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代弘治年間永寧縣渡口和橋梁

2024-01-16歷史

明代弘治年間永寧縣渡口和橋梁

張澤武收集整理

在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河南郡誌】中記載有永寧縣「津梁」。這個「津梁」,究竟是什麽意思。

什麽是津梁,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與津梁有關的幾個詞語。津梁、津渡、渡口和渡。

①【津梁】:指渡口和橋梁,比喻能起引導、過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解釋:1、橋梁。2、比喻能起橋梁作用的人或事物。3、接引,引導。4、比喻濟渡眾生。5、指沿海海口。6、渡口和橋梁,比喻能起引導、過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②【津渡】:指渡口或渡河。

③【渡口】:1.基本含義:渡口是指道路越過河流以船渡方式銜接兩岸交通的地點。包括碼頭、引道及管理設施。指有船擺渡的,過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決問題或克服困難的關鍵節點。

2.詳細解釋:渡口一詞起源於傳統過河的場景,它象征著人們在面對困難或問題時需要跨越的障礙。在現代使用中,渡口常常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或突破口。

④【渡】:基本解釋有4種。1. 由這一岸到那一岸;透過(江河等),橫~。2. 載運過河。~船。3. 渡口(多用於地名茅津~。4. 姓。

在歷史上,渡口和橋梁是人們出行橫跨河流、溝壑的重要途徑,更是行軍打仗的必備條件,在交通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們透過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河南郡誌】中記載的永寧縣「津梁」,來了解一下,500多年前永寧縣渡口和橋梁的分布狀況,對研究洛寧縣的交通綜合狀況,有重要作用。

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河南郡誌】卷八【古跡】「津梁」記載:

明代弘治年間永寧縣有五大渡口:

【白馬渡】①:在縣東南二十裏原村保。

【金門渡】②:在縣南三裏王趙保,以南有金門山故名。

【廣濟渡】③:在縣西南十裏王範保。

【長淵渡】④:在縣西四十裏長水保。

【三台渡】⑤:在縣西一百裏故縣保,以南有三屹嶝山故名。

【源泉橋】⑥:在縣西五裏。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河南郡誌】卷八永寧縣【古跡】

註釋:

①【白馬渡】:在原村保張村灣村北。白馬渡以南有白馬山,故名。張村灣,今澗口鄉西灣村。白馬渡,南為張村灣,北為在禮村,是永寧縣東部洛河南岸通往縣城的重要交通要道上的渡口。

②【金門渡】:在金門川北,今寨子村北。金門渡位於金門川峪口,故名。金門川南為金門山。在歷史上,金門川曾設有金門城、金門亭、金門亭侯、金門縣、金門郡、金門鄉。

漢 金門亭:【方輿紀要】「以誅梁冀功,封李偉為金門亭侯。」

漢 金門城:【水經註】「金門山多重固在韓。建武二年,強弩大將軍陳俊轉擊金門、白馬皆破之。」【方輿紀要】「金門城以金門山名,後漢延熹二年,以誅梁冀功封尚書令李偉為金門亭侯,即此處也。」金門城東、南、北三面峭絕天險。

按:金門山今永寧地,【方輿紀要】入宜陽,宜改正。

東魏金門縣:【魏書 地形誌】「宜陽郡領縣金門,興和中置。」

金門縣,古縣名。東魏天平初置,治今河南省洛寧縣南。屬金門郡。北周廢。

東魏金門郡:【水經註】「洛水右會金門溪水,水南出金門山,北逕金門塢,西北流入於洛。【魏書 地形誌】「金門郡興和年置。」

【方輿紀要】「永寧縣西三十裏有金門塢。或以為金門郡城也。」

金門郡,東魏孝靜帝天平初(534年)置,治金門縣(河南洛寧縣東南),領金門、南澠池、南陜、盧氏四縣。屬陽州。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置義州,金門郡屬義州,僅領北陸一縣。北周廢。

【施府誌】:【魏書】有金門郡,又有縣金門縣,別屬宜陽郡。皆興和中置。是郡與縣不同地矣。其因漢金門城者為郡為縣,不可知,故別列之。

金門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定,在今洛寧縣陳吳鄉境內。金門鄉地域包括今陳吳鄉、澗口鄉兩鄉所轄地。

金門渡,南為寨子村,北為經局村,是永寧縣洛河南岸通往縣城的重要交通要道上的渡口。

③【廣濟渡】:在王範鎮西南。廣濟渡的意思是廣泛的幫助更多的人順利渡河。廣濟就是普度眾生。全國有很多的地方有廣濟橋、廣濟寺,湖北省還有廣濟縣,今名武穴市。行醫的有廣濟堂。制藥行業,有廣濟藥業。廣東省東莞市有廣濟醫院。

廣濟渡,南為陳宋裏,北為王範鎮,是連線永寧縣洛河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要道上的渡口。王範鎮為豫西商業重鎮,廣濟渡發揮了重要作用。

④【長淵渡】:在長水鎮西南龍頭山下。長水鎮,歷史上曾設長淵縣,渡口故名長淵渡。

長淵縣,古縣名。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改南陜縣置長淵縣,屬弘農郡。治所在今河南洛寧縣西四十一裏長水鄉西長水。隋義寧元年(617年)李淵取其地,避其名諱改名長水縣。

長淵渡,南為劉營村,北為長水鎮,是洛寧西部洛河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要道上的渡口。

⑤【三台渡】:在原故縣鎮東。三台渡以南有三屹嶝山故名。三屹嶝山,在縣西一百二十裏,今名三不管疙瘩。三不管疙瘩,位於洛寧、盧氏、欒川三縣交界處,三縣鞭長莫及,難以管理。三台渡東為河東村,西為故縣鎮,是永寧縣西部洛河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要道上的渡口。

⑥【源泉橋】:在縣西五裏。在王範鎮東一帶。今王範鎮東門外延壽河上,原漸盤橋的位置,今洛浦路與延壽河交匯處。源泉橋處在永寧縣東西官道上,是王範鎮通往縣城的唯一通道,是永寧縣東西官道的重要橋梁。這條東西官道是河南府通往盧氏、陜西關中平原的重要通道。

參考文獻:

1.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河南郡誌】。

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寧縣誌】。

3.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寧縣誌】。

4.民國六年【洛寧縣誌】。

5.網絡平台上的有關文獻資料。

6.調查采訪資料。

作者簡介:張澤武,洛寧縣陳吳鄉新寨村人,2003年發起並組織成立了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2006年參與組織籌備成立洛陽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副秘書長。2017年被推舉為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