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6年蔣介石下令剿共,紅軍陷入絕境,國軍中將暗中相助,逆風翻盤

2023-12-20歷史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合後,蔣介石徹底按捺不住了,他認為這是剿滅紅軍的絕佳機會,暗中開始對紅軍進行追擊。後來,蔣介石惘然不顧日軍對中國的大肆侵略,集結大量軍隊對紅軍部隊發起了猛烈攻勢,勢必要將紅軍一網打盡。

當時敵我力量懸殊,紅軍軍隊人數僅有幾萬,而國民黨方面卻有著數十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士兵,又加上紅軍剛歷經二萬五千裏長征,元氣還沒有恢復過來。此時,若想要與敵軍正面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但也只能全力對抗。

為了順利完成這次追擊,蔣介石不惜調動了五個軍的力量,並讓他的得力幹將胡宗南帶領4個師作為左路軍、王以哲的5個師為右路軍,兵分兩路對紅軍實行夾擊。待到一切安排完畢後,蔣介石自以為勝券在握,誌得意滿地說道:「這下紅軍可算是插翅難飛了!」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方面瘋狂的進攻,軍事力量相對薄弱的紅軍這邊有些力不從心,一退再退,很快就陷入了絕境……

國民黨將紅軍主力封鎖在陜甘寧根據地,此地過於狹小,已經沒有可周旋的余地。再加上缺少糧食和水源,被圍困在這裏的紅軍已經精疲力竭,情況十分危急,如若再不突出重圍,紅軍部隊可就危險了。

圖|彭德懷

就在這時,一名國軍中將給正在指揮作戰的彭德懷發來一封電報,電報裏提到要給紅軍一個殲敵機會。起初,彭德懷對這封電報半信半疑,透過仔細研究,發現這份電報確實可行。

於是,根據這封電報中提到蔣介石的作戰計劃,及時改變我方戰略方針,成功使紅軍逆風翻盤。那麽,這名神秘的中將到底是誰?他又為何要幫助紅軍脫離險境?原來,此人是成功潛伏在敵內的中共地下黨員,也是統領右路軍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王以哲。

王以哲,字鼎芳,於1896年出生,黑龍江人。他自小就許下上陣殺敵、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愛國主義思想十分濃厚,在學習上十分刻苦。1911年,王以哲到賓州府中學堂學習,從此更加發奮圖強,後考入河北軍官學校第8期步兵科。

東北軍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軍隊,囊括海陸空三軍。在河北軍官學校,王以哲得到了飛速進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軍官。畢業後,歷任東北軍軍士教導隊排、連、營長等職。王以哲在校成績優秀,曾幫助士兵進行專業軍事訓練,大家都對他很服氣。

1926年,在一次普通的作戰會議上,張學良註意到了王以哲優秀的軍事才能,打心底欣賞這個出色的年輕人。也正是因為得到了張學良的賞識,王以哲在軍中的官職升得很快,不久便成為了張學良衛隊的少將旅長。

王以哲也十分感激張學良的知遇之恩,在部隊裏王以哲比以往更加努力,勤勤懇懇地工作,一心為軍隊發光發熱。其實在1936年以前,王以哲只是一名普通的國軍將領,誰能想到後來的王以哲,會成為一名如此優秀的地下黨員呢?

圖|王以哲

準確地講,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促使王以哲加入共產黨的契機。當時,面對日軍的屢次進犯,蔣介石不僅不對日軍的野蠻行為進行反擊,反而提出了「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內」的兩個消極政策。王以哲得知蔣介石不集中兵力,去對抗肆意踐踏中國國土、侮辱中國人民的日軍,卻一心想去圍剿同為抗日夥伴的共產黨時,深感不滿。

王以哲曾說:「日本人都打到我們家門口了,我們卻不采取任何反抗措施,那還當這個兵做什麽呢?」王以哲不死心,經常向張學良進言,表明「不抵抗」的荒謬,希望能夠盡快廢除,認為對日軍發動反擊才是最要緊的事,要將重心轉移到收復被日本人侵占的東北失地上。

沒想到張學良卻不為所動。此時的張學良被國民政府洗腦了,根本不把王以哲的話放在心上,一如既往繼續實施「不抵抗」政策。正因這樣,在之後的幾年裏,日軍見東北軍不抵抗,更加肆無忌憚地侵略東北土地,連奪東北好幾處城池要地。日軍妄圖鯨吞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張學良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心裏逐漸有了抗日的想法。

1933年承德失守,王以哲被任命為東北六十七軍軍長,被派往長城古北口一帶負責防衛日軍進犯事宜,王以哲知道機會來了,欣然前往。也許是因為東北軍長期采取不抵抗政策,任由日軍蠶食東北領土,這些日軍一路進攻到此地並沒有任何戒備。

不曾想,王以哲早已帶領軍隊埋伏在這裏,只待日軍的身影一出現,王以哲便帶著軍隊一擁而上,將成百上千的日軍一網打盡。王以哲在此戰中沈著冷靜、英勇不凡,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還被東北人民稱為「抗日英雄」。

蔣介石得知此訊息後,迫不及待接見了王以哲,他認為王以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來幫助自己一同剿共,那剿共事業將勢如破竹,當即就想要拉攏王以哲為自己賣力。

王以哲本就對「不抵抗」政策嗤之以鼻,十分不滿,當然不願為蔣介石賣力,但又礙於他的地位,只好推脫道:「我是張司令的部下,一切聽從張司令的指揮,如若沒有得到張司令的命令,就貿然參與‘剿共’計劃,恐怕不妥,到時候上面怪罪下來,我也沒辦法交代。」

圖|張學良

當時張學良已經出國,自然是不會管這些東西。且自從日軍湧入東北,無數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中,王以哲不能拿百姓的命開玩笑,抗日刻不容緩,哪裏還會參加所謂的「剿共」呢?

但王以哲身為國民黨軍官,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盡管他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但還是於1934年在蔣介石的安排下,帶領第六十七軍前往大別山參與「剿共」。

王以哲認為中國人不應該打中國人,特別是在國家危亡的時刻,臨行前他不解地對張學良說道:「蔣委座此番舉動到底意欲何為?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我們要做的難道不是和共產黨合作,共同將日軍部隊趕出中國嗎?為何還要剿共?」

張學良一時說不出話來,他心裏其實也明白,「剿共」的確不是明智之舉,但對於蔣介石的決定,他也沒有辦法拒絕。其實,對於國民黨對共產黨多次「圍剿」,共產黨方面並沒有過分計較,他們明確表示如若能達成一致對外,共同抗日的話,共產黨十分樂意合作。

1935年11月,毛澤東、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聯名發表了【告圍攻陜甘蘇區的各部隊官長與士兵書】,大致內容如下:「共產黨願意不計前嫌,始終堅持聯合抗日的主張,不管是哪一支軍隊想要與我們合作,共同抗日救國,我們都歡迎。」

此外,共產黨方面一直懷揣著聯合抗日的誠意,優待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比如在榆林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團長高福源。後來,他還帶回了一封給王以哲的信,內容大意為:希望不再進行無謂的內戰,兩黨一同組建抗日聯軍。

王以哲拿到這封信後,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將此信交給張學良。張學良在與蔣介石長期共事中,早已發現蔣介石不顧百姓安危,一心想要獨裁的真面目,再加上東北軍日漸低迷,在多次交戰中傷亡慘重。所以,張學良早就對蔣介石心生芥蒂,從此愈發堅定抗日的決心。

在張學良知曉的情況下,王以哲與高福源兩人共同寫了一封,代表他們立場的信寄給彭德懷,在信中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和抗日決心,並表達出希望和共產黨合作的意願,中國共產黨深受鼓舞,並決定和他們合作。

此後,王以哲便常常為我軍遞送情報,後來更是將蔣介石的圍剿計劃,一股腦都告訴給了紅軍,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6年,當東北軍收到蔣介石的「剿共」計劃時,心中直呼不妙,馬上派遣可靠的部下去聯絡紅軍根據地,他們一致認為王以哲是最佳人選。

紅軍因提前得知蔣介石的計劃,早已做好充足的防禦措施。另一方面,王以哲率部聽從紅軍的命令,故意按兵不動,為我軍提供了寶貴的作戰時間,讓我軍最後突破重圍,轉危為安。

在紅軍順利到達川口後,王以哲派人給周恩來寄去一封信,邀請他與張學良進行密談,共謀有關國家生死存亡之事,言辭懇切令人動容。

在會談中,王以哲無意中了解到紅軍經濟方面困難,他便冒著生命危險設法讓軍械處處長,暗中給紅軍根據地送去兩千多支步槍和一些必備武器。此外,還偷偷送了些軍用物資,幫助紅軍改善行軍條件,解決了紅軍部隊的燃眉之急。

在這之後,張學良和王以哲為了抗日救國,對蔣介石還抱有一定期望,希望蔣介石能放棄「不抵抗」政策,與共產黨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但蔣介石依舊做著獨裁統治的春秋大夢,根本不可能答應抗日,張學良和王以哲見他冥頑不化,只好作罷。

偷偷在暗中幫助紅軍,未能與紅軍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王以哲也因此,對國民黨徹底失望,並向周恩來提出想加入共產黨的意願,於1936年7月秘密加入共產黨。

同年8月,紅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地區,眼看就要與紅一方面軍順利會師了。蔣介石得知後坐不住了,認為如果再不動手消滅紅軍,以後定會成為心頭大患。他馬上將胡宗南、王以哲的部下進行整合,打算賭一把,全力展開對紅軍的圍剿計劃。

王以哲在收到命令後大吃一驚,對紅軍的生存狀況擔憂不已。因為在長征途中,紅軍革命力量一再折損,傷殘嚴重。現如今全體士兵加起來總共才幾萬人,面對國民黨數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要贏幾乎不可能,對紅軍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挑戰。

為了將最新的情報傳遞給紅軍,減少人員、物資的損失,王以哲做了一番不小的努力。在正式開戰前,他多次與彭德懷進行秘密來往,彭德懷掌握情報後,就開始了人員部署和戰略安排,不敢有一絲耽擱。

不久後,蔣介石親臨西安進行作戰指揮,一封又一封電報發往前線,催促前線的將士作戰,卻克扣軍餉。天寒地凍,將士們連一件像樣的襖子都沒有,士兵們怨聲載道。再說這邊,因為在蔣介石眼皮子底下辦事,王以哲不敢輕舉妄動,與紅軍的聯系就此擱淺。

圖|蔣介石

國民黨大軍來勢洶洶,我軍兵力不足,接連後退,但也決不放棄,一直堅持作戰。幾個月後,蔣介石不見紅軍投降,自己卻損失慘重,馬上調整作戰計劃,但也無濟於事。

同年11月,紅軍在何家堡地區消滅了國民黨兩個團後,繼續向東邊進發。一看情況不妙,蔣介石連忙分析戰況,將最得力的胡宗南和王以哲的精英部隊集結起來,分為左右兩撥人馬,兵分兩路前去夾擊紅軍,將紅軍徹底圍困並殲滅。

收到命令的王以哲,直呼不妙,如今紅軍後頭本就有國民黨軍隊,如果再加上胡宗南與他這邊的軍隊合圍,恐怕紅軍這次難以突圍,傳遞情報之事刻不容緩。因此,王以哲冒著身份暴露的危險,給紅軍發送了一封救命的電報,暗中相助紅軍。

紅軍司令部收到電報後也很吃驚,立即召開了一個簡單的分析會議,對原先的作戰計劃進行調整,並分析現如今的敵我態勢。發現胡宗南帶領的部下數量不多,而胡宗南本人又立功心切,決定好好利用他急功近利的缺點,先讓部隊做出撤退的假象,誘敵深入,隨後再集中力量火力全開,給胡宗南一個出其不意。

為保證這個作戰計劃萬無一失,紅軍方面主動給王以哲發送了一封電報,讓他行軍速度不要太快,盡量帶領軍隊走走停停,萬不可和胡宗南的大軍集結,不然到時候就麻煩了。

雖然,王以哲以軍中傷殘過多為由盡力延緩行軍速度,但蔣介石對行軍時間進行了嚴格控制,必須要在規定時間內到達,不然就會被怪罪。所以,情況不允許行軍速度過慢,王以哲不得不卡著規定時間點到達,不然反而會引起蔣介石的懷疑。

王以哲將情況報告給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不但表示理解,還發電報寬慰王以哲,示意王以哲不要亂了陣腳,慌了心神,一切按原計劃來即可,但是如果情況允許,還是希望能盡量拖延時間。

在這之後,胡宗南見我軍一路朝東轉移,還真以為中國共產黨潰不成軍。於是,立功心切的胡宗南,既不向蔣介石請示,又不與後續部隊會合,獨自一人率領部下深入紅軍腹地,卻不想紅軍此時人數占據優勢。

胡宗南毫無疑問已經步入我軍的圈套之中,我軍早在必經之路埋伏了起來,打算一舉殲滅胡宗南及其部下。11月20日,胡宗南部隊到達山城堡。次日,我軍悄悄將胡宗南大軍包圍起來,對其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蔣介石聽到這個訊息後,驚恐不已,立馬給王以哲發去一封電報,讓他前去山城堡支援。但巧合的是,王以哲所在的軍隊電台出現了故障不能使用,蔣介石等人根本聯系不上他,王以哲自然也沒去支援胡宗南。

圖|胡宗南

事實上,王以哲早就預判蔣介石會求援,為以防萬一,他早就掐斷了電台的訊號。紅軍得以轉危為安,王以哲功不可沒。在這次戰鬥中,少部份國民黨士兵見機逃竄,其余全被我軍殲滅,可謂損失慘重,實在是大快人心!

與此同時,蔣介石對張學良產生了懷疑,但又苦於沒有確鑿證據,只能以辦事不利為由拿王以哲開刀,這事也總算告一段落。不久後,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帶著王以哲瞄準時機,冒著生命危險將蔣介石軟禁起來,迫使蔣介石同意國共合作抗日救國的方針。

西安事變過後,蔣介石將張學良扣押,王以哲十分擔憂。周恩來、楊虎城等人共謀解救張學良之法,決定采用和平撤退的政治手段進行營救,但東北軍一些人不清楚王以哲共產黨的身份,對王以哲等人的營救計劃產生質疑,而後派人刺殺王以哲。

1937年8月,國共終於達成合作,兩黨「共同抵抗日軍,保衛中國領土」。王以哲為把日本人趕出中國,達成國內和平局面,不顧自身安危對紅軍進行毫無保留的幫助,全力支持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並組織參與西安事變,為國共合作尋找適當的契機,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