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追尋古代智慧——漢代燈具照亮中國文明之路!

2024-01-23歷史

燈具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它們的歷史悠久,經歷了漫長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求,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中,漢代的燈具凝聚了那個時代的智慧與美,閃耀著中國古代文明的光輝。

簡明燈具史

以火為光源雖然能夠滿足人們基本的照明需求,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足。首先,光線不夠穩定,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幹擾。其次,燃料不夠持久,需要不斷添加能源以保持照明。最後,攜帶不夠便捷,缺乏合適的容器來裝載火光。

正是這些局限性促使人們去尋找和創造一種能夠控制和調節光線亮度,並且能夠保持光線穩定性的器具,以營造更加舒適的照明環境,這才有了燈具的產生,並開啟了人類對於照明技術的探索和創新。

燈具產生之後,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各個時期不同的特色。戰國、秦漢時期的缸(gäng)燈,以其技術和造型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唐宋時期的省油燈,成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典範而被載入史冊。明清時期的宮燈,則一直是高檔建築裝飾品效仿和運用的樣板。

千姿百態的漢代燈具

漢代的燈具數量龐大、種類豐富,是中國燈具發展歷程中的首個高峰。根據材質的不同,可分為陶瓷燈具、青銅燈具、鐵質燈具、玉石燈具和木質燈具5大類;根據造型的不同,可分為豆形燈、淺盤(碗)形燈、耳杯形燈、卮(zhi)形燈、多枝燈、釘燈和動物形燈等。

可以翻轉的耳杯形燈

耳杯形燈是一種起源於漢代的獨特燈具,通常為扁橢圓形、中部帶雙耳的基本造型。與其他燈具不同,它的燈蓋分為兩半,用一個鈕銜環連線,其中一半固定在燈底上,另一半可以翻轉到固定部份的上方,形成一個燈盤。

當點燃燈火時,油脂會漸漸聚集在燈蓋的內部。當燈油充滿時,可以透過燈蓋上的小流口將多余的燈油卸入燈底。當燈具不使用時,只要合上燈蓋,油脂就會順著流口回流到燈底,起到回收燈油的作用。這種設計巧妙地解決了燈油的使用和回收問題,同時也保護了燈油不受灰塵汙染。

火樹一般的多枝燈

漢代還有一種多枝燈,它由若幹單盞燈組合在一起,形成非常壯觀的燈架。大多數多枝燈的燈盤分層錯落安置,點燃後光芒交相輝映,異常明亮。

多枝燈的制作非常復雜,起初燈盞的數量較少,例如西漢時期的經學家劉歆(xin),在其著作【西京雜記】(古代歷史筆記小說集)中曾提到「青玉五枝燈」和「七枝燈」。之後,燈盞的數量不斷增加,從最初的五盞、七盞,到後來的九盞、十三盞,甚至有二十九盞的大型多枝燈。有一些豪華的多枝燈燈盞數量遠不止於此,古人記載下這樣的盛況:「華燈若乎火樹,熾百枝之煌煌。」意思是,當所有燈盞點燃時,光芒閃耀,猶如火樹一般。

多枝燈透過錯落有致的燈盞排列方式,使其能從不同角度照亮室內。而且多枝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力學的研究一在底盤不算重,且燈盞布局並非對稱的情況下,使燈體保持平穩。

缸燈——環保的設計理念與巧妙的燈罩

漢代燈具展現了豐富的技術資訊,尤其在造型和裝飾方面。其中,釘燈是備受贊譽的一種燈具,其獨特的造型、技術令人矚目。釘燈通常由燈蓋與燈盤上方的穹形部份相連,透過導煙管將燃燒產生的煙霧引入燈具的中空腹部(也被稱為「釘」)。這種設計不僅實作了燈具中空容器的功能,還能濾除煙霧,使室內保持清潔。

釘燈的另一個巧妙之處在於燈盤邊沿設有凹槽,可以插入弧形屏板作為燈罩。例如,

西漢時期的長信宮燈,呈現出一個跪坐的宮女形象,她左手托著燈盤,右手伸入燈蓋中。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宮女右臂下方的喇叭形燈蓋與她左手托著的燈盤垂直對立。而燈蓋和燈盤的外周則設計有凹槽,使兩片瓦狀罩板可以嵌入其中。透過手柄的移動,能夠自由地開合瓦狀罩板。這樣的設計使燈罩與宮女的造型完美結合,呈現出優美的形態。

燈罩板分為2種類別:有鏤空和無鏤空。 無鏤空的燈罩板稱為光面屏板,它的調節方向會影響照明的方向。開合角度越大,照明範圍越廣,亮度越強;開合角度越小,照明範圍越窄。然而,光面屏板的背光面通常較暗弱。因此,這類釘燈通常被放置在不需要大範圍照明的台面上,例如幾(古人用來憑倚或擱置小物件的小矮桌)或案(狹長的桌子,主要供進食、讀書時使用)等。它無法同時滿足空間照明範圍大和亮度靈活調節的需求。

相比之下,鏤空的燈罩板具有菱形孔,不僅具有裝飾作用,還能夠有效散熱和透光。鏤空屏板不僅可以調節照明範圍和方向,還可以調節亮度強弱。當兩片燈罩板緊合時,鏤空屏板透過菱形孔的透光效果,能夠滿足較大範圍的照明需求,同時又避免了過於集中和刺眼的光線,適合夜間使用,類似於現代夜燈的效果。

此外,漢代釘燈多采用銅制材料,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效能,避免了燈火在相對封閉的燈爐內長時間燃燒導致外壁發熱的問題。 鏤空屏板的出現可能是對光面屏板的改進設計,也可能是將兩者分別用於不同的空間區域,以發揮各自的作用。

模件化思維的結晶

漢代的銅燈在設計和制作上還展現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創造思維方式——模件化生產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對當時的工藝產生了重要影響。

工匠首先會制作一個銅模型,這個模型就像銅燈的「藍圖」。模型由多個小零件組成,例如燈罩、支架和腳座等。這些小零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修改,確保它們能夠完美地組合在一起。

在銅燈的制作中,工匠註重部件的標準化和互換性。銅燈的零部件通常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狀,這意味著不同的銅燈可以使用相同的部件,或者同一款銅燈的部件可以互相替換使用。透過采用標準化的部件設計,工匠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工藝的一致性。如果某個部件損壞或需要更換,也可以及時從存貨中選擇相應的替代部件,而不必重新制作整個燈具。

在銅燈的設計中,還需要考慮組裝和拆卸的便捷性。各個部件之間通常采用最為簡便的方式組裝在一起。這樣一來,使用者可以輕松地拆下銅燈的各個部件進行清洗和維護,或者進行必要的修理工作。

漢燈搖曳的光芒,猶如天上的星辰閃耀,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和視覺上的愉悅。透過一件件精美的燈具,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漢代先人的智慧和文化,也能夠傳承和發揚古代工藝技術,使之在當今煥發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