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時,戰犯吳紹周獻出2條妙計對付美軍,毛主席:提前特赦

2023-12-29歷史
  • 【前言】

  • 抗美援朝期間,誌願軍戰士在前線浴血奮戰,而在北京的功德林,則是另一番景象。

    功德林的操場上支起了數口大鍋,正在這裏改造的前國軍高級將領們挽起袖口,正在為誌願軍戰士們炒面。他們切身實地地參與勞動,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在朝作戰的誌願軍們。

    炒面進行得如火如荼,功德林的一個房間內,數名國軍將領坐在一起,他們有的畢業於美國軍校,有的曾經率領美械部隊。他們湊在一起不為別的,只為討論對抗美軍的戰術方法。

    不久,經楊伯濤的整理,一篇長達6萬余字的【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總結報告完成了。

    毛主席對報告上的建議頻頻點頭。

    其中有兩條計策分析到了美軍的痛點,令主席頗為贊賞。

    當問到這兩條建議是誰提出時,楊伯濤回答到,是戰犯吳紹周提出來的。

    之後不久,毛主席便特批提前特赦吳紹周。

    算下來,吳紹周從被俘到特赦,才不過4年......

    那麽,這位吳紹周將軍究竟是何許人?他提出了怎樣的兩條妙計?這兩條妙計又派出了怎樣的用場?毛主席又為何下令提前特赦他?

  • 【苗族將軍不負國,抗日戰場顯神威】

  • 1952年,美軍的軍事行動被誌願軍壓制,其中吳紹周的兩條妙計在戰場上得到了有效的實踐。之後,毛主席以在後方支援前線戰場有功為由,特批:提前特赦吳紹周。

    吳紹周也因此成為功德林中最早一批獲釋國軍將領之一。

    接下來,就帶大家就來走進這位愛國名將——吳紹周。他的名字曾讓日軍聞風喪膽,他也是抗美援朝最特別的「幕後功臣」!

    1922年,20歲的吳紹周順利考入貴州學兵營學習軍事理論。

    在此期間,他學習成績優異,被保送到貴州講武堂第五期進行深造。

    畢業後,吳紹周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0軍第28師2團二營副營長,隨革命軍揮師北伐。在兩次北伐戰役中,吳紹周戰功赫赫,晉升為第29旅下屬團長。

    1928年,在擔任團長前,吳紹周的部隊經歷了日軍一手捏造的「濟南慘案」。也從這一刻起,他對日軍深惡痛絕。他料定日本將來一定會入侵中原,為此他嚴格訓練部下,等待著有一天自己的部隊能夠為國盡忠。

    經歷了9年的軍閥混戰,1937年,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建成。吳紹周此時已經在南京高等教育班畢業,他毅然決然地奔赴了抗日前線。

    在南口,吳紹周遭遇了日軍精銳板垣師團。面對板垣猛烈的攻勢,吳紹周根據多年的作戰經驗,認為板垣師團火炮數倍於己方,傳統陣地戰不會占到優勢。

    面對不停歇的炮火,他制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作戰計劃:在旅部組織一群人制作「氣象燈」。

    一日夜間,風向正好朝向板垣師團,十余枚氣象燈隨風飄進板垣的炮兵陣地。日本炮兵誤認為這是國軍的新式武器,以為氣象燈上埋藏著炸彈。保守起見,日軍炮兵下令停止射擊,將大炮轉移至遠離氣象燈的地方。

    炮聲戛然而止,機會難得,吳紹周率領預備隊沖鋒陷陣。

    夜色突襲,讓板垣部隊猝不及防,吳部殲敵、獲俘無數!

    一場戰役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成功阻礙了日軍南下。

    因指揮得當,吳紹周在此次戰鬥中獲四等寶鼎勛章,晉升旅長。

    在漳河反擊戰中,吳紹周率領部隊突破了土肥原師團的重重包圍,保留了有生力量。隨後吳部又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台兒莊、棗莊戰役,痛擊日軍,打出了正面戰場上第一場大型勝利。

    1945年,在河南西峽口和重陽店兩次戰鬥中,吳紹周率軍痛擊日寇,殲敵2000余人,俘虜3000余人,繳獲戰馬、火炮、槍支彈藥無數,在抗戰末期又一次立下戰功!

    為此,他兩次獲得三等雲麾勛章。

    在抗日戰爭期間,吳紹周最擅長的就是「以弱勝強」的戰鬥。面對裝備武器全面先進於己方的日軍,吳紹周一不膽怯,二不猶豫,總能透過奇襲與地形為部隊換得優勢。

    中國能有這位愛國的苗族將領,乃國之幸事。

  • 【一場棋局觀大局】

  • 1948年,淮海戰役末期,吳紹周跟隨黃維兵團落入了劉伯承、鄧小平部隊設下的口袋陣。重圍之下,蔣介石越級指揮,命令杜聿明兵團停止撤退,解黃維之困。

    沒成想,這一道命令讓杜聿明錯過了最佳的撤退機會,也掉入劉鄧大軍的口袋中。

    一番戰鬥下,杜聿明、黃維、吳紹周紛紛被俘。

    一日,劉伯承、鄧小平、陳毅來到戰俘營,特地來慰問被俘虜的國軍將領。這讓黃吳二人受寵若驚,黃維認為,自己作為敗軍之將,哪能受如此之禮,一時間倍感羞愧。

    原來,劉鄧陳三人此番到來,就是為了消除國軍被俘將領的疑慮,一是送他們一顆定心丸,二是緩解國共對立情緒。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人帶了雞蛋面點,特地來看黃維等人。

    為了緩解現場氣氛,在陳毅的建議下,雙方決定在棋盤上一決高下,陳毅、黃維,吳紹周都是象棋高手,他們準備在略帶暖意的冬日午後,痛痛快快地「殺一盤」。

    這些人分成兩隊,陳毅、鄧小平為一隊,黃維、吳紹周為一隊,劉伯承和王元直在一旁觀戰。一時間,六人的視線都聚焦在小小的棋盤上了。

    棋至中局,在陳毅的猛攻下,黃維優勢全無,一旁的吳紹周連連支招。在吳紹周的指揮下,陳毅感覺「雙拳難敵四手」,示意鄧小平趕緊前來助陣。

    就這樣,原本是陳毅和黃維的對局,逐漸變成了鄧小平糊吳紹周的對弈,雙方你來我往,來到了殘局。最後,鄧小平棋高一招,險勝黃吳二人。

    一局過後,吳紹周笑盈盈地說道:

    「都說劉鄧二人組用兵如神,在下不光在戰場上成為了你們的手下敗將,在棋盤上也甘拜下風,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鄧小平安慰道:

    「愛國不分先後,貢獻還分早晚?」

    這句話深深點醒了吳紹周。

    吳紹周之前作為黃維的部下,同樣認為敗給解放軍顏面盡失,也認為解放軍定不會饒了自己。今天聽完鄧小平的話,吳紹周重新認識了這支人民的軍隊。大丈夫當報效祖國,吳紹周表示有朝一日還為國家立戰功,但不知解放軍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

    一旁的劉伯承笑答,好好改造,以後一定有機會,國家需要這樣的愛國將領,人民更需要!

    進入功德林後,吳紹周抱著這份願望,在功德林內踏踏實實進行改造。只不過他的老上司黃維最開始仍然有些不服,在改造過程中仍然惹了不少禍。

  • 【功德林內立軍功】

  • 功德林的改造生活有時也是枯燥乏味的,休息的時候,吳紹周總會想,淮海戰役時,自己的部隊是清一色的美械裝備,為何會栽在「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手裏。

    這個問題讓吳紹周思考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報紙上刊登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的訊息,這則訊息在功德林內,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曾經的國軍將領們紛紛議論此事,他們大多數人認為,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能夠勝利,是因為國民黨昏庸腐敗,共軍贏得僥幸,如今面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恐怕裝備嚴重落後的誌願軍要吃虧了。

    不過,議論歸議論,這些國軍將領還是希望中國能戰勝美國的。

    吳紹周作為曾經擁有過美式裝備的將領,對美軍的裝備以及陸軍戰術打法了如指掌。他迫不及待地想為誌願軍獻計獻策,奈何現在他正在改造,恐怕沒有報效國家的機會了。

    一天,楊伯濤召集了許多國軍將領,在一個小班房內共同商討對付美軍的戰略,吳紹周也在其中。作為北伐期間就加入革命的「老將」,打過軍閥、抗擊過日寇的吳紹周,其資歷與話語權都配在這場討論會裏率先發言。

    吳紹周根據自己多年以少勝多的作戰經驗,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鼓勵誌願軍夜間作戰。

    吳紹周以之前在南口抗擊板垣師團為例,當敵方裝備先進於我方的時候,夜間作戰會減少裝備上的差距。在夜間,飛機很難進行支援轟炸,炮擊也會少很多。北韓的美軍雖然經歷過二戰,但是步兵的夜戰能力沒有解放軍豐富。

    如果誌願軍需要主動發起進攻,夜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建議誌願軍戰士都在近距離作戰。

    美軍的裝備優勢帶來的是火力優勢,但是個人作戰能力略遜於誌願軍。在誌願軍戰士中,有許多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的老兵,論白刃戰,我們從來不打怵,當作戰距離拉近時,勝算就會高一大截。

    一旁的楊伯濤用筆記本仔細記錄著吳紹周的每一句話,他的建議也得到了杜聿明的認可。

    杜聿明認為,論步兵素養,美軍步兵缺乏訓練,欠缺對突發情況的應急能力。在宏觀層面上看,裝備可能是誌願軍吃虧,但在細節的每一場戰鬥中,如果我方將領指揮得當,誰勝誰負,真的不好說。

    之後,楊伯濤匯集百家之所長,將所有人的意見整理為6萬字的【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整理完畢後,楊伯濤立刻將報告遞交給了毛主席。

    果不其然,在前線戰場上,吳紹周的建議與預測得到了證實。

    長津湖戰役,誌願軍夜襲聯合國軍,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成為韓戰的轉折點;三次戰役與四次戰役中,誌願軍戰士的沖鋒號和短兵相接的白刃戰,令美軍聞風喪膽。

    經過實踐證明,美軍在經歷了幾場夜間戰鬥後,不但發揮不出他們的優勢,得不到休息也讓全軍疲憊。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後,美軍將領麥克阿瑟被調離了北韓戰場。

    誌願軍在前線勝利的訊息傳到功德林時,正在改造的國軍將領無不為之振奮。

    他們有兩個沒想到。

    一是沒想到共軍的指揮作戰能力居然如此優秀,二是沒想到毛主席真的聽取了他們這群「戰犯」的建議。也正是因為吳紹周的建議,誌願軍很多戰鬥都得到了超乎尋常的勝利。

    為此,毛主席才會特批提前特赦吳紹周。

    1952年,吳紹周被特赦,此後在湖南長沙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到60年代,毛主席仍然重視吳紹周為解放軍提的作戰建議,夜戰和近戰成為解放軍戰士日常訓練的必修課,中國的戰士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作戰,大幅提高了我軍作戰能力以及戰鬥素養。

    1956年,吳紹周因視力低下,無法正常進行勞動生產,後經陳明仁將軍推薦,被聘請為湖南省文史館管理員。1962年,經湖南省委統戰部提名,吳紹周擔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

    1966年5月10日,吳紹周因中風病故在湖南長沙,享年64歲。

  • 【尾聲】

  • 作為最早的一批愛國將領,吳紹周一直心系國家命運,即使在後來接受改造期間,也會擔心北韓戰場局勢。如此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尊敬。

    提到紙上談兵,人們都會想起昏庸無能的趙括,但這並不意味著紙上談兵就沒有效果。真正的將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即使沒有身處戰場,也依然可以左右戰局。

    聽起來,吳紹周的兩條妙計好似紙上談兵,但這兩條妙計,是他多年在前線奮戰總結出的精華,是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是中華民族千年作戰經驗的濃縮,更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可貴精神!

    2008年10月,根據吳紹周生前想要落葉歸根的遺願,他最後被安葬在貴州天柱縣。苗族將軍不負國,他做到了。遷墳當日,臨近寨子的群眾敲鑼打鼓,歡迎這位英雄將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