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上將授銜後不受重用,長期居於副職,發展不如一些中將、少將

2024-07-28歷史

1955年,新中國授銜儀式,王建安榜上無名,一年後王建安補授上將,這位周總理口中的「戰場悍將」,為何授銜遲到一年?

王建安,湖北黃安人,家庭貧寒。黃麻起義時期,他就帶領自己集結的60幾人小隊參與革命。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時期,王建安已經擔任政委以及司令員,是少有的軍政雙全指揮員,文能開展思想政治和宣傳鼓動工作,武能指揮軍隊前線作戰,毛主席稱他是「軍中虎將」。

王建安如此履歷,新中國成立,理所應當被授上將軍銜。實際上,他是1956年才補授上將軍銜,比其他上將晚了一年,歸根結底,很可能與他早年的三次經歷有關。

第一件事,當年延安展開批張國燾運動,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的幹部戰士,被進行捆綁批評,許世友性格火爆,難以忍受被冤枉,本想自己跑出延安,回老家打遊擊去,一說出這個想法,很多幹部和將領都說和他一起行動,最後一數,有30多個人,包括王建安在內。

王建安畢竟長年從事政治工作,政治敏銳性強,意識到這樣是犯錯誤,勸許世友,不能讓大家就這樣不明不白的離開,被許世友拒絕,你不走可以,不能攔著我們。

王建安思來想去,還是把這件事報告給負責人。當天晚上,準備一起逃跑的同誌,被一個一個從被窩裏拉出來,接受批評與調解,後來又送到「抗大」學習,這件事才算結束。

許世友從那以後,一直罵王建安是「叛徒」,不待見他,兩人後來在濟南會戰再合作,毛主席從中調解,兩個人才放下心結,重新和好。

第二件事,解放戰爭時期,王建安擔任山東軍區副司令,陳毅擔任正司令員,王建安在山東待的時間長,更熟悉本地。

陳毅指揮的戰役五敗一勝,王建安多次建議沒有被采用,這樣的戰績,實在也讓人著急。

一次軍事會議上,兩人對戰爭後是否掃尾,以及如何掃尾的問題,意見不一。王建安脾氣一上來,跟陳老總都拍桌子,據說當時王建安的嗓門很大,整個華野司令部鴉雀無聲。

這件事傳到延安,給上級領導留下王建安不尊重領導、不聽指揮、過於驕傲自大的印象。

第三件事,就是當時高、饒的反黨事件,當年王建安和饒漱石關系非常緊密,公事上兩人緊密合作,私交也很不錯。

高、饒事件暴露後,黨中央要求每個人必須對此事做出批評,只有王建安,固執己見,堅持不肯公開批評饒,這種執拗態度,難免給大家留下冥頑不化的印象。

新中國授勛儀式前夕,授銜小組把擬定的上將名單上交,毛主席看到王建安的名字,思索一小會兒,在後面批註:此人驕傲自大,授中將為宜。

這份名單返回到授銜小組領導羅榮桓手裏時,他思慮再三,考慮到王建安的貢獻和戰績,決定先不急,於是直接劃掉王建安的名字。

就這樣,在第一批上將的名單裏,沒有王建安。

後來,王建安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承認錯誤,毛主席在第二年再度看到王建安的名字,糾正自己之前的偏見,王建安得以在1956年補授上將。

王建安補授上將,在他後來的工作履歷裏,再未擔任正職,一直在副職上兢兢業業,歷經沈陽軍區、濟南軍區、福州軍區,均為副司令員。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75年,他轉任中央,任職軍委顧問,看著級別升高,實際上已退居二線,後續發展甚至不如之前的中將,少將。

王建安不論在哪個職位,從來都是任勞任怨,沒有任何抱怨和不滿。葉劍英元帥都對他欽佩不已,直言王建安不論職位高低,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把為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