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兩江總督的權力龐大,管轄三個省份,為何卻無法與江蘇巡撫相抗衡

2024-07-17歷史

我寫過許多關於總督和巡撫的文章,也專門探討過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借此機會展示我的知識儲備,順便普及一下總督和巡撫制度。

在清朝的總督制度下,兩江總督擁有哪些卓越的能力或特權?

在清朝的影視劇作品中,兩江總督是最常見的總督角色。如果一位官員在官場上取得了成功,人們往往會稱贊他為總督。在清朝,能夠擔任兩江總督一職的人被視為成功的官員,而在眾多有影響力的兩江總督中,晚清有四大名臣,他們輪流擔任此要職。

在清朝的總督職位中,主要分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陜甘總督。

這些總督實際上肩負著管理清朝地方政務的重任,總督是對一個省乃至多個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進行全面管理的官員。「掌治軍民,總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以陜甘總督為例,其全稱為總督陜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最初是一項臨時性職務,但在清朝時期演變成了固定的制度。

通常情況下,總督的官階為正二品,但通常會額外授予兵部尚書銜,從而提升至從一品。

兩江總督至少是品級從一品的官員,清朝八大總督無一例外都是高官顯宦,憑借腰纏萬貫的身份,憑什麽兩江總督能如此突出呢?因為除了直隸總督之外,接下來就是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並非如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指的是現今的江蘇省和浙江省,而是指當時的江西省和江南省。江南省後來被劃分為我們如今熟知的江蘇省和安徽省。換句話說,清朝時期的兩江總督的轄區涵蓋了現在的江蘇、安徽、江西。這三個地區在清朝時期一直被視為富庶之地,素有「天下賦稅,江南居半」之稱,因此清政府對他們格外重視。

兩江總督大多是由地位顯赫、權勢滔天的人物擔任,他們深受清廷信任。

巡撫在清朝是一個怎樣的官職?與總督相比,巡撫的權力誰更大?

實際上,上述對清代總督制度的描述並不全面,真正的清朝地方制度應該是督撫制度,既包括總督也包括巡撫,而且兩者相互制約。

巡撫的名稱源於「巡行天下,撫軍安民」的含義。通常情況下,巡撫僅負責一省事務,其轄區不及總督廣闊,官階也低於總督,通常為從二品,若加上兵部侍郎的銜位,則為正二品。

無論怎麽看,巡撫似乎都是總督的小弟,但實際上,總督和巡撫之間並非如此,他們並非按照品級或轄區的大小來決定誰大誰小。

巡撫和總督之間的關系通常是微妙的,他們都是直接向中央負責,不存在明確的上下級或隸屬關系。

換言之,盡管總督看起來比巡撫稍大一些,但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

在區分總督和巡撫時,有人認為總督掌握軍權而巡撫負責民事,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因為兩者實際上都擁有一定的軍事權力,並且在職責上也常常有所重疊。

可以說,督撫制度下設立總督和巡撫,並非僅僅是為了區分,而是為了構建兩個相互制約的地方行政體系。除了督撫之外,清朝還在地方設定了掌管八旗的將軍和掌管綠營的提督,他們的品級大致相當。

一個系統一旦叛變,往往會導致其他幾個系統對其進行圍剿。

當然,如果這四個家夥在同一個城市,事情會變得非常復雜,通常會盡量避免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總督駐地不會設立巡撫,而設立巡撫的地方很少會有總督駐紮。

因此,盡管巡撫的官階不如總督高,但卻毫不遜色。

江蘇巡撫是如何打敗兩江總督的?了解辛卯江南科場案吧!

辛卯江南科場案被認為是自科舉制創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考試舞弊案件,涉及範圍廣泛。

在康熙五十年時,兩江總督噶禮是滿洲正黃旗董鄂氏人。他出身名門,加之他的母親曾擔任過康熙皇帝的乳母,因此噶禮的仕途一帆風順。不久之後,他被調任至兩江總督職位。在任期間,他憑借康熙的寵信,在兩江地區為所欲為,危害一方。

當年,康熙皇帝親自主持挑選了兩位享有盛譽的京官前往江南地區主持鄉試。噶禮深知科舉舞弊所帶來的巨額利潤,因此當兩位主考官抵達江南時,他就動起了歪腦筋。

等到榜單公布時,發現絕大多數中舉者來自揚州的富裕家庭。有些考生的答卷甚至文理不通。隨後,蘇州的生員們聚集起來,引發了騷亂。在古代,讀書人的事無論大小,都備受關註。

隨即,噶禮派出軍隊予以鎮壓。與此同時,當時身為江蘇巡撫的著名清官張伯行立即向康熙皇帝上奏,強調事態的嚴重性,並請求康熙皇帝作出決定。接著,主考官左必蕃也上奏稱可能發生了泄題事件。

當康熙得知科場案的嚴重性後,他派戶部尚書作為欽差大臣,與兩江總督噶禮以及江蘇巡撫張伯行等人一同徹底調查此事。

結果引發了江蘇巡撫張伯行與兩江總督噶禮之間的矛盾。在掌握一定證據的情況下,張伯行向康熙上奏彈劾兩江總督噶禮。而康熙接到的奏折中,有一封是噶禮彈劾張伯行的。

康熙帝接到彈劾奏折後,非常憤怒,認為督撫相互彈劾有失體統,因此將兩人同時免職,案件繼續審理。

張伯行與噶禮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康熙帝認為噶禮並未參與貪汙,而張伯行則涉嫌結黨營私,捏造證據誣陷噶禮。於是,案件便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

當時負責審理此案的戶部尚書,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了之,結果激起了江南學界的強烈反應,導致人心惶惶,甚至出現了聚眾鬧事的情況。人們四處張貼揭帖,並傳唱歌頌張伯行的歌曲,呼籲朝廷保留張伯行的職位。

經過多次審理,康熙帝和主審官員商議後得出結論,認為應對張伯行誣告的罪名進行控告,同時宣告噶禮無罪,這樣可以給皇帝一個台階下。然而,張伯行絲毫不給這個面子,在他的奏折中表示:江南科場舞弊案已經發展到了今天這種地步,如果朝廷不懲治首要分子,任由法律失效,那麽大清的刑法也就只剩下空殼子了。

最終,康熙下定決心,下達旨意革去了噶禮的職務,免予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同時決定讓張伯行繼續擔任江蘇巡撫。這就是所謂的兩江總督無法與江蘇巡撫相抗衡。

總結:

兩江總督之所以無法與張伯行一較高下,關鍵在於貪汙受賄現象的存在,而非兩江總督的能力不及張伯行。

晚年的康熙已失去了早年那種進取心,一味地掩飾現實,導致政治腐敗、朝綱混亂的局面最終在晚年形成,這也與滿漢之間的矛盾等多種因素有關。

我稱這種現象為老年皇帝病,即皇帝在年老之時,由於在位時間過長而容易患上的一種病癥。聖祖也未能幸免於這種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