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看了沈醉的回憶錄才明白:余則成有兩大靠山,吳敬中誰都得罪不起

2024-07-17歷史

在蒼茫的歷史長河中,那座孤寂的雪山仿佛永遠背負著千年不化的冰霜,唯有那巍峨的峨眉峰,如同歲月的守望者,獨自傲立。當我們翻開凱申先生的【遊峨眉口占】時,不由得對那幕歷史長劇中的隱秘人物吳敬中產生了深深的疑惑。這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長,是否真的如同傳說中的那樣,是余則成這位峨眉峰在黑暗中的守護者?

倘若沒有吳敬中的巧妙庇護,恐怕余則成這個身負使命的峨眉峰早已在腥風血雨中露出了馬腳。那行動隊的兩任鐵血隊長馬奎和李涯,手中明明已經握有確鑿的證據,卻在吳敬中的一手操縱下化為泡影。余則成,這位吳站長手中的善財童子和招財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仔細思索,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少將站長,又怎會輕易對一個充滿疑點的下級百般呵護?

在歷史的長卷中,軍統的作風素來是 「寧枉勿縱」。就連吳敬中這位留學歸來的少將,也因其曾經的紅色經歷而被戴笠和毛人鳳疏遠。與他有類似背景的余樂醒和文強,雖軍銜顯赫、能力超群,卻只能在特訓班擔任教官,或被派往對日暗戰的火線,遠不如一個中學畢業的沈醉那般受到信任和重用。

而在蔣系特務中,不少人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校友。軍統最後一任局長、保密局第一任局長鄭介民,與吳敬中、余樂醒、小凱申(蔣建豐)同出一校。然而,小凱申因為有老蔣的庇護,而鄭介民則始終緊抱老蔣的大腿,從未改變過立場。他們與余樂醒和吳敬中的命運截然不同,後者均因各自的原因被戴笠和毛人鳳關進大牢。

當我們翻閱沈醉的回憶錄和相關史料時,不難發現余樂醒和吳敬中在戴笠心中的地位並不高。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戴笠的猜疑並非電洞來風。沈醉在回憶中提及,余樂醒後來選擇了回歸正途,脫離軍統,甚至對沈醉進行了策反: 「你要清楚,老蔣的黨已經失去了民心,這才招致了民眾和內部人士的反對。你如此為毛人鳳效力,將他捧上局長的高位,而他又是如何回報你的?連南京都不讓你待。現在需要你替他們賣命,才又想起你。

這些你都想過嗎? 」這番話,如同歷史的回聲,讓我們重新審視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沈醉的內心世界如同翻湧的江水,波瀾起伏。當余樂醒,這位既是他的姐夫,又是他特務生涯的引路人,站在他面前,輕聲細語地傳達著那沈重的訊息:「毛人鳳已對你有了猜疑之心,你得更加小心行事了。」 換做旁人,沈醉或許早已拔槍相向,但面對余樂醒,他心中的那份信任與敬畏讓他選擇了傾聽。

余樂醒的策反行動,像是一顆種子,悄然在沈醉的心中生根發芽。沈醉開始深思,開始動搖。最終,在雲南起義的關鍵時刻,他痛快地在起義通電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命令手下的特務們全部投誠,這一決定,無疑是受到了余樂醒的深遠影響。

多年後,當沈醉恢復了起義將領的身份,享受著副部級待遇時,他深知這一切的得來不易。他回想起余樂醒在上海解放後,回到人民行列,依然沒有忘記他這個曾經的弟弟。余樂醒曾向黨組織反映沈醉的情況,希望組織能夠派人去聯系他,引導他棄暗投明,立功贖罪。

而事實上,黨組織也確實派了人。三野聯絡部部長陳同生同意了余樂醒的建議,派遣了在臨澧特訓班受訓過的張珂帶著余樂醒的親筆信去昆明尋找沈醉。但當時,沈醉正忙於奉蔣介石之命進行大搜捕,張珂在旅館中躲藏,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機會與沈醉會面。

倘若張珂真的與沈醉成功會面,那昆明的軍統特務中,或許就不會只有徐遠舉、周養浩、郭旭、成希超等幾位少將了。毛人鳳的命運或許也會因此改變,他或許會被沈醉毒死,或許會被秘密綁起來送給盧漢。

余樂醒,這位軍統臨澧特訓班的副主任,他的轉變不僅影響了沈醉,也影響了整個軍統的局勢。沈醉和吳敬中作為教官,他們也都感受到了余樂醒改弦更張的影響。而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吳敬中,在軍統中的地位更是顯得撲朔迷離,這讓戴笠和毛人鳳對他的猜忌達到了頂點。

沈醉回憶起,吳敬中在軍統中一直遊走在邊緣地帶,想見戴笠一面都困難重重,想見代理主任秘書毛人鳳更是需要沈醉的通融。這一切都讓戴笠和毛人鳳對吳敬中產生了深深的猜忌。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蔣介石和鄭介民那層關系,吳敬中或許早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了。在隱秘的歷史長河之中,吳敬中,這位傳說中的人物,絕不會如常人所想,輕易地降臨在天津這片富饒之地,成為那個舉足輕重的站長。

更別提他能夠輕易地獲取玉座金佛和斯蒂龐克轎車的奢華。藝術,這個源自生活的精靈,總是在不經意間以超越現實的姿態,為我們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電視劇【潛伏】與【特赦 1959】便是這樣,將歷史的碎片巧妙地串聯起來,讓人不禁思索:這其中的種種,究竟是真是假,是虛是實?

對於吳敬中與余則成之間的關系,我們似乎需要重新審視。或許,並非是吳敬中在暗中庇護余則成,而是余則成的存在,本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煙霧彈,他的每一個行動,每一次策略,都在巧妙地轉移著旁人的視線,其終極目標,實則是在保護那位深藏不露的吳敬中。

吳敬中的貪腐,或許只是他的一層外衣,他明白,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裏,太過清廉的潛伏者,往往會成為別人懷疑的目標。而潛伏在蔣家國防部,擔任第三廳廳長的郭汝瑰,便是因為家中的一處小破洞,被杜聿明心生疑慮。這一事件,令老蔣都為之側目,不禁冷笑: 「難道清廉就是我們的敵人,腐敗才是我們的本色?」

余則成在吳敬中的庇護下,看似賺得盆滿缽滿,但與他相比,吳敬中的收入可謂是天文數碼。然而,這位權傾一時的站長,生活卻並不奢華。他的家中,除了一架舊風琴,再無其他昂貴的樂器。每當他閑暇之余,他總喜歡彈唱那首【滿江紅】,而不是那些彰顯權勢的曲目。

而當我們回顧那些歷史上的站長們,如沈醉之流,他們擁有的是大片的山林、土地,每一次 「巡視」都能為他們帶來無數的財富。那麽,吳敬中在天津這片富饒之地,又是如何處置他那數之不盡的財富呢?

至於余則成與吳敬中之間的關系,或許並非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吳敬中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余則成和李涯表達了他的厭戰情緒,他的言辭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奈。他告誡他們: 「戰爭,並非是靠幾個偷偷摸摸的軍官,或是幾個偷雞摸狗的間諜就能決定的。那麽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都丟了,我們又能如何呢?」這些話,或許並非只是在表達他的情緒,更是在暗中提醒他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眼前的勝利所迷惑。

在這個充滿了陰謀與鬥爭的世界裏,誰又能看清真相,誰又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呢?這一切,都如同那深沈的夜空,讓人無法窺視其中的奧秘。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戰功如雲的整編軍為何接連遺失?背後到底隱藏著何種深層次的原因?當我們仍執著於搜羅瑣碎情報、追蹤內奸的蛛絲馬跡,企圖以此保衛大天津這座堡壘時,是否察覺到了其中的滑稽與無力?試想,那幾十萬、上百萬裝備精良的戰士,在戰場上成建制地潰敗,豈是幾個暗探偷雞摸狗般的情報所能扭轉乾坤的?

一位久經沙場的軍長,甚至是兵團司令,在戰場上都需留有余地,所謂 「黃雀計劃」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幻想。這場戰爭若再拖延一年半載,勝負已不言自明。

若吳敬中這番話傳至那神秘的督察室,黑衣人必會如影隨形,不請自來。但吳敬中對余則成卻毫無忌憚地坦露心聲,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對余則成的真實身份有所察覺,更可能是因為他深知余則成的底細。在這諜影重重的天津站,吳敬中選擇了讓馬奎和李涯去暗中調查余則成,這樣的策略既是禍水東引,又是移花接木,巧妙地轉移了眾人的視線。

而在那些余則成未曾掌握的情報中,不少都悄無聲息地從保密局天津站泄露出去。比如李涯精心策劃的綁架錢思明計劃,在吳敬中的 「指點」下,余則成「巧合」地進行了「勸說」,最終竟讓李涯計劃落空,從箱子裏爬出來的竟是一個名為劉閃的笨蛋,讓李涯大跌眼鏡。

而岡村老鬼子的行蹤,也在吳敬中的巧妙安排下,有意無意地透露給了余則成。余則成因此 「保護」了攜帶天津城防圖的錢斌,而這一切都在吳敬中的掌控之中,仿佛他只是一個旁觀者,卻讓每件事都按照余則成的意願發展,這等高明的手段令人嘆為觀止。

盡管吳敬中掩飾得極為巧妙,但他的行徑也引起了懷疑。行動隊的兩位隊長,馬奎和李涯,都曾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他的不信任和不理解。馬奎直言 「我對一些人不信任」,吳敬中則笑著自嘲:「這是說我呢!」但吳敬中豈會留下這些不信任他的人?他與陸橋山聯手,制定了一個精心的計劃:「火車押運,路遇解救,雙方交火,中槍身亡。」陸橋山負責安排「解救」的人,即便犧牲幾個押運者也在所不惜。

這一手,足以讓人見識到吳敬中的狠辣和決絕。在天津站的暗影裏,吳敬中如一位精妙的棋手,巧妙利用陸橋山這顆棋子,逐步消耗著特務們。那些被他悄然削減的力量,如若細查,定能發現背後無不見他的手筆。不是臥底的言辭,連與他敵對的毛人鳳也不禁質疑幾分。

李涯,這個執著的追捕者,曾經因為吳敬中對余則成的庇護而憤怒到口無遮攔: 「我若再見到這樣的縱容,我便直接赴南京面聖!我絕不信,一位堂堂的中校副站長的妻子若是匪諜,他能置身事外!」但李涯的算盤終究打得過於樂觀。吳敬中,這位老謀深算的站長,早已在陸橋山的陰影消散之際,便巧妙布下一局。

他命余則成采用嚴苛手段,逼迫陸橋山的余黨供出 「李涯派人行刺」的真相。李涯還未啟程,那份證據已悄然落在鄭介民的書案上。鄭介民,那位由國防部專員晉升為國防部次長的老人,看完那份口供後,毫不猶豫地下了命令:「將李涯就地正法!」

保密局,作為國防部三#深度好文計劃# 級單位,直屬二廳管理。在這嚴謹的體制之下,鄭次長的話語具有決定性的分量。即使是權力巨大的毛人鳳,對此也無能為力。更何況,李涯並不是毛人鳳的得力助手,他們的關系只是職場上的疏離與疏離。

馬奎與李涯的疑慮,都源於余則成。這讓人不禁猜想:若非余則成吸引了所有火力,吳敬中是否會成為兩面夾擊的目標?這背後是否有更大的真相等待被揭開?關於吳敬中的身份,有傳聞稱他與余樂醒一樣,早已回歸人民的懷抱。但這一切都只是傳聞,沒有確鑿的證據。他究竟是一個厭倦內戰、心存良知的反戰者,還是一個深諳官場之道、自保為上的老狐貍?這一切,都需要讀者們用智慧的雙眼去洞察,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