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王近山率領的中野6縱,3位旅長建國後都當了大軍區司令員

2024-06-08歷史

前言

1948年,中原野戰軍的6縱司令員是王近山。王近山在劉鄧大軍中被稱為「王瘋子」,打起仗來不要命。別人不敢上,6縱敢上。別人打不贏,6縱打得贏。

強將手下無弱兵,6縱16旅旅長尤太忠、17旅旅長李德生、18旅旅長肖永銀,更是善打惡仗、硬仗。每當劉鄧打仗為難的時候,王近山和3位旅長從沒有讓他們失望過。

圖 | 129師劉伯承、鄧小平(中間)

鄧小平在晚年的時候曾高度評價:「王近山手下的‘三劍客’,肖永銀、尤太忠、李德生,他們三位都救過我和劉伯承的命!」

巧合的是,這3位旅長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三人家鄉都在大別山腹地,建國後都當了大軍區司令員,有一位還當了黨中央副主席,官至副國級。

進步最慢的李德生,反而成了職務最高的

李德生生於1916年4月,河南新縣人,1930年14歲加入紅軍,但是直到1937年,他才提拔為129師385旅769團通訊排長。而和他同期的開國將領,基本都是營長以上職務,快得比如像陳錫聯,已經是紅11師政委。但是李德生對於當官並不在乎。曾經在1934年10月,他已經是連隊政治指導員,由於部隊整編,他主動選擇從幹部成為戰士。

圖 | 李德生觀摩演習

李德生曾經受過2次大傷,有兩次差點致命。1933年2月,紅四方面軍反蔣介石的「三路圍攻」,敵眾我寡,李德生勇猛沖鋒,左胸被打穿。由於醫療條件差,傷口化膿感染,幸虧年輕身體素質好,憑著自身抵抗力強才挺過難關。1938年10月,769團對日軍的一次伏擊戰。激戰中一發子彈從李德生的前額打進去,從腦後穿出去,險些喪命。他留在老鄉家養了半年傷才好,沒有留下後遺癥。

李德生軍教生涯有兩次大仗值得大書特書,一次是解放戰爭襄樊戰役「刀劈三關」奪襄陽,一次是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在襄樊戰役中,李德生主動要求擔任主攻,5天時間「刀劈三關」,也就是琵琶山、真武山和西關鐵佛寺,全殲襄陽守敵,活捉敵第15綏靖區司令康澤。在舉世矚目的上甘嶺戰役中,李德生擔任12軍副軍長,臨時配屬15軍在五聖山戰鬥指揮所擔任總指揮,直接指揮12軍、15軍在一線作戰的部隊,最終守住了537.7高地和587.7高地。

圖 | 李德生上將

建國後,在60年代中期以後那個特殊年代,李德生作為12軍軍長被派至安徽任職,得到了黨中央高度認可。毛主席不僅在北京親自接見了他,而且高度評價:「我的眼光是沒有錯的!李德生是個難得的人才!」

隨後,他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員。1973年黨的十大上,周總理親自提名,李德生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和黨中央副主席,57歲成為副國級領導。

猛將尤太忠當過2個大軍區司令員

1918年12月,尤太忠生於河南光山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3歲參加光山縣遊擊隊,14歲到紅10師當兵。

抗日戰爭時期,尤太忠任129師386旅772團12連政治指導員。1937年10月,跟隨副團長王近山參加了著名的七亙村伏擊戰。七亙村伏擊戰是劉伯承「用兵真如神」的典型戰例,大膽違反「用兵不復」兵家大忌,3天內同一地點、同一部隊連續2次伏擊日軍。尤太忠的12連英勇頑強,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對日軍作戰。

圖 | 尤太忠將軍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1947年8月,16旅作為先頭部隊到達汝河北岸,6縱跟隨其後。此時,汝河南岸是國民黨整編第85師,尾隨南下的國民黨3個整編師距離6縱30多公裏。如果6縱不能在幾個小時內過河,將被迫兩線作戰,形勢非常危險。

劉伯承親自到16旅指揮所,說出來那句著名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尤太忠指揮16旅血戰汝河,架設浮橋,掩護野戰軍指揮部、縱隊機關以及四五萬大軍、200多輛大車全部渡過汝河。戰後,鄧小平望著滾滾汝河,贊揚「16旅是有戰鬥力的部隊,打得頑強,打得好!」

圖 | 尤太忠和鄧小平握手

建國後,尤太忠先後任12軍副軍長、27軍軍長,當時27軍隸屬南京軍區。1969年4月,尤太忠作為軍隊代表參加黨的九大,和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散步時,提出自己的老首長王近山的事。當時王近山作為黨的高級幹部,出軌離婚被開除黨籍、撤掉職務,發配到河南的一個農場,日子過得很難。沒想到,許世友和他想得一樣。許世友在會議間隙專門找毛主席,毛主席深思熟慮後讓王近山到南京軍區幹參謀長。

圖 | 許世友和毛主席

1980年1月,尤太忠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82年,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他的老首長許世友1973年至1980年曾任職廣州軍區司令員。

尤太忠在軍內是重情重義的楷模。1985年許世友病逝,由於原先準備的棺材太小,裝不下許世友。老部下尤太忠親自派人到廣西的原始森林中,選了兩棵上百年的楠木,為老首長許世友做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很多將領知道此事後,都被尤太忠感動。

王近山對肖永銀的誤解最深

肖永銀生於1917年6月,河南新縣人,和李德生是老鄉,1930年參加革命。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雖然他和王近山都在紅四方面軍和129師,但當時部隊高度分散,他們職級相差很大,所以並不認識。

1946年,肖永銀調到王近山的6縱18旅旅長,很快他就成為一員猛將。在1948年的定陶戰役中,6縱承擔了中野最堅決的任務,而肖永銀的18旅又是作為6縱的主攻。在攻打大楊湖的戰鬥中,打得異常慘烈。王近山派出6個團支持肖永銀,全殲整編第3師主力第20旅59團,為中野全殲整編3師立下了汗馬功勞。

圖 | 開國少將肖永銀

但是在解放戰爭後期,王近山對肖永銀產生了巨大的誤會。成都戰役後,王近山和自己的小姨子,也就是妻子韓岫巖的親妹妹韓秀榮陷入了熱戀。3兵團政治部派人來調查此事,王近山作為當事人必須回避,以檢查工作為名去了川東,而負責配合調查此事的副政委李震又去了重慶,只好由肖永銀陪著工作群組調查。

盡管在整個調查工作中,肖永銀費盡心思保護王近山,但是王近山還是誤解了他,認為肖永銀是這件事背後的主謀。在此後的20年間,成了兩人之間難以解開的心結。就是在抗美援朝期間,兩人在一起指揮作戰,這個心結都沒有解開。

1968年,王近山的二兒子想去當兵,找到了肖永銀。肖永銀不僅幫了大忙,還給王近山出了主意,讓他寫信給許世友,因為許世友有機會見到毛主席。肖永銀拿著信找到了南京軍區許世友,這才有了王近山後來復出的事。

圖 | 許世友(左四)、肖永銀(右三)

1969年7月的一個深夜,王近山帶著全家到了南京火車站。肖永銀、27軍軍長尤太忠和60軍軍長吳仕宏來到車站接他。王近山一見到肖永銀,第一句話就是:「永銀,過去我錯怪你了!」肖永銀聽後眼淚就出來了,緊著說:「司令,不要再提過去,你清楚就行了。」

後來,肖永銀先後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和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很遺憾的是由於機會不好,只幹過大軍區司令員的副職,沒有當過大軍區司令員的正職。

圖 | 王近山中將

王近山在犯錯誤後之所以能夠復出,正是由於在革命戰爭年代結交了這麽一批親密無間的戰友。在他1978年5月去世後,肖永銀寫的悼詞,鄧小平親自大筆一揮,把王近山由副參謀長職務改為南京軍區顧問,按照大軍區正職辦理追悼會。這或許是王近山最後的傳奇故事了:人去世了還被任命為顧問。

參考資料:【李德生回憶錄】【虎將雄風:尤太忠紀念文集】【百戰將星肖永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