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6年陶鑄被毛主席任命為中宣部部長,夫人曾誌:這工作你不合適

2024-01-23歷史

圖|陶鑄

1933年,27歲的陶鑄受黨組織的委派,前往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同年5月,因為叛徒出賣,陶鑄被國民黨逮捕,被判處無期徒刑,隨後被關押在南京中央陸軍監獄。

獄中,陶鑄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屈,積極聯絡同獄的其他共產黨人,健米秘密黨支部,團結可以團結的獄中難友,與敵人進行堅決鬥爭。

即使身陷囹圄,他也從未停止過學習。

獄中幾年,陶鑄大量閱讀【史記】、【古文觀止】等古典作品,研究政治、經濟、歷史、文學等理論,在之前的革命生涯中,陶鑄無暇讀書,如今在獄中,他靜下心來深入轉移共產主義思想。

圖|陶鑄(右二)

後來,有人問他畢業於什麽學校,陶鑄總是真誠回答:「我是監獄大學的畢業生。」

其實不然,1926年,18歲的陶鑄離開家鄉湖南,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並於同年找到自己的革命信仰,加入共產黨的隊伍。

獄中敵人告訴他:「校長之意,你是黃埔生,如果你相信三民主義,不僅放你出獄,還會委以重任。」

陶鑄聽後,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信仰共產主義,就是殺了我,我還是信仰共產主義。」

自從被捕入獄,陶鑄始終保持堅定不移的態度,敵人就算軟硬兼施,拿他也沒了辦法。

圖|周恩來、陶鑄等人

1936年底西安事變爆發,國共再次合作,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政府也開始釋放一些犯人。

與此同時,獄外的很多同誌都在致力於營救陶鑄他們出獄,尤其是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的李克農,為營救陶鑄等人,李克農可謂是費盡周折。

1937年,經組織營救,被關押4年多的陶鑄終於被釋放出獄,恢復自由。出獄後第一時間,陶鑄就前往中共長江局尋找周恩來,請求給他分配工作。

圖|周恩來

在見到周恩來之前,陶鑄忙著上樓梯,就在這時樓梯口閃過一個戴著眼鏡的人,陶鑄沒有見過這個人,立刻警惕起來,他大聲喝問:「什麽人?站住!」

對方可能是沒有聽見他說話,並未回應,陶鑄就直接追了過去,他一邊往樓梯上跑,一邊嘴裏喊著對方。

等兩人打了照面,二話不說就直接扭打起來,從樓上打到樓下,對方的眼睛也被打倒在地。原本在辦公室的周恩來聽到這麽大的響動,聞聲跑出來,制止他們:「你們幹什麽?」

陶鑄大義凜然:「他官僚主義,上來就打人。」對方也是一臉茫然:「不知什麽人,硬往上沖。」

周恩來看到這場面忍俊不禁,向這兩個人剛打過一架的人互相介紹對方,他向戴眼鏡的人介紹:「這是陶鑄。」又向陶鑄介紹對方:「李克農。」

兩人一聽對方的名字,當場楞住,都傻了眼。

圖|李克農

原來一個是黨內的好同誌陶鑄,一個是奮力營救他們出獄的李克農,打得竟然是自己人。

原本陶鑄還計劃著有時間去拜訪感謝李克農,沒想到初見就打了起來。不過他們都性格直率,這麽一打,反而成了好朋友。

後來每每提及這件相識之初的趣事,陶鑄和李克農都樂得合不攏嘴,只覺得有趣。

顯而易見,陶鑄的性格直爽,他常常是個坦誠爽快的、直言無諱的人,往往有什麽想法,他總會直接說出來,也因此鬧出不少「場面」。

毛主席如此說他:「陶鑄是黨內的一頭牛。」

圖|毛主席

毛主席:陶鑄是頭牛

1932年,毛主席率領紅軍東路軍成功攻下漳州,正好時任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的陶鑄當面去見毛主席、林彪、聶榮臻,向他們匯報工作。

當時閩東地區的鬥爭情況是山區、土匪分散,敵人力量較為薄弱,陶鑄分析表示:「我們決定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而重點的重點又是發動農民抗捐稅,開展武裝鬥爭。」

毛主席當即對陶鑄的想法表示認可,連聲稱贊:「好,對頭。重點對頭,重點的重點尤其對頭。」

圖|毛主席與林彪

陶鑄隨即講起他們鬥爭的情況:「我們已經建起了福安等縣的遊擊區,其他的如羅源、連江、永泰、古田等縣也搞了武裝,建立起若幹梅花式的遊擊區......」

講到這裏,陶鑄適時提出困難:「現在主要是缺乏槍支,希望紅軍能支援我們地方兩個連的槍支,閩東根據地就可早建成。」

陶鑄剛說完這句話,在場的林彪面露驚訝神色:「兩個連?不少啊,要拿出這麽多槍來,我們有困難。」

陶鑄倒也直言不諱,有話直接說了出來:「你們光想跟地方要錢要糧,就不想想怎麽幫助地方建設根據地。我們要槍支,你們有困難,你們要錢要糧,我們就沒有困難?」

圖|陶鑄

氣氛有點冷靜起來,毛主席這時候也勸誡著,向陶鑄講起過往艱苦的經歷:

「我們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挺進時,共有4000多人,其中一半沒有槍,只扛著長茅大刀,每人帶一斤炒米,兩次休息後就吃光了。如果不打仗,就會餓死人。幸虧第3天晚上,找到國民黨的一支地方部隊,打了一仗,消滅他們,奪到糧食,那天晚上大家飽餐了一頓......」

回憶起這些艱苦的鬥爭歲月,毛主席十分動容,不過陶鑄倒也不掩飾自己的情緒,直接「懟」了一句:「那好吧,你們每人再背一斤炒米,去找機會打仗吧。」

一旁的紅軍將領打算反駁陶鑄時,毛主席立刻制止了對方。他理解陶鑄的難處,也清楚陶鑄這個人的性格,一心一意為了革命。

圖|毛主席

這件事過後,林彪有些忿忿地表示:「陶鑄是黃埔五期的,蔣介石罵第五期搗蛋分子最多。」

黃埔第五期於1926年開學,1927年畢業。在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出自黃埔第五期的除了陶鑄,還有許光達、宋時輪等人,他們都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開國將領;而國民黨將領中,出自黃埔第五期的有鄭庭笈、邱行湘等人。

至於林彪自己,則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學員。

雖然林彪對陶鑄的態度有些忿忿不平,但毛主席卻滿面笑容,他開玩笑地說道:「陶鑄是黨內的一頭牛,有股牛勁,也有牛脾氣,牛長了犄角就要頂人,這種人黨內還是需要的。」

毛主席此言不差,陶鑄常常因為沒能忍住他的牛脾氣,難免出現「頂人」的事情。

圖|右起:毛主席、胡誌明、陶鑄

譬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陶鑄到了延安,歷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宣傳部部長等職。

有一次他和葉劍英談起關於八路軍司令部的改善意見,陶鑄和葉劍英意見不同,陶鑄認為應該改變,葉劍英則持相反的意見。

到後來陶鑄直言:「這是王稼祥同誌的意見。」當時王稼祥是軍委副主席。

葉劍英沒有再說什麽,只是說:「既然這樣,你們執行就是了。」

在之後的工作中,陶鑄不可避免地又和葉劍英有意見相左的地方,或許是二人溝通不暢,事情還傳到毛主席的耳中。

毛主席專門找陶鑄談話,表面上是「批評」,話語中還是充滿著一種關懷:「你這個人怎麽到處頂人,連劉少奇同誌你都頂。」

圖|青年葉劍英

陶鑄之後還是註意了許多,盡量避免直來直去傷到別人,部隊中的老戰友如此形容他:「陶鑄像一輛坦克車,發動起來轟轟叫,不註意時可能碾傷幾個人,但他總是開拓前進。」

這樣的比喻確實很恰當!

而陶鑄也確實靠著堅定的、踏實的、倔強的、剛正不阿的「牛」脾氣始終奔走在革命道路上,並在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堅持辛勤耕耘。

建國後的陶鑄

新中國成立後,陶鑄與夫人曾誌南下在廣東任職,陶鑄先後擔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代理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廣東省省長、廣州軍區政委等職務。

毛主席告訴陶鑄:「廣東是中國南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他將這個重任交到陶鑄的手裏,而陶鑄也不遺余力地投入到廣東的建設事業上。

廣東的建設與發展越來越好,陶鑄的付出與成績也深得眾人的贊賞。

圖|陶鑄

他去見毛主席,還是像以前一樣,對毛主席十分坦誠。

毛主席問他:「你們那裏有多少縣?」他毫不猶豫回答:「110個縣。」

毛主席多次強調幹部人員不能脫離群眾,所以每次和官員談話,毛主席總是愛聽群眾群體裏的故事,而且情節越是生動,毛主席聽得越是津津有味。

毛主席問陶鑄:「有什麽新聞嗎?」他說的新聞就是指關於群眾的事情。

圖|毛主席

陶鑄就給他娓娓道來,他嗓門大,講起發生在群眾身上的故事來眉飛色舞,毛主席聽著也是哈哈大笑,這樣的畫面一點兒不像是在匯報工作,更像是兩個老友一起談天說地,暢所欲言。

毛主席稱贊他:「你們那裏故事多。」

確實,陶鑄會講到很多的故事,但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陶鑄神深入群眾,110個縣中他跑了105個縣,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群眾中間,又怎能不了解普通百姓真實的故事。

本質上,這是對陶鑄的誇獎。

幾十年的革命歲月,毛主席清楚了解陶鑄這個人的性格,他為人堅定、有話敢言,在毛主席面前,他依然敢於表達自己,這一點讓毛主席尤為欣賞。

圖|毛主席與陶鑄曾誌

1966年在選擇讓何人出任中央宣傳部部長時,毛主席很快便想到了陶鑄。

在毛主席看來,陶鑄有著幾十年的革命經歷,戰鬥經驗豐富,也有著堅定的信仰,這麽多年他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從資歷、水平、魄力等各方面來看,毛主席都認為,陶鑄無疑是最佳人選。

陶鑄被任命為中央宣傳部部長,夫人曾誌得知此事,竟意外地表示:「這項工作於你不合適。」

圖|陶鑄與夫人曾誌

陶鑄與曾誌於1932年結婚,兩人是革命伉儷,一起走過許多年的歲月,共同迎來革命勝利的這一天。

曾誌是了解丈夫陶鑄的性情的,陶鑄的老戰友說他是一團烈火,能烤熱你也能烤傷你,而在曾誌看來,丈夫陶鑄是燃油的性子,一點就著。

曾誌擔心的是,陶鑄的脾氣火爆,向來講話都是直言不諱,關於他性格的故事是數不勝數,她擔心陶鑄並不適宜這樣的工作。

但毛主席也有自己的高瞻遠矚。

圖|毛主席

戰鬥歲月,陶鑄就不遺余力地做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陶鑄受黨中央、毛主席的委任進北平去,當面與固守北平的傅作義談判,並最終完成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任務。

新中國成立後,陶鑄又堅守廣東,為廣東的建設與發展殫精竭慮。陶鑄,實在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

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陶鑄始終處事果斷,有過人的才幹,而且他始終堅定自己的革命信仰,始終緊跟毛主席的步伐。

毛主席是信任和賞識陶鑄的,這才深思熟慮,讓陶鑄擔此重任。

圖|陶鑄塑像

1969年,61歲的陶鑄被確診癌癥,兢兢業業多年的他身體難受,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

周恩來總理特意做出指示,指定醫護人員為陶鑄治療身體,遺憾的是,陶鑄病情嚴重,1969年11月30日,陶鑄還是沒能抵過病魔的折磨,與世長辭。

10年後,他的夫人曾誌、女兒陶斯亮親自將陶鑄的骨灰安葬在廣州白雲山上,陶鑄以前著有散文【松樹的風格】,在他逝後的墓碑上,鐫刻著著名畫家吳作人親筆書寫的「松風」二字。

剛直不阿、堅韌不拔、忠貞不渝的松樹,正是陶鑄一生品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