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昌浩回國後很低調,妻子任副部長,兒子是萬人敬仰的大人物

2024-02-04歷史

陳昌浩回國後很低調,妻子任副部長,兒子是萬人敬仰的大人物

1953年,中央編譯局聘請了一位名叫陳昌浩的新副局長,當時他正值年富力強的47歲。隨後的十四年裏,陳昌浩一直穩坐這個職位,未曾發生變動。

然而,了解陳昌浩歷史的人們可能為他在建國後默默無聞的境況感到惋惜,因為他曾是紅四方面軍的三駕馬車之一,許多威名赫赫的戰將都曾是他的部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前妻張琴秋當時身居高位,是紡織部的副部長。甚至他與首任妻子所生的兩個兒子,一個成為核工業專家,另一個成為汽車工業的奠基人,受到世人景仰。

一、年輕將領患重病,遭遇戰火滯留他鄉1952年6月,劉少奇的身影出現在火車站。人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麽人能夠讓國家副主席親自前來迎接。

隨著火車穩穩停在月台旁,一位飽經風霜的中年男子緩緩走出車廂,正是他們期待已久的人物。

「劉副主席」、「昌浩同誌,歡迎回來」,一別已有十四年,雖然歲月在他們臉上留下了深深的銘印,但他們的手仍然跨越時間,緊緊握在一起。

陳昌浩,這個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回到二十一年前,紅四方面軍於1931年11月7日在七裏坪正式宣告成立,那時25歲的陳昌浩擔任政委,成為這支部隊的領導者。

紅軍的四方面軍,是三大主力之一,活躍在豫皖蘇、川陜一帶,以一系列勝仗贏得聲望,創立了次於中央蘇區的重要根據地。

陳昌浩,曾參與地下鬥爭,留學蘇聯,回國後嶄露頭角,擁有軍權,還是中央候補委員。在長征前,他是意氣風發的青年領導。

然而,隨著張國燾為了私利試圖分裂中央,陳昌浩曾站在他一邊,這是他從軍生涯的首次重大轉折。

幸運的是,陳昌浩在草地分兵時沒有追隨張國燾的命令,而是命令不追、不準開槍,保護中央領導和一方面軍離開。

南下政策在現實中受挫,部隊損失慘重。陳昌浩意識到應及時回到中央制定的路線上,開始抵制張國燾的分裂行為,堅持北上。

在岷州會議上,張國燾阻撓北上,試圖以策應一方面軍為借口西渡黃河。陳昌浩堅持執行中央策略,與他爆發激烈沖突,爭論一直持續到深夜。

1936年10月,在廣大指戰員的鬥爭下,紅四終於北上與其他兩支主力成功會合,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1937年,陳昌浩因指揮失誤導致紅軍遭受重大損失,被免職。1938年,他調任中宣部。

當時,陳昌浩的身體在多年軍教勞頓中受到重創,胃病等疾病困擾。然而,延安條件極為惡劣,醫療資源匱乏,難以緩解他的病痛。

1939年,經中央批準,陳昌浩攜二兒子登上飛機飛往蘇聯,那裏有更好的醫療條件。

然而,他當時或許未曾想到,再回來將是十四年之後的事。

二、數載離故土,再臨蘇聯,編譯默默耕耘

陳昌浩再度踏足蘇聯,上一次已是十有二年前,當時他是個年輕的青澀小夥兒,被組織選派到蘇聯留學。

這次來到蘇聯不久,戰爭席卷整個國家,陳昌浩難以獨善其身。為了安全,他被緊急轉移到一個偏遠的小鎮,過了將近兩年的艱苦時光。那裏的條件十分惡劣,連基本的食物都需要透過在采石場勞動來獲取,更別提醫療和藥品了。

1942年底,五年之後,陳昌浩再次投身戰場,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員,為蘇聯的衛國戰爭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間流逝,陳昌浩一直懷念祖國,渴望回國參與解放事業。由於各種原因,回國的計劃一直被耽擱。

在蘇聯滯留期間,陳昌浩從事轉譯工作。這份工作成了他後半生的事業,在回國後得以延續。

轉機發生在蔡暢前來蘇聯探望,陳昌浩委托她再次向中央表達了回國的強烈願望。1952年,毛主席終於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再次踏上故土。

然而,回國時已是物是人非。當初離開時,國家破碎山河,危在旦夕;再次回來時,日寇已被驅逐,全國人民正投身於建設中。

盡管錯過了革命的巔峰時刻,陳昌浩擁有著對解放事業的遺憾。他拒絕了黨內和軍內的職務,先是投身黨史研究並在馬列學院工作,接著轉而從事轉譯工作,成為編譯局的副局長,任職長達14年。

與曾經的諸如世友等人名聲顯赫的老同僚相比,昔日手握三大主力之一的高級領導陳昌浩,如今卻黯然失色,曾經在豫皖蘇川陜之間縱馬馳騁的威名和在祁連戰敗的黯淡,如今都已漸漸被人遺忘。

然而,陳昌浩並不介意這種平凡的境遇。在他任職編譯局期間,他不僅為人才梯隊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還擔任【俄華大辭典】的主編,為學習俄語的師生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他還轉譯出版了多部馬列研究作品。

1967年7月30日,陳昌浩以服用大量安眠藥結束了他六十一年的風風雨雨的人生。

十三年後,中央為他舉辦了追悼會,以表彰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陳昌浩的功過得到了肯定,他的骨灰也被移葬至八寶山。

三、戰地夫妻別離,昔日女將今為副部陳昌浩回國後,老戰友徐向前在家中設宴歡迎他的歸來,四方面軍的同誌們也紛紛前來表示歡迎。其中一位身份特殊的人是張琴秋,當時擔任紡織部副部長,是新中國第一代女領導人。在四方面軍時期,她與陳昌浩同為主要領導人,曾任政治部主任和西北局委員。

在這份戰友情義之外,他們還曾是夫妻!1936年7月,32歲的張琴秋與30歲的陳昌浩結為夫妻,開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1937年,紅軍在一場戰鬥中遭遇強大敵人,被迫撤退。就在這危急關頭,張琴秋在寒冷的曠野中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兒子。面對孩子的降臨,張琴秋無奈之下含淚將他留在那片荒野,匆忙追趕大部隊,身上的血跡未來得及處理,留下了終身無法愈合的疾病,同時也失去了生育能力。

隨後,張琴秋與部隊一同突圍,可惜失敗被俘。為保護她,戰友編造了一個假身份,但不幸被叛徒出賣而暴露。幸運的是,正值國共進行第二次合作的談判時,周恩來得知了她的情況,親自進行交涉,成功地營救出了包括張琴秋在內的一批被捕幹部。

隨著年底的到來,張琴秋與丈夫成功回到延安。然而,團聚的喜悅未維持多久,陳昌浩帶著二兒子遠赴蘇聯治病,數年不歸。在深思熟慮之後,張琴秋決定結束這段只有名義的婚姻,認為與其繼續勉強維持,不如給予雙方自由。組織也支持了她的決定。

在婚姻之外,張琴秋的一生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經歷,波瀾壯闊。

她是中共早期的黨員,與首任丈夫沈澤民是一對誌同道合、共同追求理想的傑出夫妻。1925年,接受組織的派遣,前往莫斯科留學,與張聞天、楊尚昆等同仁為同期學友。

成為政治部主任的那一年,張琴秋年僅27歲。一開始,人們對這位美麗的女洋學生抱有疑慮的態度,但是憑借卓越的實力,張琴秋很快贏得了眾人的尊重。

在文學方面,她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卓越的口才,還具備寫劇本、跳舞上台演出的多才多藝。

在軍事方面,面對敵軍的突襲和我寡敵眾的困境,張琴秋表現得毫不懼怕。她沈著冷靜地利用地形進行布陣,巧妙地排兵布陣,前堵援兵、後截退路,再結合有針對性的宣傳攻勢,率領500名婦女組成的營成功地擊敗了敵人的一個團,奪取了豐富的物資。

到了1932年底,張琴秋與其他將領一同反對張國燾的錯誤政策,並取得了勝利。然而,意外的是,他們因此招致了張國燾的仇恨,一些同誌如曾中生等被軟禁、殺害,而張琴秋由於留蘇經歷得以幸免,卻遭到了降職處理,先後被派到紅江縣擔任書記,隨後調至醫院任職。

在被解救回延安後,張琴秋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女性幹部,並為婦女的解放不懈奔走。

當新中國建立之際,張琴秋曾經的屬下如陳賡、許世友成為了大將甚至上將,而她自己因已離開部隊系統而未被授予軍銜。然而,作為公認的紅軍級別最高的女將領,張琴秋的事跡被載入了權威的軍事著作之中。

三、老大初代核工專家,老二奠基汽車行業

在與張琴秋的緣分開始之前,陳昌浩曾在故鄉喜結連理。這段婚姻為他帶來了兩個兒子,陳祖澤和陳祖濤。這兩位子才長大後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行業內備受尊敬的先驅。

長子陳祖澤在未滿14歲時投身革命,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1949年,他以被選舉的身份前往北京,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一同參加了開國大典,親身經歷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當時,中國正面臨著百廢待興的局面,急需大量具備文化和技術知識的人才投身國家建設。陳祖澤順應時勢,決定返回學校深造,先後就讀於東北大學,並赴蘇聯留學。

經過八年的刻苦學習,他毅然決定回國,從基層開始打拼。他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積累技術和經驗。1974年,他調到719所,為研發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裝置做出了卓越貢獻。1982年,他晉升為核工一研院的副院長。

同年,陳祖澤接任105所的首任所長,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台核蒸汽發生器、反應堆穩壓器等關鍵器材,為中國核工業的發展寫下了輝煌篇章。

與哥哥一生多次離別相比,二兒子陳祖濤在10歲時被送到延安,並隨父親赴蘇,享受了一段短暫的天倫之樂。

1951年,懷著報國之心的陳祖濤提前畢業回國。當時,正值蘇聯援建工業專案,專攻汽車相關專業的陳祖濤自薦加入一汽的籌備工作,從此深耕汽車工業。

在一汽創立初期,陳祖濤積極參與了所有籌備工作,他親自走訪了蘇聯的汽車廠以獲取參考資料,並曾在基層負責過技術難度極高的工作,積累了豐富而實用的經驗。

因此,當國家在六十年代決定創辦二汽時,陳祖濤被任命為負責人。面對沈重的責任,陳祖濤領導團隊跋涉山川,精心選址,並為設計和建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盡管由於時代原因曾一度被迫停止創辦,但在1972年,在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心下,陳祖濤等人再次振奮精神,七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將二汽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生產單位。

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國內汽車工業,與國家共同成長七十載,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人們駕駛汽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之時,必將永遠銘記陳祖濤這位開創者的貢獻。

2022年8月,陳祖澤兄弟在短短三天內相繼辭世,結束了他們九十多年的平凡而光輝的人生旅程。他們身份的象征不僅僅是陳昌浩的兒子,更是為國家默默奉獻一生的先輩。

張琴秋和陳昌浩這對曾經的夫妻於六十年代末相繼離世,然而歷史永遠銘記他們。隨著歷史的洪流回歸發展正軌,人們最終給予了他們公正的評價。一位是女將領、女部長,另一位是傑出的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