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東周建立過程:史記「漏記」一位周王,還將東周提前了20年

2024-04-15歷史

史記記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寵愛褒姒與姬伯服,廢掉申王後與太子姬宜臼後,導致申侯大怒,於是聯合繒國、犬戎,最終殺掉了幽王與伯服,西周就此滅亡,同時諸侯與申侯共立姬宜臼為平王。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建立了東周。

然而,戰國竹簡推翻史記記載,東周建立過程沒有史記說的這麽簡單,其實充滿了政治對抗、刀光劍影等等。接下來,根據如今已有文獻,將東周建立過程作一個粗略梳理。當然,其中還有不少疑問沒能解決,只能留待未來考古發現。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基本可以斷定是街坊傳聞,不足為信。但周幽王廢後與廢太子,可能不是寵愛褒姒這麽簡單,而是防止申國勢力過大。 當然,這是筆者猜測,未必可信,但這件事是西周滅亡的導火索。

竹書紀年記載:幽王廢掉太子之後,姬宜臼投奔外公申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大子,故稱天王 」。或許是「逆子號稱天王」,或許是其他原因,於是幽王攻打申國,引發申國、繒國勾結外敵犬戎,最終滅亡了西周。

清華簡系年中,「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bì,給),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大致印證竹書記載。

但幽王被殺後,竹書紀年中說「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於攜,周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 」。可見,幽王死後,是二王並立的分裂局面,至少可以說姬宜臼沒有得到公認,還不是真正的周王,但史記壓根沒有提到周攜王。

問題在於,周朝二王並立的局面,到底何時才被終結呢?竹書上說「 二十一年 」晉文侯殺了周攜王,此後姬宜臼成為唯一的王,二王並立局面被終結,但「 二十一年 」又是誰的「 二十一年 」,周攜王的、還是晉文侯的?

傳統觀點,「二十一年 」是晉文侯紀年,就是周平王十一年,公元前760年。但清華簡卻表明傳統觀點錯誤,因為清華簡系年中清楚的寫道「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

由此可見,周朝二王並立局面的終結,時間是在攜王二十一年,也即公元前750年。 因此,東周真正建立的時間是在公元前750年,比史記記載的晚了20年。

需要註意的是,無論竹書、還是系年,都提到了擁立攜王、以及 「二十一年 」的攜王紀年,是否說明當時很多諸侯或大臣其實支持周攜王,而不支持周平王?

起初,擁立姬宜臼的是申侯、魯侯、許文公,並不包括晉文侯,那麽晉文侯為何倒向周平王,又如何幫助平王東遷?

晉文侯倒向周平王的原因,錢穆在【國史大綱】裏指出「晉文侯覬覦黃河西岸之土地,乃起兵殺攜王,自為兼並」。簡而言之,周攜王阻礙了晉國利益,周平王可以滿足晉文侯,其後支持周平王的鄭武公、秦襄公也是一樣,都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就是周平王「賄賂」了他們。 拿周王室土地「賄賂」,導致周天子實力大跌、威信掃地,這是東周王室衰微的重要原因。

因利而動的晉文侯,擁立周平王的過程,清華簡系年記載:「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 」幽王死後九年,天下沒有共主,然後晉文侯先將平王迎到「 少鄂 」,再立之於「 京師 」,三年後東遷洛邑。

其中,「少鄂 」何在如今還沒有確切考證,但「京師」應該是在鎬京,去年在陜西韓城市發現「嬴姓京國」都城,也有可能就是晉文侯擁立平王的「京師」。總之,這兩個地名如今都沒能確證。

因此,平王東遷成周洛邑的時間,是在周幽王死後十二年,也即 公元前759年。

綜上,關於西周滅亡、東周建立的大致過程如下:

公元前771年,作為西周防禦犬戎的西申、繒國勾結犬戎,導致西周滅亡,以及周幽王被殺,但隨後二王並立。

公元前762年,為了謀取黃河西岸,晉文侯倒向周平王,同時秦襄公、鄭武公大概也是此時因利倒向平王,三年之後平王東遷洛邑。

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殺掉身處虢國的周攜王,終結了二王並立的分裂局面,到了此時東周才真正建立。

參考資料:史記、竹書紀年、清華簡系年、國史大綱、【李學勤:由清華簡系年論 <文侯之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