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趣話吉林】之二十八:清代康熙帝「觀兵」兩巡烏拉城

2023-12-22歷史

「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浪花疊錦繡谷明。采帆畫鷁隨風輕,簫韶小奏中流鳴,蒼巖翠壁兩岸橫。浮雲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媲貅健甲皆銳精,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沖波行,雲霞萬裏開澄泓。」這是清康熙帝東巡吉林烏拉時撰寫的【松花江放船歌】,既「問俗」,更「觀兵」。

1682年初,康熙皇帝時年29歲,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經過8年的艱苦卓絕,平定了「三藩」叛亂,便率眾北上,親自視察東北邊陲軍備,準備迎擊沙俄。

內廷供奉翰林院侍講臣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所記,隨行一行7萬多人,從北京出發,經盛京(今沈陽),興京(今新賓),在3月25日達吉林城。兩天後,冒雨乘舟溯江前往大烏拉。「乙亥,冒雨登舟,溯松花江順流而下,風急雲湧,江流有聲,斷壁頹崖,悉生怪樹。江闊不過二十丈,狹處可百余步,凡濤迅發,往往驚人。」吉林將軍共派出吉林水師營各樣船只200余艘,載此行官員千余人,航行長達數裏,聲勢浩大,巍蔚壯觀。

一路上,康煕親眼所見「貔貅健甲皆銳精」,頓生無限感慨,即興寫下了豪邁詩作【松花江放船歌】,抒發了捍衛領土的雄心壯誌。康熙到達大烏拉後,選取台地設帳而駐,以免影響地方正常秩序,防止官員借機大興土木縻費錢財。

第二天,康熙考察了地勢地貌及明代烏拉國都城。烏拉城為北部屏障,緊扼吉林水路咽喉,在戰略上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是康熙千裏迢迢巡幸大烏拉的重要目的。 因雨滯後兩日,冒雨返吉。「舟行二十裏風雨欻。至,駭水騰波,江煙發墨,舟楫臬杌不能行急就岸停泊。」雨大船損無法前行,只好覓牛車前行,距吉林城還有30多裏。由於牛車「上下山崖間,泥滑難行,至船(吉林)漏下三十刻矣」亦即是深夜了。

1698年,康熙第二次東巡吉林。時值康熙禦駕親征準噶爾,平定噶爾丹叛亂,西北業已平定時。7月25日從京都出發,10月10日回京。此時「秋禾盛長,若由山海關外而行,恐致踐踏田畝」,故改取道蒙古。9月16日從木舒東行進入邊防重地「法特哈鄂佛羅」,駐蹕4天。康熙視察了山川地勢,進行了漁獵,沿松花江而行,於9月24日至大烏拉,駐蹕兩日,對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的虞獵農耕及牲丁狀況有所了解,便南下吉林城水師營返京。

果然在康熙「東巡」之後,大烏拉便出兵參與保家衛國之戰。1683年7月初至10月,大烏拉、寧古塔兵共3000人,分批乘戰船,駛往雅各薩城附近輪流駐防,隨時準備攻取被沙俄侵占的雅各薩城。1685年6月,烏拉兵參加雅各薩自衛反擊戰。1686年吉林、烏拉兩地官兵再次開往雅各薩城,參加第二次自衛反擊戰,迫使沙俄政府接受談判,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1718年3月16日,清征調烏拉500人,吉林500人與寧古塔2000人,由烏拉總管穆克登統領,赴新疆烏爾烏蘇等三城駐防,防止沙俄侵略,進剿蒙古準噶爾部叛亂。在駐三年時間裏,陣亡人數近半。1790年,英國殖民者唆使廓爾喀(今尼泊爾)叛亂侵占中國西部。清乾隆皇帝令烏拉與吉林兵1000人,開赴西藏抗敵。1855年2月,為阻擊沙俄再次入侵,鹹豐皇帝令烏拉、吉林兵300人,乘戰船15只,赴三姓駐防待命。1860年9月,烏拉牲丁300人補充兵員,開往東海沿岸,喬扮下海采珠者,以監視羅剎(俄羅斯)行動。1880年,光緒皇帝為防備沙俄,調烏拉協領兵1500人,赴海參崴附近駐防三年。

在清皇貢歷史上,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成為了主角,打牲丁們保家衛國的故事卻鮮為人之,甚至連名字都未留下。但風刮過了,也會留下痕跡。烏拉古城永遠牽掛著他們呢!

吉林省社區老年大學融媒體中心出品

作者:李俠

總監:張麗

執行主編:劉敬一

編輯:楊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