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統一之戰,中國集結65萬大軍,是誰阻止了收復台灣?

2024-04-08歷史

1950年,粟裕統帥65萬大軍,準備一舉將台灣解放,將國民黨余孽完全收拾掉,這麽恐怖的兵力,為什麽卻沒能成功呢?中間出現了什麽差錯?是什麽人擋在了解放軍和台灣中間?點點關註,我們一起了解當年的故事。

日本曾經在很長時間內牢牢把控著台灣,時間長到有一代台灣人甚至已經日本化。抗日戰爭結束後,台灣被中國收回,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然而在解放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意識到大勢已去,尤其是渡江戰役,將蔣介石據江而守、南北兩治的美夢徹底打碎。蔣介石早早的就為自己想好了退路,考慮了海南和台灣之後,他選擇了距離大陸更遠的台灣。

在國內戰士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蔣介石便前往了台灣,帶走了國內大量金銀財寶,國民黨的殘兵敗將也紛紛逃到台灣去,一些曾經對中國共產黨舉起過屠刀的人更是爭先恐後,害怕慢一步就被中國共產黨抓住。至此,台灣再一次脫離祖國的懷抱,成為了海外一顆頑固的釘子,如今已經70多年了。

毛主席早就意識到台灣問題的嚴重性,他曾經對國際友人說過:「大陸上的事情都好說,將軍隊開過去就可以了,海島問題則比較麻煩,需要從長計議。」因此毛主席在1949年3月的時候,並開始計劃台灣的事情。那個時候粟裕被任命為總指揮,肩負著解放台灣的重任。1949年7月份,粟裕和張震提前對進攻台灣進行了演練,調集了三個軍和兩個炮兵團在上海進行搶灘登陸演習,希望能夠在搶灘登陸台灣的戰鬥中減少損傷,加大成功率。

1949年8月份,中央又將一個軍劃分到粟裕的手下,這個時候粟裕手中已經有八個軍可以使用,如此充足的兵力,讓粟裕可以有更多的計劃,他將四個軍作為進攻的第一批隊伍,另外四個軍作為第二批隊伍,這種將四個軍當做一個梯隊的戰爭準備,可謂是相當豪華。

而且當時第三野戰軍手底下的裝備並不弱,火炮有幾千門,坦克和裝甲車這些機動裝備也有上百輛,估計粟裕也會如同李雲龍一樣說一句:「從來沒有打過這麽富裕的戰鬥。」而在粟裕手下的八個軍中,就包括了在三野當中的王牌,20軍、24軍和27軍,這三個軍都是進攻能力非常強的,經歷過許多場惡戰,威名遠揚。三野中打阻擊戰最強的的26軍,也被安排到解放台灣的部隊當中。

而台灣的兵力方面,相對於解放軍來說是非常弱的,他們當時在台灣的主力,都是從大陸打了敗仗之後,屁滾尿流逃過去的殘兵敗將,數量只有十萬出頭,雙方一旦開戰,蔣介石知道一定是兇多吉少。因此蔣介石特意從各個地方召集兵力,首先國民黨還在中國東南地區頑抗的時候,蔣介石就命人抓了很多壯丁,通通帶到台灣去,而台灣本地也是不斷抓壯丁,將數量給湊起來。這還不夠,蔣介石又去日本那裏找來了一批僱用兵,花了大量的金錢,招募了兩萬人,將台灣本土的兵力提升到了20萬。

1950年,粟裕率領65萬大軍準備一舉解放台灣,是什麽原因導致最終沒能成功進行計劃?

粟裕當然知道蔣介石是會不斷做準備的,因此他也沒有停止增加自身的實力。在糧食方面,粟裕從中央那裏得到了60億斤糧食,專門作為攻打台灣的部隊的糧食準備。在裝備方面,粟裕向中央提出了申請,希望能夠加強軍艦上面的配置,得到價值1億美元以上的船只。對於這個要求,毛主席也是欣然同意,首先安排粟裕周邊的兄弟部隊,將船只都集中起來,準備了1100艘以上的船只給粟裕使用,這些船只共同運作下,在第一次登陸作戰時就能有10萬兵力上島。

1950年初的時候,毛主席去蘇聯存取,和史太林達成了協定,兌現了對粟裕的承諾,花了1.5億美元購買了11艘軍艦,其中包括兩艘巡洋艦,四艘踩地雷艦和五艘驅逐艦,使得解放台灣的軍艦力量大大增強。毛主席也與史太林談妥了協助方案,蘇聯方面將提供兩百架飛機給中國,用在解放台灣上面。那個時候中國的空軍是很薄弱的,有這兩百架飛機,還有蘇聯方面的飛行員教官,可以大大緩解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蔣介石的準備也沒有停止,原本蔣介石安排了12萬部隊在舟山群島上進行防守,但蔣介石考慮到當時的形勢,假如台灣失守,那麽舟山群島也會成為甕中之鱉,因此這些部隊全部被調回台灣。而是在海南島上失利的國民黨部隊,也有7萬人撤退到了台灣,再加上從其他地方征調來的兵力,在台灣上的國民黨軍隊人數到達了50萬。

不過對於粟裕來說,台灣終究是沒有建設多久,防禦體系還沒有完全成型,國民黨的部隊戰鬥力也不夠,很多人連戰場都沒有上過,更不用說那些被強拉來的壯丁了,因此粟裕是不怕的。唯一有點麻煩的是蔣介石的空軍和海軍,當時在台灣的飛機有700多架,用於飛機起飛的軍事機場也有11個,一旦發生空戰,我軍的優勢非常弱,而海軍方面,國民黨也有兩百多艘艦船,而且都不是普通的軍艦,同時還有一千艘從美國買來的小型艦艇做協助,海上和天上的實力都不容小覷。因此粟裕又做出了臨時的調整,將三野能調動的幾個軍全部投入到戰役準備當中,我軍的軍事實力也到達了65萬人。

當年解放戰爭的時候,有很多次戰役都是在我軍以少勝多的情況下進行的,那個時候面對的還是蔣介石的王牌部隊,解放軍都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如今在我軍兵力比國民黨多15萬的情況下,的情況下,蔣介石再也說不出優勢在他的話。而搶島登陸作戰有了海南戰役的經驗,我軍也不算是從零開始,戰爭的勝利天平正在向我軍傾斜。

而且此時的國際形勢對我軍也有利,當時美國宣布,北韓和中國,都不在美軍的防禦範圍內,而蘇聯又對中國進行大量的支持,提供了不少武器裝備和人才,從這個方面來看,我軍拿下台灣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1950年,粟裕率領65萬大軍準備一舉解放台灣,是什麽原因導致最終沒能成功進行計劃?

可這個時候有一個意外發生了,那就是北韓。那時候的北韓在金日成的帶領下,一直和南韓敵對著,他們無比希望能夠完成國家的統一,這個期望和中國相差無幾,甚至由於他們的形勢問題,比中國更加需要外援。因此金日成不斷向外尋求支援,尤其是蘇聯方面,金日成做了很多的努力。

而蘇聯方面是怎麽認為的呢?自從北韓表示了自己的需求,史太林經過思考,覺得美國既然不管北韓和台灣,那麽什麽時候處理這兩個地方的問題都行,可以有一個先後順序,不急著同時打下來。而對於蘇聯的利益來說,顯然幫助北韓統一整個地區,戰略意義更加大,北韓半島的沿海將徹底落入蘇聯的掌控,然後可以隔海與日本對峙。因此史太林決定,現在北韓方面下功夫。

蘇聯沒有告訴毛主席,而是直接指示金日成可以發動戰爭,蘇聯會對北韓進行必要的支持。因此中國在沒有受到任何訊息的情況下,韓戰爆發了。此時中國正準備執行統一台灣的戰爭,而這一個變動,也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亞洲的局勢都變了。

讓蘇聯和北韓都沒有想到的事,韓戰爆發後,美國突然之間改變了原本的想法,決定讓軍隊介入到亞洲的軍事當中,不僅讓聯合國部隊進入北韓戰場,也派遣第七艦隊直接進入台灣海峽,橫跨在大陸和台灣中間。這個舉動顯然是想徹底插手亞洲內務,將自己在南韓和台灣的傀儡保下來,也讓他們更加忠心。

周總理對美國出爾反爾的行為表示了憤怒,在外交上給予了強烈的譴責,可是這對於戰場的情況並沒有改變,美國鐵了心要插手進來,有第七艦隊橫跨在台灣海峽,我軍的軍艦自然不可能繞過他們進行登陸作戰。而沒過多久,北韓的戰事也出現了問題,聯合國軍的力量十分強大,金日成根本抵擋不住,被打過了三八線,甚至還有美軍來到了鴨綠江,飛機也飛到了中國境內進行轟炸。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毛主席決定命令誌願軍進入北韓,參加抗美援朝,而台灣那邊的計劃自然就擱置下來了。

為什麽美國會突然出爾反爾呢?其實這與他們的內部派系有關。最開始起決議作用的是美國的保守派,他們覺得插手台灣問題和北韓問題對他們沒有利益,如果將中國也得罪了,那麽在亞洲方面,他們面臨的大國敵人就會又多一個,因此杜魯門才會決定不插手這些事務,並且公開表示。只是幾個月後,主戰派很快就占據了上風,認為必須在北韓和台灣扶持起他們的傀儡勢力,以更好的插手亞洲事務。而且在台灣這個地方,如果能夠掌控住,那麽就能把控亞洲很多的海運路線,影響力甚至能輻射到中東地區。在這樣的考慮下,美國最終才會決定派軍隊出手。

因此當年粟裕集合了65萬大軍,最終卻沒能一鼓作氣的將台灣拿下,原因就在於美國的橫插一腳,當然也有蘇聯方面的決策問題,才使得兩岸統一耽擱了7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