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長津湖冰雕戰士朱彥夫,在北韓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後來如何了?

2024-07-26歷史

前言:說起今年電影的國慶檔,【長津湖】這部片子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影片中令人熱血沸騰的畫面無一不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歷史。抗美援朝戰爭把中國誌願軍鋼鐵般的意誌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其中,未滿18歲的朱彥夫更是為人稱頌,他參加了上百次戰鬥,身負重傷仍舊堅持到底,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那麽,14歲就選擇參軍的朱彥夫到底有著怎樣傳奇的經歷呢?他在長津湖畔是如何用重傷之軀創造奇跡的?今天的故事就帶大家一起走進抗美援朝的故事,走進朱彥夫的一生。

少年立誌報效祖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少年英雄初登場!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懷揣著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毅然投身於北韓戰場上,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剛剛成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能容忍,中國雖是初生牛犢但是絕不是好欺負的。

1950年10月,誌願軍在總司令員彭德懷老總的率領下,跨過了鴨綠江,向北韓伸出了援手。當然,更多的是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番警告,妄想侵犯中國的利益,所以抗美援朝戰爭是勢必要爆發的。事實證明,霸權主義的美國是欺負不到中國的頭上來的,凡是妄想侵犯中國的侵略者,必將受到沈重的打擊。

和美國相比,雖然我方誌願軍裝備落後,面臨的作戰環境十分惡劣,但是卻沒有一人退縮,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的立國之戰,打響了中國的名號,同時打出了中國的國威。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表明了西方侵略者再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對中國進行轟炸和搶奪,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是不可被侵犯的。

當然,戰爭的勝利必不可少地伴隨著人員的傷亡,我們在這其中所犧牲的一切又何嘗不是令人痛心疾首呢? 任何一場戰爭的勝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各種作戰物資和戰時費用的消耗,誌願軍的死傷更是不計其數,無數誌願軍英靈都永遠長眠在了北韓的白山黑水之間,這又是怎麽能夠忘懷的呢?

在這樣一場偉大的戰爭中,同樣湧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無論是指揮官還是在前線廝殺誌願軍戰士們,都是抱著必勝的決心與敵人決一死戰。他們用血肉之軀為新中國打下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為中國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鋼鐵長城,保家衛國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所有人心之所向。 而戰爭中所鍛造出來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一直流傳至今,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抗美援朝中一名偉大的誌願軍戰士,雖然他的名字不為大眾所熟知,但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彥夫此人作為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名老兵,他參加了上百次戰鬥,多次負傷,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1933年,朱彥夫出生於紅色革命的沂蒙山區,在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孕育了無數為人稱頌的英雄故事,他的一生就從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展開了。但朱彥夫的童年卻並不幸運,那時日軍的侵華氣焰正值鼎盛時期,一路侵犯到中國的核心地帶,朱彥夫一家都是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中度過的。

他的父親被日本人活活打死,當時目睹了一切的朱彥夫恨自己無能為力,雖然年紀尚小,但他從此之後便在心裏種下了反對侵略戰爭的種子,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在他14歲那年,朱彥夫瞞著母親偷偷報名參加了解放軍,這個生長在山東沂蒙山區的小男孩,骨子裏也是流淌著愛國的熱血。

彼時國內形勢嚴峻,國共兩黨內戰從未停止,囂張的國民黨政府一直想要稱霸大陸,多次向解放軍發動進攻。朱彥夫參軍後不久,就爆發了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懷著滿滿的報國之情,年紀小小的他毫不畏懼,勢要新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後來無論是渡江戰役還是解放上海,都有朱彥夫的身影,在他家鄉人的眼中,這個十幾歲的娃子可真是厲害,小小的年紀就能上前線打仗,絲毫不輸身邊那些老兵,英勇作戰還多次立功。

朱彥夫16歲那年,便憑借著優秀的表現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被轟炸後,他竟然吃了自己的眼球?

1950年,北韓半島的烽火狼煙波及到了中國,朱彥夫跟隨中國人民誌願軍再次收拾起行囊,扛起了鋼槍就開赴北韓戰場。雖然他當時只有17歲,但是朱彥夫曾身經百戰,還和國軍最精銳的部隊打過仗,所以自然是信心滿滿。

雖然說對於戰爭,朱彥夫是不再陌生,但是北韓戰場和國內戰場不同,作戰難度加大了,而且敵人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美軍,所以抗美援朝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但也是受不了北韓的惡劣環境,北韓的冬天太過寒冷, 甚至有史料記載,1950年的北韓冬天是此前五十年來最寒冷的一年, 可想而知,當時的誌願軍是面臨著多大的困難。

據後來老兵的回憶,當時如果不戴手套直接握住槍支,那麽手在離開槍體的那一瞬間,手心就會被撕下一塊皮。如果耳朵不戴防護,在戶外待上一會兒,手一碰,耳朵就掉了。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作戰前,我軍沒有準備好充足的冬裝和防護用品,所以很多戰士都被凍傷了,還沒開始打仗就受到了外來原因的影響,這種減員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而且還是大規模減員。

而朱彥夫自己也不知道,就是在北韓的土地上,他的命運也即將被覆寫。1950年11月初,朱彥夫所在的第九兵團來到了長津湖地區進行作戰,當時附近的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30-40度,但戰士們都只穿著單薄的棉衣,還破著洞,寒風直往懷裏鉆,禦寒能力實在是太差了。

而彼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卻是裝備精良,補給充足,美國大兵們隨身攜帶的棉被和服裝簡直就像是去度假的。和誌願軍戰士只能共享棉被抱團取暖相比,美軍的每名士兵都配備了禦寒能力突出的外服,以及舒適暖和的睡袋。在如此懸殊的差距下,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朱彥夫所在的二連奉命與美軍爭奪250高地,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敵我雙方都明白有一場硬仗要打,都是蓄勢待發。作戰前夕,誌願軍運用巧妙的戰術示弱,美軍因而掉以輕心,還以為前來作戰的中國軍隊數量並不多,所以也就制定了狂妄自大的想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的方針。所以作戰一開始美軍就被誌願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剛開始的這點優勢逐漸就被美軍的壓倒了,他們仗著先進的武器裝備,每天都對誌願軍的陣地投下數百顆炸彈,250高地經過了反復的爭奪和轟炸,連山頭都被削平了很多。

和朱彥夫一起的全連戰士們,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與敵人的兩個營展開了殊死搏鬥,一直堅守在陣地上不退縮。到了最後,雙方都開始了白刃戰,我方傷亡慘重,很快陣地上就只剩下朱彥夫自己了。令人心酸的是,戰士們很多都不是和敵人的搏鬥中犧牲的,而是被凍死的,但是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保持著戰鬥狀態,神情堅毅。

隨後美軍對高地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和轟炸,面對著我方戰士的遺體,他們還不死心地挨個捅了一刀,或許是之前的經驗讓他們害怕了,所以才變得如此殘忍。朱彥夫在戰友們都倒下的時候,還依舊死守陣地不後退,敵人的子彈雨點一樣打在他的周圍,朱彥夫還在堅持著向美軍掃射。但是就在下一秒,三顆手榴彈就被丟進了戰壕裏,他還沒來得及把它們扔出去,就聽見轟然巨響,他只記得自己眼前火光一片,視野一黑便昏了過去。

不知道過了多久,朱彥夫才被鉆心的疼痛所喚醒,他躺在厚厚的雪地裏,全身都被凍僵了,手腳都不聽使喚了,但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活下去。求生欲充斥著他的腦海,以至於他在迷迷糊糊中吞掉了黏在臉上的東西,後來才知道, 那竟然是自己被手榴彈炸飛出來的左眼球。

身殘誌堅,重拾信心

多次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朱彥夫人生路怎麽走?

就在這零下三十多度的長津湖畔,朱彥夫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意誌力,在半米深的雪地裏爬行,所過之處皆是濃厚的鮮血。

雖然他全身的能量都要被耗盡了,但還是懷著堅定的信念,戰友們已經犧牲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告訴首長這次的阻擊任務沒有失敗。他也不清楚自己爬出去了多遠的距離,很多時候都陷入了短暫的昏迷,但是卻又被求生意識所喚醒。幸運的是,奄奄一息的朱彥夫終於被偵察兵發現了,趕忙把他送往戰地救護所緊急救治。

但是朱彥夫身上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陣地的醫生也是束手無策,只能先勉強幫他保住性命,後來送往國內進行醫治。他和其他重傷員被送到了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當時醫生們看到他都是連連搖頭,這樣重的傷勢,他是怎麽從戰場上活下來的啊?

朱彥夫的左眼眶成了一個黑黑的空洞,血不停地往外冒,臉上的皮膚也被嚴重炸傷,根本看不出原本的模樣,就算是他的母親都認不出來自己的孩子了,可見當時的戰況之慘烈。朱彥夫的腹部還有一條長長的口子,許是之前的陣地醫生簡單的縫合了幾針,連腸子都沒有塞回去,他的身上也多處中彈,四肢被嚴重凍傷,此時昏迷不醒的朱彥夫還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截肢。

等到他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幾十天之後了,醫生們對他展開了緊急救治,在93天之內,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才勉強把他從鬼門關上拉了回來。此時,朱彥夫看著自己的樣子, 左眼邊的眼眶完全是個擺設,右眼也只剩0.3的視力了,失去了四肢, 年僅17歲的朱彥夫第一次知道了什麽是絕望。

他每天都渾渾噩噩的活著,一想到自己和一個廢物沒有什麽區別就恨不得把敵人碎屍萬段,但是自己現在這個樣子又怎麽能夠做到呢?他無法接受這一切,後來朱彥夫還一度輕生,鬧絕食想要餓死自己,護理人員卻依舊強硬餵食,他也想過跳樓,但是自己卻連窗戶都爬不上去,此時的朱彥夫就像是一具行屍走肉一樣,萬念俱灰。

後來,還是部隊的馬政委一句話點醒了他,自己的生命是醫生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從死神手裏搶回來的,自己又有什麽資格不珍惜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朱彥夫終於徹底清醒了,自己在戰場上連敵人都不怕,為何連眼下的這點苦難都受不住呢?自己身上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他從此也決心一定要活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隨後他積極配合治療,作為一名一級傷殘軍人被送往了山東一個條件非常好的療養院裏,還派專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但是朱彥夫卻不想給國家添麻煩,作為一個「活死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生活有什麽意義?既然不能繼續戎裝上戰場,那也不能浪費國家的資源,隨後便放棄了優越的療養條件,選擇回老家。

上級也是實在拗不過他,最後也是同意了他的請求,當時長津湖戰役打完後,他所在的連隊都被確認為全部陣亡了,身為「烈士」的朱彥夫卻又再一次出現在了母親的眼前,看著自己死而復生的兒子,老母親也是十分感恩國家。但是現實依舊是殘酷的,看著四肢全無的朱彥夫,深知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挑戰極限人生,英雄大義

帶領鄉親們走向致富路,斷臂卻寫出了33萬字的傳記?

悲痛的母親哭著讓朱彥夫回到療養院去,但是那裏的條件雖好,卻不是他的心之所向,自己已經下定決心要獨立自主,不給國家添麻煩。

隨後朱彥夫便開始鍛煉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吃飯、穿衣、大小便等日常行為開始,對於普通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他來說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戰。但是朱彥夫不服輸,也不怕困難,他是從戰場上廝殺回來的,當然不會被這點困難所打敗,於是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自己站起來,後來裝上假肢之後,他開始練習站立和初步的行走,再一次創造了奇跡。

後來人們好像也發現了,這個殘疾的軍人好像和正常人沒什麽兩樣,他終於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又回到了和普通人一樣的高度。後來, 朱彥夫還收獲了自己人生中的摯愛 ,她就是當時的護士陳希永,20歲的小姑娘大著膽子看了一眼朱彥夫這個「肉軲轆」,便再也放不下了。

陳希永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朱彥夫在當時也一度成為了佳話,朱彥夫不僅重新站了起來,人生也開始重新向好的方向發展了。朱彥夫此時決定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自己的這條命是國家給的,自己應當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當時他的老家沂源縣張家泉村是一個偏僻的山村,雖然解放後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土地,但是土壤非常貧瘠,當地人經常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朱彥夫也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殘疾了而對這一切不管不顧,而是決意要帶著大家脫貧致富。當時朱彥夫第一步就是在村裏創辦學校,只有讓人們學習文化知識,才能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他拿出了自己的撫恤金建立了圖書室,每天都拖著沈重的假肢來到學校,雖然學校離他家只有一公裏,但是山路十分難走,尤其是晚上更是寸步難行。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堅持親自教大家讀書識字,用殘臂夾著粉筆,他這副努力的樣子感動了所有人,所以成效還是十分顯著的。

後來朱彥夫還帶著村民們整山改田,為了解決土壤的問題,他親自擔任村裏的黨支部書記,用自己的殘軀走遍了全村的六個山頭和三條大山溝,在山坡上開辟了八十多畝大寨田,還組織青壯年們把三條山溝削高填低,為村裏增加了兩百多畝良田,很受村民的愛戴。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他還帶領村民親自打水井,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還成立了林業隊,建造了幾十畝的果園,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生活也逐漸變得富足起來了,曾經貧窮的小山村面目一新,朱彥夫也真正的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就在他功成身退的時候,午夜夢回仍舊忘不了在北韓戰場上犧牲的戰友們,就決定要把當時的戰況記錄下來,警示後人。 1987年,他拿起了筆,用殘肢斷臂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出版了自己的【極限人生】一書,在此期間,妻子和家人也都給予了莫大的關懷和幫助。

如今,老爺子仍舊對生活充滿著希望,他對自己所獲得的榮譽只口不提,自己所做出的的貢獻他也顯得雲淡風輕。雖然他的身體不健全,但是朱彥夫的精神卻永遠屹立不倒。

謹以此文向朱彥夫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至此,我們的文章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