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5年,日軍中將給陳毅運送60車裝備,朱總:你這下可成了大財主

2024-04-07歷史

1945年8月,日本軍隊宣布無條件投降。

盡管許多侵略中國的日軍士兵堅決不願意向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投降,寧願選擇向國民政府軍隊交出武器,但也有些不同的情況發生。

特別是,駐紮在吳淞的日本海軍司令保島對此做出了例外。他不僅主動向新四軍投降,還將他手中所有的武器和彈藥——總計60車皮的軍火——移交給了新四軍。

這一行為讓朱德總司令感到驚喜,他幽默地贊揚了陳毅,稱其成為了一個「大財主」。然而,陳毅只是神秘地微笑,表示這一切都歸功於「小盧」。

那麽,這個「小盧」究竟是誰呢?

他是如何使得日軍將軍乖乖交出這麽多軍火的?

他的生平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傳奇事跡呢?

這位「小盧」,即盧誌英,是中國共產黨在秘密戰線上的一位傳奇英雄。

1905年出生於山東濰坊的他,家庭條件較為不錯,因而得以持續接受教育。1920年,他考入了昌邑縣的乙種蠶桑實業學校。

在那個時期,他的三伯擔任縣警備隊隊長,因剿匪護民表現突出,深受民眾愛戴。然而,正是這一行為觸動了那些與匪賊沆瀣一氣的地方惡勢力。這些人暗中串通,將他殺害。

更加令人氣憤的是,這些惡勢力竟然聯手縣長,侵吞了三伯家應得的撫恤金。

這些經歷深深觸動了盧誌英,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正義與反抗。自此,他下定決心,要徹底改變這個弱肉強食的舊社會。

因此,在18歲那年,盧誌英獨自北上,考入了東北的一所軍校。從軍後,他跟隨東北軍參與了多次戰役。但是,他很快意識到,在這樣的軍隊中,自己的理想是難以實作的。

隨著大革命的興起,他果斷離開東北軍,向南邁進,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1925年,盧誌英先後抵達鄭州和洛陽,在那裏他遇見了中國共產黨黨員王樂平糊早期同盟會成員續範亭——後者也被追認為黨員。在這兩位前輩的影響下,盧誌英投身於革命事業,並於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他被黨組織派去北京從事秘密工作。空閑時,他還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旁聽課程,並自學了英語、法語、德語、日語四門外語。

1928年8月,盧誌英與比自己年輕9歲的黨員張育民結為夫婦。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大姐贈予這對新人一套繡有「伍、鄧」字樣的粉紅色枕套作為結婚禮物。

1930年,盧誌英遷至上海,加入周恩來領導的特工組織,負責情報工作。期間,他結識了忠誠於革命事業的國民黨資深將領莫雄將軍。從此,盧誌英的傳奇生涯正式展開。

1934年3月底,憑借特工組織的幫助,蔣介石任命莫雄為贛北第4區的行政督察專員及該區「剿共」保安司令,司令部設在江西德安。為配合莫雄的工作,盧誌英在保安司令部擔任主任參謀,獲得上校軍銜。

當時,蔣介石正對蘇區發起瘋狂圍剿,盧誌英的任務是幫助莫雄獲得相關的機密作戰計劃。但莫雄在國民黨內部受到邊緣化,很難直接接觸蔣介石的核心計劃,這讓任務變得異常艱巨。

經過深思熟慮,盧誌英認為,要想使莫雄贏得蔣介石的信任,首先需要讓莫雄立下戰功。於是,他策劃了一場大戲。

莫雄的部隊與紅軍展開了一系列「激戰」,取得了連連勝利。其實,這只是事先安排好的「計劃」,紅軍在得知內情後,早已悄然撤離。然而,蔣介石並不知情,對莫雄的「戰績」十分滿意,不僅公開表彰,還將德安宣布為「模範區」。

因此,一切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召集五省軍政高官,在廬山召開了一周的軍事會議,密謀「剿共」策略。

該策略由德國顧問、前德軍總參謀長賽克特主持制定。按照計劃,國民黨將動員150萬大軍,以瑞金為目標,對占地5萬平方公裏的中央蘇區進行全麪包圍。

作戰區域被細分為多個「格子」。戰爭開始後,每支國民黨軍隊都將不遺余力地占領自己負責的「格子」,然後在該地牢牢地駐守。更為狡猾的是,隨著國民黨軍隊的向心推進,還將設定30道由鐵絲網和碉堡構成的封鎖線。

這樣,蘇區將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紅軍無論如何鬥爭,都將無路可逃。

原本,莫雄沒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但由於其「戰功顯著」,蔣介石特意破例讓他參加。得知這一龐大計劃後,莫雄不禁感到震驚。

會議結束當晚,莫雄將一整套詳盡的計劃帶回司令部,交給了盧誌英。盧誌英深知形勢

緊急,連夜與同誌們使用隱形藥水,將整個計劃轉寫至多本字典中。

這份計劃最終由項與年同誌送達周恩來手中。

正是這份及時的關鍵情報,使得中央於1934年10月10日決定提前進行戰略轉移。

抵達陜北後,毛澤東曾表示:「紅軍得以存活,盧誌英同誌立下了汗馬功勞!」

實際上,傳遞這份關鍵情報僅僅是毛澤東所說的「汗馬功勞」之一。

那麽,盧誌英在長征過程中還做出了哪些關鍵性的貢獻呢?

在湘江之戰後,中央紅軍損失慘重,黨中央認為紅軍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薛嶽指揮的國民黨大軍。

1934年12月初,盧誌英接到中央的密令,要求他盡快滲透薛嶽的司令部。盧誌英沒有讓黨中央失望,很快就深入薛嶽的核心圈子。

在1935年1月至3月間,盧誌英獲得了大量關於國民黨主力及地方軍閥軍隊的駐防和調動情報。借此,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多次化險為夷,還成功召開了遵義會議。

在中央紅軍安全撤退後,留守貴州畢節的盧誌英開始為紅二、六軍團的到來做準備。當時,蔣介石將63師交給莫雄指揮,目的是消滅留在該地區的紅軍8000多傷病員。

盧誌英利用63師師長陳光中的色欲,不僅為他找了小妾,還每日陪他暢飲。因此,沈溺於酒色之中的陳光中將「剿共」任務置之不理。

當紅二、六軍團即將抵達之際,盧誌英又利用陳光中的懦弱,勸其早日逃離。陳光中果然乖乖聽話,帶領手下迅速撤退。結果,賀龍、蕭克將軍毫無血戰便占領了畢節。

此後,盧誌英與妻子隨紅軍開始了長征之旅。

當大軍透過貴州西南部的苗族和布依族聚居地時,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當地頭領拒絕紅軍通行。

關鍵時刻,盧誌英和他的妻子接受了任務,前往與頭領協商「借道」。當時,頭領正受脖子上膿瘡的痛苦困擾。張育民依靠醫學背景,為他提供了治療,並且勇敢地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皮,貼在頭領的傷口上,幫助傷口愈合。

盧誌英和張育民的這番行為深深打動了頭領,他不僅熱情歡迎紅軍,還贈送了一塊大紅毯子給盧誌英夫婦,以表達感激之情。如今,這塊毯子作為革命文物,展示在南京雨花台的烈士紀念館。

然而,在確保紅軍安全的同時,盧誌英夫婦卻遭遇了深刻的個人悲劇。一次,當他們被國民黨軍隊追擊時,他們的幼兒因恐懼而不停哭泣。為了同誌們的安全,盧誌英作出了艱難的決定,將孩子留在了相反方向的一棵樹上。

最終,雖然大部隊安然無恙,盧誌英與其妻子卻遭受了失去親子的巨大痛苦。

隨著全面抗戰的爆發,盧誌英被賦予了新的任務——深入敵後的上海,建立一張秘密的情報網絡。

這一回,盧誌英化身為一位富有的商人。正如文章之前所提及的,他曾自學日語,這讓他很快就認識了文初提到的保島。

為了接近敵方高層,盧誌英在他新開的咖啡館內舉辦了一場「才藝展示會」,即日偽頭目們用餐時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藝。在得知保島對彈奏古琴的偏愛後,盧誌英將活動改為「琴弦之夜」,以共賞藝術表演。

這一改變立即引起了保島的興趣。一次,他主動登台,準備演奏【春江花月夜】,而盧誌英則主動提出用二胡伴奏。

這場共同的表演讓保島開始將盧誌英視為親密朋友。與此同時,盧誌英在上海的生意日漸興旺,但實際上,他的工廠與商鋪都是黨的秘密情報站,工人們都是黨的忠誠同誌。利用這種便利,盧誌英不僅收集了許多重要情報,還為新四軍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醫療物資。

在一次攜帶重金拜訪保島時,盧誌英聲稱有一個遭受土匪騷擾的富有親戚想要組建民團,因此需要一些軍火和醫療用品。保島雖然明白盧誌英的真正意圖,但還是在接受了盧誌英的厚禮後默許了他的請求。

1938年底,按照組織的命令,盧誌英在上海周邊組織起了抗日遊擊隊,有效地支持了陳毅、粟裕兩位首長的作戰。黃橋戰役後,他還組織了蘇北扛聯,親任副總司令兼參謀長。陳毅高度評價他,不僅是因為他是一名出色的情報員,還因為他是一個罕見的軍事家。

1942年1月,遵循李少奇的指令,盧誌英再度變身為富商,並借助與保島的關系,返回上海繼續從事情報活動。

到了1945年,敵人投降。盧誌英之前對保島進行的一系列策反工作使得保島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最終他將所有武器彈藥都交給了新四軍。

盡管為抗日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盧誌英並未立即返回黨中,而是選擇繼續留在敵營中鬥爭,迎來了他最後的輝煌。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接管上海時以整肅漢奸為名,實則旨在消滅黨的同誌。

當時,中統特務領袖鄭少石主管上海的「肅奸」行動,盧誌英與他關系良好。透過一番操作,在鄭少石的保護下,盧誌英成功「變身」為中統上海滬東區的副主任。

不久,上海的中統機構和警察局幾乎都被盧誌英安插的黨同誌占據了從科長到秘書的各級職位。

但盧誌英認為這還不夠。在中統站穩腳跟後,他故意將錯誤的情報透露給戴笠,由此被拉攏進入軍統,成為了一名情報員。

然而,正當盧誌英在敵營中大展身手時,他的一名助手張蓮舫背叛了他,向中統自首。這直接導致了盧誌英的暴露,並迅速被中統逮捕。

蔣介石曾以400兩黃金試圖收買他,但盧誌英堅決拒絕。之後,敵人對他施以嚴刑拷打,但堅強的盧誌英未曾屈服。

最終,在1948年12月27日夜晚,敵人將昏迷的盧誌英活埋於南京雨花台的一座小山上。犧牲時,盧誌英年僅43歲。

在此之前,他托人將一件衣物交給了妻子張育民。在衣領中,張育民發現了幾張密寫著革命詩歌的紙張,紙張背面鮮明地寫著八個字:勝利即將來臨,死亡無所畏懼!

1950年6月11日,依照敵特的供述,公安人員找到了盧誌英烈士的遺體,並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追悼及安葬儀式。

他的烈士證書由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發,編號為共和國第60號。

本文旨在向勇敢無畏、智勇雙全的盧誌英烈士以及所有黨的秘密戰士表達最高敬意。

共和國與人民將永遠記住你們的偉大功績!

你們的英勇事跡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