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新四軍第七師多有錢?能養活20個甲級師,每年還上交20萬兩黃金

2024-04-10歷史

新四軍第七師多有錢?能養活20個甲級師,每年還上交20萬兩黃金

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內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經歷了長達14年的抗戰,最終趕走了日本侵略者。這段時期的投入、付出和犧牲無疑是巨大的。

戰爭的爆發嚴重阻礙了國內經濟的正常發展和增長,特別是在抗戰相持階段,同時面臨敵、偽、頑三股勢力的經濟封鎖和軍事進攻,使得中共各根據地和各部隊都進入了極度艱難的時期。

這一時期的典型困難包括地盤縮小、部隊減員以及供給困難。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為了堅持長期抗戰,華中根據地開始尋求獨立自主轉型,並創新了戰時經濟模式。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皖中地區和新四軍第七師,在這一時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後期,新四軍第七師甚至能夠養活20個甲級師,並每年上繳20萬兩黃金,因此被譽為「富七師,甲全軍」。

新四軍第七師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的呢?

1941年5月之後,曾希聖擔任新四軍第七師政委兼皖中區委書記,蔡輝則負責財經工作領導。他們合作創造了一個經濟上的奇跡,為中國的抗戰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1年初,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精心策劃的突然襲擊。

經過激戰10晝夜,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受了巨大損失: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等被叛徒殺害,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及7000余名官兵突圍失敗,壯烈犧牲。只有近千名指戰員成功突圍,撤往江北和蘇南地區。

這一事件在國內特別是黨內引起了轟動。組織立即下令,曾希升前往無為沿江接收新四軍皖南部隊突圍人員。這些人後來成為新四軍第七師的核心成員之一。

「重建新四軍」的決定很快由中共中央軍委做出,新四軍被整編為七個師。

原先隸屬於孫仲德的無為遊擊縱隊、林維先的挺進團,以及散布在皖南的部隊和突圍人員共約1900人被編入新四軍第七師,由張鼎丞任師長,曾希聖任政委。然而,由於張鼎丞在延安學習,未能就職,實際上新四軍第七師由曾希聖主導。

成立後,曾希聖參加了新四軍的軍政幹部會議。有人認為巢無地區狹小,部隊力量薄弱,繼續留守抗日根據地無法發展,但曾希聖持有不同看法。

他認為,皖江地區是華中敵後我軍的關鍵戰略要地,位於日軍在華中的核心地帶,控制著長江下遊要沖,堅守和發展抗日鬥爭符合革命和抗戰需要。因此,盡管巢無地區四周敵偽據點密布,曾希聖仍帶領新四軍第七師堅定抗戰。

新四軍第七師的初始時期,其實力有限,裝備簡陋,根據地又小又孤立,周圍環繞著敵占區和反共軍的統治區,可謂孱弱無助。

針對這些不利因素,曾希聖采取了隱秘發展的策略,首先穩固根基,加強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加快力量積累,並普遍建立秘密據點。隨後,他們積極建立軍隊和其他部隊的聯系,擊潰敵人的夾擊和阻擊計劃,從而改變了第七師的孤立局面,爭取到了更有利的態勢。

新四軍第七師在1941年成立時,只有不到2000名士兵,根據地面積不到4000平方公裏,人口不到百萬。但經過短短四年的發展,到1945年國共談判時,第七師的兵力已接近20萬,根據地面積超過22500平方公裏,人口超過300萬。這樣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其中,蔡輝等財政經濟負責人員的努力功不可沒。初期,第七師依靠沒收敵人財產和征稅勉強維持運轉,但後來卻成為中共武裝中津貼最充足、夥食最高、裝備最齊全、武裝最先進的主力之一。這是第七師上下齊心合力創造的奇跡。

新四軍第七師在經濟上享受著許多優待,如每月10元的津貼、豐富的夥食標準,配發的牙膏、香煙等物資,以及最新的軍裝和武器裝備,這些待遇在當時的軍中備受羨慕。其中,財經工作領導者蔡輝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四軍第七師成立初期,面臨著與其他主力部隊一樣的經濟困境。由於戰事頻繁,財政來源減少,部隊規模擴大給後勤補給帶來更大壓力。

蔡輝承受著巨大壓力,為改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緊急措施:

  1. 調動重兵沿江、沿湖、沿路進行糧食封鎖,以壟斷糧食貿易,切斷敵偽的糧源。

  2. 組織鹽業貿易公營,統一鹽的供銷。

  3. 發行債券以回籠法幣,解決資金緊缺問題。

  4. 鼓勵民間非貨物自由貿易,保障商旅安全並在要道設卡收稅。

  5. 發展公營經濟和合作社,促進民營商貿和手工業發展。

  6. 建立自由貿易區,利用長江航運,實作糧食出口和工業品進口,滿足軍需和民用需求。

  7. 抽調有才幹的領導幹部充實財經隊伍,推動戰時經濟發展計劃。

這些舉措有效緩解了新四軍第七師的經濟困難,為部隊的發展和戰鬥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

蔡輝將這一系列建議逐級送出給當時的皖中區委和行署,經過批準後正式開始了實施。

實行糧食貿易管制和壟斷經營後,蕪湖、南京、上海等地的糧價暴漲,我們原先積蓄的大量糧油可以用於出口。在短短的2到3個月內,各地商人、商行以及工業品的進口都蜂擁而至,各類手工業作坊也應運而生,整個皖中地區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在幾公裏長的集市上,開張了200多家商鋪,其中糧行就超過了10家。當地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常住人口也從原先的200多人增加到了3000余人。類似的情況也同時出現在其他街道和集市。

蔡輝抓住時機,作為新成立的皖江貿易管理總局總經理,透過運作鹽、糧為突破口,進口軍需和特種物資,並拓展特種貿易,到年底徹底粉碎了敵偽的經濟封鎖。

在蔡輝等財經領導的努力下,到1944年秋天,皖中根據地的財政收入較1942年凈增長了兩倍以上,增長不少於6000萬元。

這些財政收入除了滿足新四軍第七師自身的需要外,還在1944年1月至10月間分三次交給軍部,實作了「以商養軍」的目的。

新四軍第七師上繳軍部的錢款達到了1400萬元,後軍部扣留部份用於支援其他師部,另有450萬元上繳中央。新四軍第七師在戰時經濟的發展上備受矚目,這一訊息也傳遍全國。

新四軍第七師在1943年至1945年間對軍部及中央的財政支持高達5300萬元,相當於26.5萬兩黃金。按照國民黨軍隊的標準計算,這個金額足以維持20個甲級師一整年的開支。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至1940年間國民政府向新四軍發放的軍餉不足220萬元,而新四軍第七師的支持金額超過了這個數碼的20倍以上。

此外,新四軍第七師每年還向軍部和中央上交大量軍需用品和通訊器材,並在資金上支持了二師和五師的運作。

這種財政支持不僅對軍事活動至關重要,也讓當地民眾從中受益。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例如10元就可以購買三擔大米,皖中根據地年財政收入超過了1.5億元,這也使得當地商人和普通百姓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