該師首任師長,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11月,該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也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第5軍。

第五軍不僅只是裝備先進,而且訓練極其嚴格。人說第五軍是練出來的,一點兒也不為過。

其首任軍長杜聿明,就十分善於練兵。因此第五軍不僅攻勢淩厲,而且也擅長防守。在昆侖關和緬甸同古,第五軍都曾在保衛戰中重創日軍。

除此之外,第五軍的打法也相當狡猾,利則進,不利則走。而這種特點,使得第五軍成為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被殲滅的軍。

第11師,前身是第18軍,成立於1930年,首任軍長是蔣介石的親信——陳誠。陳誠在黃埔軍校當過教官,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他後來以第18軍為基礎發展到10個軍,是中央軍蔣介石嫡系中最大的軍事集團。而陳誠所領導的軍事集團,也被稱為「土木系」,堪稱是蔣介石的「親兒子」部隊。而第18軍,又是土木系中王牌中的王牌。

在抗戰之中,18軍歷經多場血戰,在石牌、雪峰山等戰役中多次大敗日軍。到了解放戰爭初期,18軍被改編為第11師,一度讓中原、華東野戰軍極為頭疼。

18軍是天子門生,主要將領全都是黃埔嬌子,美國、蘇聯援助的武器,18軍都能優先裝備。因此可以說,18軍是寵出來的。

在抗戰之中,五大主力都是威名赫赫,為國家立下大功的部隊。然而在抗戰之中,他們卻在蔣介石的指使下搖身一變,成為了其罪惡內戰的犧牲品。從1947年到1949年,五大主力先後覆滅,得到了可恥又可惜的結局。

二、

五大主力之中,首先被殲滅的是整編74師。解放戰爭初期,74軍給華東解放軍部隊造成了可怕的損失。1946年,張靈甫帶領74師連克淮安、淮陰以及漣水,導致了華中根據地完全喪失,粟裕的華中野戰軍被迫退往山東。由此,74師與華東野戰軍結下了深仇大恨。

在孟良崮戰役之中,粟裕巧用計謀,將74師從萬軍之中挖了出來,硬生生將該師3.2萬多人全部殲滅。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這絕非74師最終的結局。

在大家眼中,74師之中最出名的將領乃是張靈甫,甚至在網絡上一度興起了吹捧張靈甫的歪風。然而實際上,74師真正的靈魂乃是王耀武,該師在抗戰中的戰功,大多都要歸功於王耀武。至於張靈甫,一開始不過只是一個戰鬥十分英勇的團長。張靈甫雖死,王耀武仍在,因此74師很快又重建了。

孟良崮戰役時,74師將一個新兵教導團和一個榴彈炮營留在了後方。國民黨方面立即利用這些種子,於1947年5月重建了74師。

新74師的戰鬥力雖然趕不上原74師,新兵比例占到了8成,但卻依然能給解放軍造成麻煩。在中原,74師多次與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教授。在蒙城、阜陽以及豫東戰役中,74師均表現不俗。

然而74師的轉折點很快就出現了。在濟南戰役中,74師下屬整57旅以及整58旅的7個連被解放軍全殲。更為不幸的是,山東省主席王耀武被我軍俘虜。從此以後,74師便失去了金源以及靠山,從此一蹶不振。

在淮海戰役前,74師重新改編為74軍。然而僅僅只是改個名字,並不能拯救該軍的命運。在陳官莊的風雪之中,74軍連同杜聿明、邱清泉集團一起灰飛煙滅,成了歷史的註腳。

此後,74師又得到了第二次重建。然而這一次,原74軍的血脈早已全部流失。在渡江戰役中,74軍一敗再敗。原本有5個師的兵力,退到福建時就僅剩一個師了。在平潭島,74軍余部並入第73軍。

其後,74軍的番號曾短暫授予滇軍,但由於盧漢在雲南起義,這個番號從來沒有使用過。在台灣,當局指示偽陸軍二五七旅繼承74軍的歷史。然而實際上,這支部隊繼承自雜牌軍——龐炳勛第四十軍,其實和七十四軍毫無關系。

三、

新一軍和新六軍不愧為孿生部隊,不僅出生於同一時期,而且也敗亡於同一時期。

解放戰爭爆發後,新一軍和新六軍很快便被投入到東北內戰之中。一開始,新一軍、新六軍打得順風順水,勢如破竹,甚至一個團就能頂住我軍一個縱隊的攻擊。有東野老兵回憶:「新一軍、新六軍比日本鬼子還難打,那炮打得叫個準啊!」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高層的內鬥,新一軍首先分崩離析。新一軍的靈魂是孫立人,然而由於孫立人和英美關系過於親密,蔣介石對他極為忌憚。1947年4月,孫立人被蔣介石解除軍長職務,發配到台灣訓練新兵。

這還不算,陳誠到達東北後,首先就拿新一軍開刀。新一軍被分割為新一軍和新七軍。新七軍軍長李鴻將強大的新38師帶走,還吸納了以偽軍為主的暫56師、暫61師;新一軍則吸納同樣改編自偽軍的53師作為補充。

先失去孫立人,後遭遇分裂,新一軍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復起。在遼沈戰役中,新七軍隨鄭洞國一起覆滅於長春;在黑山阻擊戰中,新一軍跟在廖耀湘的第九兵團身後,同樣遭到了覆滅。

相比於新一軍,廖耀湘新六軍的狀況稍微好一些。在內戰之中,新六軍的表現尤在新一軍之上。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新六軍打得敗仗極少,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鬥中。因此廖耀湘和新六軍一直非常驕橫。

在遼沈戰役中,蔣介石命令廖耀湘組織西進兵團,解錦州之圍。隨後,廖耀湘率新一軍、新六軍、新三軍等共11萬余人,由沈陽出發西進。但在中途,廖耀湘兵團卻遭遇了我軍打援部隊的猛烈打擊,故一直逡巡於彰武,始終不敢靠近錦州。

1948年10月26日,東野集中大軍,在遼西平原與廖耀湘兵團展開決戰。在一場亂戰之中,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王牌軍新六軍和新一軍全軍覆沒。

新一軍覆滅後,遠在台灣的孫立人痛心疾首。於是他利用自己訓練的新兵以及從遼沈戰場逃回的新一軍殘兵,重建了新一軍。在後來的整編中,新一軍被改編為平平無奇的第80軍。其下轄的201師和206師,還是蔣經國所屬的青年軍部隊。蔣氏父子對於孫立人的戒心可見一斑。

其後孫立人利用新一軍、新七軍的被釋俘虜組建了340師,想以其成為新一軍未來的血脈。然而由於蔣氏父子的迫害,孫立人的主張始終沒有得到應允。不久後,蔣介石對逃台部隊進行了整編,340師被撤銷編制,新一軍的血脈由此全部斷絕。

至於新六軍,則以207師為基礎,重建了第六軍。但實際上,這支部隊和原遠征軍的新六軍毫無關系。

四、

第五軍原本是杜聿明的部隊,在解放戰爭期間,其縱橫於中原,多次挫敗中野、華野的攻勢。粟裕向主席發出「鬥膽直陳」的「子養電」後,毛澤東給粟裕立下了三個任務,其中一個就是必須殲滅第五軍。

然而與新一軍類似,第五軍也爆發了人事上的沖突。邱清泉接任第五軍軍長後,其勢力迅速坐大,並且開始排擠杜聿明的勢力,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在戰場上,邱清泉用兵稱得上狡猾,利則進,不利則走。然而當友軍有難,邱清泉有時也不盡全力。在豫東戰役中,邱清泉坐視區壽年兵團被全殲。此戰之中,邱清泉雖然沒有怎麽被處分,但也沒有得到嘉獎。反而黃百韜卻既升職又獲得了青天白日勛章。由此邱清泉對黃百韜懷恨在心。

在淮海戰役中,邱清泉出工不出力,導致黃百韜兵團被全殲。可謂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然而邱清泉的自私並沒有拯救第五軍的命運。最終,邱清泉所帶領的第二兵團和杜聿明集團一起被圍困於陳官莊。第五軍連同第二兵團其他部隊一起,全部遭到華野的全殲。邱清泉在亂軍之中被打死,主要將領除高吉人、熊笑三等少數人之外,全部被擒或者被打死。

由於杜聿明被擒,邱清泉被擊斃,導致第五軍徹底沒了靠山。後來第五軍雖然得到了重建,但其實和原來的第五軍已經沒什麽關系。1954年,第五軍受到整編,與第十九軍合並。第五軍血脈,從此斷絕。

五、

與其他被全殲的四大主力不同,整編第11師竟然保住了血脈,還得到了重建。

國民黨部隊有個特點,那就是「人亡政息」,該部隊的主心骨一旦被俘、被殺乃至於被貶,就再無復起的可能。但是如果主心骨猶在,就有可能再次復活。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雖然被打死,但王耀武仍在。因此74師能夠得到重建,而且還能保持相當的戰鬥力。然而王耀武一旦被擒,74軍的戰鬥力就一瀉千裏。

新一軍以孫立人為主心骨,然而孫立人一夕失勢,新一軍就免不了被拆分、被摻沙子。孫立人蒙冤之後,新一軍的余脈更是被撤編。

新六軍以廖耀湘為主心骨。廖耀湘在遼西被擒後,新六軍就再也無法得到真正的重建。

第五軍以杜聿明和邱清泉為主心骨,然而在陳官莊,杜、邱兩人一俘一死,第五軍就再也不能復起了。

相比於前四個主力,11師就要幸運很多。首先,11師的親信是蔣介石的頭號親信——土木系的大佬——陳誠、其次,11師的核心乃是主席口中「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璉。而這兩個人均逃過了人民的懲罰。

事實上,早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中,11師就已經被紅軍殲滅過一次。在黃陂、草台崗戰役之中,11師中了我軍的埋伏,損兵一萬多人,連師部都被我軍給端了。然而由於11師背後有人,使其得到了重建,並且在抗戰之中改編為18軍。

在東北,陳誠面對東野的攻勢一敗再敗,被迫引咎辭職。不久後,蔣介石將陳誠派往台灣,意圖將該島營建成「反攻基地」。而這一舉措,也為11師的「復活」打下了基礎。

而胡璉,則是11師的頭號悍將,在華東和中原,11師基本沒有吃過虧,反而在南麻、臨朐戰役中擊敗了華野,一度使得華東局勢急轉直下。

然而就在這時,國民政府內復雜的人事矛盾又開始作祟。由於白崇禧對胡璉不滿,導致其失去了對18軍(由11師改編)的控制。原本12兵團應由胡璉擔任司令,但蔣介石為了平衡中原的人事關系,改讓平庸的黃維擔任司令。胡璉一氣之下,竟滯留上海養病。

淮海戰役時,黃維果然中了中原野戰軍的埋伏,整個12兵團動彈不得。為了拯救自己心心念念的18軍,胡璉竟冒險空投進入埋伏圈,接管了整個兵團的指揮。

然而由於大局已定,即使胡璉也扭轉不了戰局。最終12兵團全軍覆沒,胡璉乘坦克逃出了包圍圈,黃維則被我軍擒獲。

胡璉的潛逃,為第18軍的復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胡璉逃到江南後,在土木系大佬方天的支持下,以改保安團為正規軍以及抓壯丁充軍等方式,結合12兵團逃出的8000老兵,重建了第12兵團以及18軍。

渡江戰役之後,胡璉帶領12兵團以及18軍一退再退,最終退到了金門。1949年10月,胡璉率領18軍殘兵在金門刷了一波戰功,堪堪穩住了局勢。

其後數年,胡璉一直駐守於金門前沿,並屢次派兵襲擊我沿海。在金門炮戰之中,我軍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胡璉炸死。但可惜的是,這個任務並沒有完成。

在台灣,18軍於1954年7月受到了整編,改稱第7軍。1956年,軍級單位被撤銷。至於其下屬的第11師和第118師,前者改編為偽機械化步兵第333旅,後者則演變為偽金東守備大隊。2014年,該守備大隊與偽金東守備大隊合並,改稱金門守備大隊,與我軍隔海相望。

由此,第18軍成為五大主力之中,唯一保存了血脈的部隊。若未來台海發生戰事,我軍必然會與18軍的余孽對壘。到那時候,這支部隊就不會像當年一樣那麽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