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9年許世友二兒子許建軍被人舉報,軍區不好處理,許世友是怎麽說的

2024-04-09歷史

1979年,全國黨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許世友老將軍也風塵仆仆地從外地趕來。

而眾人面對許世友,卻欲言又止。

原來,許世友的二兒子許建軍在青海犯了事,已經被軍區抓起來了。

這件事,按說早該通知許世友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怎樣開口。

走私疑案

許建軍這孩子,本來在軍隊裏一直表現的很好。

可就在不久前,有人揭發許建軍和幾個高幹子弟,一起幹了走私的勾當。

這件事情,在軍區裏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許建軍還有其他幾個涉案人員,都被控制了起來,接受審查。

有人證,還有物證,似乎許建軍的犯罪是板上釘釘的了。

所以,軍區想要盡快研究出一個處理結果。

但這件事,畢竟還關系到許世友,他為國操勞一生,如今這麽大年紀了,如果突然告訴他兒子牽扯進了走私案,他說不準會受刺激。

所以,大家只能心照不宣的把這件事情瞞了下來。

可是,拖來拖去,眼看就要上法庭了。

軍人走私在當時是足以槍斃的大罪,終究是瞞不住的。

所以,會議結束之後,聶鳳智想了又想,還是專門找到許世友,把許建軍如何被人舉報,如何如何犯罪,都對他說了一遍。

許世友本是個暴脾氣,一聽自己的兒子居然知法犯法,頓時暴跳如雷。

聶鳳智本還想問問許世友,有什麽處理意見。

沒想到,氣頭上的許世友直接對聶鳳智說: 「槍斃,一定要槍斃!」

這個反應,把大家都嚇了一跳,據在場的人回憶: 「許世友那表情與神態,如果他兒子在場,恰好身邊有槍,肯定會拔出來扣動扳機。」

眾人十分不安,趕緊都聚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好不容易把發火的許世友勉強勸住。

許世友說槍斃,還真不是鬧著玩,他很快又給軍區方面發了訊息,說不要顧自己的面子,越是自己的兒子,越該重判才是。

此時,許世友對許建軍非常失望,他沒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兒子,會犯下這樣的罪。

不過,這件案子最後並沒有判決。

因為,雖有證據,可種種證據都不夠全面,也不能光聽證人的一面之詞。

更重要的是,許建軍本人一直都沒有承認自己參與走私。

而案件後續的調查,也沒有調查出什麽結果。

最後,軍區做出的決定是把許建軍開除出部隊。

許建軍就此中斷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後來他下海經商,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可是,當年的案子始終是許建軍和許世友父子心中的一塊心病。

剛正不阿

許世友的失望,是很好理解的。

他一生剛正不阿,即便後來位高權重,也絕不允許自己的子女借著光環作威作福。

許世友的幾個孩子,都過得十分艱苦樸素,性格更是謙遜有禮。因此,許建軍案發的時候,所有人都倍感意外,走私,可不像是許世友家的人能做出來的事情。

許世友的妻子兒女,都受許世友嚴格家風的約束。

許世友一生曾經歷過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過,許世友對這段包辦婚姻並不抵觸,因為,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也相信母親的眼光。

這段婚姻為許世友帶來了許光這個長子。

許光一生是歷經坎坷的,因為,許世友和許光的母親朱錫明結婚不久,便上了戰場。

朱錫明獨自在家生下了這個兒子,又過了沒多久,許世友紅軍的身份被人盯上了。

敵人很快來到許世友的家鄉,要斬草除根。

朱錫明作為許世友的妻子,是最危險的,為了保全兒媳,許世友的母親勸朱錫明改嫁。

朱錫明一開始不肯,可是,考慮到兒子和婆婆的性命,最終還是嫁到北方。

許光從此跟著祖母,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時常要躲避敵人的搜捕,命懸一線。

幸好他還是有驚無險的長大了,只是長期以來都和父親失去聯系。

直到他19歲那年,在王樹聲的幫助下,許光才終於得以和父親團圓。

許光是個非常出色的孩子,雖然小時候因為境遇艱難,沒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依然天賦出眾,而且十分刻苦。

後來,許光考入了海軍學校,他也是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批海軍軍官之一。

許光這樣上過大學的海軍人才,在當時十分難得,因此一畢業,他就被分配到部隊服役。

許光

這也讓許光十分驕傲,因為,他知道父親是一名優秀的軍人,而作為兒子,他想要追隨父親的腳步。

但是,沒過幾年,許世友卻專門找到大兒子,和他長談了一次。

而談話的內容是,許世友希望兒子能夠離開海軍,回到家鄉。

許世友之所以這麽狠心,讓兒子放棄前途,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許光在海軍裏雖然表現優秀,奈何樹大招風,因為他是許世友的兒子,所以,人們難免高看他一眼。

這就是許世友最擔心之處,許世友對國家抱有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他並不希望兒子因為自己的緣故,平步青雲。

更殘酷的說,他知道,許光雖然優秀,但是遠沒有人們誇贊的那樣好。

所以,他寧願自己的孩子平凡一點,不要占國家的好處。

還有一個原因是許世友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在母親跟前盡孝。

而許世友的母親最疼愛的,就是許光這個大孫子。

所以,許光回到家鄉的話,能夠代替許世友,侍奉老人膝下。

大好前途突然結束,一般人早就心生不滿,但是許光卻坦然的接受了父親的提議。

很快,他離開海軍部隊,來到家鄉的小縣城,成為了武裝部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

在後來的人生中,他把所有的工作熱情都投入到了對家鄉的建設之中。

堅守原則

許光的兒子回憶,許世友在母親去世之後,又曾經和許光談過一次心。

那次,許世友問許光,還有沒有想回海軍的打算?

畢竟,如今老人已經去世了,而許光這些年在家鄉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如果他想回海軍的話,似乎也未嘗不可,

但這一次,許光堅定的拒絕了,希望能留在家鄉。

許光

至於原因,許光的兒子是這樣說的: 「父親之所以選擇留在家鄉,是因為他出生於鄂豫皖根據地的中心新縣,對革命老區有特殊的情和特殊的愛。他曾對我們說,要把對奶奶的孝轉化為對老區人民的愛,真心實意為新縣老區人民做點事。」

溫和謙遜的許光,看起來性格和許世友截然相反。

但事實上,這對父子的內核是相同的,他們都把個人的得失放在了最後。

80年代的時候,許世友曾經向父親開口求過一次,卻不是為了調回海軍,只是因為他在家鄉工作了20多年,依舊是個副部長。

相比於同齡人,他的晉升的確有些太慢了,他想往上升一升。

所以,就找到了已經退休的父親,想問問有沒有這種可能?

那一次,許世友卻對兒子發火了,他說: 「你當過幾次敢死隊?受過幾次傷?對人民作了什麽了不起的貢獻?好好學習,老老實實工作,幹什麽不是為人民服務?」

當時,許光的心裏有些委屈,不過,很快他又想通了。

父親這麽做,正是為了堵死所有人走後門的機會,自己如果因為父親的緣故得到了升職,那就等於是做了國家的蛀蟲,這樣的事情,許世友一輩子都不可能接受的。

想明白了之後,許光安心的回到了家鄉,繼續留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

他沒有父親那麽耀眼,但他同樣是個十分了不起的人。

而後來卷入走私案的許建軍,則是許世友的第二個兒子,是許世友和第三任妻子田普所生。

許世友的幾個孩子,除了大兒子許光之外,其他孩子的名字基本都是為了紀念革命。

比如,許建軍還有一個姐姐許麗,原名是「許經夫」,因為,她是許世友在經夫山打仗的時候出生的。

許建軍的名字,也是差不多的來歷,他在戰地醫院裏出生。

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候,刀槍無眼。

這個脆弱的小嬰兒,也說不定有一天就會堙沒在沙場之中。

為了祝福這個孩子,所以,許世友當時對妻子說: 「軍隊是扳不倒的,就叫許建軍吧!」

從出生開始,許建軍就和軍隊結下了不解之緣,戰場充斥著他整個童年回憶。

和哥哥許光一樣,許建軍從小就把父親視為自己最優秀的榜樣,也把參軍定為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為了實作自己的參軍夢,他幾乎從小就拿一個軍人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許世友雖然忙碌,但是對幾個孩子的教育並沒有放松。

他時常教導孩子們,要竭盡全力為人民服務,不要做任何對不起國家和人民的事情。

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刻在許建軍的心中。

命運無常

在日復一日的盼望之中,許建軍終於長大成人,也終於如自己所願,以優秀的考核水準,成為了人民解放軍的一員。

在許建軍剛剛參軍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年輕人參軍的地點,多半是在南京。

原因也很簡單,許世友在南京幹了那麽多年的軍區司令,南京城裏沒有不熟悉他的。

他的兒子來到南京參軍,那將來的仕途自然差不了。

可是,許世友最顧慮的就是這一點。

所以,後來許建軍參軍的地點,並不是在南京,而是在偏遠的青海。

選擇這個地點,自然有許世友這位老父親的考慮。

許世友在青海沒有什麽工作經歷,他認為,兒子到青海去參軍,對大家最公平。

兒子臨行前,許世友又殷殷囑托,讓他到軍隊裏,也依舊要保持低調的性格,不要向別人隨意透露身份,要做好為國犧牲的準備。

帶著父親的囑托,許建軍滿懷憧憬的來到了部隊。

當然,是金子,在哪裏都要發光,許建軍憑借自己優秀的表現,很快引起了大家的註意。

每次訓練,他永遠是第一個到,每次學習,他永遠都最積極。

大家都對這個年輕人贊不絕口。

然而,有時候命運很無情。

就在許建軍滿懷信心的時候,突然之間,他成為了青海軍區走私案的嫌犯。

在接到軍區通知的時候,許建軍目瞪口呆。

他確信自己從來沒有參與過什麽犯罪事件,更不認識什麽犯罪分子。

可是,面對別人的舉報,他的解釋顯得如此蒼白。

迎接他的是一輪又一輪的審查,可是,無論如何審都審不出一個結果。

那個年代的調查手段太過落後了,而走私案又十分敏感,大家不敢掉以輕心,更不敢抱著疑罪從無的心態。

案子一日不查清,許建軍就沒有辦法回到部隊參加訓練。

到最後,這件事情更是被告知了許世友。

許世友暴怒的態度,很快也傳到了接受調查的許建軍耳中。

許建軍並不責怪父親,如果父親表現出了袒護包庇,那才是違背了許世友的本性。

而後,由於案子遲遲查不清,許建軍不得不離開部隊。

而在他接受調查期間,父親沒有過問,這同樣也是出於公平。

而多年之後,許建軍等到了一個結果。

原來,當年的案子只不過是有人誣告,他的確是清白的。

然而,結果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已經去世。

甚至,在去世之前,為了避嫌,許世友和兒子都沒有見上一面。

這成了許建軍一輩子最大的遺憾。

拿到調查結果之後,人到中年的許建軍來到父親的墳前,痛哭失聲。

但至少此時此刻,人們終於知道,自始至終,許世友的孩子們都沒有辜負他的教導。#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