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關羽為何在荊州繞路?麥城揭秘

2024-02-25歷史

劉備於公元218年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漢中,而曹操則派遣夏侯淵、張郃等人前來抵抗。然而,在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導致曹魏軍隊士氣大挫,處於劣勢,不得不從漢中撤軍。

公元219年,劉備成功占領漢中,並自稱為漢中王。同時,關羽在江陵出兵北伐襄陽、樊城,開始了他一生中最輝煌也最悲慘的戰役。

然而,在年底的襄樊地區激戰中,孫權出兵占領了江陵,關羽大驚之下,放棄了襄樊,回軍南下,最終在麥城以北的臨沮被孫吳軍隊擒獲並斬殺。

這一事件發生時,距益州地界只有二十裏。

展開地圖可以發現,關羽在江陵失守後選擇的行軍路線讓人感到困惑。此時,最佳選擇可能是經臨沮,至奉節,直接入蜀,與蜀漢軍隊會合。

然而,關羽卻舍棄了這個選擇,直接前往江陵,隨後又退守麥城。那麽,是什麽讓關羽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在建安二十年這個風雲變幻的時期,劉備占領了益州,擁有了穩定的根據地。

然而,孫權卻依照之前的約定向劉備討還荊州,遭到了劉備的拒絕。孫權因此大怒,派遣呂蒙西進,奪取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在此情況下,劉備親自率領援軍,日夜兼程趕往荊州地區。

在曹魏的軍事壓力下,孫劉兩家迅速恢復冷靜,開始協商。談判代表關羽和魯肅,分別手持單刀,前往會場。經過討論,孫、劉兩家達成協定,以湘江為界,各自管轄荊州三郡。

孫權則將已經奪取的夷陵歸還。建安二十二年,曹魏和孫吳在濡須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張遼率領的八百精兵打敗了十萬人,威震逍遙津,差點在戰鬥中擊敗孫權。

建安二十三年,對曹操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如烏桓和鮮卑,進犯中原邊境;中原地區,耿紀和吉本等人起兵反曹,進攻許都;南方的宛城,侯音叛亂,對襄樊地區的大後方造成了威脅。

同年,劉備派遣眾多猛將,向漢中進軍。馬超、黃忠、張飛和趙雲四箭齊發,與夏侯淵和張郃在漢中進行了激烈的交戰。

建安二十四年,黃忠老而彌堅,殺敵勇猛,使得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前往漢中與劉備對抗。曹操的糧草被趙雲、黃忠搶奪,軍中無糧,士兵士氣低落,被迫撤軍。

劉備占領漢中,派劉封、孟達駐守上庸。同年,劉備成為漢中王。此時,隆中對規劃的宏偉藍圖,只剩下襄樊地區的軍事行動了。

因此,坐鎮荊州的關羽大令一揮,率軍北伐,江陵則留給了劉備的小舅子——糜芳鎮守。襄樊之戰初期,關羽先被龐德射傷,但憑借勇氣和智謀,他最終以連綿大雨為助力,水淹七軍,俘虜於禁,斬殺龐德,消滅三萬曹軍,一時威震華夏。

劉備集團的軍事實力已達到頂峰,漢中的軍隊由劉備親自統帥,他們正在積極備戰,準備翻越秦嶺,進駐渭河谷地,奪取長安。

而荊州方向,關羽的勝利似乎指日可待。一旦占領襄樊,他就能北取宛城和洛陽,與劉備的軍隊在第二、第三階梯線分界線會師。

然而,一場針對關羽的絞殺戰已經悄然布局。關羽將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曹魏和孫吳的重圍所困,盡管他正處於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曹魏和孫吳決定聯手剿殺關羽,因為劉備集團在漢中和荊州的勝利讓他們深感威脅。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政策,在此時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若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獲勝,攻占襄陽和樊城,劉備集團將掌握荊州北部地區,控制長江上遊和中遊,隨時可沿江南下進入孫吳境內。

這將使孫吳成為三股勢力中最為弱勢、地勢最為險峻的一方。關系到政權存亡的關鍵時刻,孫劉聯盟的戰略必須根據當前形勢做出調整。

因此,孫權萌生了攻打關羽的念頭。孫劉聯盟起始於赤壁之戰,然而短短幾年間,劉備集團做了許多讓孫權反感的事情,如占據荊州不還、孫劉聯姻不睦、劉備獨自占領益州、進軍漢中不與孫權溝通等。

最讓孫權憤怒的是,關羽拒絕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還把孫權罵成「犬」。

孫權此時的力量尚弱,卻仍是坐擁一地的諸侯,豈能讓關羽如此欺壓。無論是公是私,孫權都有了出兵的理由。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孫權秘密上書曹操,表達了共同討伐關羽的意願。

曹操欣然同意,調遣已經完成布防的徐晃,領兵增援襄樊地區,協同孫吳作戰。曹操和孫權的聯盟,本質上是相互利用。

曹操派人告知曹仁,讓他故意將孫權的討伐意圖透露給關羽,使得關羽有所警覺,從而主動撤軍。關羽收到訊息後,內心猶豫,沒有立即返回南下,仍然希望能夠一鼓作氣,攻下襄陽和樊城。

關羽也有所防範,他派人聯系駐守上庸的劉封和孟達,請求他們支援。但是,關羽的請求遭到了劉封和孟達的拒絕。

閏十月,孫權領軍西進,開啟了江陵之戰的序幕。主將呂蒙以白衣渡江,成功奪取了公安和南郡。劉備集團的守將傅士仁、糜芳被迫向孫權投降。

曹操得知此事,立刻向徐晃增派了十二營的兵力。在生力軍的支援下,徐晃與關羽進行激戰,最終成功擊潰了關羽的軍隊,解除了關羽對襄陽和樊城的圍攻。

十一月,孫權的軍隊完全控制了江陵,關羽的基地也隨之失陷。關羽大驚失色,帶兵南下。當時,關羽退往臨沮的路線仍然暢通。

此地距益州僅二十裏,關羽可以選擇取捷徑前往奉節,經白帝城進入益州境內,但是,作為地方主將的關羽沒有采取這個選擇,而是試圖重新奪取江陵,保衛劉備軍事集團在荊州的地盤。

盡管關羽手中還有數萬軍隊,足以與東吳一戰,但他並未選擇回到益州,而是南下江陵。然而,此時他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曹魏軍隊在北方,呂蒙和陸遜分別占領了江陵和夷陵。

呂蒙讓劉備集團的士兵家人寫信給跟隨關羽出征的將士,信中大談他在江陵的仁義之舉。經過將近一年的北伐,士兵們思鄉之情十分濃厚,接到來自江陵的家信後,鬥誌全失,大量逃亡。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無奈之下率領殘兵進入麥城,試圖據城而守,等待益州的援助。那麽,關羽為什麽選擇麥城作為固守待援之地呢?

這主要是考慮到麥城的地理位置。除了江陵和公安這些大城市外,麥城位於江陵附近,是一個有險可守、有城可依的地方。

考古學家在對麥城舊城址進行挖掘後確認,三國時期麥城占地六萬平方米,城墻高大堅固。麥城前方是江陵,後方是夷陵,透過夷陵可直達奉節,進而進入益州,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因此,關羽在最壞的情況下選擇了駐守麥城。然而,他顯然高估了己方的軍事實力,不久夷陵便被陸遜占領,切斷了他的後路。

再加上城中糧食短缺,士兵逃離,關羽的實力迅速下降。他被困在麥城中,假裝投降孫吳,但被孫吳大臣吳範識破,他的詐降計劃並未得逞。

呂蒙派遣潘璋切斷了關羽經臨沮入益州的後路,而關羽卻對此毫不知情。在撤出麥城不久後,他就被潘璋擒獲。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1月,關羽被擒後就地斬首。

劉備集團在荊州的軍事力量被孫權徹底清除,孫吳的地盤拓展至荊州中部,達到鼎盛。

在建安二十五年,呂蒙去世,陸遜接過了孫吳軍權。次年,劉備登基,為報殺弟之仇,率兵東進。然而,就在出發之前,他又失去了三弟張飛,這無疑是一個不祥的預兆。

但劉備仍然堅持,最終在夷陵被陸遜擊敗,多年的軍事實力在兩次戰役中損失慘重。兩年後,劉備在白帝城去世,蜀漢進入了諸葛亮的時代。

透過對襄樊——江陵之戰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關羽在江陵失守後,沒有立即進入益州,這一定有自己的策略考量。

盡管關羽手握數萬兵力,有抗衡孫吳的實力,且可以透過夷陵通道得到益州的增援,但他還是在江陵北部陷入了苦戰。

最終,由於種種原因,關羽未能實作他的計劃,只能退守到麥城。雖然麥城條件尚可,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關羽決定冒險出城,試圖退往益州。

然而,這個決定最終成了他一生中最後的軍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